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共轭链长及羰基位置对分子二阶极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引入外场微扰的CNDO/S-CI方法,计算一系列二苯基烯酮类化合物的分子二阶极化率(或二阶非线性光学指数)γβvcc值选取了苯环上含不同取代基团的化合物,从羰基在共轭链中的位置及共轭链长度方面,探讨了其微观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轭链中羰基位置对βvcc值得重要的影响,并且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对于苯环上取代相同基团的化合物,其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随共轭链长度的变化成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制膜条件下样品的π-A曲线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量,研究LB单分子层膜中半花菁衍生物(hemicyaninederivative简称HD)分子的聚集状态及其形成机制。纯半花菁衍生物单分子层膜中分子以H聚集体的形式存在导致吸收峰的兰移及有效分子二阶非线性极化率β(基频波长λ=1.064μm)的减小。实验表明聚集体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压膜过程。提高压膜速度或降低压膜终极压力(拉膜压力)可显著减小分子的聚集程度,从而提高单分子层膜的光学非线性极化率。  相似文献   

3.
用飞秒脉冲激光作光源,利用泵浦--探测方法测量了9个不对称五氮齿大环金属配合 物的时间分辨光克尔效应的响应信号,据此得到了它们的三阶光学非线性极化率x^(3)1111=1.19-3.38×10^-13esu和分子二阶超极化率γ1111=8.0×10^-32-2.83×10^-31esu以及光克尔效应响应不大于165fs等信息,讨论了周边取代基,中心金属离子和共轭π电子数对配合物三阶光学非线性极化率  相似文献   

4.
刘春旭  刘俊业 《发光学报》1998,19(4):328-332
引入胶体SP54,在室温下形成PIC-I(1,1diethy1-2,2-cyannineP-touenesul-fonate-Iodide)/azaPIC-I的J-聚集体,用Z-扫描技术系统研究了室温下纳米PIC-I/azaPIC-I,有机分子聚集体三种配比下的三阶光学非线性,观测到随着延长变短,样品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增大,我们分析和讨论了这种非线性增强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对5个吐昔烯及其衍生物分子的吸收光谱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5个分子的吸收波长在281~307nm范围内,属于近紫外区.使用有限场(FF)方法理论计算5个化合物分子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质.结果显示,吐昔烯分子引入烷氧基将明显增大二阶和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β0和Y值),此类化合物分子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明显优于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6.
第Ⅰ类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的非线性高阶压缩特性研究   总被引:101,自引:40,他引:61  
本文在文献2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多模辐射场的N-Y最小测不准态、N-H最小测不准态、N-Y压缩最小测不准态以及N-H压缩最小测不准态等的定义.构造了由多模(q模)相干态|{Zj}>q及其相反态|{-Zj}>q的线性叠加所组成的第Ⅰ类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ψ(2)1>q,利用文献20新近提出的有关多模辐射场的两种非线性高阶压缩的定义,首次对态|ψ(2)1>q的N次方Y压缩及N次方H压缩效应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当N为偶数时,态|ψ(2)1>q恒处于N-Y最小测不准态;当N为奇数时,态|ψ(2)1>q在一定条件下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任意阶的N次方Y压缩效应.2)当q·N为偶数时,态|ψ(2)1>q恒处于N-H最小测不准态;当q·N为奇数时,在另外的条件下,态|ψ(2)1>q则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任意阶的N次方H压缩效应.3)N次方Y压缩及N次方H压缩效应的压缩深度与腔模总数q、压缩参数Rj以及压缩阶数N等非线性相关,后者与上述参量的非线性关联程度要比前者的更强.  相似文献   

7.
在玻璃衬底上制得单层硬脂酸的Langmuir-Blodgett(LB)膜,做为4-戊基-4'-氰基联苯(5CB)液晶的取向层,在取向层上旋涂一层5CB液晶,用透射二次谐波方法测量出5CB液晶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极化率,其值为β=7×10-29esu.对比文献值,测量得到的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朱菁  吕昌贵  洪旭升  崔一平 《物理学报》2010,59(4):2850-2854
基于一维谐振子模型建立了极性溶剂对光学二阶非线性分子一阶超极化率产生影响的简化理论模型,推导出了非线性分子的线性极化率α和一阶超极化率β的表达式. 以对硝基苯胺为例,所建立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较好地解释了实验获得的溶剂极性对其分子线性吸收峰波长(λp)和β值的影响. 关键词: 二阶非线性 溶剂效应 谐振子  相似文献   

