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了含ZrO2的Rh/γ-Al2O3催化剂上NO+C2H4和NO+C2H4+O2的反应活恬性,并应用TPR、XRD、BET比表面等表征了ZrO2的加入方式和晶型对Rh/γ/Al2O3催化剂活性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的加入一定程度也抑制了Rh^3+与γ-Al2O3之间的相互作用和Al2O3的相变,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了850℃老化样品的NO+C2H4反应活性。对于NO+C2  相似文献   

2.
Ni/Al2O3催化剂上CH4/CO2重整反应积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光电子能谱(XPS)和脉冲反应技术考察了973K下经不同方法处理后的Ni/Al2O3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单独用CH4或CO处理后的催化剂在283.6eV左右出现了一个新的Cls峰,可归属为金属碳化物,对CH4,CO处理过的催化剂用CO2处理后发现,结合能约为283.6eV的Cls峰强度明显降低,但由CO处理的催化剂的积碳的活性不如由甲烷生成的积碳活性好,CO歧化反应可能是导致镍催化剂失活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KNO3/Al2O3和K2CO3/Al2O3的强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CO2-TPD及Hammett批示剂法测定了KNO3/Al2O3及K2CO3/Al2O3样品的碱量和碱强度。当KNO3,K2CO3的负载量低于其单层分散阈值时,能在AlO3均匀分布并产生强度为18.4的强碱位;高于其单层分散阈值后则能生成强度为27.0的超强碱位。  相似文献   

4.
用RHF/6-31G^*解析梯摭方法研究了类硼烯HBNaF和HBNaCl的结构2,均得到了3个平衡构型和2个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构型,经动力学分析表明,其中两种平衡要型是它们存在和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构型,分子各平衡构型的结构特点及稳定性,给出了各构型的Mulliken集居数和基本构型的前线分子轨道,并讨论了基本构型的反应活性及卤素原子(F,Cl)对构型稳定性和基本的构型反应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根据传统过渡态,变分过渡理论计算了H2O+Cl→HCl+OH(R1)反应中D代替的同位素动力学效应(KIE)得到了HOD+Cl→DCl+OH(R2),DOH+Cl→HCl+OD(R3)反应不同的KIE值,对KIE进行了分解,讨论了平动(trars)转动(rot)振动(vib)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在反应R2中,由于HOD中OD键直接参与反应,D同位素的KE很大,对R2的KIE分解表明,振动对KIE贡献  相似文献   

6.
楼南泉  何国钟 《物理》1989,18(12):733-735,761
本文扼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束反应动态学及分子传能课题组自1979年以来研究工作概况,井对 Ba + Cl2反应产生 BaCl2*的机理、Ba+N2O反应机理、Sn+N2O反应机理、C_2d_3态在 Na+ CCl4反应中生成机制和能量传递过程及碱土金属原子与卤代烷反应中反应产物的能量配置规律作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了穴醚[2.2.2]的HgCl2,CdCl2及Cd(NO3)2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数据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对其红外和拉曼光谱进行了经验归属。基于这两组数据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采用脉冲辐解动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Br^-2和Cl^-2自由在诱导氧化N-二异丙基磷酰化甲硫氨酸(NDM)水溶液的过程,结果表明:Br^-2和Cl^-2进攻NDM中的硫原子形成含硫三电子键NDM(S∴X)(X=Br,Cl)它们分别在400nm和39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形成和衰变均呈一级反应,测定了不同条件下氧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推导了反应机理,并从分子结构观点与甲硫氨酸水溶液的Br^-2.Cl^-2  相似文献   

9.
报道HCl+Xe掺杂CO矩阵晶体中,在308nm激光的激发下,首次观测到准分子Xe+2Cl-的特征辐射荧光谱。双光子诱导电荷转移合作吸收反应:Xe+HCl+2hν→αXe+(HCl)-中,双光子吸收截面大于5×10-42cm4s[6]。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532nm激光气化MnCl2.4H2O固体产生气相团簇,(MnCl2)nMn^+,(MnCl2)nMnCl^+(MnCl2)nCl^-(n=1~12),以及溶剂化的团簇MnCl^+(MnCl2)n(H2O)m(n=1~7,m〈6)的机理,通过用飞行时间质谱考察团簇物尺寸大小与激光能量,激光与脉冲加速电场之间延迟的等关系,认为这些团簇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逐步生长的,并提出了正负团族离子产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穴醚[2.2.2]的HgCl2,CdCl2及Cd(NO3)2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数据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对其红外和拉曼光谱进行了经验归属。基于这两组数据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PdCl2/SiO2 Pd—B/SiO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Ramman光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焦显微Raman光谱和X-射线衍射方法表征了负载型PdCl2/SiO2和Pd-N/SiO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PdCl2分散在SiO2载体上后,与载体表面的相互作用使其在室温时即发生β→α构型转变。Pd-B/SiO2非晶态合金的raman光谱在300-500cm^-1区域内呈现一大的弥散峰。与无负荷Pd-B非晶态合金比较初步认定该弥散峰与Pd-B键振动有关,温度升高Pd-B/Si  相似文献   

