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CFC与Cu Cr Zr合金的冶金连接问题,以二元合金Cu62Mn38(at.%)为基础成分,采用低熔点Ga作为主要合金化元素和微合金化元素Cr和Si,设计了系列固溶体钎料合金Cu62Mn37-xGaxCr0.5Si0.5(x=0~10,at.%)。利用电弧熔炼、铜模吸铸和冷轧制备了100μm厚的钎料箔带。采用Cu62Mn31Ga6Cr0.5Si0.5钎料在不同工艺条件下(875~900℃,保温15~25min)制备了无氧铜和Cu Cr Zr合金钎焊接头。通过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钎料熔化行为和相组成;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力学性能拉伸机对接头的组织形貌、成分分布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80℃/保温25min钎焊工艺下可获得无缺陷CFC/Cu Cr Zr接头结构,焊缝的Cu固溶体基体内有少...  相似文献   

2.
通过电弧熔炼制备了Fe75B16.67Si8.33非晶合金,通过真空钎焊获得了钨/低活化钢接头.通过对钎焊接头表面形貌、微观组织、成分和力学性能的表征,发现在1250℃保温10min下所获得的钎焊接头界面无孔洞、裂纹等宏观缺陷,接头组织中生成了Fe固溶体、Fe3B和FeWB金属间化合物,拉伸强度高达450MPa.  相似文献   

3.
对热等静压(HIP)扩散焊制备的W/Fe/RAFM钢接头进行了正火和回火处理,以恢复其中RAFM钢的 组织和性能。采用电子探针微分析器(EPMA)和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对W/Fe界面组织的演化进行了分析,采 用剪切测试和扫描电镜(SEM)对接头连接性能的演化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正火处理后,RAFM钢中的C 元素扩散到了W/Fe界面,Fe2W相中W和C元素含量增加,这导致了接头剪切强度增加,而纯铁中间层强度的增加 则导致了接头剪切位移下降。回火处理后,W/Fe界面形成了W/Fe2W/Fe3W3C/Fe的界面结构,回火态接头Fe2W相 的成分和纯铁中间层强度与HIP态接头基本相同,因此回火态接头室温剪切性能基本与HIP态接头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 CLF-1激光焊接模式转变规律,对其焊缝横截面形貌及尺寸进行了宏观表征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随着焊接功率的增大,焊接模式从热传导焊模式向小孔深熔焊模式转变,焊缝横截面表现为“圆弧形”、“V字形”和“钉头形”三种类型形貌。CLF-1钢激光焊接模式不受焊接速度、离焦量变化的影响。激光焊接模式转变的临界值为深熔焊阈值,CLF-1钢深熔焊阈值由材料自身特性决定,当焊接速度为10mm·s-1时,CLF-1钢深熔焊阈值约为1.20kW·mm-1。  相似文献   

5.
对用W19123L 为焊丝的聚变堆用低活化CLF-1 钢与316L 钢的钨极氩弧焊(TIG)焊接接头金相组织及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成型良好、无缺陷;金相组织表明焊接接头由CLF-1 侧(母材区、热影响区、熔合区)、过渡层、焊缝区、316L 侧(母材区、热影响区、熔合区)组成;室温拉伸试验结果优于母材的最低要求值;弯曲试验后的焊接接头内外表面完好,无裂纹产生,变形均匀;焊接接头冲击值成凹型分布,焊缝区冲击值最低,焊缝两侧热影响区冲击值次之,母材冲击值最高,316L 侧冲击值略高于CLF-1 侧,均满足焊接接头设计值;焊接接头上表面1.6mm 硬度波动较大,略高于1/2T 和下表面1.6mm 处,焊接接头1/2T 和下表面1.6mm 硬度分布较均匀,从CLF-1 侧到316L 侧有下降趋势。整体焊接性能基本稳定,满足异种钢焊接性能匹配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低活化马氏体钢(CLF-1)热等静压(HIP)焊接接头的性能,经980℃/1h/空冷+740℃/2h/空冷的性能热处理后,接头组织保持着CLF-1钢母材回火马氏体组织;常温拉伸性能与母材相当,断口为韧窝状且有第二相粒子产生,为塑性断裂且断于焊缝;常温冲击功最高为母材的26.2%。初步分析认为焊接表面制备状态、表面污染物、表面清洗状态、表面氧化膜都会影响基体原子充分扩散,导致界面扩散层不均匀,焊缝裂纹敏感性增强,冲击功低,且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低活化马氏体钢(CLF-1)热等静压(HIP)焊接接头的性能,经980℃/1h/空冷+740℃/2h/空冷的性能热处理后,接头组织保持着CLF-1钢母材回火马氏体组织;常温拉伸性能与母材相当,断口为韧窝状且有第二相粒子产生,为塑性断裂且断于焊缝;常温冲击功最高为母材的26.2%。初步分析认为焊接表面制备状态、表面污染物、表面清洗状态、表面氧化膜都会影响基体原子充分扩散,导致界面扩散层不均匀,焊缝裂纹敏感性增强,冲击功低,且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背散射电子扫描显微镜、电子衍射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浸泡在300~700℃的液态锡(Sn)中24h后的低活化马氏体/铁素体钢CLF-1的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测试温度下液态锡对CLF-1钢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主要腐蚀机制为化合溶解腐蚀。铬(Cr)以单质形式溶解沉淀,液态锡与铁在CLF-1钢表面反应生成由铁锡化合物构成的腐蚀层。当温度低于500℃时,腐蚀层厚度近似为一常量,约8μm,化学成分为FeSn2。当温度高于500℃时,腐蚀层厚度随温度线性增加,腐蚀层呈双层结构,分别为CLF-1边界处的FeSn层和覆盖在其表面的FeSn2层。  相似文献   

