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Fe(salen)NO_3]的甲醇溶液和K_2[Ni(CN)_4]·H_2O水溶液通过H管扩散反 应,得到了一个新型氰基桥联配位聚合物{[Fe(salen)]_2[Ni(CN)_4]}_n (H_2salen为N,N'-二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该化合物属四方晶系。空间群 P4/ncc,晶胞参数为a=b=1.4216(2)nm, c=1.7471(5)nm, V=3.5308(12)nm~3,Z=.该 配合物通过Ni-CN-Fe(salen)-NC-Ni链连接形成二维枕形网格结构,其中键长Ni-C 0.1876(3)nm, Fe-N 0.2170(3) nm, 键角Fe-N-C 164.9(3)°,Ni-C-N 178.9(4) °;金属中心Ni(III)和Fe(III)分别具有正方形和畸形变八面体配位构型。变温磁 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存在分子内反铁磁相互作用,其Fe(III)…Fe(III)交换积分 为-0.041cm~(-1).  相似文献   

2.
以3-甲氧基水杨醛与乙醇胺缩合得到席夫碱化合物hmmpH_2(hmmpH_2=2-[(2-羟乙基亚氨基)甲基]-6-甲氧基苯酚),以hmmpH_2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Fe_2(hmmp)_2(hmmpH)_2]·1.5CH_3CN·0.5H_2O(1)和[Co_2Na(hmmp)_2(N_3)_2(CH_3O)(CH_3OH)_2](2)。以3,5-二溴水杨醛与乙醇胺缩合得到化合物hmdbrpH_2(hmdbrpH_2=2-[(2-羟乙基亚氨基)甲基]-4,6-二溴苯酚),以hmdbrpH_2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混价三核配合物[Mn(Ⅱ)Mn(Ⅲ)_2(hmdbrp)_2(O_2CPh)_4(CH_3OH)_2]·2CH_3CN·2CH_3OH(3)(HO_2CPh为苯甲酸)。对配合物分别进行了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还对1和3进行了磁性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2个六配位的Fe(Ⅲ)离子通过2个醇羟基氧原子相连形成二聚体结构,配合物2中Co(Ⅲ)也为六配位,通过2个甲醇中氧原子相连形成双核结构,配合物3为一混价三核锰结构,3个Mn离子呈线性排列。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1中Fe(Ⅲ)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配合物3的三核锰单元内Mn(Ⅱ)、Mn(Ⅲ)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2个含有1,4,7-三苄基-1,4,7-三氮杂环壬烷(Bn_3tacn)的双核铜配合物:[Cu_2(Bn_3tacn)_2(m-bdc)(CH_3CN)_3(H_2O)_2]ClO_4(1)和[Cu2(Bn_3tacn)_2(OH)_2](ClO_4)_2(2)。配合物1由间苯二甲酸采取单双齿方式桥连Cu(Ⅱ)离子,配合物2由OH桥连。配合物1和2晶体均属于单斜晶系,分别为P21/c空间群和C2/c空间群。分别对2个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研究了配合物1与DNA的相互作用,对配合物2进行了循环伏安测试。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异双核咪唑桥联配合物[(NH3)5CoimM(tren)](ClO4)4·2H2O[M=Cu(II), Zn(II); im=咪唑基], 用热重差热、反射光谱、ESR等手段进行表征, 证实咪唑桥的存在, 用PH法结合计算机拟合, 定量地模拟了异双核配合物中咪唑桥的断裂过程, 表明在水溶液中, 金属-咪唑键首先从非钴(III)端断裂。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通式为[(Ph_3P=O)_4LnCl_2][CuCl_2](Ln=La、Ce、Pr、Nd、Sm、Eu、Gd、Tb、Dy、He、Er、Y)的新配合物共12个,测定了它们的红外光谱(100~4600m~(-1))和部分配合物的~(31)P NMR.比较了[(Ph_3P=O)_4LnCl_3]、[(Ph_3P=O)_4LnCl_2]~+和[(Ph_3P=O)_5LnCl]~(2+)的P=O伸缩振动频率.结果表明希土配合物的正电荷越高,P=O基对希土离子配合能力越强,P=O伸缩振动频率更多地移向低波数,ν_(P=O)的顺序为:[(Ph_3P=O)_4LnCl_3]>[(Ph_3P=O)_4LnCl_2]~+≥[(Ph_3P=O)_5LnCl]~(2+).