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中国南方地区各窑址出土原始瓷标本胎釉的元素组成,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结合陶瓷工艺学,深入地分析了各窑址原始瓷的产地特征,为未知窑口原始瓷的产地判别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乐器就是一种物理仪器,我们在物理中把它叫做声源.从中学物理学习开始,我们已经见过音叉,它发出的是单调的一个音,为了扩大音量,还有时把它放在一个共鸣箱上.当然,乐器不能只是发得出声音,还必须是发出音乐声,总之它离不了振动源即激声器.乐器也要有共鸣体,即共鸣器.一般他说乐器是由激声器和共鸣器两大系统组成的.演奏者提供能量使激声器发出振动.共鸣器则使发声体发出的音乐声得到放大,并通过空气传向四周.……  相似文献   

3.
敲击乐器能够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调旋律,其敲击工具与弦振动之间存在着规律性数理关系,不同形状的锤击工具,产生的音调具有明显差异.利用数理方法推导出敲击乐器采用不同锤击工具(平面锤、余弦凸面锤、细棒锤)产生的弦振动波动方程,通过计算软件Matlad)实现对弦振动复杂的波动方程数值求解,以直观的图像形式对弦振动进行了可视化仿真模拟.  相似文献   

4.
孟庆林  原猛  夏洋  冯海泓 《声学学报》2015,40(2):300-306
通过乐器音自动识别实验研究了幅度调制(amplitude modulation,AM)信息对于人类乐器识别的影响。具体步骤为:依据听觉模型,提取乐器音信号中若干频带中的AM信息,再基于所得到的AM信息计算统计学特征,采用逐对比较的支持向量机法进行乐器音的机器识别。采用了5种分频带数目(2,4,8,16和32)和4种AM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频带数的增加有助于识别效果的提高,但从16频带到32频带效果趋近平稳;不同的AM提取方法也会对识别结果产生影响,其中解析信号法产生的AM信息提供了最好的乐器识别效果。分析发现自动识别结果高于采用相似的AM信息的人类识别结果。该自动识别系统为人工耳蜗或声码器仿真声模型的乐器识别提供了一个计算模型,对人工耳蜗乐器识别实验和训练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始瓷一直是学术界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其产地和工艺关系到我国古代陶瓷发展模式以及商周文化面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采用XRF和XRD等科技手段,对最新出土的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遗址7枚原始瓷片进行了测试和产地推测。分析结果显示,应国墓地原始瓷瓷釉中磷含量明显偏高,暗示其使用了草木灰作为原料。与其他已发表的原始瓷数据相比,应国墓地出土原始瓷瓷釉的Ca/Al和P/Al值明显不同,暗示其配方工艺与南方产地产品有所差别。分析结果显示,应国墓地原始瓷产地不在南方。  相似文献   

6.
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形象地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旋律,使之影响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这样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调准,而这种乐器是靠教育者的人格来调和的."  相似文献   

7.
南方地区原始瓷出土数量较多且出土地点较为集中,从而对它的工艺和产地研究较为深入;而北方原始瓷因出土地点分布零散和数量的限制,对它的科技分析比较少。随着陕西周原遗址出土了大量原始瓷,有必要对该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做一个整体分析。为了探讨陕西周原遗址出土西周时期原始瓷的工艺特征,采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和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别对原始瓷胎釉微观结构和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观察与测试。显微观察可见:原始瓷胎质粗糙,胎中未熔颗粒、孔隙较多;施釉不均,釉层较为浑浊,分布较多气泡。化学组成测试结果显示:胎中Al2O3含量集中在11.8%~17.21%,SiO2含量分布在75%~80.5%, K2O含量分布在3%~7.85%;釉中CaO含量分布在11.08%~23.94%, P2O5含量分布在1%~3.18%、MnO含量分布在0.24%~1%,而釉中P2O5,MnO,K2O含量较胎相对提高。结果分析表明:原始瓷胎料可能选用含较高钾的瓷石;釉应是添加了草木灰的钙釉;周原遗址的原始瓷工艺尚处于制瓷技术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类利用新型无机结合剂处理的绿松石,经此类方法处理的绿松石与天然绿松石极为相似,普遍表现为结构细腻、呈现玻璃-蜡状光泽,行业上称之为“加瓷”处理绿松石(简称“加瓷”绿松石)。采取常规宝石学仪器、红外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能谱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加瓷”绿松石的宝石学性质、振动光谱特征以及化学成分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加瓷”绿松石样品的密度大都小于2.200 g·cm-3,与处理前密度有关,故用于“加瓷”处理的样品以密度较低的绿松石为主;“加瓷”绿松石均表现为典型的低密度、较细腻的结构外观和蜡状-玻璃光泽的组合特征,与品质相当的天然绿松石特征不一致,可作为“加瓷”绿松石重要的辅助性鉴别特征。“加瓷”绿松石在长、短波紫外荧光下的发光性与天然绿松石近于一致;显微观察下铁线、裂隙凹陷处常出现白色融出物,孔道内可见毛发状结晶体。“加瓷”绿松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天然类似,以CuO,Al2O3和P2O5为主,并含有一定量的FeOT(铁的氧化物),ZnO、SiO2,K2O和CaO。其中,“加瓷”处理绿松石样品中SiO2含量基本在6.40%以上,均高于天然绿松石中的SiO2含量(1.96%~6.25%),而Al2O3和P2O5含量都较天然绿松石偏低,磷铝比例基本与天然绿松石一致,为1.10左右。利用“加瓷”绿松石较高的SiO2含量和表面特征可将其与天然绿松石进行有效鉴别。“加瓷”绿松石与天然绿松石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基本一致。“加瓷”绿松石的UV-Vis光谱表现为620~750 nm处的吸收峰以及425 nm附近处较为锐利的吸收峰,因颜色不同峰位稍有偏移,但总体与天然绿松石的UV-Vis光谱特征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9.
一般而言,在电声乐器中,电声乐器与电子乐器不是一个概念.用传统的乐器发声,然后用电声放大的称为电声乐器,如电吉他、电扬琴、电子手风琴等.由电子振荡器产生声的称为电子乐器,如电子琴、电子钢琴等.数字式电子音响合成器也是电子乐  相似文献   

10.
宣德官窑青花瓷的面扫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SRXRF对宣德时期官窑青花瓷片上的瓷彩进行面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分析线的峰面积有着不同的分布模式。根据与颜色浓淡、瓷彩上黄斑的耦合关系可以将K,Cr,Mn,Fe,Co,Ni,Cu,Zn,Hg,Rb,Sr,Y和Zr等13个元素分为3组。它可作为各个朝代青花瓷“指纹元素”的选择依据,并提出了研究瓷彩中黄斑的形成机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