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羟基2‘烷氧基—1,1’—联萘化合物的^1HMN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2-羟基-2'-异丙氧基-1,1-联萘(3)等联萘化合物^1H NMR谱或COSY谱,此类化合物因2及2'位取代基不同,两个萘环上同位质子不再等价,萘环质子峰增至12组。化合物3^1HNMR谱峰的归属表明,萘环环电流各向异性对另一萘环质子的屏蔽作用与作者早期研究结果一致。2(或2')位取代基上的质子的化学位移也与另一萘环平面相对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羟基-2'-异丙氧基-1。1-联萘(3)等联萘化合物的~1HNMR谱或COSY谱。此类化合物因2及2'位取代基不同,两个萘环上同位质子不再等价,萘环质子峰增至12组。化合物3~1HNMR谱峰的归属表明,萘环环电流各向异性对另一萘环质子的屏蔽作用与作者早期研究结果[1]一致。2(或2')位取代基上的质子的化学位移也与另一萘环平面相对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十七个新的含氟烷基单取代环丙烷的核磁共振谱及质谱数据,着重讨论了含氟烷基对环上质子的屏蔽效应.烷基取代基中α碳(与环直接相联的碳)上的氢为氟原子取代之后,不仅使所有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并且使环上之顺式质子与反式质子的化学位移差Δδ减小,对应于三种类型的环丙烷:和相应的Δδ值分别为~0. 4、~0. 2和<0. 1ppm.这说明除了与环直接相联的 C-C 键外,与α碳相联的键(如 C-F 键)对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也有重大影响.文中对质谱也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6-甲氧基-2-萘基乙酮经硫酸单酯三甲锍环氧化和氮杂环开环反应, 合成了4种新的唑类化合物. 目标物经核磁共振和MS测定其结构; 分析目标物中萘环质子偶合分裂情况, 并确定萘环上各质子的归属.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部分新化合物具有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4-(6-甲氧基-2-萘基)-2-(2-羟苄亚氨基)噻唑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甲氧基-2-(2-溴酰基)萘与硫脲反应环合得4-(6-甲氧基-2-萘基)-2-氨基噻唑;后者与水杨醛反应制备了新化合物4-(6-甲氧基-2-萘基)-2-(2-羟苄亚氨基)噻唑,收率为72.1%~94.8%.目标物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分析目标物和中间体中萘环质子偶合分裂情况.并且确定了萘环上各质子的归属.  相似文献   

6.
Schiff碱配合物拟酶催化反应的取代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地研究了新型Schiff碱双核配合物在拟酶催化PhIO单加氧化环己烷反应中的取代基效应,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环外苯基及环上亚苯基上吸电子取代基均能提高配合物的催化活性,而给电子取代基作用相反;环上亚苯基上的取代基效应比环外苯基上的取代基效应更明显,催化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与环外苯基上的取代基特性常数σ(σm或σp)及环上亚苯基上的取代基特性常数(σm+σp)呈良好的线性关系;lgk=0.1658σ-6.090及lgk=0.7394「(σm+σp)/2」-6.478。  相似文献   

7.
在萘分子中,1-位和8-位称为迫位。在1-位和8-位上的取代基间的距离比其与邻位间的取代基更加接近。这种近邻效应使得迫位取代的萘具有特殊的性质。五十年代以来,合成了很多以萘为母体的化合物,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实用价值引起了化学家们的很大兴趣。本文只讨论在萘环1,8-位上有取代基的化合物及迫位取代基的相互作用。由于迫位上取代基间空间和电子效应交织在一起,使这类化合物表现出许多反常的物理化学行为,因此,对迫位效应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对反应机制的正确理解和对反常现象的合理解释。这类化合物的结晶结构已有许多论述~([1-11]),它们的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也有许多文献报导~([12,18,38,39]),这里不作主要介绍。一、萘衍生物的迫位环化在许多已知反应中,由于迫位上取代基的相互作用,或取代基与添加剂作用,跨过迫位生成许多环状化合物,环的大小通常为四元环至八元环。1,8-二羟基萘在非氧化条件下脱水,生成四元环化合物(1)~([45]),萘环砜(2)的合成也有报导~([14])。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1,3-二(α-萘基)丙烷(ααDNP)和1,3-二(β-萘基)丙烷(ββDNP)在乙二醇-水(EG-H_2O)混合溶剂中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发现在-196至60℃范围内,疏水效应使ααDNP 和ββDNP 分子采取两个萘环彼此靠近相互平行的构象,并且两个萘环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形成基态配合物(二聚体),受激后只显示二聚体荧光.高于60℃,二聚体分解,受激后显示单体和激基缔合物荧光.  相似文献   

