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稳 《中学数学》2012,(12):90+96
数学作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与其他科学认识一样,其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路线.但是,数学对象(量)的特殊性和抽象性,又产生与其他科学不同的、特有的认识方法和理论形式.由此产生数学认识论的特有问题.数学知识由经验知识形态上升为理论形态后,数学家又把它应用于实践,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应用中检验理论自身的真理性,并且加以完善和发展.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并且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并且还要有所创新.著名的数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C.A雅洁卡娅曾在一次向数学奥林匹克参赛者发表《什么叫解题》的演讲时提出:“解题就是把要解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数学的解题过程,就是从未知向已知、从复杂到简单的化归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什么是数学 ?这是任何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只有对数学的本质特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才能在数学教育研究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1 数学 ,其英文是mathematics,这是一个复数名词 ,“数学曾经是四门学科 :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 ,处于一种比语法、修辞和辩证法这三门学科更高的地位 .”[1 ] 自古以来 ,多数人把数学看成是一种知识体系 ,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总和 ,它既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识 ,又反映了人们对“可能的量的关系和形式”的认识 .数学既可以…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的历史上,一些新的有力的工具,更简单方法的发现,往往标志着一个或多个数学分支的产生.数学的发展,是“高级”数学代替“低级”数学的过程.在代数的发展史上有三次真正的进展.大约在30万年前,人类就有了数的概念,但是有文字记载的数学到公元前3400年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分别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公元17世纪和19世纪.第一次是由于无理数的出现;第二次是由于微积分理论的不严密;第三次是由于集合中悖论的出现.现在我们把这三次数学危机做一个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三次数学危机是数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与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联系密切,但通常在教学中不被重视.通过分析给出了三次数学危机作为高等数学第一课的设计思路、实施方案和实践效果.实践证明,这一课打开了学生了解微积分脉络的窗口,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在数学史观的熏陶下,使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的同时,成为数学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6.
一份关于数学史知识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学数学教师学些数学史 ,关心当前数学发展动态 ,对提高数学修养是有帮助的 .此份调查说明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在这些方面尚有欠缺 ,值得重视 .至于调查题本身尚可改进 .如第 10题中有“数学仍处于第 (  )次危机之中”的提法 ,是个值得商榷的命题 ,似不宜作为这种类型的测试题 .  相似文献   

7.
谭连兴 《数学通报》2007,46(10):28-30
特殊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应用特殊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遵循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数学发现的重要途径.特别地,运用特殊化思想解某些数学选择题,可以快捷地得到问题的答案.但是,如果对特殊化数学思想缺乏正确理解,有可能对正确的选择产生怀疑或可能犯“特殊代替一般”的逻辑错误,导致错误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重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全面了解数学科学 ,探索数学发展的规律 ,为了数学教育的目的 ,都应该开展数学史的教学与研究 ,进一步认识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充分发挥数学史知识在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1 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数学史是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的工具 .人们要弄清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过程 ,增长对数学的通识 ,建立数学的整体意识 ,就必须运用数学史作为补充和指导 .特别是 ,现代数学的体系犹如“茂密繁盛的森林” ,使人“站在外面窥不见它的全貌 ,深入内部又可能陷身迷津” ,数学史的作用就是指引方向的“路标” ,给…  相似文献   

9.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发展得最完善的一门学科 ,但数学的发展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 ,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危机 ,危机的发生 ,预示着更新的创造和光明 ,促使了数学本身的发展 ,推进了科学发展的进程 .一、无理数的发现导致第一次危机在公元前 580~ 568年之间的古希腊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建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 ,这个学派集宗教、科学和哲学于一体 ,该学派人数固定 ,知识保密 ,所有发明创造都归于学派领袖 .当时人们对有理数的认识还很有限 ,对无理数更是一无所知 ,毕氏学派所说的数是指整数 ,他们不把分数看成一种数 ,而仅看作两个整数之比 ,他们…  相似文献   

