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研究了细胞色素C(Cyt.C)在一种新的电子转移促进剂4,6-二甲基-2-巯基嘧啶修饰微带金电极(DMMP/Au)上的氧化还原热力学;求得Cyt.C在DMMP/Au电极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E^o,熵变△S^o,焓变△II^o及Gibbs自由能的改变△G10值分别为:0.272V(us.NHE),-123.7J.mol^-^1,-63.1kJ.mol.mol^-^1和-26.2kJ.mol^-^1(  相似文献   

2.
Co对Ni(OH)2电极中质子扩散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晓燕  周作祥 《电化学》1996,2(3):319-326
本文采用恒电位阶跃,循环伏安及恒电流放电池,考察含Co量0%-53%的Ni(OH)2电极充电过程中质子的扩散系数:充电过程该值为10^-9-10^-10cm^2/s,放电过程则为10^-11cm^2/s.数据处理时对文献中有关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3.
乙醇在Ni-Mo合金电极上氧化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循环伏安以及稳态极化曲线等方法研究了在1mol.L^-1KOH溶液中,乙醇在电沉积Ni-Mo合金电极上氧化的电化学特性,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来预计乙醇在电沉积Ni-Mo合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碱性溶液中,Ni(OH)2/NiOOH电对的氧化还原过程是乙醇氧化的前期步骤,Ni(OH)2/NiOOH)电对相应的速度常数(即k1和k-1)是电极电位的函数,乙醇氧化是通过一个速度常数为kc1的化学反应来完成,推导出了各个动力学方程并将实验数据与方程进行比较而获得各个动力学参数,电化学速度常数k1(E)=1.41*10^7exp(0.5FE/RT)mmol.cm^-2.s^-1以及k-1(E)=0.711exp(0.5FE/RT)mmol.cm^-2.s^-1,E是相对饱和甘汞电极(SCE)的电极电位,而化学反应的速  相似文献   

4.
1 INTRODUCTIONInoureffortstodevelopthelow-valenceMo-SRcompounds,wehavefoundanMo(0)-compound,〔Mo2(SR)2(CO)8〕2-,whichisobtainedfromthereactionofMo(CO)6withRS-inhighyield,possessesaninterestingtwo-electrontransferproperty.Numerouskindsofdinuclearmolybde…  相似文献   

5.
记录了(E)-2-二甲基-1,3-戊二烯的固,液,气态FTIR光谱(400~4000cm^-1)和固、液态Raman光谱(50~4000cm^-1),观测了685及658cm^-1谱线的变温FTIR光谱(-73~10℃),对所得谱图进行了指认分析发现,该化合物存在两种单键旋构象异构体s-trans和s-cis,由变温FTIR光谱峰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得到了这两种构象互变的△H^0和△S^0。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的希夫碱配合物,水杨醛-L-甲硫氨酸—水合钴(Ⅱ),Co(salmet)·H2O,并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它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TG及DTG曲线表明配合物按两步分解:Co(salmet)·H2O142-175℃(1)→Co(salmet)175-820℃(2)→CoO用Ar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联合求出两步骤的动力学。步骤(1)、(2)的动力学方程分别表示如下:dα/dt=A·e-E/RT(1-α)[-ln(1-α)]dα/dt=A·e-E/RT(1-α)2[(1-α)-1-1]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3种新合成的“栅栏式”卟啉meso-四(a,a,a,a-(2-呋喃甲酰氨基)苯基)卟啉(1)、meso-四(a,a,a,a-O-(2-噻吩甲酰氨基)苯基)卟啉(2)、meso-四(a,a,,a,a-O-(苯并-15-冠-5-4′-甲酰氨基)苯基)卟啉(3)及其金属配合物:1-FeCl,2-Cu,3-Fecl,3-Zn的磁圆二色谱(MCD)利用Buckingham-Stephens方程讨论了分  相似文献   