9.
徐承柏  佟振合 《化学学报》1988,46(7):686-692
本文研究了1,3-二(α-萘基)丙烷(ααDNP)和1,3-二(β-萘基)丙烷(ββDNP)在乙二醇-水(EG-H2O)混合溶剂中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发现在-196至60℃范围内, 疏水效应使ααDNP和ββDNP分子采取两个萘环彼此靠近相互平行的构象, 并且两个萘环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形成基态配合物(二聚体), 受激后只显示二聚体荧光. 高于60℃, 二聚体分解, 受激后显示单体和激基缔合物荧光.  相似文献   

10.
B环对位取代异黄酮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4个合成的B环对位取代异黄酮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研究.利用超导核磁共振归属了B环无取代异黄酮质子的化学位移,根据取代基化学位移的变化影响规律考察了取代基对分子的影响方式.研究结果表明,2'(6'),3'(5')位质子共振迁移分别与取代基参数σp和So线性相关,说明4'位取代基主要通过电子效应影响其间位质子,其磁各向异性仅影响邻位质子,该取代基对A环质子影响不大,而对C环尤其是对2-H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了PhIO氧化系列新型Schiff碱双核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及取代基效应.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与PhIO的反应在动力学上为一级反应;这些配合物的环外苯基及环上亚苯基上吸电子取代基均能提高抗氧化稳定性,而给电子取代基的作用则相反;环上亚苯基上的取代基效应比环外苯基上的取代基效应更明显;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与环外苯基上的取代基特性常数σ(σm或σp)及环上亚苯基上的取代基特性常数(σmp)呈良好的线性关系:-lgk=0.5215σ+1.326;-lgk=0.8271[(σmp)/2]+1.506.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同系线性规律对菁染料的取代基效应进行了研究.提出菁染料的取代基效应与通常的取代基效应不同,在菁染料分子中取代基效应存在较大的交替现象;根据取代基团的内部结构及其所在位置的关系,推导出一套经验公式,并对菁染料的电子吸收光谱进行了定量计算.本文定量地预测了由苯并硫氮茂环、萘并琉氮茂环和苯并硒氮茂环等组成的菁染料及其衍生物(共一百多个化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峰值,与实验值相比,峰值偏离在±5nm内的约占70%左右,在±5-±10nm的约占25%,大于±10nm的约占5%.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影响芳杂环衍生物中环质子化学位移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及取代基位置.并根据取代基团的内部结构和它所在位置的关系,推导出一套经验公式,定量地预测氮苯类、噻吩类、呋喃类、五元氮芳杂环类和氮杂萘类等化合物的15种类型约300个芳杂环衍生物中700多个环质子的化学位移,与实测值相比,偏离在±0.2ppm内的约占88%,在±0.2~±0.3ppm的约占11%,大于±0.3ppm的<1%.  相似文献   