讨论了希土配位键的共价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镉与2-[(邻羟苄叉)氨基]酚(H_2Sap)和吡啶配合物,Cd_2(C_(13)H_9No_2)_2(C_5H_5N)_6.测定其晶体属单针晶系,P2_1/c空间群,的配位构型为八面体.用红外、核磁、热分析等枝术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两个在空气中稳定的Au(I)和Cu(I)配合物,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 光谱、荧光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表征,[Au_2(PPh_3)_2(μ-4,4'-bpy)] (ClO_4)_2(1)(4,4'-bpy为4,4'-联吡啶),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 c,晶胞参 数a = 1.2255(4) nm,b = 0.9973(3) nm,c = 1.8506(6) nm,β = 101.732(5) °,V = 2.2145(11) nm~3,Z = 4,最终偏离因子R = 0.0430,wR = 0.0937。 [Cu_2(PPh_3)_4(CH_3CN)_2(μ-4,4'-bpy)](BF_4)_2(2),单斜晶系,空间群 P2_1 c,晶胞参数a = 1.3463(3) nm,b = 1.4681(3) nm,c = 2.0608(4) nm,β = 100.387(4)°,V = 4.0066(13) nm~3,Z = 2,最终偏离因子R = 0.0450,wR = 0.1163。两个双核配合物都是利用4,4'-联吡啶桥联配体,形成直线结构,直线 的两端以PPh_3或CH_3CN为端基。Au(I)为2配位,Cu(I)为4配位。两个配合物 均具有光致发光特性,其中配合物1发光来自MLCT激发态,而配合物2则是受配位金 属影响的配体内部发光。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异双核咪唑桥联配合物[(NH3)5CoimM(tren)](ClO4)4·2H2O[M=Cu(II), Zn(II); im=咪唑基], 用热重差热、反射光谱、ESR等手段进行表征, 证实咪唑桥的存在, 用PH法结合计算机拟合, 定量地模拟了异双核配合物中咪唑桥的断裂过程, 表明在水溶液中, 金属-咪唑键首先从非钴(III)端断裂。  相似文献   

9.
设计合成了3种新颖的金属有机配合物(MOCs):{[Pb_2(HL)(phen)]·2H_2O)_n(1),{[Ni(H_3L)(4,4'-bipy)_(1.5)(H_2O)_4]·(6H_2O}_n(2)和{[Ni_2(HL)(1,4-bibb)(H_2O)]·(CH_3CN)·H_2O)}_n(3)(H_5L=3,5-二(2',5'-苯二羧酸)苯甲酸,phen=1,10-菲咯啉,4,4'-bipy=4,4'-联吡啶,1,4-bibb=1,4-二(苯并咪唑)苯),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和粉末衍射对它们进行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是基于[Pb_2(μ_2-COO)_2(μ_1-COO)_4] SBUs的一维链状结构;2是二维层状结构,其拓扑符号为{4.6~2)_2{4~2.6~2.8~2};3是一个3D网络结构,其拓扑符号为{6~2.8~4}{6~4.8~2}_2。进一步研究了配合物荧光和磁性能。荧光检测显示,配合物1在水溶液中可以高灵敏识别Fe~(3+)和Cr_2O_7~(2-)离子。同时研究了配合物1对Fe~(3+)和Cr_2O_7~(2-)猝灭机理。磁性分析表明配合物3中的Ni(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绝对不对称合成和改进的拆分方法制备标题配合物Λ-(+)D-cis-[CoBr(NH3)(en)2]Br2(1)和Δ-(-)D-cis-[CoBr(NH3)(en)2]Br2(2), 以及制备了cis-[CoBr(NH3)(en)2]Br2·2H2O(3)(en=1,2-乙二胺). 用元素分析、差热-热重、旋光度、UV-Vis、CD 光谱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CD 光谱法获得了绝对不对称合成Co(III)配合物的产物ee 值分布图援当利用绝对不对称合成得到的手性Co(III)配合物去“逆向拆分”外消旋溴代樟脑磺酸铵[NH4(dl-BCS)]时只获得部分拆分, 初步认为这与交互拆分过程中阴阳离子之间的有效手性识别有关, 对于手性Co(III)配合物的绝对不对称合成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机理,即“催化-结晶诱导”机理.  相似文献   

11.