9.
对称型二烷氨基蒽醌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对称型二烷氨基蒽醌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通过三维简并四波混频实验对11种低浓度溶液样品的测试,其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达1.8~3.4×10-13esu,分子的三阶非线性超极化率γ达1.9~3.5×10-31esu。讨论了分子结构对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导电高聚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梅香 《物理》1992,21(5):267-270
最近,导电高聚物作为具有快速响应和大的X~(3) 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希望引超了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它可能在快速光开关、非线性记忆和光晶体管等上获得应用.导电高聚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系数X~(3),在10~(-9)─10~(-12)esu范围之内,并强烈地依赖于主链结构、高聚物链的构向和取向、共轭长度、取代基种类、掺杂程度和聚合条件等.所观察到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是本征的,它可能与孤子、极化子和双极化子的光激发有关.本文讨论导电高聚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特性、来源、分子设计、研究进展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微波消化冷原子荧光法测定鲨鱼肝脏中的汞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翁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12):2073-2075
研究了冷原子荧光法测定鲨鱼肝脏中汞的工作条件。样品风干后在2 mol·L-1 HNO3-4 mol·L-1 HCl体系中以V2O5为催化剂,微波消解样品,上清液中的汞被SnCl2还原后于253.7 nm(激发光)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线性范围0~0.2 ng·mL-1,r=0.999 7,检出限为0.05 ng·mL-1,相对标准偏差0.86%~2.22%,平均回收率在96.0%~108.5%,该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2.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环丙沙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丙沙星(CPLX)在酸性介质中与Tb3+形成配合物,通过能量转移反应对Ce(Ⅳ)-SO2-3化学发光体系有很强的增敏作用。据此,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流动注射稀土敏化化学发光法测定CPLX的新方法。在9.0×10-9~1.0×10-6 mol·L-1范围内CPLX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2.2×10-11 mol·L-1,对5.0×10-8 mol·L-1 CPLX平行测定11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0%。利用该法测定了胶囊和生物体液中CPLX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四碘荧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四碘荧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为2.65×105 L·mol-1,结合数n=0.86,探讨了它们的相互作用机理。四碘荧光素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同时,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会增强四碘荧光素的发光,且强度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与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成正比。以此为基础在pH 8.64的条件下建立了测定牛血清白蛋白的方法。该法的线性范围为8×10-7~9×10-6 mol·L-1,精密度为3.4%,检出限9.88×10-8 mol·L-1。  相似文献   

14.
以三种4-甲基亚硝胺-1-(3-吡啶基)-1-丁醇(NNAL)的结构类似物即4-(N-甲基-N-乙酰基)-1-(3-吡啶基)-1-丁醇、4-(N-甲基)-1-(3-吡啶基)-1-丁醇、1-(3-吡啶基)-1,4-丁二醇为模拟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通过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对NNAL具有良好识别能力的印迹聚合物.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光谱研究了NNAL和MA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NAL和MAA可以通过氢键协同作用形成1:2型配合物.吡啶上的N和亚硝基中的O是形成氢键作用的两个选择性识别位点.XPS和IR进一步揭示出由4-(N-甲基-N-乙酰基)-1-(3-吡啶基)-1-丁醇制备得到的印迹聚合物对NNAL有最佳的识别性能.此外,实验研究了该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分离、净化NNAL的最佳条件.当采用水溶液上样,分别以0.5 mL水、1 mL甲苯、1 mL甲苯/二氯甲烷(9:1)、1 mL甲苯/二氯甲烷(4:1)淋洗,3£1 mL甲醇洗脱时,NNAL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上的回收率达到93%.以尼古丁为竞争分子的选择性实验进一步证明该材料有很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同时在不同加标水平尿液(500 pg/mL,1000 pg/mL,2000 pg/mL)的回收实验中,NNAL的回收率范围为87.2%~101.2%,精密度值均低于7.1%.  相似文献   