14.
以自组装方式在石英晶体谐振器的金电极表面修饰末端含巯基的β环糊精衍生物(βCDd),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在线监测α、β萘磺酸盐与之发生包结反应的过程,探讨了温度、浓度、取代基位置对包结反应稳定常数Kin和速率常数ka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并通过实验验证了Kin和ka所遵从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所形成的包结配合物中βCDd与萘磺酸盐的化学计量均为1:1;包结配位反应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取代基在萘环上的位置对Kin和ka有很大影响,说明不同取代位置的萘磺酸盐与βCDd的包结行为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富烯与α-萘基锂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6,6-二烷基富烯与α-萘基锂反应的立体结构和溶剂效应。首次发现了富烯与有机锂的还原偶联反应。在乙醚-THF中α-萘基锂与6,6-二甲基、二乙基和甲基乙基富烯发生环外双键的加成、α-氢攫取、还原和还原偶联的竞争反应。与6-甲基-6-正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富烯发生还原偶联反应.与n=4,5,6的6,6-n亚甲基富烯分别进行α-氢攫取、还原和还原偶联反应.在1:1的乙醚-石油醚中,除6,6-四亚甲基富烯发生α-氢攫取外,其他所有富烯主要进行加成反应。利用上述反应合成一些新的取代和桥联双(环戊二烯基)钛、锆衍生物。  相似文献   

16.
用1D和2D NMR方法归属了Im·cyt c配合物血红素环上质子和20多个氨基酸残基质子的共振峰,集中研究和表征了Im·cyt c配合物中血红素基及轴向配体周围的环境,确定了咪唑取代cyt c中Met 80轴向配体所引起容纳血红素和轴向配体的疏水腔构象的变化,配位咪唑相对于卟啉面和His 18咪唑平面的取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测定了24种p-,o-,m-取代苯基氯化汞和α-,β-萘基氯化汞在乙醇溶液中的紫外光谱。以苯基氯化汞的吸收带为基准,发现由于对位取代基引起的E吸收带位移增量Δλ(λ_(p-XC_6H_6HgCl)-λ(C_4H_6HgCl))与Hammett取代基常数σ_p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作为衡量取代基共轭效应尺度的Δσ(σ_p-σ_m)和Taft参数σ_R均与对位取代苯基氯化汞的E吸收带和B吸收带位移增量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所得直线的方向和斜率与取代基的电性有关。对邻位取代苯基氯化汞的吸收光谱进行了讨论。α-,β-萘基氯化汞的紫外光谱的特征表明当HgCl位于β位时,可与萘基发生共轭。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对称铀酰-salophen受体对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客体及手性小分子的分子识别。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受体的U原子与客体的O3原子配位,且受体与客体之间结合能随受体上芳环取代基的增大而增大; R2, R3-系列配合物中U―O3键的稳定性比R1-系列的更强;配位后的α, 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中C=C与C=O之间的共轭效应减弱。而且,通过圆二色谱(CD)及结合能计算表明:芘基铀酰-salophen (受体3)对(R)-1-(2-萘基)乙胺的分子识别选择性优于(S)-1-(2-萘基)乙胺。因而,这些研究结果为不对称铀酰-salophens具有分子识别能力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几种双-β-萘甲酸多次甲基二醇酯及双-β-萘基烷烃次甲基链上被极性基团取代的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荧光谱。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形成分子内激基缔合物,对于双-β-萘甲酸多次甲基二醇酯来说,其分子内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强度与链长有关,以三次甲基链为最大。对于双-β-萘基烷烃取代衍生物来说,由于吸电子基团的引入使两个萘环的电子云密度不等,它们所形成的分子内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峰都比未取代的1,3-双-β-萘基丙烷有所蓝移。在极性溶剂乙腈中其分子内激基缔合物的荧光峰的位置虽然不变,但IE/I2值则有所降低,表现出既不完全与激基缔合物相同,又不完全与激基复合物相同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酞菁金属配合物是光动力治疗的新一代光敏剂,其治疗作用的机理以及引起的生物效应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选用色氨酸作为与喹啉氧基酞菁金属配合物作用的靶分子,讨论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与其光敏化氧化色氨酸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酞菁环内中心金属离子和环周边取代基的组成结构以及取代位置与数目都影响其光敏化氧化色氨酸能力,中心金属离子为闭壳层电子结构、取代基位于α位以及提高取代基数目均有利于提高光敏化氧化活性,同时显示,取代基的组成结构对靶分子有一定选择性,研究结果可为研发该类光敏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