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组合化学在功能材料合成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小琳  洪广言 《化学进展》2001,13(5):398-402
组合化学方法是当今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组合化学方法首先在新药的合成领域得到应用, 很快就以其合成周期短、合成的样品数量大、节约经费等诸多优点而拓展到功能材料的合成等其它领域。组合化学的方法有许多种, 按照反应相的不同可以分为液相中的组合合成法和固相中的组合合成法, 固相组合合成又可以根据所选用的掩模方式的不同而分为二分阴影掩模法、四分阴影掩模法、可移动百叶窗式掩模法等几种, 可以根据材料合成的实际需求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2.
静态箱法气相色谱法自动检测农田N2O排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N2O自动观测系统由微机控制电路和气路,使采样箱、气相色谱仪(GC)和积分仪自动工作,系统可连续采样分析,自动存储色谱数据,并可同时测定存储温度和辐射等气象数据,系统从放置于田间可自动开关箱盖的采样箱中,依次抽取空气样品,经除水、CO2处理后送入气相色谱仪分析N2O浓度,箱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计算N2O的排放通量。  相似文献   

3.
李蕾 《分子催化》1998,12(2):90-100
采用以ASED-MO为基础的结构自动优化的EHTOPT法及Monte-Carlo法,对甲醇羰基化制乙酸的催化剂分子结构及共聚物配体的交替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环境水中化学需氧量的FI分光光度法自动在线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用于环境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自动在线检测,方法线性范围在0-100mg/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2%以葡萄糖和苯二甲酸氢钾混合液制备标准溶液,对标准参考水样COD含量(Cr值)的测定结果表明两者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80)对环境水样中COD含量的动态变化连续10h模拟试验,自制的在线过滤装置稳定,未发生堵塞现象;该系统可以较好地跟踪水样中COD浓度的实际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自制杂化双向拉伸聚丙烯/氧化硅(BOPP/SiOx)有机/无机杂化膜为基材,由喷墨打印机直接在杂化膜表面打印色阶图案,制备出对紫外光强度呈梯度透过的梯度光掩模;通过此掩模控制,在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表面实施受限光催化氧化(CPO)光感应羟基化反应、受限光接枝丙烯酸(AA)以及表面...  相似文献   

6.
陆寿蕴 《化学通报》1993,(12):32-35
半导体的化学刻蚀,俗称湿法刻蚀,它是半导体器件制作中的一个重要工艺,按照化学作用的原理,它可分为化学反应刻蚀、电化学刻蚀和光电化学刻蚀,半导体的化学刻蚀是在众多刻蚀方法中最基本和最终不能全部被取代的一种方法,它在高新技术中有着各种挂用途,如选择准刻蚀、各向异性刻蚀和计算机控制无掩模刻蚀等。  相似文献   

7.
组合材料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组合材料学的研究进展. 首先简介了组合材料学的基本概念和历史传承, 然后重点介绍了组合材料学中的并行合成方法和高通量表征技术, 最后展示了一些用组合方法筛选新材料的成功范例. 并行合成方面包括:液滴喷射技术、阵列燃烧法、结合薄膜沉积的四元掩模技术和结合薄膜沉积的原位掩模技术等;高通量表征部分包括:针对发光表征的照相术, 扫描X射线结构/成分分析技术, 介电/铁电表征技术等. 在范例中, 给出一个发光材料, 一个磁电材料和一个电催化材料组合研究的例子. 最后, 对组合材料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柳萍  周定 《分析试验室》1996,15(4):73-75
本文建立了流动注射二甲酚橙光度法测定镀锌纯化液中Zn ̄2+的自动分析方法。利用区域采样技术和调整管路参数自动完成对样品的上千倍稀释,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并研究了干扰离子的影响及消除办法。所建方法仪器简单,分析速度为84次/小时,变异系数(Zn ̄2+16.0g/L,n=20)为1.O%,用于实际钝化液分析,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9.
土壤速效磷的流动注射光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作为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 ,历来被作为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发达国家几乎每年都对土壤的养料状况进行测定 ,根据测定值及土壤与气候条件制订施肥建议。而土壤中速效磷的测定通常采用NaHCO3提取 ,磷钼蓝法和磷钼蓝萃取分光光度法[1 ] 测定。也有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法和同位素交换法[2 ] 。同位素交换法不适于测定高固磷土壤 ,分光光度法手工操作 ,耗时长 ,也不能实现自动分析。本文采用乙基紫 钼酸铵 OP络合显色的反应体系[5,6]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 ,确立了土壤中速效磷的快速自动分析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结…  相似文献   

