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位滴定法测定三组分混合酸——直线图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经典指示剂法或二次微商电位法测定多组分混合酸,因滴定曲线上各组分之间无明显可区分的突跃而有一定困难。近年来,不少分析工作者籍某些数学方法来解决此类复杂成份的分析,而图解法由于具有简单、直观和实用等优点也常被采用。两组分混合酸的图解法已见报导。本文提出了三组分混合酸分析的直线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种(多元)混合酸的图象计算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酸碱电位滴定然后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多种(多元)混合酸的方法,可以在不分离的情况下一次滴定分析出多种及多元混合酸的含量和电离常数。Ingman、Johansson、汪葆俊等人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提出了图象计算分析法(即从图形上确定各种酸的pκA及个数m,并以线性回归法计算出各个酸的浓度)。这种方法的分析与计算简单、直观、可靠,能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3.
多元线性回归已广泛用于多组份分光光度分析。本文首次提出在定pH滴定条件下,混合酸各组分浓度与滴定剂体积和溶液pH值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求解,可方便地计算出混合酸各组分浓度。该法不需知道被测酸的离解常数,通过对二元、三元及四元混合酸体系分析,证明该法计算方便、分析准确度较好,适用于多组分混合酸的同时分析。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糖炭对于乙酸一丙酸、乙酸一丁酸、丙酸一丁酸三种混合溶液的吸附.虽然各酸的吸附量皆比单独存在时的低,但定量的计算结果证明Langmuir式的混合吸附公式对于同系物的混合溶液之吸附也不能适用.对于单独存在时吸附量大的酸,公式的计算值偏低;对于单独存在时吸附量小的酸,公式的计算值偏高.以被顶物与顶替物的相应吸附量作图,皆得斜率为负的直线.因直线的负斜率皆随被顶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皆小子1,因此我们支持这种说法:在混合溶液中吸附量之减少主要是因为溶质甲顶替了表面上的溶剂,因而使溶质乙的吸附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一种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中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长春胺酸含量的方法,以无水甲酸、冰乙酸和乙酐组成的混合溶剂,定量溶解长春胺酸,用高氯酸溶液为滴定剂,采用电位滴定法或者指示剂滴定法进行滴定;所述的电位滴定法是指用电位指示剂确定终点并计算长春胺酸含量;所述的指示剂滴定法是指用结晶紫为指示剂确定终点并计算长春胺酸含量;所述混合溶剂的体积由配制混合溶剂各组分的体积直接相加而得;所述的定量溶解长春胺酸的方法为以无水甲酸先溶解长春胺酸,再加入冰乙酸和乙酐;所述高氯酸溶液的溶剂为无水冰乙酸。该发明样品用量小、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省时节料、原料易得、成本低、易于掌握、精密度高、含量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氨甲苯酸和酚磺乙胺在紫外区均有吸收,但吸收光谱重叠而形成干扰,较难直接进行分析。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氨甲苯酸和酚磺乙胺两组分混合溶液进行测定,并将所得光谱数据用化学计量学多元校正方法处理。本法测定氨甲苯酸和酚磺乙胺的的线性范围均为2.0~20.0μg/mL。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兔血清中的氨甲苯酸和酚磺乙胺,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用直线法确定酸碱滴定终点的概况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传统的确定酸碱滴定终点的方法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用指示剂;另一类是藉助于仪器,测定物理性能的突变,如电位滴定等。这二类方法都是根据pH-V滴定曲线的原理,从突跃部份找终点。但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酸碱滴定,如果酸的pK值大于7,突跃不明显,就无法用指示剂确定终点位置。用电位滴定虽可用二级微商法算出终点,但如果ΔE/ΔV~V曲线图中曲线两侧不对称,则结果不准确(这和酸的电离常数有关,一般酸的pK值不大于8)。 (二)Ingman,Still和Johansson公式廿世纪五十年代初,有人倡议用直线法代替曲线法来求终点。其中有代表性的为Gran函数  相似文献   

8.
