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逆转录(R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一份来自山东省泰安市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打点杂交阳性的中国人血清中扩增并克隆到一段约850bp的HCV基因组NS3区c33-c抗原基因,测定该基因的全序列后发现,中国人HCV泰安分离株与HCV Ⅰ型株HCV-US和Ⅱ型株HCV-BK在该基因区段的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79.2%/91.3%和91.3%/93.9%。利用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BV220在大肠杆菌中有效地表达了非融合的c33-c重组蛋白,通过免疫筛选法及Western印迹法对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14%的表达产物进行了鉴定。采用Triton X-100和尿素处理表达产物后再进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得到可用于检测HCV血清抗体的c33-c抗原。利用该抗原与HCV核壳蛋白区的分支状合成肽一起组装成中国第二代免疫酶法(E1A)测定HCV抗体试剂盒,其检测特异性、灵敏度和精密性完全符合HCV诊断试剂的国家质控标准,已基本达到国际上第二代HCV E1A主流试剂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预防新生仔猪大肠菌性腹泻的双价工程菌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遗传工程技术,将猪毒素源性大肠杆菌(ETEC)的粘附素K88与无毒肠毒索LTA~-B~+基因组建成能同时表达两种抗原成分的菌苗;进一步去除抗药性基因,以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作为筛选标记,得到表达水平相似的双价菌苗。菌苗无毒安全,能有效地激发机体的免疫应答,经过人工攻毒试验与田间试验,首次报道了K88与LT协同免疫对大肠菌性腹泻的显著保护力,以及无抗药性基因菌苗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双向免疫扩散及Western吸印实验,证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K99抗原基因在小肠结肠炎耶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无毒菌株D29(pFS239)和L15(pFS239)中表达,比较了K99基因在Y. enterocolitica与E. coli中表达条件的异同,并推测K99抗原蛋白在Y. ente-rocolitica中以纤毛的状态存在于细胞表面。本文是关于不同属的经克隆的基因在Y. enterocolitica中进行表达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敏感性不同细胞系交替选育或新分离鉴定均获得了增殖滴度高达HA8192~×或TCID_(50) log_(10)~(9.7)以上的超高增殖率株MEV,证明S_(18株)和L_(12株)为最佳制苗用毒株。本研究创建了MEV组织培养的最佳方法与高效价无血清MEV抗原大批量生产和检验的最新工艺。在筛选出最适病毒灭活条件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安金高效的MEV无血清细胞培养灭活矿油苗和铝胶苗,能常年大批量生产并广泛应用于全国。测定了两种佐剂疫苗免疫反应动力学变化规律,创建了细小病毒疫苗体液免疫效力和免疫保护率的检定指标及其实验动物模型。制定了MEV疫苗制造及检验规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类冠状病毒的出现与传播对全球公共卫生防控带来了严重危机和巨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广谱的抗冠状病毒疫苗。疫苗一般具有抗原递送与免疫调节两个特点,而佐剂在疫苗免疫增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人们对金属免疫的认识增加,目前除了长期应用的铝佐剂外,其他无机金属元素及其纳米颗粒因其独特的性质发展成为具有潜力的候选佐剂。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无机纳米颗粒及其在抗人类冠状病毒疫苗佐剂中的应用并提出其设计要点,为后续个性化疫苗与新型无机纳米佐剂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以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了乙型肝炎病毒(HBV)adw亚型不同表达水平克隆株中核心抗原基因(HBc)的核苷酸序列。结果表明,表达水平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核心抗原基因起始密码上游核苷酸序列结构的不同所致。低表达克隆株中的HBc在起始密码前形成一个茎状的二级结构;高表达克隆株则在Bal-31外切酶的作用下,此结构被完金切除;中庋表达克隆株此结构的一半被切除。显然,二级结构的存在阻碍了核心抗原基因的转录和转译。从而降低了核心抗原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合成量。  相似文献   

7.
