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通过强作用K-π中间态,利用色散关系理论计算了Г(K_(μ3)~+)/Г(K_(3)~+),Г(K_2~0→πμ~+ν)/Г(K_2~0→πe~+ν),{Г(K_2~0→πe~+ν)+Г(K_2~0→πe~-ν)}/Г(K_(3)~+)分支比及K_(μ3)~+衰变中的μ谱,当选择定则|ΔI|=1/2及ΔS=+ΔQ被破坏,并且I_x=1/2及I_x=3/2的振幅f~[(3/2)(1/2)](0)及f~[(3/2)(3/2)](0)不等时,上述分支比与实验能很好符合。在本文的理论中,形式因子不是常数。  相似文献   

2.
段一士  朱重远 《物理学报》1965,21(1):103-113
本文通过强作用K-π中间态,利用色散关系理论计算了Г(Kμ3+)/Г(Kα3+),Г(K20→πμ+ν)/Г(K20→πe+ν),{Г(K20→πe+ν)+Г(K20→πe-ν)}/Г(Kα3+)分支比及Kμ3+衰变中的μ谱,当选择定则|ΔI|=1/2及ΔS=+ΔQ被破坏,并且Iz=1/2及Iz=3/2的振幅f3/2 1/2(0)及f3/2 3/2(0)不等时,上述分支比与实验能很好符合。在本文的理论中,形式因子不是常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B.W.Lee的公式Г*Г=0推广为Г~(AF)*Г~(AF)=0,只要命B.W.Lee公式中的dλ=ζ_1ζ_2ζ_0即可,而不需要B.W.Lee式的二次变化等于零的限制。从而,该公式不仅包含了B.W.Lee的公式,而且能直接解决其他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用Hartree-Fock方法研究了核子共振态Δ(1232)在_Δ~4He、_Δ~(12)C和_ΔO系统中能否被束缚的问题。核子-核子与核子-Δ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均采用单玻色子交换势。计算结果表明,Δ粒子只在_Δ~4He系统中可被束缚,在_Δ~(12)C和_Δ~(16)O系统中均不被束缚。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入扩大的希柏特空间Г~2≡Г×Г,证明在其中对混合统计系综的平均值蜕化为对某一量子态的乎均,并给出了新表象中诸矩阵的具体形式。统计微扰论中的Wick-Bloch定理是Г~2空间矩阵本身性质的必然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40)Ca~(35)Cl分子低态的自旋轨道耦合分裂以及获得更精确的光谱常数和更高的激发态.以从头算理论为基础,使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获得了该分子的势能曲线和自旋轨道分裂,之后求解径向一维薛定谔方程获得光谱常数.得到了~(40)Ca~(35)Cl分子7个Λ-S低电子态的势能曲线和永久偶极矩,以及A~2Π→~2Σ~+,1~2Δ和C~2Π→~2Σ~+,1~2Δ跃迁的跃迁偶极矩,得到的光谱常数(不管是考虑了自旋轨道耦合(SOC)还是没有考虑SOC)与实验值非常符合,且要好于之前的理论计算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计算还首次得到了C~2Π→~2Σ+,1~2Δ跃迁的跃迁性质,为之后实验观察~(40)Ca~(35)Cl分子的高激发态光谱和跃迁性质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HL—1装置边缘参量的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用光谱学方法测量了HL-1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性氢原子密度n_0的时空分布,氢原子流入通量Г_0。粒子约束时间τ_p及再循环系数R等,测得n_0约为10~9—10~(11)cm~(-3),Г_0为10~(15)—10~(16)cm~(-2)·s~(-1),τ_p为几毫秒到几十毫秒,R≈0.8。根据多次放电实验数据得到了有关的定标关系。实验表明,孔栏半径的大小对氢原子流入通量及粒子约束时间都有显著影响。孔栏在粒子再循环方面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Anderson掺杂极限Δs/Δd《1的情况下,d+s波对称下的超导态。此模型包括哈密顿量中类似BSC项和自恰平均场似下的Anderson掺杂。随着掺杂中心数的增加或比率Δs/Δd的减小,可推出从低能下在费米能级附近具有双峰的态到N(0)≈(Δs/Δd)2态的转变。如果掺杂共振的能量为最小能量标度,则转变不连续。  相似文献   

