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牟致栋 《物理学报》2019,68(6):63101-063101
用HFR(Hartree-Fock with relativistic corrections)方法对Rb V—Cd XVI离子4s24p3和4s4p4组态能级结构做了全面系统的理论计算研究. 通过分析能级结构参数的HFR理论计算值与基于实验能级拟合得到的计算值之比值随着原子序数Zc变化的规律,运用广义拟合外推方法预言了这些离子能级结构参数. 由此进一步计算了Rh XⅢ,Pd XIV,Ag XV和Cd XVI离子4s24p34S3/2,2P1/2,3/2,2D3/2,5/2)和4s4p44P1/2,3/2,5/2,2P1/2,3/2,2D3/2,5/2,2S1/2)组态能级以及电偶极跃迁波长与振子强度. 研究表明,对于4s24p3组态,单组态近似可以得到较满意的结果;而对于4s4p4组态,只有在考虑了4s24p24d的组态相互作用效应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才能明显得到提高. 同时,本文还运用全相对论grasp2K-DEV程序包计算了Rh XⅢ—Cd XVI离子组态能级. 对于Rh XⅢ离子4s24p32P1/2),Pd XIV离子4s24p34S3/2,2P1/2,3/2,2D3/2,5/2)和4s4p42P1/2,3/2,2D3/2,5/2,2S1/2),能级均无实验值;对于Ag XV和Cd XVI离子,截至目前还没实验能级数据,没有实验能级值的所有数据均仅来自本文的计算数值. 本文计算结果与已有实验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在镱原子中,利用5d6s3D1→6s21S0跃迁探索宇称破缺效应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但是5d6s3D1态与基态6s21S0之间的M1跃迁和超精细诱导E2跃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宇称破缺信号的探测.因此,很有必要精确计算5d6s3D1态与基态6s21S0之间的M1跃迁和超精细诱导E2跃迁的跃迁概率.本文利用多组态Dirac-Hartree-Fock理论精确计算了5d6s3D1→6s21S0 M1跃迁和超精细诱导5d6s3D1,3→6s21S0 E2跃...  相似文献   

3.
牟致栋  魏琦瑛 《物理学报》2013,62(10):103101-103101
用准相对论Hartree-Fock方法对Nb XIII离子二电子激发组态3d94s2, 3d94s4p, 3d94p2 的能级结构做了全面系统的理论计算研究.在对已有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最小二乘方法对径向积分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 得到了与这些组态有关的电偶极允许跃迁的谱线波长和跃迁概率.计算结果与最新的实验值做了对比分析, 表明本文计算结果是准确的. 研究发现, 波长40.92 nm的谱线, 属于3d94s(1D)4p2F7/2–3d9 (2D)4s2 2D5/2 的跃迁谱线, 而不属于3d94s (1D)4p4D7/2–3d9(2D)4s2 2D5/2 的跃迁谱线, 即上谱项能级为2F7/2, 而不是4D7/2. 关键词: Nb XIII离子 二电子激发组态 谱线波长 跃迁概率  相似文献   

4.
对ZBLAN氟锆酸盐玻璃中Pr3+掺杂离子3P01D2能级的寿命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光谱学研究。首先测量了两种掺杂浓度(质量分数分别为1×10-3,5×10-3)的Pr3+:ZBLAN玻璃的吸收光谱,然后运用时间分辨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3P01D2能级在激光单光子共振激发下的荧光发射谱和能级寿命。将不同荧光发射谱带的强度和文献报道的Judd Ofelt理论计算辐射跃迁几率数值做了比较分析,证明了文献中理论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由于浓度猝灭效应,在相同的激发条件下,掺杂浓度为1×10-3样品的荧光发射强度明显大于5×10-3样品的荧光发射强度。但是从我们的测量结果看,掺杂浓度对3P01D2 的能级寿命值无显著影响。掺杂浓度为1×10-3时,Pr3+离子3P01D2能级的寿命值分别为46,322μs。  相似文献   

5.
易有根  汪蓉  李向东  王红艳  朱正和 《物理学报》2000,49(10):1953-1958
利用全相对论性多组态Dirac-Fock平均能级(MCDF-AL)方法系统地计算了高离化类铍离子自 旋禁戒2s2 1S0—2s2p3P1(Z= 10—103)跃迁的能级间隔和跃迁概率,计算中考虑了重要的核的有限体积效应,Breit修正 和QED修正,所得结果和最近的实验数据及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原子序数 的高荷电离子的自旋禁戒跃迁的跃迁概率和中性原子的电偶极E1的相当,在ICF和MC 关键词: 高离化态 跃迁概率  相似文献   

