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无金属酞菁中杂质硫的化学价态周淑琴金祥凤刘世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作为有机光导材料的酞菁化合物在静电复印特别是激光印刷机中是重要的载流子产生材料之一[1,2],在研究酞菁双层感光膜[3]和杂质分析[4]中,发现无金属酞菁中微量杂质...  相似文献   

2.
酞菁化合物由于价廉、稳定、低毒、具有广泛的光谱响应,因而作为有机光电导材料的研究开发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兴趣[1~4].酞菁分子是一个有16个π电子的平面环状轮烯发光体系,由于分子叠层聚集不同而存在多种晶体构型,其光电导性能随晶型发生变化[1,2].汪...  相似文献   

3.
吲跺啉螺吡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当被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时可逆地异构化.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它在非银材料、非线性光学器件以及高分辨率的信息存贮和再现等诸方面的应用价值[1].90年代以来,Inouye[2,3],Kimura[4-6]和吴成泰等[7-9]曾将冠醚结构单元引入螺吡喃,研究了对碱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及其由此诱导含冠醚螺吡喃化合物的异构化现象.由于冠醚化合物对金属离子具有特定的络合作用,当在含冠醚螺吡喃化合物中加入某些金属离子时,能诱发螺吡喃结构的异构化,从而强烈地影响异构化平衡,…  相似文献   

4.
单臂冠醚液晶LB膜的相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单臂冠醚液晶及配合物(1, 2及1.Eu^3^+)的LB膜的成膜特性,实验发出它们均可在气-液界面形成单分子膜, 但不易转移, 化合物1在压膜过程中出现一维相变。用CPK模型对成膜分子构型和面积进行估算, 其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并讨论了冠醚液晶结构对LB膜相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冠醚与阳离子配位作用的热力学性质研究中,含苯并冠醚与金属离子配伍作用的能力低于母体冠醚[1].一般认为,这是由于苯环的吸电子效应降低了邻近二个供电氧原子的电荷密度所致,而很少注意引入亚甲基降低苯环的吸电子效应对冠醚配伍作用的影响.我们近来的研究表明,在较阶队骨格冠醚分子中引入额外的亚甲基,与母体冠醚相比,对于键和钠离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这对于设计和合成具有高选择性的功能冠醚,可作为一个较有力的。具[2-4].为了进一步探索在给定供电氧原子的情况下,冠醚的扩环效应,我们研究了含二苯并冠醚(化合物I-m)…  相似文献   

6.
在溶液中,单冠醚取代酞菁依靠冠醚的络合作用可以和含碱金属离子的受体分子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的形成有利于酞菁和受体分子间的光致电子转移反应,使得酞菁的荧光被强烈地猝灭.根据体系的化学平衡和酞菁荧光被受体分子猝灭的机制建立了数学模型,运用实验数据和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得到了酞菁和受体分子形成的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7.
利用LB技术研究了带有4个长碳氢链的酞菁铜化合物(CuC12Pc)的单分子膜及它与十八胺(ODA)、二十酸(AA)的混合LB膜的聚集结构形态. 结果表明这种酞菁铜化合物在气液界面上可以形成比较稳定有序的双层Langmuir膜, 且可以转移质量较好的多层LB膜.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酞菁铜分子的聚集体结构, 发现CuC12Pc/AA混合膜表现为网状的聚集结构, 而CuC12Pc/ODA混合膜形成长岛颗粒状聚集, 并结合UV-Vis吸收光谱讨论了酞菁铜分子形成不同聚集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八-4-(十六烷氧基)双酞菁镧的合成及其成膜性李薇,王海水,王百颖,陈文启,曾广斌,席时权(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30022)酞菁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成膜性较好,通过LB膜的组装已被广泛用于光敏、气敏及分子电子器件等领域 ̄[1-3]。...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含有双臂胆甾基的氮杂冠醚化合物的单分子膜成膜特性,测试了其LB膜的吸收光谱和小角X-射线衍射谱。结果表明,这种化合物成膜性能和转移性能比单臂的胆甾基氮杂冠醚化合物好。结合CPK原子模型,推测了该分子在膜中的取向和构型。  相似文献   

