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5篇
物理学   2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良渚文化是中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对于良渚文化的某些陶器如加砂缸和鼎的功用,在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运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探针技术,对取自良渚遗址的加砂缸及鼎的残片样品进行了线扫描,主要分析了Cl,Ca和P元素,以探讨这两种陶器的功用.结果表明,加砂缸底部的内侧与外侧在Cl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态势上均未出现异常,因此可以基本确定良渚文化的加砂缸并非用于制盐或存盐,至于加砂缸的真正用途,则还需更进一步的工作予以确认.而另一个器形鼎,则在Ca及P元素含量上表现出明显高于加砂缸以及其他同时期古代陶器的特征,且器物内侧的Ca及P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外侧的,由此推断良渚文化的鼎属于煮器,且以烹煮肉类食物为主.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ICP光谱法测定了11个古青铜器中的主要元素Cu、Sn、Pb和微量元素As、Ni、Fe、Ag的含量,结果完全满足考古研究的要求,为考古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苏盱眙出土夹纻胎漆器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对盱眙出土的夹纻胎漆器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漆膜中的红色颜料和暗黑色颜料分别是HgS和CuS;漆灰的填料以粘土类物质为主,存在着加入骨灰的工艺;生漆被使用在漆灰制作、色漆调制等方面,起到了成膜剂的作用;麻胎之间采用漆灰作为胶合剂.  相似文献   
4.
5.
X射线荧光基本参数法测定Y1—xCexBa2cu3Oy强的钇铈钡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X射线荧光光谱基本参数法测定了Y1-xCexBa2Cu3Ox系列样品中的钇铈钡铜含量,然后折算成它们的原子比,测量的结果与ICP的结果接近,为非破坏地测定高温超导体的实际组分进行了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6.
上机房营子遗址出土陶器的XRF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荧光对上机房营子遗址出土陶器残片的成分进行分析,用社会科学用统计软件包(SPSS)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文化期的样品基本自成一类.本文还将上机房营子遗址与三座店遗址的出土陶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晚期两地可能存在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X射线荧光光谱滤纸片法分析了古今13铜矿石样品中的铜含量,测量结果与化学法一致。此法不需要铜矿石的标样,而且手续简单,方便,检出限低,灵敏度高,测量结果正确可靠,是分析矿石中单一或几个元素的含量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拉曼光谱(RS)等方法,对3块不同时代、不同埋藏环境铅釉陶表面腐蚀物的化学组成、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汉代釉陶表面的腐蚀物主要为白铅矿;宋代绿釉陶表面的腐蚀物主要为磷酸铅钙,锈蚀物中黄色是缘自其中一定量氧化铁的存在;唐三彩表面的腐蚀物中有磷酸铅钙与白铅矿两种物相结构的存在,锈蚀物表面的棕褐色是少量氧化铁与炭黑共同致色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示踪法在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铜模拟熔铸实验表明,利用ICP-AES法测定的青铜中亲铜元素的成分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产地的铜矿料及其青铜产物。文章将这一方法具体应用于盘龙城商代遗址和鄂州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数据的分析,以考察其可行性和应用价值。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青铜模拟熔铸实验所得结论,亦可应用于盘龙城和鄂州青铜器铜矿料的区分,进一步验证了微量元素示踪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手段,对湖北鄂州博物馆馆藏的当地出土的几枚锈蚀较明显的清代黄铜钱币进行了检测分析,钱币本体含Zn量36.53%~37.75%,含Cu量54.12%~59.04%,含Pb最3.51%~7.56%,合金配比稳定科学,显示清朝中后期黄铜合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腐蚀产物中首次发现了绿铜锌矿(Zn3Cu2(OH)6(CO3)2),此外还有黑铜矿(CuO)、红锌矿(ZnO)、铜盐(CuCl)等,当地埋葬环境中较高的Cl-含量(包括环境的污染)可能是致使这批黄铜钱币腐蚀较严重的主要原由.为钱币的收藏和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