林进  赵汝琪  王昭煜 《有机化学》2000,20(6):924-926
报道了1-甲基-1-乙基-3-丁烯基环戊二烯基稀土二氯化物的合成。用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了这类配合物的组成为[C~5H~4C(CH~3)(C~2H~5)CH~2CH=CH~2]LnCl~2·MgCl~2·THF[Ln=La(1),Nd(2),Sm(3),Gd(4)]。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了1,6-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1,6-己二酮与Sm(III),Eu(III), Tb(III), Dy(III)的固体配合物, 并对他们的某些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含Cu咪唑桥联异多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E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  唐雯霞  戴安邦 《化学学报》1990,48(6):547-553
用具有低自旋d^6构型的[(NH3)5MIm]^2^+, [(en)2Co(Im)2]^+(M=Co, Rh; Im^-为咪唑基)为配体与配位未饱和的含Cu单核配合物作用, 定向合成了八种新的咪唑桥联含Cu异双核、异三核和异五核配合物。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差热失重分析、摩尔电导测定及反射光谱研究, 确证了配合物的组成及分子中咪唑桥的存在, 通过对各配合物的ESR谱测定, 得到了它们的自旋Hamilton参数和键参数, 讨论了配合物的成键性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1,6-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1,6-己二酮与Sm(III),Eu(III), Tb(III), Dy(III)的固体配合物, 并对他们的某些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新型Co(Ⅲ)配合物trans-[(en)_2(NO_2)Co(O_2CC_5H_5N)](ClO_4)_2,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同时分别以[Fe(CN)_6]~(4-)和[Fe(CN)_5(H_2O)]~(3-)作为还原剂,考察了该配合物被还原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两反应体系分别按外配位界机理和内配位界机理进行电子传递.在25℃,I=0.5mol·L~(-1),trans-[(en)_2(NO_2)Co(O_2CC_5H_5N)]~(2 )/[Fe(CN)_6]~(4-)反应体系的前驱配合物离子对形成常数Q_(ip)=29mol~(-1)·L,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_(et)=2.4×10~(-4)s~(-1),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H_(et)~≠和活化熵△S_(et)~≠分别为1.2×10~2KJ·mol~(-1)和5.0×10~2J·mol~(-1)·K~(-1)在40℃,pH=8.0,I=0.1mol·L~(-1),trans-[(en)_2(NO_2)Co(O_2CC_5H_4N)]~(2 )/[Fe(CN)_5(H_2O)]~(3-)反应体系前驱双核配合物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7.0×10~(-5)s~(-1).最后讨论了分子轨道对称性,两金属中心氧化还原电势差等因素对电子转移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君  张向东  贾卫国  李慧芳  领小 《化学学报》2002,60(8):1452-1458
报道了稀土金属Ho~(III)离子氨基多羧酸(nta=氨基三乙酸,cdta=反式-1, 2-环乙二氨四乙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测定。具体结果如下: (a)分子式K_3[Ho(nta)_2(H_2O)]·5H_2O,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 = 1.5364 (8) nm, b = 1.2881(7) nm,c = 2.6163(13) nm, β = 96.140(9)°, V = 5. 416(5) nm~3,Z = 8,D_c = 1.932 g/cm~3, μ = 3.635 nm~(-1)和F(000) = 2944。其R和R_w值分别为0.0310和0.0675(对4509个独立的衍射点),R和R_w值分 别为0.0442和0.0707(对所有10336个衍射点)。