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多种核磁共振(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对基于咔唑-靛红双-硫代碳酰腙新型衍生物2,即1-[(3Z)-2-氧代吲哚-3-亚基]-5-[(9-己基-3-咔唑基)亚基]硫代碳酰腙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2.
N-酰腙类化合物在极性溶剂中存在着E/cisE/trans两种异构体,本文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D和2D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和NOESY)等技术,对基于咔唑-三嗪并吲哚的新型N-酰腙衍生物3,即2-(5H-[1,2,4]三嗪[5,6-b]吲哚-3-硫基)-N'-(9-乙基咔唑-3-亚甲基)乙酰肼的两种异构体(E/cisE/trans)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测量了其偶合常数(J值)及两种异构体的含量,确定了其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2,3:4,5-双-O-(1-甲基亚乙基)-β-D-吡喃果糖又称为果糖二丙酮(diacetonefructose),是一类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它是抗癫痫药物托吡酯中的母体部分,在药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果糖二丙酮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核磁共振(NMR)谱图较为复杂,本文首先应用1H NMR、13C NMR、DEPT135、1H-13C HMBC、1H-13C HSQC、1H-1H COSY和NOESY实验对果糖二丙酮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指认归属,确定了其空间构型.然后,利用计算化学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模拟,进一步佐证了该构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氢氟酸吡啶鎓在5′-位选择性断裂1,1,3,3-四异丙基二硅氧烷基保护基的方法得到了核苷衍生物N-异丁酰基-3′-O-(1-氟-1,1,3,3-四异丙基-1,3-二硅氧烷-3-基)-2′-苄氧羰基鸟苷(化合物1),并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液体1D和2D NMR谱(包括1H NMR、13C NMR、19F NMR、DEPT、1H-1H CO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对产物的1H、13C和19F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氰基-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与3,4-二甲基苯肼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三种新型吡唑并[3,4-d]嘧啶-4-酮类衍生物(A~C),通过核磁共振(NMR,包括1H NMR、13C NMR)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表征确证了其结构,并完整归属了三种化合物的1H NMR数据.对所合成的化合物1-(3,4-二甲基苯基)-6-甲基-5-[3-(哌啶-1-基)丙氧基]-1,5-二氢-4H-吡唑并[3,4-d]嘧啶-4-酮(A),通过小鼠脑部质谱成像和福尔马林实验进行了初步的体内镇痛活性评价,我们发现化合物A能透过血脑屏障,并产生显著且剂量依赖的镇痛活性.本研究为以吡唑并[3,4-d]嘧啶-4-酮为骨架的镇痛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结构和体内活性的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6.
C19-二萜生物碱结构复杂多样,核磁共振(NMR)结构鉴定困难.本文从独龙乌头中分离得到三个C19-二萜生物碱:taronenine E(1)、chasmaconitine(2)和vilmorisine(3),综合运用多种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SQC和HMBC),对其NMR数据进行了完整归属和部分修正,为该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7-氧代-3-苯基香豆素的NMR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归属了三个7-氧代-3-苯基香豆素类衍生物的核磁共振谱(11H、13C NMR).除7-甲氧基-3-苯基香豆素的13C NMR谱外,上述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樊宏宇 《波谱学杂志》2018,35(1):98-108
以连翘脂素和布洛芬为原料,通过Schotten-Baumann酯化合成了酯合物——连翘脂素-布洛芬酯.对其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1D和2D核磁共振(NMR)波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H NOE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进行了解析,对其1H和13C NMR谱峰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9.
通过Suzuki偶联聚合反应得到D-A-D型聚芴衍生物的关键中间体2,7-二(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9,9-二辛基芴. 应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MQC,HMBC)对该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准确归属了它们的1H,13C信号,为其结构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南蛇藤属植物苦皮藤中分离出两个新的β-二氢沉香呋喃型化合物:1β,2β,15-三乙酰氧基-8α-(α-甲基)-丁酰氧基-9β-苯甲酰氧基-4α,6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I)和1β,15-二乙酰氧基-8α-(α-甲基)-丙酰氧基-2β,9β-二苯甲酰氧基-4α,6α-二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化合物II).通过核磁共振(NMR,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NOESY、HSQC、HMBC)技术对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11.
从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Cheng et T. M. Ai)的根中分离得到了2个三萜皂苷. 该文结合其理化性质,并通过波谱分析(ESI-MS, 1H NMR, 13C NMR,1H-1H COSY,HMQC,HMBC)鉴定了化合物1的结构为3-O-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且报道了1H NMR谱的全归属.  相似文献   