9.
籍SCC-DV-Xα法,用[AlO_4]~(5-)和[AlO_6]~(9-)模型计算了Al离子的轨道占有率和配位数所引起的Al Kα线化学位移。这是基于下述考虑。对[AlO_(?)]~(?)基团,相对于中性自由Al原子的Al Kα线化学位移ΔE(m),可以用下式表示。ΔE(m)=(ΔE_(3p)+ΔE_3(?)+ΔE_(3d))+ΔE。其中,ΔE_3s、ΔE_3p和ΔE_3d分别为Al离子的3s、3p和3d电子数的变化所引起的AlKα线位移,ΔE_o为O离子电场不同所引起的位移。计算结果表明:(1)4配位Al离子的3p和3d电子数显著高于6配位Al。(2)配位数不同所产生的AlKα线位移主要取决于Al离子本身的电荷量及其价电子配置。而且,此位移主要是3p电子数的变化所引起。3d电子数的变化则导致Al Kα线向相反方向位移,并且其值甚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完满地解决求现有几类物理基矢在SU_SU_2表象的表示问题,文中从第一类|PPO_3>基矢的无迹玻色子算符形式出发,直接求出内积的明显表达式。同时用这种基矢的迭加表示出第二类基矢|PP(y)LL},和用的相应的迭加表示出相似文献   

11.
用Newman叠加模型研究了KZnF_3:Cr~(3 )四角对称基态的零场分裂,证实了Zn~(2 )空位和畸变的存在;并指出,空位对晶场的贡献不可忽略。计算得到:KZnF_3:cr~(3 )晶体[0,01]方向的一个F~-配体向Cr~(3 )移动Δ(KZnF_3)=0.0029-0.0043nm。还研究了KMgF_3:Cr~(3 )四角对称的零场分裂,证实实验测得的零场分裂常数D=-0.2167±0.0004cm~(-1),是由于O~(2-)取代了Cr~(3 )最近邻处的一个F~-,形成的CrOF_3基团所产生的;并指出:与Cr~(3 )-O~(2-)轴相垂直的平面上的四个F~-配体,必须向Cr~(3 )-O~(2-)轴收缩δ,零场分裂常数的计算值才能与实验值一致。同时,Cr~(3 )和O~(2-)要相向移动,而Cr~(3 )移动的距离Δ比O~(2-)移动的距离Δ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B_d~0-_d~0和B_s~0-_s~0系统二体重子衰变中的CP不守恒效应。我们讨论了两种实验背景:(1)B对在Z~0共振峰不相干产生,(2)电荷共轭宇称C=+1的B对在γ(4S)共振峰以上产生。我们估算了检验该效应所需的bb对数目。对于衰变B_d~0→PP,Δ~(++)■~(--)和Δ~0■~0,N_(b)~10~7—10~8。  相似文献   