K_3[Ho(nta)_2(H_2O)]·5H_2O配 合物中,Ho~(III)N_2O_7部分是一个九配位单帽四方反棱柱体结构。(b)分子式 NH_4[Ho(cdta)(H_2O)_2]·4.5H_2O,三斜晶系,P1,空间群,a = 0.8636(3) nm, b = 1.0072(3) nm, c = 1.4457(5) nm, α = 88.382(5)°, β = 75.275(5)°, γ = 88.382(5)°, V = 1.2154(7) nm~3, Z = 2, D_c = 1.657 g/cm~3, μ = 3.315 nm~(-1)和F(000) = 606。其R和R_w值分别为0.0283和0.0708(对4203个独 立的衍射点),R和R_w值分别为0.0325和0.0730(对所有4595个衍射点)。NH_4 [Ho(cdta)(H_2O)_2]·4.5H_2O配合物中Ho~(III)N_2O_6部分是一个八配位四方反 棱柱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氰根桥联配合物GdFe(CN)6.4H2O的合成、结构及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个氰根桥联Gd(III)离子Fe的三维网状配合物GdFe(CN)6.4H2O。使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一般性表征。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 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 晶胞参数为: a=1.2759(6), b=0.7404(1),c=1.3654(5)nm, β=90.22(3)°, Z=4, 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变温磁化率测定(4.2-300K)。并使用哈密顿算符(H=-2JS1S2,S1=1/2, S2=7/2)对所测数据进行了理论分析, 求得表征CN^-离子所桥联Gd(III)离子与Fe(III)离子间磁相互作用强弱的磁交换积分J=-69.1cm^-^1, 表明Gd(III)离子与Fe(III)离子间存在有中等强度的反铁磁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是目前已见文献报道的桥联稀土离子和过渡金属离子间发现的最大的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或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5个一维配合物{[Zn(btbb)_(0.5)(m-phda)]·0.5H_2O}_n(1),{[Cd_2(btbb)(adtda)_2(H_2O)]·H_2O}_n(2),[Mn_2(btbb)(tbi)_2]_n(3),{[Cd(btbb)_(0.5)(3-Nitro-o-bdc)(H_2O)]·H_2O}_n(4)和[Cd_2(btbb)(tbi)_2]_n(5)(btbb=1,4-双(2-(4-噻唑基)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m-H_2phda=间苯二甲酸,H_2adtda=1,3-金刚烷二羧酸,H_2tbi=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3-Nitro-o-H_2bdc=3-硝基-1,2-苯二甲酸)。配合物1是一个包含22元环的一维链。配合物2是一个包含8元环的一维链,并且氮配体在这个一维链中仅仅起到装饰作用。配合物3是一个一维双链结构。配合物4是一个包含14元环的一维链。配合物5是一个阶梯状的一维双链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由反式巴豆酰氯与活性中间物[(μ=CO)(μ-R~1S)Fe_2(CO)_6]-Et_3N~+H反应,合成了两个新的μ-酰基铁硫配合物(μ-R~1S)(μ-CH_3CH=CHC0)Fe_2(CO)_6(R~1=Et,Bu~t)和三个新的μ-烯基铁硫配合物(μ-R~1S)(μ-CH_3CH=CH)Fe_2(CO)_6(R~1=Et,Bu~t,CH_2=CHCH_2)。此外还研究了μ-酰基配合物脱羰生成μ-烯基配合物的反应动力学,证明为一级反应,并求得在一定条件下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  相似文献   

20.
金林培  Bunzli  J-C  G.  Plancherel  D. 《化学学报》1990,48(1):58-63
在296和77K测定了四(二苯甲酰甲烷)合铕酸二乙铵[(C2H5)2NH2Eu(DBM)4]的高分辨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光谱数据说明在77K, 配合物含有五种Eu(III)格位。详细分析发光光谱说明, 由于配合物中配位体里的苯基错位产生不同的构型, 形成了不同的Eu(III)物种, 显示出不同的晶体场效应, Eu(III)离子的这种灵敏性可以作为晶体构型探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