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PH8氨性溶液中,铝(Al^3+)与茜素红S(ARS)反应,显色液由紫红色转桔黄色。本文研究β修正新光度测定痕量铝。该方法可将反应液中剩余ARS干扰消除,β修正吸光度(Aβ)与Al浓度在0~2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且分析灵敏度高,实验表明,RSD≤2.9%,加标回收率91.9~109%,铝最低检测浓度.024mgL^-1。方法适合于环境水中痕量铝测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制备β-环糊精(β-CD)/D-樟脑包合物.1H NMR确定了β-CD与D-樟脑形成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为1∶1.X-射线衍射图谱和红外光谱图证明D-樟脑和β-CD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H ROESY NMR分析结果说明包合物的结构型式是D-樟脑的二环[2.2.1]-2-庚酮位于β-CD空腔内,其三甲基部分位于β-CD空腔外.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得到形成β-CD/D-樟脑包合物最低结合能和结构优化状态,氢健的存在证实了上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从苦皮藤叶中得到的两个新倍半萜醇酯化合物.利用NMR和2D NMR技术测得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1β-苯乙烯酰氧基,9β-(2-羟基)-异丁酰氧基,2β,6α,8α,15-四乙酰氧基-4α-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和1β-苯甲酰氧基,9β-(2-羟基)-异丁酰氧基,2β,6α,8α,  相似文献   

4.
利用价力场模型计算了β方石英振动光谱横模的全部基频和简正模式。基频的计算值与β方石英的喇曼和红外光谱的观测值符合得很好。由此提供了一组甚好的β方石英的力常数。讨论了方石英αβ相变,并提出α方石英的软模B26cm-1在此相变中起着基本作用  相似文献   

5.
β—榄香烯催化加氢产物的^13C NMR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抗癌新药β-榄香烯催化加氢产物的^13 CNMR谱。  相似文献   

6.
用顺丁烯二酸酐(MAH)对β-环糊精(β-CD)进行化学改性,合成出了顺丁烯二酸酐-β-环糊精衍生物(MAH-β-CD)。针对影响衍生物制备的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以产物产率为评价指标,优选顺丁烯二酸酐-β-环糊精衍生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投料比1∶1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9h。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四对新合成的四氢β-咔啉化合物的~13C NMR谱,通过APT,HETCOR和HETCOLOC谱指认了所有碳的归属.所确定的化学位移规律可以用来确定它们的构型.  相似文献   

8.
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上,依托兰州放射性束流线,产生、分离和鉴别了同位旋第三分量TZ=?2的近质子滴线核28 S,并通过使用包括双面硅条探测器和高纯锗探测器在内的探测阵列,开展了28 S的β延迟γ衰变测量.实验准确测量了28 S衰变中的5条β延迟γ射线,得到了子核28 P相应能级的能量.首次提取出了β衰变布居到28P低激...  相似文献   

9.
王浩江  朱媛  刘静纯  张莉  卞伟 《光谱实验室》2011,28(4):1698-1701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甲基-β-环糊精(M-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磺丁基-β-环糊精(SBE-β-CD)与山奈素的包合特性.在固定山奈素浓度和改变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浓度的情况下,山奈素荧光发射波长的变化以及荧光强度的增强表明了包合物的形成,用荧光双倒数法计算了环糊精及其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供了三类(六个)代表性四氢β-咔啉化合物的2D-NMR的同核二维相关谱(cosy)和同核NOE谱(NOESY)。根据实验测得的分子中有关基团间显示的NOE关系,指定了所有化合物的构型。借助分子模型,讨论了它们的构象。  相似文献   