疫苗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有力武器。由于特征性糖蛋白和糖脂结构在恶性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肿瘤相关糖抗原可用于合成癌症候选疫苗。近年来,通过多步合成得到的寡糖-蛋白缀合物逐步进入临床实验。本文将重点介绍国际上研究工作的最新进展,包括候选疫苗分子的设计思路、寡糖抗原的结构与合成、疫苗载体蛋白、疫苗辅剂等。本文还将讨论寡糖合成,疫苗分子组成及临床前实验中面临的困难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小分子多肽制备抗体效率很低。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制备小肽疫苗的方法——小肽自连疫苗。这种新疫苗无需用其它蛋白质作载体,因此纯度高,单一性强,无其它杂抗原。尤其在需要进行自身免疫时这种疫苗效率较高。根据这种设计,我们合成并克隆了一个多联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的基因,经过筛选、鉴定,得到了一个最大为六联体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基因。该基因放到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做Western检测,得到六联体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的表达菌株,该菌株的表达产物能与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的抗体发生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基于不相交主成分分析(Disjoint PCA)和遗传算法(GA)的特征变量选择方法, 并用于从基因表达谱(Gene expression profiles)数据中识别差异表达的基因. 在该方法中, 用不相交主成分分析评估基因组在区分两类不同样品时的区分能力; 用GA寻找区分能力最强的基因组; 所识别基因的偶然相关性用统计方法评估. 由于该方法考虑了基因间的协同作用更接近于基因的生物过程, 从而使所识别的基因具有更好的差异表达能力. 将该方法应用于肝细胞癌(HCC)样品的基因芯片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 所识别的基因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 优于常用的基因芯片显著性分析(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microarrays, SAM)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促进动物生长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将动物生长抑素(ss)基因融合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3′末端,构建融合基因重组痘苗病毒。重组病毒(vv-HBs/ss)能表达HBsAg杂合颗粒,并将ss抗原决定簇暴露在颗粒表面。以vv-HBs/ss作为活载体苗免疫家兔,能刺激产生ss抗体;免疫大鼠,能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Sephadex G200柱层析从感染卫氏并殖吸虫(Pw)囊蚴的Wistar大鼠血清中提取Pw童虫多克隆抗体(PwJ-PcAbs),继用结合有PwJ-PcAbs的溴化氰激活交联Sepharose 4B进行免疫亲和层析,提取Pw囊蚴中的囊蚴-童虫血清学抗原(PwMJ-SAg),并用免疫吸收和免疫电泳证实PwMJ-SAg为囊蚴和童虫两期特异血清学抗原,其化学性质为糖蛋白。SDS-PAGE显示,该抗原有7条带,其中A(27.5kd),B(19.5kd)两带是主要血清学抗原分子。应用Dot-ELISA以PwMJ-SAg和Pw囊蚴粗抗原检测20份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结果表明两种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具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将PwMJ-SAg免疫短程感染Pw囊蚴的BALB/c鼠,取鼠脾细胞与SP_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3次亚克隆培养,从384孔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8个能持续分泌抗PwMJ-SAg的单克隆抗体株,它们均为IgG_1亚类。  相似文献   

12.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严重影响养猪业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目前预防这种疾病的疫苗免疫还存在一定缺陷。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佐剂以提高其免疫效力。将猪IL-23基因重组质粒用壳聚糖和普朗尼克材料包裹制成纳米颗粒,命名为VRIL23-CNP-Pluronic。将28日龄小鼠分为两组,分别肌肉注射VRIL23-CNP-Pluronic(实验组)和VR1020-Pluronic(对照组),两组均同时接种PRRSV疫苗,在接种后第0、7、14、28和35天采集血样并分析免疫变化。实验组中PRRSV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水平、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qRT-PCR分析,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IL-23、TLR1、TLR6、STAT1、IL-10、TNF-α、IL-15和CD62L基因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结果表明,VRIL23-CNP-Pluronic能促进小鼠对PRRSV疫苗的免疫应答,并为其作为新型PRRSV疫苗佐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应用4株磺胺二甲基嘧啶(SMZ)多克隆抗体和5种不同结构的荧光标记物(Tracer)建立了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检测SMZ的方法. 讨论了4株多抗对SMZ的检测灵敏度和对17种磺胺类药物(SAs)的相对亲和力趋势, 从药物分子二维结构上探讨了多抗对小分子抗原的识别能力. 结果表明, 3号多抗对SMZ的灵敏度最高, 但是4株多抗对17种SAs的相对亲和力趋势相似, 说明抗体对抗原的结合力大小与抗原的化学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4.