6.
张桂兰  陈亭  陈文驹  洪广言 《物理学报》1988,37(12):2004-2010
本工作测量了室温下TbP3O14和EuP5O14晶体的吸收和发射光谱。根据吸收光谱和Judd-Ofelt理论计算了Tb3+和Eu3+的实验和理论的振子强度。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实验与理论的振子强度得到唯象强度参量Ωλ。然后计算了Tb3+5D37F5,5D47F45D47F6以及Eu3+5D07F2,5D07F4的跃迁几率和寿命。同时用时间分辨光谱测量了不同温度下相应的荧光辐射寿命。计算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理论和实验的结果表明Tb3+5D3态的寿命主要取决于5D35D47F67F0两能级对之间的电偶极-电偶极交叉弛豫。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刘峰  张家骅  吕少哲  王笑军 《物理学报》2006,55(11):6020-6024
对SrAl12O19:Pr3+中4f2→4f2电偶极跃迁强度的参量化进行了研究.考虑明确的4f5d组态成分与4f2跃迁能级混杂对4f2组态内跃迁的影响.引入新的强度参数Tkq,参数值由3P0能级的相关实验数据拟合.利用拟合的参数T33T53计算1S0向下各能级发射的跃迁强度,计算值与实验及Judd-Ofelt理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12O19:Pr3+')" href="#">SrAl12O19:Pr3+ 宇称态混杂 4f5d组态 强度参数  相似文献   

8.
杨富利  易有根 《物理学报》2008,57(3):1622-1625
采用全相对论量子力学GRASP2程序,广义平均能级EAL模型,在核的有限体积效应,Breit和QED效应的高阶扰动基础上,考虑到原子实的极化,系统地计算了高剥离类钾离子4s 2S1/2─3d 2D3/2电四极矩E2光谱跃迁的能级间隔,跃迁概率和振子强度,结果表明:考虑原子实极化效应后,计算的精细能级结构间隔与实验数据之间的系统误差基本消除,其跃迁概率和振子强度属首次报道. 关键词: 高剥离态 能级间隔 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9.
杨力  赵伊君  张志杰 《物理学报》1988,37(8):1341-1344
本文利用多通道量子亏损理论(MQDT),分析了Al Ⅱ受干扰序列1P10的能级结构。分析表明,主序列3snp 1P10受到了来自双激发态3p4s 1P10的强烈干扰。这种相互作用使3p4s1P10分布到整个3snp1P10之中,而不再对应于一条单独的谱线。利用拟合能级实验数据所得的MQDT参数,计算了序列3snp1P10中n≤50的能级。对于已测得的能级,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HI-13串列加速器上用束-箔技术完成了80 MeV Ti离子和C箔相互作用产生的高电离态离子谱观测,与用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的实验结果做了比较,大多数谱线与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的实验结果有较好的符合,有3条谱线是未观测到的.这几条谱线为ⅩⅧ 13.406,ⅩⅧ 14.987,17.439nm, 属于2s2p2 4P3/2—2p3 2D3/2, 2s2p2 1S0—2sp3 1P1, 4p 1P0—5d 1P1跃迁. 关键词: 串列加速器 高电荷态原子 激发光谱  相似文献   