10.
孟大生 《大学数学》2006,22(3):157-162
通过三次数学危机的分析,指出标度对危机产生的作用,并提出有无标度性是区分人的心智判别与机器语言判别的重要标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谈谈我的一些数学治学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利治 《数学通报》2000,(5):F002-F002,1,2,3
我出生在长江之滨,很喜欢苏轼的诗句:“叹人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永流.”看来这诗句隐含有劝人珍惜年华、努力向上之意.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从事数学职业者在人世间还算是比较长寿的.例如从数学史书上可以看到,19世纪至20世纪的众多数学家的平均寿命都在“古稀年令”之上.迄至2000年我也将有55年的数学教学工龄了.所以这篇谈话,真可说是“老生漫谈”了.积半个世纪的数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经历,我的个人经验可概括为五句话:一是培养兴趣,二是追求简易,三是重视直观,四是学会抽象,五是不怕计算.最后要说的是,数十年来使我真正体验到了两条客…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想要达成这些目标,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在当下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更加关注与追求的是考试分数,这样一来,导致了教学中的“竭泽而渔”.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最为明显的是“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导致了以数学教学来提升素养这一作用的严重缺失.本文以“丰富的图形世界”为例,以数学活动和问题探究为驱动,着眼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精心酝酿创造性的数学活动,组织学生经历“操作一析—交流一创造”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建成 《数学通报》2007,46(1):54-56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的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解题后的反思是解题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本文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反思能力谈几点看法.1挖掘教材例题本身价值,重视“三基”教学,培养解题反思能力首先,教材中素材的选取,反映了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课程内容的呈现,反映了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一、领悟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意义所谓情境,也可以说是感情的境界,是在具体场合下,人的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及其所产生的气氛的总和.情境是人的心理状态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是学生进行教学思维活动的内在因素,同时情感和环境也是休戚相关的.因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接受电影、小说、相声、小品非常容易,而且记忆牢固.实践表明,数学课堂的“情境教学”能够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情感很…  相似文献   

15.
徐岩 《中学数学》2023,(24):51-52
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在数学的认识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特殊与一般思想是初中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本文中旨在通过举例探讨“特殊与一般”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面向21世纪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续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我国非数学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一 )国外数学教育改革情况的简要回顾 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在给人类物质文明带来巨大繁荣的同时 ,也造成了人口压力、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诸多危机 .反映在大学教育上 ,过分“专业化”的严重后果就是加剧了大学教育中的单纯技术观点、功利主义的倾向 ;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滑坡 .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克·马约尔惊呼 :“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处于危机之中 .”可见 ,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事实上 ,各国也都一直在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证明与数学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 ,人们谈论比较多的是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获得新的数学命题 .正如波利亚评论数学的二重性时所阐述的那样 :“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来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1 ] .国内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也开始研究“如何教猜想” ,提倡“发现式”教学 ,许多中学数学教学杂志刊登了大量这方面的文章 ,不容置疑 ,这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冲击 ,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人们在如何获得数学发现的认识上还存在片面性 ,例如文 [2 ]中说到 :“在即将进入 2 1世纪的今天 ,人们进行研究创造 …  相似文献   

18.
纵观古今数学发展史,理性主义精神一直是核心动力.从古希腊数学发展中的理性精神,到启蒙运动时在数学等自然科学中重放光彩的理性主义,“理性”伴随着数学的发展逐渐由一种思维变成一种精神、一种主义.RogenBacon曾言:“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上,理性主义精神一直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希腊时代以前的数学发展,以经验积累为主,加之逻辑推理和演绎证明,使数学结论最终确定.此后,人们开始将理性精神从哲学层面完美地运用到数学层面,去判断数学命题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19.
《国家十二五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我国教育改革应加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将其落实到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就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的能力.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口头表达能力的主阵地,“微视频讲题”拓展了学生表达的时间与空间,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论高三数学总复习中的过程教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绍友 《数学通报》2002,(12):14-16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 .既然是活动 ,就有它的过程 ,思维活动的教学就是数学过程的教学 .因此 ,我们必须进行过程教学的探索 ,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当作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般经历知识发生过程 (形成感性认识 ) ,发展深化过程 (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过程 ,形成数学结论或数学思想方法 )和知识应用过程 (应用理性认识解决数学问题形成能力 ,即实践过程 )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存在相应的思维过程 .过程教学的实质 ,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揭示每个阶段中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