三组分体系分光光度法计算分析——坐标轮换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可编程序计算器进行分析的测定三干扰组分体系的新分光光度法。对计算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还用坐标轮换法编写程序,并在理论上作了初步探讨。本方法简捷、准确、便于推广,且为制药生产提供了一种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服务     
pH值的计算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现行国内教科书中大都将酸碱体系分成多种类型,而采用统一公式并编制成计算程序,对任意种酸碱组分(一元、多元酸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的pH值就可很方便地求解。本程序可用于各种酸、碱盐及其混合液的滴定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多组分体系串级萃取动态仿真中的单级萃取平衡和物料计算的新同了有机相萃取量,水相洗涤量和混合萃取比等限制条件下两相组成关系的2λ元非线性方程组,构造以水相中某一组分的平衡含量为变量的目标函数,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求解,并以萃取平衡和物料平衡得到该级其它所有组分在两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并建立了计算程序-三组分多波长直线回归法,用于快速测定散列通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异丙安替比林和咖啡因的含量.散列通片中三组分的紫外吸收光谱严重重叠,采用数学分离-化学计量学方法排除各组分的互相干扰,在230~290 nm波长区间选择31个波长点的光谱数据,利用三组分多波长直线回归计算程序进行计算,直接测定散列通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独立组元的本质,提出了一个按独立组元来计算复杂化学平衡的方法。这个方法中的未知数和方程数比现有的自由能最小化法、质量作用方程组的方法和反应进度的方法中的未知数和方程数显著减少,因而计算过程大为简化。例如,对于计算一个由3个元素10个组元组成的复杂化学平衡体系来说,若采用其它方法须用电子计算机,而采用独立组元法仅须使用袖珍可编程序计算器即可完成。本文叙述了独立组元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并根据理论分析和计算实践,将独立组元法与其它方法的优劣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在酸碱滴定中,确定滴定终点一般采用指示剂法、“S”形曲线法和直线图解法。前两种方法作为常用的方法,简便易行,但仅适用于具有pH突跃的各种酸碱滴定;而直线图解法虽然适用于极弱酸的滴定,但又需要经过比较复杂的计算和作图,才能求得结果,同样也不便于实际应用。我们采用了微机直接计算法,测算结果无论在准确、快速和简便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竺安  于海妮  贺玉珍  沙逸仙 《色谱》1985,2(3):135-137
Kovats提出的保留指数原系用于恒温分析,但由于要分析的样品越来越复杂,往往必须使用程序升温操作。van den Dool采用保留温度来计算程序升温下的保留指数,虽然计算方法简单,但只适用于单纯直线升温而不含恒温阶段的操作过程,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Majlat等人的方法可应用于多阶升温,多阶恒温的过程,论述十分详尽。其关键是采用了Takacs等人推导的压力校正因子计算式:  相似文献   

15.
复杂酸碱混合体系pH值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大衡  方跃 《大学化学》1991,6(3):16-19
水溶液中pH值的计算是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以往在许多教科书中,对酸、碱、盐多元混合体系pH值的计算,大多采用经过近似简化了的计算或图解方法。这就要求读者必须掌握和熟记数条规则,从一开始就进行有效的忽略,因而往往会使读者误认为对复杂混合体系的pH值计算,似乎必须对模型方程进行忽略简化才能解决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个考虑任意酸、碱、盐及其混合物的通用模型方程,着重说明,对化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计算机或计算器处理光谱分析数据,国内外已多有报导。而利用廉价的袖珍计算器处理光谱分析数据,也有报导。将这种廉价的计算器应用于复杂的光谱分析数据处理的关键在于,将光谱数据处理中所遇到的方程转换成适合于计算器能进行运算的方程。本文以SHARP E1-5100和CASIO fx-180p计算器为例,编写了光谱分析数据处理程序。由于它们都有线性回归分析和迅速求解的功能,所以可以编写光谱分析数据处理的各种计算程序,并方便地计算出各种数据。我们把它应用于“混合稀土中铥、镜和镥的光谱分析”的数据处理中,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下面按照光谱分析数据处理的顺序加以说明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电导法确定二元体系中离子的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电化学基本原理出发,推导出稀溶液中二元混合组分的电导与各组分当量浓度的关系,并通过测定纯组分的电导-当量浓度标准曲线,来确定二元混合组分的标准曲线在对其中一组分浓度确定的基础上,可很容易计算另一组分的浓度。该法简便、快速,有望成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离解常数之比小于10~4倍,但离解常数均大于10~(-7)的两种一元弱酸混合情况下,推导出V/V_0~T=(α_(A2)~--α_(A1)~-)Ve_2/Ve~T+α_(A1)~-公式。根据此公式提出混合酸中各组分酸含量测定方法—标准曲线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用计算机-电位滴定法研究和测定了混合酸中NaHSO_4和HAC各组分的含量。方法简单、快速。此法已用于实际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甲酸、乙酸、丙酸其离解常数非常相近,采用常规的酸碱电位滴定法只能测定总量,无法将它们分别测定.本文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处理酸碱电位滴定数据,用数学分离方法取代化学分离或化学掩蔽方法,实现了对混合酸中上述三组分的同时测定.1 方法原理在一定条件下,某种酸滴至某一指定pH值时的滴定剂加入量应与该酸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若被测酸的物质的量为n_B,而滴至某一pH值时所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为V,则在第i个pH点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