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数学   26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郝进宏  唐绍友 《数学通报》2022,(5):30-33+39
近年来,北京高考正逐年加重对数学实验的考查,尤其是2020年高考,在题目数量以及考查形式上达到新的高度,2020年北京高考数学试题中的(6)、(8)、(10)、(14)、(19)、(21)等6道题在求解过程中,可以借助数学实验的手段获取解决思路,因此研究数学实验在解题中的应用以及探究提升数学实验能力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绍友 《中学生数学》2009,(2):22-23,24
分段函数是函数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由于它具有特殊表达形式与其特殊的考查功能:函数分段给出,可以为多种函数的综合提供一个连接系统,可以重点考查分类讨论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倍受高考命题者的欢迎。所以,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相似文献   
3.
4.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传统教学中 ,学生主体性不断丧失 ,学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教师 ,依赖于课本和练习 .因此 ,在素质教育中必须迅速地恢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 ,使学生获得一个广阔的研究空间与自我主动发展的途径 .这就深深地呼唤着研究型课程的到来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要落实数学研究性学习 ,应做到两个方面 :一是课内 ,二是课外 .课内与课外的研究互相补充 ,以课内为主渠道 ,课外是课内的拓展 .在此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与学习的实践 ,仅仅从数学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 ,对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设计作几点初步的探讨 .1 以学生提出的好问题作为研究题…  相似文献   
5.
试论数学客观题的负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数学客观题的负面效应唐绍友(重庆一中630030)多年的考试实践表明:数学客观题,尤其是选择题具有考试容量大、批阅方便等优势.但另一方面,数学客观题也具有多方面的负效应.日本在96年高考“数学Ⅱ”试中之所以取消选择题,就因为选择题弊端严重.那么,...  相似文献   
6.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局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观的核心是建构主义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传授,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在活动中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而是学习者通过新的知识与经验间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只强调数学知识与方法结果的记忆,更要关注知识与方法的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波利亚将推理归纳为论证推理与合情推理两种.论证推理是可靠的,无可置辩的和终决的,这种推理精确严密;合情推理是冒风险的,有争议的和暂时的,猜想是合情推理的核心成分,缺少严格的论证过程.这两种推理从不同角度刻划了数学的严肃与活泼的两张面孔,不能彼此割裂,而是相互依存的.对于数学结论的发现,解题思路的突破,猜想显得很重要.波利亚说得好:"论证推理本身并不能产生关于我们周围世界本质上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9.
贵刊于 1 997年 9期发表了江苏石志群老师的论文《对预习的几点思考》 ,笔者学习后有所感触与思考 .多少年来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似乎成了一种无可非议的教学方法 .事实上 ,任何事物总是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 ,通过预习 ,对教材有了初步的印象 ,哪些能看懂 ,哪些不理解 ,哪些有疑问 ,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疑问之处 ,以提高听课质量 .预习也可以为上课作好知识上的准备 .有些新知识通过自己独立学习可以学会 ,有些已经建立或未掌握的旧知识可以及时加以弥补 ,这就为上新课扫清了知识上的障碍 ,因此 ,预习有助于…  相似文献   
10.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一直倍受重视,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师能否在高一教学中进行顺利的衔接,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数学科上的后续发展和学科成绩.对于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在高中教学中进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刻了,并且在众多学术期刊有详细的论述,对此,本文不再赘述.笔者主要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工作的实际出发,对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与高中的衔接,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一、衔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