11.
在原子核β衰变费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近代物理实验中的磁谱仪测量了90Sr-90Y β放射源的动量分布,进而研究它的库里厄(Kurie)图.结合β衰变容许跃迁和禁戒跃迁的库里厄图特征,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形状因子S1的改正,得到的数据能和90Sr-90Yβ放射源的跃迁性质、原子核能级自旋和宇称相吻合,有助于学生对原子核β衰变更深入的认识和进一步扩展近物实验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β-酪蛋白是人乳酪蛋白的主要成分,但它在牛乳中的含量却很小。β-酪蛋白在两者中含量的差异,是人乳比牛乳更易消化的原因之一,研究人乳与牛乳β-酪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对研制出更适合婴儿肠道的,新型人乳模拟型婴儿配方奶粉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人乳β-酪蛋白和牛乳β-酪蛋白的溶解性、巯基含量、乳化性等功能性质,用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比较两种蛋白的结构特点。两种蛋白等电点十分接近(pH 4.0~5.0),在等电点附近时,人乳β-酪蛋白的溶解性(10.83%)低于牛乳β-酪蛋白(11.83%),而偏离等电点时人乳β-酪蛋白具有更高的溶解性,人乳β-酪蛋白的乳化活性指数(110~140 m2·g-1)高于牛乳β-酪蛋白(70~130 m2·g-1),两种蛋白的表面巯基(SH)相似[(18.47±0.08)和(18.67±0.17) μmol·g-1],而牛乳β-酪蛋白总巯基的含量[(47.46±0.23) μmol·g-1]大于人乳β-酪蛋白[(26.17±0.12) μmol·g-1],两种蛋白官能团相似,均含有β-折叠结构,人乳β-酪蛋白的氢键数量和内部的疏水性均小于牛乳β-酪蛋白。结果表明,人乳β-酪蛋白比牛乳β-酪蛋白具有更少的α-螺旋和β-折叠等二级结构,具有更疏松灵活的三级结构,同时也具有更高的分子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纳秒级激光光解瞬态吸收光谱装置,研究了以乙腈作为溶剂,以2-萘乙酮作为敏化剂的体系在355nm激光作用下敏化产生β-胡萝卜素激发三重态的机制,并进一步研究了β-胡萝卜素激发三重态的性质。研究显示2-萘乙酮和β-胡萝卜素的二元体系在355nm激光作用下,2-萘乙酮首先被激发为其激发三重态(420nm),2-萘乙酮激发三重态与β-胡萝卜素发生激发能转移,产生β-胡萝卜素激发三重态(510nm)。通过激发能转移的方法测得了β-胡萝卜素激发三重态在最大吸收波长510nm处的摩尔消光系数为23000L·mol-1·cm-1。改变β-胡萝卜素的浓度测得了其激发三重态在乙腈体系中的衰变反应速率常数6·5×104s-1,其在乙腈体系中的三重态寿命为15·6μs。同时获得了激发态2-萘乙酮与β-胡萝卜素之间激发能转移反应的速率常数1·5×1010L·mol-1·s-1。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溴化钾(KBr)胶束体系为粘度探针研究了β-环糊精与CTAB的包合作用. 发现在CTAB/KBr水溶液中添加β-环糊精时溶液相对粘度减少,归因于β-环糊精与CTAB的包合作用使CTAB/KBr胶束体系解散,而根据粘度在β-环糊精与CTAB的浓度比为2时达到最小值,则可计算β-环糊精与CTAB主客体包合比为2:1.  相似文献   

15.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Si(100)基片上制备了纳米β-FeSi2/Si多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等表征技术,研究了β-FeSi2/Si多层结构的结构、成分和光致发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磁控溅射法得到的Fe/Si多层膜,室温下能够检测到β-FeSi2的1.53 μm处光致发光信号;未退火时多层膜是(非晶的FeSi2+β-FeSi2颗粒)/非晶Si结构,退火后则是β-FeSi2颗粒/(晶体Si+非晶Si)结构;退火前后样品有相同的PL信号强度,说明非晶的FeSi2+β-FeSi2颗粒和β-FeSi2颗粒可以产生同样的发光性能.实验测出1.53 μm处PL信号也进一步证明了非晶FeSi2的半导体性能.  相似文献   

16.
β-环糊精(cyclodcxtrin)与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一个系列的共聚物获得,~1HNMR以D_2O或DMSO-d_6为溶剂的测定,其谱峰被归属.共聚合反应机理为以羟基和环氧基为活性中心的亲核取代.当环氧氯丙烷:β-环糊精=n≤3时,聚合物分子链呈现以β-环糊精母体为中心的线状或低枝化状链结构;当n≥5时,分子链出现交联网络结构.n越大(n≤12),分子量越急剧增加,其交联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7.
晶相β—C3N4薄膜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有松  袁磊 《物理》1997,26(8):449-450
晶相β-C3N4薄膜的制备是近年来材料物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采用微波增强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基本上均匀、连续、致密的β-C3N4晶体薄膜,晶粒的氮碳含量比正好为4:3,并且其(100)面平行于Si(100)的表面。拉曼谱中在250cm^-1和302cm^-1处出现二个特征峰 。  相似文献   

18.
相溶解度法研究了吡罗昔康、美洛昔康和氯诺昔康与β-环糊精(β-CD)、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特性。结果表明,昔康类药物与3种环糊精都形成了1∶1的包合物。环糊精包合能力HP-β-CD>SBE-β-CD>β-CD,增溶效应氯诺昔康>美洛昔康>吡罗昔康。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定并研究了两类1,5-苯并硫氮杂Zhuo-β-内酰胺衍生物的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指出了主要谱峰的归属及此类化合物的谱学特征。  相似文献   

20.
β-胡萝卜素有很高的药理学及营养学价值,探究它在瓜果蔬菜中的分布是一个有趣且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利用拉曼光谱成像技术检测胡萝卜和南瓜中β-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布,发现胡萝卜素皮层β-胡萝卜素的特征拉曼峰强度较根芯处高;南瓜表皮层β-胡萝卜素的特征拉曼峰强度也较果肉处高.这个结果深化了果蔬皮下更具营养的朴素观念,也展示了一种确定β-胡萝卜素在果蔬中含量分布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