9.
用碳化物粒子对低活化钢 CLF-1 进行弥散强化。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可以制备高强度的碳 化物弥散强化钢,经过 60h 球磨可完成合金化过程,同时添加的碳化物粒子很好地提高了低活化钢 CLF-1 的拉 伸性能,得到了比熔炼低活化钢更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保持了较好的延伸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方法对Cu和In提高Sn基钎料抗电性能机制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Sn31Cu和Sn31In相对Sn32具有更高的扩散激活能,并且最靠近掺杂位置的Sn原子的扩散迁移能高于Cu和In原子,这表明Cu和In的掺杂可以提高Sn基钎料的抗电性能,并且Cu和In原子在电迁移过程中是占主导的扩散元素.电子结构分析表明Cu和In的掺杂可以提高体系的稳定性,特别是极大地稳定了与其邻近的Sn原子.  相似文献   

11.
介绍使用一个统一的摄谱条件,同时测定矿石、矿物、岩石和土壤中的 Ag、Al、As、B、Ba、Be、Bi、Ca、Cd、Ce、Co、Cr、Cu、Fe、Ga、Ge、Hf、In、La、Li、Mg、Mn、Mo、Nb、Na、Ni、P、Pb、Re、Sb、Sc、Si、Sn、Ta、Te、Th、Ti、Tl、V、W、Y、Yb、Zn、Zr 等44个元素的半定量分析方法。选用硫酸锶加碳粉(13 87)为缓冲剂,锶为内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室温下Tb0.3Dy0.7(Fe0.9T0.1195(过渡金属元素T=Mn,Fe,Co,B,Al,Ga)合金中ⅢA族金属和过渡金属元素T替代Fe对结构、自旋重取向和穆斯堡尔谱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金属T替代Fe,Tb0.3Dy0.7(Fe009T0.11.95,合金具有相同的MgCu2型立方Laves相结构;Al,Ga替代使Tb0.3Dy0.7(Fe09T0.11.95合金的易磁化方向在{110}面逐渐偏离了立方晶体的主对称轴,即自旋重取向,B,Mn,Co替代未使易磁化轴发生明显转动;Al,Ga元素替代使超精细场Hhf略有下降,B,Mn替代对超精细场Hhf的影响不大,而Co元素替代使超精细场Hhf有较大增加;所有元素替代使同质异能移IS有所增加;B,Al,Ga和Mn替代使四极劈裂Qs增加,而Co替代使四极劈裂Qs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探针无损分析技术,对吉林龙岗火山群地幔捕掳体中的斜方辉石矿物及其熔融包裹体进行了测试,并用美国玻璃标样(NIST 612)标定出K,Sc,Ti,Cr,Mn,Fe,Co,Ni,Cu,Zn,Ga,Sr,Y等13种元素的含量.其中,斜方辉石中的Cr?,Mn?,Fe?,Ni等元素含量与波长色散电子探针分析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15%,5%,7%,8%.包裹体中过渡族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型式与中子活化全岩分析结果相似,反映原始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部分熔融或分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FeCrZr非晶合金带的铁磁共振(FMR)谱及谱线随Cr含量的变化,以及谱线随温度的变化,并与FeCrB系的铁磁共振谱比较,发现用Zr替代B的结果,使非晶带的FMR谱中各共振峰的位置和强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合M?ssbauer谱结果,分析了Zr对Fe基非晶磁织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25 MeV/u 40Ar+Se中能重离子核反应, 制备包含24种元素在内的多重示踪剂, 通过对元素γ谱的分析, 研究了正常鼠和肿瘤鼠体内微量元素的分布及代谢。Mg, Sr, Ga, As, Sc, V, Cr, Mo, Co, Fe, Y, Zr, Nb和Ru等元素在肿瘤鼠的粪便和尿液中的排泄时间与正常鼠不同。 肿瘤鼠与正常鼠相比, Na, Mn, Fe和Co的排泄变化较大, 肿瘤鼠的排泄率较正常鼠高; 而Ca, Y, Zr和Mo的排泄率肿瘤鼠则较正常鼠低; 在正常鼠脏器、 组织和血液样品中测出了Na, Rb, Ga, Sc, As, Zn, V, Cr, Mn, Co, Fe、Y, Zr, Tc, Ru, Ag和In等17种元素, 肿瘤鼠检测出了除Zn和As之外的其它15种元素。 几乎所有的元素在正常鼠中的吸收均比肿瘤鼠高。 大部分元素分布在肝、 肾和毛皮以及实体瘤中, 而Fe和Na在肿瘤组织则没有检测到。 A radioactive multitracer solution of the 24 elements, e.g. Be, Na, K, Rb, Mg, Ca, Sr, Ga, As, Sc, V, Cr, Mn, Co, Fe, Zn, Y, Zr, Mo, Nb, Tc, Ru, Ag and In, was obtained from the nuclear reaction of 25 MeV/u 40Ar+Se with a series of chemical process. The multitracer solution was orally administered to normal and muscular tumour bearing mice of male Balb/c mice. Urine and faeces samples of mice were collected. The two group mice were sacrificed after 96 h. The uptake of 17 elements, Na, Rb, Ga, As, Sc, V, Cr, Mn, Co, Fe, Zn, Y, Zr, Tc, Ru, Ag and In, were simultaneously detected in normal mice while 15 elements, Na, Rb, Ga, Sc, V, Cr, Mn, Co, Fe, Y, Zr, Tc, Ru, Ag and In, were simultaneously detected in tumour bearing mic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detected elements were distributed in liver, kidney, pelt, tumour while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biotrace elements were distributed in heart and spleen (tumour bearing mice) in the two groups of mice.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Fe, Na, Mn were detected in heart or kidney of normal mice. Na, Mn, Fe and Co showed better absorption in most tissues in the normal mice, except for Na and Mn in heart.  相似文献   