11.
李永进  黄杨彬  刘群  邱建备  尹兆益  宋志国 《物理学报》2015,64(17):177803-177803
本文采用固相法在500℃合成了Er3+/Eu3+共掺BiOCl 荧光粉, 并通过XRD, SEM, 吸收, 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了其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 XRD 和SEM结果表明在500℃下即可成功合成纯四方相片层结构的Er3+/Eu3+共掺BiOCl荧光粉. 吸收光谱表明掺杂Er3+/Eu3+离子使BiOCl形成杂质能级; 激发光谱显示该荧光粉具有来自于基质BiOCl价带(VB)到导带(CB)跃迁的优异宽带近紫外激发特性. 在380 nm近紫外光激发下, 同时获得了Er3+离子和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峰, 其中发光中心位于410 nm (2H9/24I15/2), 525 nm (2H11/24I15/2), 554 nm (4S3/24I15/2), 673 nm (4F9/24I15/2)的发射峰来自于Er3+离子的跃迁, 而581 nm(5D07F0), 594 nm (5D07F1), 622 nm (5D07F2), 653 nm (5D07F3), 699 nm (5D07F4)的发射峰则来自于Eu3+离子的跃迁. 值得注意的是, 与传统Er3+/Eu3+掺杂的材料不同, 该荧光粉还具有独特高效的紫光(Er3+)和长波红光(Eu3+)发射特性, 分析表明这与BiOCl的结构有关; 并且通过改变掺杂浓度, 实现了发光颜色由黄绿光→黄光→橙红光的调节. 研究结果表明Er3+/Eu3+共掺BiOCl荧光粉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近紫外激发白光LED荧光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铽单掺杂,铕单掺杂,铽、铕双掺杂的硅酸锶发光材料。其结构经X-射线衍射表征。研究了合成样品的激发、发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在254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SrSiO3:0.04Eu3+的发光光谱中出现4个Eu3+的发光峰,分别为Eu3+5D07F1(588、590nm)、5D0→F2(609nm)、5D07F3(626nm)、5D04F4(651nm)跃迁峰;SrSiO3:0.04Tb3+的发光光谱中出现4个Tb3+的发光峰,分别为Tb3+5D4→F6(488nm)、5D47F5(541、548nm)、5D47F4(584nm)跃迁峰;SrSiO3:0.04Tb3+,0.04Eu3+发光体系中,Tb3+的共掺杂显著增强了Eu3+的特征发射,存在Tb3+→Eu3+的能量传递现象,结果表明有Eu3+和Tb3+两个发光中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全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方法系统地计算了高离化类铍离子的磁四极M2 2s21S0—2s2p3P2 (Z=10—103)自旋禁戒跃迁的能级间隔、跃迁概率和振子强度,计算中考虑了重要核的有限体积效应,Breit修正和QED修正,所得结果和最近的实验数据以及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原子序数的高电荷离子(Z≥70)磁四极M2自旋禁戒跃迁几乎可以和中性原子的光学允许跃迁相比拟,不仅在天体等离子体中,在ICF和MCF高温激光等离子体中,磁四极自旋禁戒跃迁和其他自旋禁戒跃迁(磁偶极、电四极)一样不容忽视,在双电子复合、不透明度、自由程等理论计算中应该考虑其影响. 关键词: 磁四极M2 能级间隔 跃迁概率 振子强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MCDF)方法的GRASP2K程序,通过系统的考虑电子关联效应和相对论效应,详细计算了71Ga原子的基态4s24p2P1/2、亚稳态4s24p2P3/2及激发态4s5s2S1/2的超精细结构常数.结果表明原子实的极化效应对超精细结构常数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袁相津  董晨钟  余庚荪 《物理学报》1991,40(8):1253-1258
利用组态相互作用理论和参数外推方法,计算RuXIV离子4s24p,4s4p2 4s24d和4p3组态的能级,以及4s24p—4s4p2,4s24p—4s24d和4s4p2—4p3跃迁的谱线波长和振子强度。4s24p和4s4p2组态的能级与已有实验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俞淳善  田莲花 《发光学报》2012,33(5):499-503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出荧光粉Ca4LaNbMo4O20:Pr3+,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其结构与CaMoO4结构相似。在Ca4LaNbMo4O20:Pr3+的激发光谱中出现了NbO43-和MoO42-的电荷迁移(CTS)吸收和Pr3+离子的4f→4f5d激发跃迁,以及Pr3+-金属离子的价间电荷迁移(IVCT)吸收;另外在420~520 nm处,还观测到属于Pr3+离子的典型f-f激发跃迁。发射光谱中,在452 nm激发下,主要出现绿光和红光两种发射,其峰值位于490 nm和607 nm处,分别是Pr3+3P03H41D23H4的跃迁作用;在紫外287 nm激发下出现NbO43-和MoO42-发射和Pr3+离子的4f5d→4f跃迁宽带,以及Pr3+离子的4f→4f发射峰。  相似文献   

17.
PrxLa1-xP5O14的发光理论和浓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Judd-Ofelt理论求得PrP5O14晶体的振子强度参数Q2,比较了计算和实验的振子强度,计算了3P1,3P0,1D21G4能级的电偶极和磁偶极辐射跃迁几率及1D21G43H43F4能级对间的多极矩耦合的无辐射迁移几率。讨论了1D2能级发射强度的浓度效应。并且,给出1D2能级发射强度的表达式和强度随着浓度和单位时间内激发光引起的3H41D2跃迁的诱导跃迁几率的变化图。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用YAG激光的四次谐波光解离PbCl2分子。实验确认了这种光解过程是双光子过程。通过对激光诱导荧光的测量,发现这一光解过程造成了Pb原子的亚稳态6p2 3P2与基态6p2 3P。间的粒子数反分布。同时观察到基于6p2 3P2能级的受激共振辐射及受激喇曼散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刘延君  董晨钟  蒋军  颉录有 《物理学报》2009,58(4):2320-2327
采用全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系统地计算了类铍N3+和 O4+离子从基态到2s2p和2p2 的各激发态以及从亚稳态到2p2各激发态的电子碰撞激发截面,详细地讨论了靶态的关联效应对激发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2s-2p的单电子激发,在低能碰撞时,靶态的电子关联效应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使得激发截面降低;而高能碰撞时,靶态波函数的描述对连续态波函数的影响比较小,对激发截面影响也比较小.对于2s2-2p2的双电子激发,其中基态2s21S0J=0的2p23P0,1S0的激发截面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末离子态波函数与基组态波函数的混合,但是其他几个激发的激发截面较小. 关键词: 全相对论扭曲波方法 电子碰撞激发 电子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光学抽运Zn(4s1S0—4p3P1)共振线,在充有惰性气体的Zn蒸气中观察到两个连续的发射谱带。实验辨认它们可能归属于Zn2准分子3u+态,这与理论预言一致。研究谱带的时间与温度特性,以及惰性气体对谱带发射的影响。给出分子形成速率的上限和猝灭速率。结果表明,惰性气体分子在Zn2准分子的形成及衰变中起了主要作用。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