13.
本工作采用金硅面垒型半导体探测器和固体径迹探测器测量了57.0—73.0MeV~(12)C ~(169)Tm,~(175)Lu,~(181)Ta,W,Re,Pt.~(197)Au,Pb和~(209)Bi裂变反应碎片角分布和裂变激发函数。由相当于全动量转移的裂变事件的碎片角分布统计理论直接确定了全熔合反应截面σ_(fu),从而获得了作为激发能函数的〈Г_f/Г_n〉实验值。与理论计算符合得到裂变位垒高度,标准偏差为2.5MeV。实验上确定的裂变位垒与非旋转液滴模型计算值相符合。用同样方法,我们还分析了已经发表了的~(12)C ~(174)Yb,~(12)C ~(198)Pt,~(16)O ~(142)Nd,~(16)O ~(170)Er,~(16)O ~(181)Ta和~(18)O ~(192)Os裂变反应激发函数,研究了裂变位垒随裂变核质量数A的变化,并且和液滴模型理论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由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R的公式是 R=(D_m~2-D_n~2)/(4(m-n)λ) (1) 式中m、n是环的表观序数,m>n,D_m、D_n是环径,λ是光源的波长。测牛顿环时该测哪些环呢?国内教材的一些说法是:有人研究过从哪一级环开始测量比较合理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要根据仪器条件决定”。一般认为,牛顿环中心附近的环宽度变化很大,不易测准。现在从误差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便使结论更科学、更合理。由(1)式 |ΔR|≤(D_m|ΔD_m|+D_n|ΔD_n|)/(2(m-n)λ)≤2r_m|△r_m|+2r_n|△r_n|/(m-n)λ即 |ΔR|≤(2(r_m|Δr_m|+r_n|Δr_n|))/((m-n)λ) (2) 牛顿环的光强度分布为 I=4I_0sin~2((πr~2)/(Rλ)) (3) 式中I_0为入射光的强度,r为牛顿环半径。I=0的r为暗环半径。取(3)中的I=0可得 r_k=(kRλ)~(1/2) k=0,1,2,3,…(4)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方法,对GeH分子的最低三个解离极限对应的8个Λ-S态的光谱性质开展理论研究。本工作中引入了标量相对论效应和Ge原子3d轨道的电子关联效应以及Davidson校正。解离极限之间能量差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计算了束缚态X~2Π、a~4∑~-、A~2Δ和2~2∑~+的光谱常数,并给出在核间距平衡位置R_e=1.55A处的主要电子组态。求解一维核运动的Schr(o|")dinger方程,得到几个束缚态的振动能级信息,以及a~4∑~--X~2Π、A~2Δ-X~2Π和2~2∑~+-X~2Π的Franck-Condon 因子。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组态参考相互作用方法和AV5Z-DK基组对CN~+离子的两个解离极限C~+(~2P_u)+N(~2D_u)和C~+(~2P_u)+N(~4S_u)下的X~1Σ~+、a~3Π、~1Δ和A~1四个电子态的势能曲线、永久偶极矩和振动能级进行了计算.为保证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在计算中考虑了Davidson修正.基于求得的势能曲线,数值求解一维径向薛定谔方程得到了各个电子态的光谱数据,并与实验值和已有的理论值吻合较好.除此之外,对A~1Π→X~1Σ~+和1~1Δ?A1~Π的跃迁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跃迁的弗兰克-康登因子及辐射寿命,对CN~+离子激光冷却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研究了"电子束电偏转实验"中亮斑的形成原因及其线度的影响因素,推导出电子流偏转总量x、亮斑线度Δ的表达式,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亮斑是由射入偏转电场的锥形电子束(其锥角Δθ实为一很小的量)引起,而造成Δ随加速电压U_1、偏转电压U_x变化的原因是由于Δθ关于偏转电场中心轴(z轴)的不对称分布.Δ的大小还取决于Δθ的大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和评述一种新的集体态,这种态具有质子中子自由度混杂对称特征。一九八四年,D.Bohle 等用电子非弹性散射(e,e′)实验发现了~(156)Gd 核的混杂对称态(I~π=1~+),也叫剪刀型态,后来,发现从轻核(~(46)Ti)到重核(~(238)U)都存在这种态。理论上,在中子质子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框架内,对这种混杂对称态作了较详细的讨论。最后,对几种模型理论,例如IBM2和双转子模型等理论处理作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2 群的表示和晶体场中能级的分裂 (2.1)群的矩阵表示 图8中AEBGDFCH是正立方体,x轴,y轴和z轴分别平行于立方体的三条棱。原点O和立方体的重心重合。ABCD构成一正四面体。在上节例2中,A点为Cl~(1-)离子、B、C、D点为S~(2-)离子,Zn~(2+)离子空位在原点O。Zn~(2+)空位具有对称元素C_3轴AO,对称操作:C_3,C_3~1。对称面σ_(AD)、σ_(AB)、σ_(AC)分别产生对  相似文献   

20.
以pH 4.0HAC-NaAC缓冲溶液为介质,用硼酸碘化钾溶液(BKI)作为O3吸收剂。O3将I-氧化生成为I2,溶液中过量的I-与I2又可形成I-3,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如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l),溴代十四烷基吡啶(TP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十四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TDMAC)存在时,CS与I-3形成稳定的(CS-I3)n缔合微粒,在470nm处有一个较强的共振瑞利散射峰(RRS),随着O3浓度的增大,体系中的I-3增多,I-3与CS形成的(CS-I3)n缔合微粒越多,470nm处的RRS强度I增强,O3浓度与其增强值ΔI成线性关系,各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50,50~100,5~25,1~50μmol·L-1,回归方程分别为ΔI=8.81c-4.01,ΔI=5.44c-3.11,ΔI=15.39c-1.55,ΔI=16.88c+0.51,检出限分别为4.9,12,2.85,0.56μmol·L-1 O3。实验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当O3浓度为2.5×10-6 mol·L-1,相对误差在±10%内时,4.0×10-5 mol·L-1 Hg2+,8.7×10-5 mol·L-1 Fe3+,5.0×10-5 mol·L-1 Ca2+,2.5×10-5mol·L-1 Zn2+和Cu2+,2.8×10-6 mol·L-1 Pb2+和Cr3+,4.2×10-5 mol·L-1 Mg2+,Mn2+和Ba2+对体系的测定无干扰。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选用TDMAC体系检测空气中的O3,结果令人满意。采用激光散射技术研究了(TDMAC-I3)n缔合微粒体系的粒径分布。当通入O3后,过量KI与O3反应形成I-3,I-3与TDMAC反应生成(TDMAC-I3)n缔合微粒,其粒径集中分布在1 106~3 091n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