16.
利用ANSYS 对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进行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TIG 焊)与电子束焊的抗疲劳模拟分析,再利用SDS200 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对TIG 焊和电子束焊的两种RAFM 钢试件进行实验。通过施加相同梯度负荷对TIG 焊和电子束焊试件进行焊缝的疲劳性能实验。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电子束焊优于 TIG 焊,但在一定负载下可以用TIG 焊代替电子束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发射光谱的表观浓度法”用于钢铁样品分析,使基体元素的浓度变化影响和共存元素干扰得到综合校正,并以适当的高能予燃和低能曝光条件减轻组织结构的影响,实现了用统一的分析条件和工作曲线测定碳钢、中低合金钢和耐酸不锈钢的21种元素(C、Si、Mn、P、S、Cr、Ni、Mo、V、Cu、Al、Ti、W、Nb、B、Co、As、Pb、Zr、Zn和Sn),分析结果无需内控样校正就可获得满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生产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超高强度马氏体钢的力学性能强烈依赖于逆变奥氏体的形状、尺寸及含量.通常,提高逆变奥氏体含量,有助于改善超高强度钢的塑韧性.对含Cu马氏体淬火钢时效处理时, Cu粒子会在马氏体组织边界沉淀,并作为质点促进逆变奥氏体形核.为了探索不同合金元素对逆变奥氏体在Cu沉淀上异质形核的影响,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X (X=Cr, Al, Mo, W, Ni, Co, Mn)对Cu/γ-Fe界面性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合金原子替换界面处Cu和Fe原子前后界面的黏附功、界面能和电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元素Cr,Mo, W, Mn替换Cu/γ-Fe界面处Cu原子时, Cu/γ-Fe界面处产生强烈的X—Fe共价键,黏附功增大且界面能减小,显著提高界面稳定性,促进γ-Fe在Cu沉淀上异质形核.而替换界面处Fe原子时,界面稳定性变化很小,掺杂原子与相邻的其他原子成键较弱.  相似文献   

19.
应用ICP-MS系统检测了甲哌鎓处理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籽中各种无机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ICP-MS可以迅速、有效地检测出棉籽中54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其中K,P,Mg,Ca,Na五种人体必需宏量元素,含量范围为138.3~13 835.1 μg·g-1;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含量范围为14.2 ng·g-1~81.7 μg·g-1,从高到低依次为Si,B,Mn,Sr,Zn,Ni,Cu,Mo,Fe,Co,Se,V,I,Sn;五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范围为0.1~455.3 ng·g-1,从高到低依次为Pb,Cd,Cr,As,Hg;甲哌鎓处理显著降低了人体必需宏量元素Ca、微量元素Fe,Si,Mn,Co,Ni,Cu,I含量;重金属Pb,Cd和Cr含量分别降低68%,67%和54%,均达显著水平, 对其他宏量、微量元素无显著影响。对于棉籽中的其他30种元素,甲哌鎓处理显著提高了La等八种元素、降低了W等七种元素含量。这些结果表明,甲哌鎓处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棉籽作为食油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金银花、山银花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是否存在差异,用王水对金银花、山银花进行消解,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它们中Na、Ca、Mg、Zn、Fe、Co、Cr、Ni、Mn、Sn、Cu、Cd、Pb、Ag、Au等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现金银花、山银花中Na、Ca、Fe、Ni、Mn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他们所含的重金属元素超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