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合成了单羟基桥连的双铜(Ⅱ)大环穴醚配合物[Cu2(OH)(ClO4)(C16H38N6)](ClO4)2·CHCl3,并测定与讨论了它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D24-P212121,晶胞参数:a=12.749(4)Å,b=14.361(3)Å,c=18.064(3)Å,V=3307.3(13)Å3,Z=4.分子结构中单羟基桥连两个二价铜离子,Cu-O平均键长为1.935(6)Å,Cu-OH-Cu键角为135.2(2)°;铜原子的几何构型为畸变四方锥,配体的底面为穴醚的二乙三胺亚基的三个氮原子和一个羟基桥氧原子;顶点位置为高氯酸根的氧原子,因为该原子同时配位于另一个铜原子,所以分子的双铜中心存在第二个氧桥,即较弱的高氯酸根桥;Cu-O(ClO3)距离分别为3.005(9)Å和2.806(8)Å.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大环穴醚配体C_(16)H_(32)N_6。在SCN~-参与下,进一步合成了大环穴醚配合物[Cu_2(SCN)_3(C_(16)H_(38)N_6)]_2(ClO_4)_2,并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空间群C_(2h)~4-P2/n,α=16.274(8),b=8.114(3),c=23.199(10)A,β=98.46(4)°,V=3030.1A~3,Z=2。晶体中的Cu(Ⅱ)的配位几何构型为畸变的四方锥。硫氰酸根有两种配位形式,一种是以N端的单配位,处于四方锥的底面;另一种是以S端和N端的桥连配位,处于四方锥的顶端,桥连的硫氰酸根把大环穴醚双铜络合物联成一维无限链状。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碱溶液中获得组份为Na_4K[Cu(HIO_6)_2]·12H_2O晶体配合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a=6.108(2)(?),b=25.055(10)(?),c=14.716(7)(?),β=97.77(3)°,V=2231(2)(?)~3,D_c=2.555g/cm~3,Z=4.晶体中二个畸变的IO_5(OH)八面体与中心铜原子螯合,构成CuO_4平面;Cu—O平均键长为1.83(?);加上CuO_4平面上侧与铜原子形成弱配位的氧原子;共有五个氧原子与铜原子构成近似为C_(2v)点群对称的四方单锥多面体.在碱性水溶液中,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峰的衰减表明,[Cu(HIO_6)_2]~(5-)还原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大环穴醚配体C_(16)H_(32)N_6。在SCN~-参与下, 进一步合成了大环穴醚配合物[Cu_2(SCN)_3(C_(16)H_(38)N_6)]_2(ClO_4)_2, 并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空间群C_(2h)~4-P2/n, a=1.6274(8), b=0.8114(3), c=2.3199(10) nm, β=98.46(4)°, V=3.0301 nm, Z=2。晶体中的Cu(Ⅱ)的配位几何构型为畸变的四方锥。硫氰酸根有两种配位形式, 一种是以N端的单配位, 处于四方锥的底面; 另一种是以S端和N端的桥连配位, 处于四方锥的顶端, 桥连的硫氰酸根把大环穴醚双铜络合物联成一维无限链状。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合成了含分子内氧杂原子配位的双-(2-甲氧乙基环戊二烯基)碘化钐CP_2′SmI(Ⅰ)(Cp′=CH_3OCH_2CH_2C_5H_4)及四氢呋喃溶剂化的2-甲氧乙基环戊二烯基二碘化钐Cp′SmI_2·2THF(Ⅱ)。络合物(Ⅰ)和(Ⅱ)经元素分析及质谱等鉴定。并得到了它们的单晶。结构研究表明,晶体(Ⅰ)属于P2_12_12_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074(4)(?),b=12.929(9)(?),c=12.269(4)(?),(Ⅰ)中每个钐原子和两个环戊二烯基,二个醚基取代基上的氧原子和一个碘原子配位,形成单体结构,Sm(Ⅲ)的配位数为9。晶胞中含有4个单体分子,晶体(Ⅱ)属于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304(6)(?),b=8.335(2)(?),c=16.527(5)(?),β=111.8(1)°。晶体(Ⅱ)中每个钐通过一个环戊二烯基,一个醚基取代基上的氧原子,二个四氢呋喃的氧原子和二个碘原子配位形成单体结构,Sm(Ⅲ)的配位数为8。