15.
赵钊  杨健 《光谱实验室》2011,28(5):2370-2372
以(2R,5S)-2,5-二甲基哌嗪为原料,经过成盐,单取代反应,用D-酉石酸对光学异构体的手性拆分,用氢氧化钠游离,最终合成(2R,5S)-N-间氟苄基-2,5-二甲基哌嗪,反应总收率为83%.该物质的合成未见文献报道,目标化合物用1H NMR,IR进行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6.
在NaOH介质中,铁氰化钾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甲萘威对该发光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发光强度与甲萘威的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性质建立了测定甲萘威的新方法。在实验的优化条件下,测定甲萘威的检出限为5.5×10-11mol.L-1,线性范围为1.5×10-10—4.0×10-8mol.L-1,对5.0×10-9mol.L-1甲萘威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其RSD为1.74%。该法用于合成样品中甲萘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Maebayashi M  Endo M  Matsuoka T  Koda S  Isono Y 《Ultrasonics》2006,44(Z1):e1101-e1104
The compressibility of the bound rubber around the silica particle was evaluated by an acoustic technique. The density and the longitudinal wave velocity of a silica/SBR compound were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the silica content. The density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filler content. The longitudinal wave velocity was almost constant within the experimental error. The mass ratio of the bound rubber to the silica in the silica/SBR compounds was 1.08+/-0.03 kg kg(-1) which was measured by a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The partial specific adiabatic compressibility of the silica was estimated as (0.1+/-0.5) x 10(-10) Pa(-1) on the basis of a three states model. The adiabatic compressibility of the bound rubbers in the silica/SBR compounds was (4.6+/-0.5) x 10(-10) Pa(-1). The compressibility was almost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SBR, and the value was twice larger than the compressibility of the bound rubber formed in a CB/SBR composite.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Co2+-1,10-二氮杂菲作为增感剂,流动注射在线离子交换分离富集-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系沉积物中超痕量镉的分析方法。设计了流动注射在线离子交换分离富集流路,优化了仪器各项操作参数及各项化学条件。方法在2.0 mol·L-1盐酸介质中,以7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剂富集镉,铜、铅因不被吸附而与镉分离,然后用0.5 mol·L-1 硝酸洗脱镉,洗脱液直接经断续流动蒸气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能有效地富集镉和消除大量铜、铅对测定镉的干扰,且Co2+和1,10-二氮杂菲能极大的提高镉的蒸气发生效率。该方法检出限(3δ)为0.058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9%(5 μg·L-1,n=7),线性范围0~12 μg·L-1。经国家一级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分析验证,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以“一锅煮”方法合成了奈非那韦中间体-(3S,4aS,8aS)-2-((2R,3R)-3-氨基-2-羟基-4-(苯硫)丁基)-N-tert-丁基-十氢异喹啉-3-羧酰胺(Ⅶ),并以活泼酯新方法连接中间体Ⅶ得到了奈非那韦(Ⅸ)。在不同浓度和温度氢氧化钾的催化下,环合氯醇化合物(2R,3S)-4-氯-3-羟基-1-苯基硫丁基-2-氨基甲酸苄酯(Ⅲ),然后与(3S,4aS,8aS)-N-叔丁基-十氢异喹啉-3-羧酰胺(Ⅴ)反应,再脱去苄氧羰基保护基得中间体Ⅶ,收率89.0%。以2-甲基-3-乙酰氧基苯甲酸琥珀酰亚胺酯(Ⅱ)连接Ⅶ,再以浓氨水脱去乙酰基得奈非那韦(Ⅸ),收率86.0%。讨论了奈非那韦的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的振动形式,以MALDI-TOF MS(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了其分子离子及准分子离子峰, 利用一维(1HNMR,13C NMR)和DEPT (不失真极化转移增强谱)及HMBC(1H检测的异核多键相关谱)、HSQC(1H检测的异核单量子相干谱)、DQF-COSY(双量子过滤相干谱)等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手段对奈非那韦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对其核磁谱线进行了归属分析。这对奈非那韦的结构鉴定及质量控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一种新型发光二极管诱导荧光检测器。该系统采用共线性光学结构、通过柱上检测可与微通道分析系统在线联用。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及其标记的氨基酸为标样、结合毛细管电泳和流动注射技术评价了该系统。对FITC标记的苯丙氨酸浓度检测限为10-8 mol·L-1(柱上检测,0.05 mm内径),在1×10-7~2×10-5 mol·L-1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 =0.999),6次连续进样所得峰高值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