12.
从三七根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个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6-O-(β-D-glucopyranosyl)-20-O-(β-D-xylopyranosyl)-3β,6α,12β,20(S)-tetrahydroxydammar-24-ene(化合物1)和notoginsenoside U(化合物2).应用1D和2D NMR(1H-1H COSY、HSQC和HMBC)对这2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对化合物1的13C NMR文献报道数据进行了修正与讨论,并对化合物1的1H NMR数据进行全归属.同时在2D NMR的基础上对化合物2在氘代吡啶溶液中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进行全归属.  相似文献   

13.
应用1D、2D NMR实验技术(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3C HMQC、1H-13C HMBC等)研究了靶向新药吉非替尼的结构,对其1H NMR和13C NMR谱峰作了全归属,并讨论了F原子对吉非替尼的1H、13C NMR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从马蹄香中分离得到的马兜铃内酰胺IV进行了结构解析,第一次报道了该化合物的碳谱数据,并通过二维核磁共振(HSQC,HMBC)对其碳和氢信号进行了全归属,更正了文献[6, 7]中H-2和H-5信号的归属错误.  相似文献   

15.
用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NMR)波谱(包含1H NMR、13C NMR、DEPT135、1H-1H COSY、1H-13C HMQC和1H-13C HMBC)、质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卢立康唑进行了结构分析.对卢立康唑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归属,并通过多种谱学技术确证了卢立康唑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牛磺熊去氧酮胆酸分子结构的1H、13C 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种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方法研究并证实了熊胆汁中由牛磺熊去氧胆酸氧化生成的衍生物是牛磺熊去氧酮胆酸,同时详细介绍了根据2D-MAXY和MAXY-TOCSY谱进行谱峰归属和结构分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利用酯3的肼解合成出了8个2-芳氧甲基苯并咪唑-1-乙酰肼(4). 其中4c、4d、4f和4g是新化合物. 利用元素分析、IR 和1H NMR谱对目标化合物4进行了结构表征. 利用2D NMR谱(包括1H-1H COSY、HSQC、HMBC 和 NOESY) 对代表化合物4e进行了1H 和13C NMR的归属及空间结构确定. 通过变温实验和溶剂实验(DMSO-d6 和CDCl3)研究了化合物4e的互变异构. 实验结果表明,室温下,DMSO中,目标化合物4存在着酮式和亚胺醇式这两种异构体的互变,其中酮式占 88.2%~92.6%;而在CDCl3中,仅以亚胺醇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8.
刘琛  陶家洵 《波谱学杂志》1995,12(3):309-314
某固体化合物极易溶于水但未能制得其单晶.为测定其结构可充分发挥NMR的特长.利用NMR的多种技术,包括常规1H谱、13C谱,一维、二维谱,确定脂肪链X-CH2-CH2-CH2-Y与芳香基团Y的存在;利用13C-1H长程耦合相关谱(用反相探头)可确定脂肪链与芳香基团间的联接关系,于是立即可确定该物的有机主体骨架应为X-CH2-CH2-CH2-Y.从IR谱得知该物除存在C-N基团外,还存在-SO3-基团等.从元素成分分析和M8谱,包括FAB-MS谱等分析结果,最终推断该固体化合物为丙磺酸吡啶内鎓盐,它的分子结构应为: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H-1H COSY, DEPT, HSQC, HMBC, NOESY)和CD光谱,确定了A环开环型芳基萘内酯类木脂素3′, 4′-O, O-demethylene-4-O- demethylpodophyllotoxin (1)的结构. 首次对化合物1的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