晶胞含4个单体分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二价铜与叠氮、大环穴醚(C_(16)H_(38)N_6)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配合物组成为[Cu_2(N_2)_2(C_(16)H_(38)N_3)](ClO_4)_2,晶体属于空间群C_1~1-PI,晶胞参数a=17.669(10).b=13.355(5),c=6.414(3)A;β=103.85(4),β=100.40(4),γ=71.30(3)°;对1870个反射精修的最后一致性因子R=0.088.此配合物中Cu(Ⅱ)呈平面正方四配位结构形式,这在类似饱和大环穴醚双铜配合物中,还是首次发现.每个配位多面体由大环穴醚配体提供三个氮原子,叠氮离子提供一个氮原子,两个Cu(Ⅱ)离子之间不存在叠氮桥,间距为5.12A.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K[Fe(acaccn)(CN)_2]·2H_2O,并测定了晶体结构.单胞中存在两种结构上不同的[Fc(acaccn)(CN)_2]~-,空间群为P3_1(#144),晶胞参数为:a=b=11.873(3)(?),c=15.002(14)(?),V=2808(2)(?)~3,Z=6,D_c=1.44g/cm~3.  相似文献   

8.
以4,4′-联吡啶(4,4′-bipy),丙二酸(H2mal)和氧化铜为原料,在DMSO-H2O中合成了多孔配位聚合物{[Cu1.14(mal)1.14(4,4′-bipy)0.57(H2O)1.14]∞, 1},其结构经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四方晶系,P4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 a=16.357 7(7)(A), b=16.357 7(7)(A), c=7.575 5(7)(A), V=2 027.0(2)(A)3, Z=7, Dc=1.715 g·cm-3, S=1.148, Mr=299.08, F(000)=1 056, μ=2.155, △ρ=0.743 e·-3~-0.155 e·-3.最终偏离因子R1=0.020 5, wR2=0.057 4. 1中每个铜(Ⅱ)原子与4,4′-bipy的一个氮原子,两个丙二酸根的3个氧原子和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CuNO4四方锥结构单元.CuNO4四方锥通过4,4′-bipy和丙二酸根桥联形成二维的四方网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交错平行堆积形成三维多孔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制得含硫脲配体的铂氢化物单晶trans-[PtH(tu)(PPh_3)_2]Cl(tu)(THF)_2,其结构测定结果为:C_(46)H_(55)N_4O_2P_2S_2ClPt M=1052.6,单斜晶系,空间群为 P2_1/c,a=12.103(1),b=21.619(3),c=20.189(4)(?),β=103.31(0)°,V=5140(2)(?)~3,Z=4,D_c=1.360g·cm~(-3),F(000)=2128,R=0.050,R_w=0.063.Pt(Ⅱ)与两个磷、一个硫脲分子的硫和一个氢相配合,形成四边形配位。  相似文献   

10.
含氮宾的两个三核羰基铁簇合物是由[Et_3NH][HFe_3(CO)_(11)]与C_6H_5NCO在苯中反应获得。应用四园衍射仪测定了H_2Fe_3(N-C_6H_5)(CO)_9(Ⅰ)和Fe_3(N-C_6H_5)(μ_3-CO)(CO)_9(Ⅱ)的晶体结构。晶体数据为:C_(15)H_7NO_9Fe_3(Ⅰ),空间群P2_1/a,a=18.343(2),b=9.072(1),c=11.451(1)(?),β=102.03(1)°,V=1863.7(?)~3,Z=4,D_c=2.143g/cm~3;C_(16)H_5NO_(10)Fe_3(Ⅱ),空间群P2_1/c,a=8.634(1),b=13.026(1),c=17.642(2)(?),β=97.68(1)°,V=1966.3(?)~3,Z=4,D_c=1.820g/cm结构系用直接法解出,最后R_(Ⅰ)因子为0.033,R_(Ⅱ)因子为0.027。测定结果表明,(Ⅰ)和(Ⅱ)分子均具有C_s对称性,且三个Fe原子共面,呈近似等边三角形结构。(Ⅰ)中面桥N原子以不对称方式与三个Fe原子成键;(Ⅱ)中面桥羰基以不对称方式与三个Fe原子键连。Fe-N和Fe-C键长分别在1.896-1.938(?)和2.006-2.110(?)之间。  相似文献   

11.