HIV-1嵌合抗原的纯化及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高效的HIV诊断试剂,选定HIV-1的外膜蛋白env中469-511aa,538-674aa和700-734aa3处包含较多抗原位点的区域作为免疫抗原,用PCR的方法从HIV-1全基因扩增编码这3处片段的基因序列,将它们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嵌合蛋白.结果发现,3段嵌合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Star)中表达,通过Ni-sepharose4B金属Ni螯合层析柱分离纯化目的产物,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表明,纯化抗原有较强的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Genebank中SARS基因组序列和酵母菌对密码子的选择性,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了优化的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N)的全基因(1296bp),与CTL表位基因(195bp)重组后,将其克隆到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PIC9K-N.重组载体转化毕赤酵母GS115,并经MD平板和MM平板筛选及PCR鉴定,得到阳性重组酵母工程菌GS115-pPIC9K-N.用甲醇诱导其分泌表达目的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浓缩与鉴定.结果表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能实现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表达量达到20%,初步纯化后的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两个变种中B.t.aizawai 7-29和B.t.kurstaki HD-1是毒杀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优良菌株.本文通过花粉管途径将B.t.aizawai 7-29和 B.t.kurstaki HD-1的杀虫基因分别导入我国棉花品种(无毒棉、中棉12, 3118,3414)中,经Dot blotting证明,有3株棉花(A1,A2, A5)带有B.t.aizawai 7-29的杀虫基因,18株棉花(B1-4,B6, B7,B9-15,B17—21)带有B.t.kurstaki HD-1的杀虫基因.取2株点杂交呈阳性的植株(A1,A2,)进行Southern blotting,结果表明,A1和A2植物DNA经Hind Ⅲ酶切后均出现了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片段,没有酶切的A1植株DNA在50kb处具有杂交性,表明杀虫基因均已整合到棉花基因组中.组织化学法检测的结果证明,与aizawai 7-29杀虫基因融合的GUS基因(二者共用1个CaMV 35S启动子和1个终止子.)在棉花(A1,A2)中得到了表达,为杀虫基因在转基因棉花中的表达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从天坛株痘苗病毒的基因组中,分离编码11K及25K蛋白的双向转录启动子,以胸苦激酶(TK)基因为旁侧序列,插入到质粒pAT153中,构建成可以同时表达两个外源基因的载体质粒,并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及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苦酶(LacZ)基因,插入该载体质粒,使它们分别在11K及25K启动子钠控制下,构建成共表达质粒。用钙沉淀法将此质粒DNA同天坛株痘苗病毒在细胞内进行同源重组,在含X-gal的培养基挑蓝色蚀斑,简便、准确地选出重组痘苗病毒。所选到的重组痘苗病毒高效表达了HBsAg。我们还把上述重组痘苗病毒接种动物,观察了它们的毒力及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用微量热法研究了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微生物杀中心剂苏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野生菌株YBT-1463,无晶体突变株BMB160和无质粒、无晶体突变株BMB171以及含量不同杀虫蛋白基因工程菌BMB-304-171-A和BMB-304-171-B的生长代谢动力学变化。结果是,含有14个质粒的野生菌株YBT-1463的生长代谢热比无晶体含6个质粒的变株BMB160和无晶体、无质粒突变株BMB171低;将杀虫晶体蛋白基因vryⅠAc和cryⅠC分别转入受体菌BMB171中后,两个工程菌BMB-303-171-A和BMB-304-171-B生长代谢热与受体菌BMB171相比也吸显降低;表明质粒形成一个耗能过程,当受体菌BMB171转入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后,工菌比受茶杯菌的放热大幅度减少,表明基因编码杀虫晶体蛋白也是一个耗能过程,但是含基因cryⅠAc和cryⅠC工程菌BMB-304-171-A和BMB-304-171-B之间的生长代谢没有明显差异。首次报道这些热动力学变化,对杀虫剂发酵生产过程的代谢控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云金芽胞杆菌含不同质粒和不同基因工程菌的生长代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微量热法研究了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微生物杀中心剂苏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野生菌株YBT-1463,无晶体突变株BMB160和无质粒、无晶体突变株BMB171以及含量不同杀虫蛋白基因工程菌BMB-304-171-A和BMB-304-171-B的生长代谢动力学变化。结果是,含有14个质粒的野生菌株YBT-1463的生长代谢热比无晶体含6个质粒的变株BMB160和无晶体、无质粒突变株BMB171低;将杀虫晶体蛋白基因vryⅠAc和cryⅠC分别转入受体菌BMB171中后,两个工程菌BMB-303-171-A和BMB-304-171-B生长代谢热与受体菌BMB171相比也吸显降低;表明质粒形成一个耗能过程,当受体菌BMB171转入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后,工菌比受茶杯菌的放热大幅度减少,表明基因编码杀虫晶体蛋白也是一个耗能过程,但是含基因cryⅠAc和cryⅠC工程菌BMB-304-171-A和BMB-304-171-B之间的生长代谢没有明显差异。首次报道这些热动力学变化,对杀虫剂发酵生产过程的代谢控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南省恶性疟原虫P190抗原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了我国海南省恶性疟原虫FCC1/NH株P190抗原基因的部分DNA序列,共计2103个碱基对。与该基因现有资料比较,我们发现了该虫株P190基因的以下特征:(1)在核苷酸第2323至2340位间有18bp长的片段缺失,此缺失正位于该抗原一个重要T细胞表位和T-E-X三肽重复序列处。(2)该基因属MAD20变异型,但从3′端5013位起转变为K1型序列,表明在该处发生了基因内重组。(3)在N端三肽重复区为高度变异区,但该基因却与MAD20型序列呈现高度同源性。(4)除了缺失和5个碱基点突变外,其余序列符合双态性变异规则。本工作为P190疟疾疫苗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