10.
胆汁酸选择脱氧的新方法李开喜,徐正邦,余锐,赵华明(四川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4)关键词胆汁酸;冠醚;钾;脱氧反应;自由基醇的自由基脱氧方法在天然产物的合成中受到普遍的重视[1].D.H.R.Barton等[2]发现化合物中两个羟基经双酯化后用碱...  相似文献   

11.
从晶体取向特点探讨ZnO薄膜的晶体不完整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MOCVD法在蓝宝石衬底上得到了ZnO(0002)膜, 并用XRD和SEM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薄膜中沿[0001]择优取向生长的柱状晶垂直于衬底表面, 晶柱之间存在着边界和间隙. X射线Ф扫描实验结果表明, 晶柱之间的取向偏差在3°~30°之间. X射线ω摇摆曲线和谱线宽度分析结果表明, 薄膜中的晶柱是由多个晶粒堆叠而成, 且晶粒之间的平均取向偏差也在2.6°以上. 实验结果表明, ZnO大失配度异质外延膜是c轴[0001]取向柱状多晶体, ZnO薄膜的结晶不完整性主要是由其柱状晶结构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易操作且低成本的静电自组装方法, 在质子化的玻璃基片上, 通过交替沉积氧化石墨烯(GO) 和带正电荷的银纳米粒子(AgNPs) 获得少数层GO和AgNPs复合薄膜(AgNPs/GO). 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薄膜的生长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通过调控AgNPs 溶胶浓度和自组装循环次数, 可以获得AgNPs/GO/AgNPs 的三明治结构, 并在基底表面形成均匀的AgNPs 聚集体.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研究结果表明, AgNPs/GO-4基底具有最佳的SERS性能, 其对罗丹明6G(R6G) 和结晶紫的平均拉曼增强因子分别为3.4×108和1.3×109, 对R6G的最低检测浓度约为10-12 mol/L. 多层三明治结构和较小颗粒间距使得AgNPs层之间产生强烈的耦合作用, 并在GO片层间产生大量的“热点”, 显著提高SERS性能, 而少数层GO具有强吸附性, 有利于分子在基底中富集, 从而起到化学增强作用, 提高SERS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硅烷表面修饰引发的ZnO微米棒膜的超疏水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简单的低温水热法制备出ZnO微米棒薄膜,其经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后显示出超疏水性,静态接触角分别为(150±1.3)°和(155±1.5)°,滚动角依次为5°和3°。 ZnO微米棒的微结构和低表面能材料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表面修饰是其显示超疏水性的原因,用Cassie理论对膜的润湿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Theformationofanewtypeofself_assembledmultilayerfilms,moleculardeposition(MD)films[1,2],isafastdevelopingareaofthinfilmresearch.Thisnewmethodoffilmpreparationisbasedonionicattractionbetweenoppositechargedchromophores.IncomparisonwiththeclassicLangmuir_Blo…  相似文献   

15.
利用聚苯乙烯重氮盐(PS-DAS),通过单组分逐层自组装,得到了厚度可控的超薄膜.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椭偏仪,原子力显微镜等对自组装膜的增长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交联前后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逐层自组装步骤可以制备膜厚均匀增长的PS-DAS膜.组装过程中的吹干步骤对自组装膜的增长起重要作用.在加热条件下,超薄膜可以发生交联反应,得到疏水的表面。  相似文献   