LaCl_3和LiCl在THF中于室温反应,以已烷为沉淀剂,在-78℃得到晶体,经色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晶体结构测定,得到了组成为(LaCl)(THF)_2(μ-Cl)_4[Li(THF)_2]_2的配合物.在约-80℃收集该配合物晶体的衍射强度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其晶胞常数a=10.542(4)(?),b=32.236(14)(?),c=11.182(6)(?);β=113.50(3)°,最后R值为0.0477.四个氯桥键构成了分子的基本骨架,表明桥键在小配体轻希土双金属配合物结构中具有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浓硫酸对白杨素进行磺化,磺化产物与Ca(Ⅱ)络合,合成了结构新颖的四核钙配位标题化合物[{Ca(C15H8O7S)(H2O)(DMSO)}3{Ca(C15H8O7S)(DMSO)2}]·4DMSO.采用IR,1H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晶胞参数a=1.4725(6),b=1.6480(7),c=2.1006(8)nm,a=83.928(7)?b=85.938(7)?g=85.212(7)?V=5.041(3)nm3,Dc=1.476g/cm3,Z=2,m=0.568nm-1,F(000)=2324,R=0.0778,wR=0.1821.标题化合物为四核钙配位化合物,4个Ca(Ⅱ)被4个配体5-羟基氧负离子-7-羟基黄酮-6-磺酸根的羰基和羟基氧负离子桥联,形成近似正方形.Ca(Ⅱ)的配位数都是7,配位原子分别来自5-羟基氧负离子-7-羟基黄酮-6-磺酸根的羟基、羰基、磺酸根的氧原子,以及水和DMSO的氧原子.4个配体位于4个配位Ca(Ⅱ)组成的正方形平面两侧,同侧配体两两平行且它们之间存在p-p堆积作用,异侧配体之间近似垂直.同时,发现了标题化合物固体具有光致发光现象,在lex=410nm条件下可发出lem=520nm的绿色荧光,并对其发光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含多原子桥联异双核配合物的研究对阐明生物体中的电子转移过程以及金属酶活性中心的本质有重要意义,基于草酰胺根的有效成桥功能,Kahn使用N,N′-双(3-氨丙基)草酰胺合铜(Cu(oxpn))作为双齿单核断片合成了双铜配合物[Cu(oxpn)Cu(bpy)](ClO_4)_2,最近,在我们实验室也用此单核断片合成了端接phen、NO_2-phen的双铜配合物和端接不同配体  相似文献   

14.
以三(2-吡啶甲基)胺(tpa)为螯合配体合成了2种新型的钌配合物[Ru(tpa)(H_2biim)]·(ClO_4)_2(1)和[Ru(tpa)(H_2bbim)]·(ClO_4)_2(2)(H_2biim=2,2′-联咪唑;H2bbim=2,2′-苯并联咪唑),并研究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紫外光谱.通过理论计算对紫外光谱峰值进行了指认,光谱模拟和实验吻合.计算发现2种配合物分子的最低空轨道落在H_2biim或H_2bbim配体上,和其他Ru-H_2biim(H_2bbim)配合物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标题配合物由Cr(CO)_6和PPh_3在50ml乙二醇二甲醚中回流5小时后过滤,在滤液中加S_2Cl_2,静置后得配合物单晶。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单胞参数a=9.062(3)(?),b=11.088(3)(?),c=12.153(3)(?),β=97.93(1)°,V=1209.4(1.8)(?)~3,Z=2。 晶体结构是采用Patterson法和差Fourier合成解出。经全矩阵最小2乘法修正,最后偏离因子R=0.046,R_w=0.054,结构中Cr各与三个氧和三个氯原子键联,Cr-O(CH_3OCH_2CH_2OCH_3)平均距离为2.091(?),Cr-O(OPPh_3)距离为2.000(?),Cr-Cl(平均)距离为2.274(?)。它们形成了八面体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四(三苯基氧膦)高氯酸稀土络合物。有关鉴定和元素分析表明,络合物的分子式为Ln(ClO_4)_3·4PhPO,其中Ln=La、Pr、Nd、Sm、Eu。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CNd(ClO_4)_2·4Ph_3PO]ClO_4·2CH_3COCH_3的晶体和分子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a=13.469(5)、b=19.540(8)、c=28.437(9)、β=90.79(3)°、V=7483(5)(?)~3,Z=4。钕与八个氧配位,其中四个氧来自四个三苯基氧膦的膦酰基,四个氧由两个双齿配位的高氯酸根提供,组成了[Nd(ClO_4)_24Ph_3PO]~+络阳离子,它与外界的另一个ClO_4~-以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分子。溶剂分子CH_3COCH_3不与钕成键。钕的配位多面体具有D_(2d)P_(2m)对称性,是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十二面体。  相似文献   

17.