10.
富士川计 《电化学》1996,2(4):357-362
本文第一部分回顾了DEMS方法原理和发展,这里继续介绍DEMS方法的一些应用结果,如CH3OH,HCOOH,CO,CO2,NO^-2,NO^-3以及一些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的电化学氧化或还原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ESESOC—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昌玉  许禄 《分析化学》1997,25(4):482-488
简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结构自动解析专家系统ESESOC-Ⅱ及其结构产生器由分子式穷举生成有机化合物结构异构体的基本算法。主要讨论了结构2产生器的穷举性,非冗性和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电晕法烟气脱硫脱硝的测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书海  朱爱民 《分析化学》1995,23(10):1162-1164
在电晕法烟气脱硫脱硝实验中发现,只有巧妙地设计测试方法,方能保证SO2和NOx浓度的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报道了作者提出了取样烟气脱氨测SO2,用H2O2脱SO2测NOx等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ESESOC-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昌玉  许禄 《分析化学》1997,25(4):482-488
简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结构自动解析专家系统ESESOC-Ⅱ及其结构产生器由分子式穷举生成有机化合物结构异构体的基本算法。主要讨论了结构产生器的穷举性、非冗性和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LCAO-MO三原则的简明推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云 《大学化学》1999,14(3):52-54
从LCAOMO的数学表示式和重叠积分出发,对LCAOMO的三条原则提供一种简明的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CO和NO在Rh/Al2O3上吸附性能和相互作用的动态行为,结果表明,Rh/Al2O3的孪生中心对CO的吸附强于对NO的吸会,线式和桥式中心则对NO的吸附强于对CO的吸附,CO和NO共吸附-TP(CO和NO中)-IR动态过程结果揭示出2224cm^-1谱带的出现和强度的增加与孪生CO谱带以及吸附的NO谱带的强度减弱同时发生,表明是由吸附的NO和孪生CO形成Rh-NCO。  相似文献   

16.
用从头算方法讨论了大气臭氧层主要破坏物ClONO2在光照下解反应途径:ClONO2→ClO+NO2的反应机理。该反应的2个过渡态ClO...NOO(TS2a)和OCl...NOO(TS2b)中TS2a能垒较高。  相似文献   

17.
CO和H2与Ni基催化剂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常伟  李荣勇 《分子催化》1995,9(6):435-444
用活性测试和程序升温动态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CO和H2在Ni/Al2O3催化剂上的行为,并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进行了模拟表征。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CO在Ni/Al2O3上的线式吸附态和桥式吸附态相比,桥式对CO压力更敏感,而线式则对温度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白硕  鲁从华  曹维孝 《化学学报》2005,63(9):866-868
从巯基乙酸包覆的银纳米颗粒(MA-AgNP)和重氮树脂(DR)由自组装方法, 制备了感光性的超薄膜. 在掩模(photomask)覆盖下对膜进行选择性曝光和紧接着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显影, 未光照部分的膜被显影液完全洗脱, 而光照部分的膜不能洗脱, 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 用AFM和SEM对图像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CaC2O4真空热分解中,第一阶段生成的CO中47%歧化成CO2和C;第二阶段生成的CO与第一阶段生成的C发生气化反应,发生反应的比例随样品量增加而增大。用CaCO3标定CO后再用CaC2O4标定CO可以排除这些干扰。本文提出了一个对任意气体标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磷钨钴和磷钨镍杂多酸化学修饰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多酸由于组成和结构上的特点,在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2]。迄今为止,有关磷钨钴和磷钨镍三元杂多酸化学修饰电极还未见报道。本文按文献方法[3]合成了磷钨钴(H3PW11CoO40·xH2O)和磷钨镍(H3PW11NiO40·xH2O)杂多酸,分别以H3PW12O40·xH2O、H3PW11CoO40·xH2O和H3PW11NiO40·xH2O杂多酸(以下简写为H3PW11MO40·xH2O,其中M代表W,Co和Ni)为修饰剂,采用电化学方法在导电基体玻碳(GC)电极上制备了H3PW11MO40/GC膜修饰电极,制备过程简便、快速。对膜电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