16.
具有不同取代链长的卟啉衍生物LB膜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三种羧酸取代的四苯基卟啉衍生物在空气/Cd^2^+水溶液界面上所形成的单层膜及LB膜。这三种卟啉衍生物中, 一种没有脂链, 另外两种具有不同长度的脂链。由π-A等温线得到的平均表观分子面积相差很大。紫外-可见光谱表明, LB膜中卟啉的Soret吸收带相对于溶液的吸收均红移, 但红移程度不同。LB膜的偏振紫外-可见光谱表明, LB膜中三种卟啉衍生物的卟啉环具有基本一致的取向。运用亚相降低法得到了三种卟啉衍生物单层LB膜, 其紫外-可见光谱与用垂直提拉法得到的LB膜的紫外-可见光谱具有一致的特征。这些结果表明: 卟啉衍生物有无取代链及取代链长的不同对平均表观分子面积的大小和膜中环间的距离有影响, 但对环的取向没有影响。环的取向由环本身及环上的亲水取代基来确定。气/液界面上三种卟啉衍生物的单层膜中环也具有一致的取向, 且与LB膜中环的取向相差不大。提拉不会对膜中环的取向及膜的结构造成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溶液电沉积法是一种具有沉积时间短,可以常温沉积以及沉积物在基底上附着力高等优点的薄膜制备方法.本文用水合肼增溶苝酰亚胺类化合物(PTCDI)的方法制备了可用于溶液电沉积的苝酰亚胺类化合物溶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对溶解的过程进行了表征,并用顺磁共振(ESR)验证了水合肼对PTCDI的增溶过程实质上是化学反应过程.在制备苝酰亚胺类化合物溶液的基础上,采用阳极电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出了薄膜.采用UV-Vis,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薄膜进行了表征,证实得到了表面较为平整、具有可控结晶结构和形貌的PTCDI薄膜以及具有较宽光谱吸收范围的复合薄膜.  相似文献   

18.
张莉  卓馨  王红艳  王聪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1):1988-1993
将正电荷的壳聚糖与负电荷的磷钨酸溶液通过静电作用交替沉积在基底上组装复合多层膜。使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循环伏安法(CV)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UV-Vis结果显示多层膜在特征吸收峰处的吸光度数值随膜双层数增加逐渐增大,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多层膜是均匀组装的;XPS和FTIR结果证实了壳聚糖和磷钨酸被组装到膜上,AFM图形显示膜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CV结果说明多层膜保留了磷钨酸的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9.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as-deposited CVD diamond films and the diamond films which have been subjected to boron ion implantation or hydrogen plasma etching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high resolution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and spectroscopy techniques. AFM and STM image observations have shown that (a) both the as-deposited CVD diamond films and the boron ion implanted films exhibit similar hillock morphologies on (100) crystal faces and these surface features are formed during the deposition process; (b) boron ion implantation does not cause a discernible increase in surface roughness; (c) atomic flatness can be achieved on crystal faces by hydrogen plasma etching of the film surface. Scanning tunnelling spectroscopy analysis has indicated that (a) the as-deposited diamond films and the hydrogen plasma etched diamond films possess typical p-type semiconductor surface electronic properties; (b) the as-deposited diamond films subjected to boron implantation exhibit surface electronic properties which change from p-type semiconducting behaviour to metallic behaviour; (c) the damage in the boron implanted diamond films is restricted to the surface layers since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revert to p-type on depth profiling.  相似文献   

20.
根据模拟钒卤代过氧化物酶(V-HPOs)活性中心的配位环境,设计并合成了2种新型过氧钒配合物:Na[VO(O2)2(C10H8N2)]·8H2O(1)和K3H[(VO)2(O2)4(μ2-O)]·H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其结构。 配合物1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7213(2) nm,b=1.1269(4) nm,c=1.3728(4) nm,α=68.349(4)°,β=89.178(4)°,γ=88.050(4)°,V=1.0365(6) nm3。 配合物2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0.67047(12) nm,b=0.99503(18) nm,c=1.5817(3) nm,α=γ=90°,β=93.739(2)°,V=1.0530(3) nm3。 配合物1和2分别是五角双锥和八面体配位构型。 通过催化溴化反应活性研究发现,2种配合物均可作为潜在的钒卤代过氧化物酶模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