以配体N,N′-二甲基-N,N′-二(3-甲酰基-5-氯水杨醛)乙二胺(H_2L)与乙二胺、醋酸铜、高氯酸铜通过模板反应缩合制备了新的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_2(L)(ClO_4)·H_2O]·ClO_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X-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表明不对称大环配合物中的一个铜(Ⅱ)离子与大环中两个胺的氮原子、两个酚羟基的氧原子以及高氯酸根中的氧原子形成5配位,另一个铜(Ⅱ)离子与大环中的两个亚胺氮原子、两个酚羟基氧原子以及配位的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5配位;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铜(Ⅱ)离子的电极过程是一个不可逆单电子传递过程,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的铜(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性偶合,抗菌实验测试了配体和双核铜(Ⅱ)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0g·L~(-1)时,配体和双核铜(Ⅱ)配合物的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硝酸铈(Ⅲ)与二缩三乙二醇-二-(8’-喹啉)醚(L)的配合物[Ce(C_(24)H_(25)N_2O_4)(NO_3)_4]晶体属三斜晶系,PT空间群;α=9.579(3),b=12.548(2),c=13.801(2)A,α=106.36(1),β=86.12(2),γ=112.43(2)°,V=1469.58A~3;Z=2,D_6=1.99g/cm~3;R=0.019。在配合物的分子中Ce~(3+)与L的一个喹啉N原子三个醚氧原子和四个双齿配位NO_3中的八个氧原子配位,铈的配位数为12。分子中有一个氢离子与另一个喹啉N原子结合并与硝酸根的氧原子形成氢键,从而使配合物分子在能量上得到补偿。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UO_2[CH_2(CH_2)_4CONC_2H_5]_2(NO_3)_2,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重分析,紫外、红外等测试,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a=7.171(2),b=8.655(3),c=10.182(5)(?),α=78.27(3),β=70.63(3),γ=81.76(3)°,V=581.7(4)(?)~3,Z=1,D_c=1.94g.cm~(-3),R=0.0218.配合物分子中铀原子由八个氧原子配位构成六方双锥多面体.  相似文献   

20.
(Me_4N)[Mo_3(μ_3-O)(μ-Br)_3(μ-O_2CH)_3Cl_3)晶体是在介质HCl-EtOH中,通过MoBr_3、甲酸和Me_4NBr进行反应制得。由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空间群为P_1,晶胞参数:a=6.848(1),b=11.933(1),c=13.164(1)(?),α=100.20(1),β=93.12(1),γ=104.14(1)(°);z=2;D_(obs).=2.72gcm~(-3),D_(calc).=2.76gcm~(-3)。研究表明,晶体属离子型,由(Me_4N)~ 阳离子和簇阴离子 [Mo_3(μ_3-O)(μ-Br)_3(μ-O_2CH)_3Cl_3]~- 组成。簇阴离子中,μ_3-O原子桥联以等边三角形排布的三核钼簇胳,成为单氧帽钼簇阴离子。每对钼原子间另有—(μ-O_2CH)基和一个Br原子作双向桥配体,此外,每个钼原子又有一端基Cl原子配位,使得在每个Mo原子周围形成畸变八面体构型。整个簇阴离子具近似C_(3V)对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