13.
采用激波管技术、光电探测技术及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研究氮气对CH3NO2+O2快速反应的抑制作用,通过探测CH3O、CH的辐射强度随氮气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分析氮气抑制反应进行的微观机制,得出了氮气抑制CH3NO2+O2快速反应的主要过程是通过基元反应N2+O→N2O消毁掉自由原子O,从而使自由基OH、CH的产量大为减少,支链反应不能继续进行下去,阻碍爆轰反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用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光声红外光谱法研究了金属羰基化合物[CpFe(CO)2]2Cp=η5—C5H5与酸性、中性和碱性Al2O3及TiO2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Al2O3表面生成的衍生物种类及浓度与Al2O3的酸碱度明显相关。在酸性Al2O3表面,主要存在衍生物[CpFe(CO)2Fe—H—Fe(CO)2Cp]+及少量的CpFe(CO)2(—O—);在中性Al2O3表面存在CpFe(CO)2(—O—)及较少的[CpFe(CO)]4;而在碱性Al2O3表面主要衍生物为[CpFe(CO)]4及少量CpFe(CO)2(—O—)。衍生物的相对浓度以酸性Al2O3表面最高,碱性Al2O3表面最低。在TiO2表面,[CpFe(CO)2]2结构基本未变,在空气中比较稳定,没有观察到衍生物的生成。测定了[CpFe(CO)2]2及其在TiO2表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指认了大部分观察到的光谱为羰基振动的合频和倍频,并尝试指认了少数光谱为高级(三级)倍频和多元组频(合频)。  相似文献   

15.
用红外光谱对二氧化碳气体与氯氧化镁,5Mg(OH)2.MgCl2.8H2O和3Mg.Cl12.8H2O,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用2MgCO3.Mg(OH)2.8H2O化合物和在空气中不同时间的碳化产物的红外光谱对比和讨论,由红外光谱的峰变化反应了镁离子不同结构特征。证明了氯氧化镁碳化过程Mg-CO3键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亚稳态分子CO(α^3П)猝灭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流动余辉技术测定了亚稳态分子CO(α^3П)被CS2,SO2,SO,NOC12,IC1,SO2C12,SC12,H2O,CHC13,CH2C12,He和Ne猝灭的速率常数,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CO(α)和CS2,SO2,SO,NO等分子的猝灭反应的可能出口通道,指出CO(α)被其他分子猝灭时,主要出口通道是化学反应,E-E和E-V能量转移,有时是几种不同的出口通道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7.
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了单晶表面上CO-N2O的催化反应,模拟结果表明:(1)在没有速控步骤和不考虑表面物种的脱附和扩散的条件下,仅当X∞=XNO时,反应才能连续稳定进行;引入CO的脱附后,反应的稳态窗口变为XNO〈XCO〈1.0,当同时引入CO和N2O的脱附时,反应的稳态窗口进一步增大为0〈X∞〈1.0,(2)假定反应的速控步骤为N2O的解离时,模拟得到N2O和CO的反应级数分别为+1.12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氧心羧桥二种铁配合物:(Fe3O)(C6H5COO)6(H2O)3)Cl和(Fe4O2(C6H5COO)7(bipy)ClO4测定了它们的热失重及相应热效应峰值的红外光谱,根据不同温度下红外光谱基团的特征吸收峰的变化及热失重情况的分析,推测出该二种配合物可能的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19.
应用SrCO3和CU(NO3)·3H2O从甲酸溶液中制备出晶体Sr2Cu(HCOO)6·8H2O,用这一晶体作为先驱物,石英管式炉中,825℃烧结六小时,得到单相的Sr2CuO2(CO3).通N2气体,850℃烧结十小时,得到Sr2CuO3.Sr2CuO2(CO3)是形成Sr2CuO3的一种中间相.  相似文献   

20.
用共振拉曼光谱和UV Vis吸收光谱考察了离子强度对四一(对一磺酸基)苯基卟啉二酸(H2+4TSPP)J 聚集体形成的影响。实验表明加入少量的NaClO4有助于聚集体的形成,而Na ClO4的浓度过高则倾向于形成单体。NaClO4的加入不改变聚集体中分子的构型和排列方式,但高浓度的NaClO4可能在聚集体中引入某种缺陷,使激子态发生局域化。我们还得到了具有宏观尺寸的纤维状H2+4TSPP沉淀,并研究了其固体显微拉曼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