8.
用时间分辨富里叶红外发射谱研究了高振动激发态CO向C2H2的传能,得到了CO(v=1-3)各振动态布居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利用微分法解出弛豫微分方程组,获得CO(v=1-3)向C2H2的传能速率常数分别为:2.0±0.1,6.0±0.2和9.4±0.8(10^-13cm^3·molecule^-1·s^-1)。传能速率随着振动量子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CO的振动能应向C2H2的对称伸缩模v2近共振V-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温度下,考察了六氰合铁配阴离子「Fe(CN)5」^4-还原trans-「Co(en)2(ImH02」^3+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遵循H.Taube所提出的外配位界电子传递机理。在25℃,I=0.5mol.L^-1,trans-「Co(en)2(ImH)2」^3+/「Fe(CN)6」^4-反应体系的前驱配合物离子对形成常数为Q1p=98.9mol^-1.L,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Km=1.  相似文献   

10.
通过η^5-R^1C5H4(CO)3MHa与η^5-R^2C5H4(CO)2MNa(M=Mo,W)以及η^5-R^1C5H4(CO)3MoNa与η^5-R^2C5H4(CO)3WNa在Fe2(SO4)3醋酸水溶液作用下的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7个新的非对称型金属单键化合物η^5-R^1C5H4(CO)3Mo-Mo(CO)3C5H4R^2-η^5(R^1,R^2:C(O)Me,CO2Et),η^5  相似文献   

11.
对GB 11892 - 1989《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中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通过对测量重复性、滴定管、移液管、标准溶液浓度等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和量化 ,求得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1.10× 10 -2 。  相似文献   

12.
对铕测定方法的近期进展作了评述,涉及的测定方法有荧光光度法、吸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质谱法及伏安法等。还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作了简要讨论(引述文献59篇)。  相似文献   

13.
对生物探针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合模式及有机染料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引用文献71篇。  相似文献   

14.
生活饮用水总硬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测定生活饮用水总硬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了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的浓度、滴定管、取样等因素对总硬度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求得生活饮用水总硬度测定结果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2.74×10-3。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家兔肺泡巨噬细胞(AM)体外培养法,以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_i)、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为指标,观察了卵磷脂、脑磷脂及现用防治硅肺药物克矽平(PVPNO)、柠檬酸铝等抗石英毒效果。结果表明:卵磷脂在所试各药物中效果最佳.初步探讨了卵磷脂拮抗石英细胞毒性的机理.卵磷脂有成为防治硅肺药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为例讨论了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依据JJF 1059-1999对熔体流动速率测试过程中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和评定。7149型聚乙烯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96 g/(10 m in)。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家兔肺泡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法,以AR-CM阳离子测定系统和荧光试剂Fura-2,研究了石英细胞毒性与肺泡巨噬细胞胞胞浆游离Ca^2+浓度([Ca^2+]i)的关系,并以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表征了由石英引起的AM毒性及硒酸酯多糖对其毒性的拮抗效应,初步讨论了硒酸酯多糖拮抗石英细胞毒性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聚乙烯(PE)的结晶度,讨论了测定PE熔融焓过程中由测量重复性、称量过程及PE本身结构的不均匀性等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了测定PE熔融焓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和测定PE结晶度的扩展不确定度。采用Dsc法测定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结晶度的扩展不确定度均小于l%。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氧、温度和4-甲基-4-苯基-2-戊酮(Mpp)对乙醇辐解的影响。Mpp在实验使用的浓度范围内对乙醛的G值没有影响, G(2,3-丁二醇)值随Mpp浓度增加而下降, 最后达0.9恒值。使用Mpp求得原初过程形成的G_(H_2)=1.9, 动力学处理求得G_H=2.4, k_(12)/k_(11)=(11.9±1.8)×10~3。实验证明Mpp清除了体系中的H原子, 抑制了CH_3CHOH自由基的形成, 从而抑制了2,3-丁二醇的生成, 但不影响乙醛的产额。这一研究否定了传统文献所述的在γ辐解乙醇时相当量的羟乙基自由基歧化反应生成乙醛。本文还对乙醇γ辐解机理进行了讨论, 并求得了乙醇辐解的物料平衡。  相似文献   

20.
评述荧光光度法、放射化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法等方法检测组织液及细胞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特点及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