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初中学段所学习的对称,不仅仅是数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的思想观念和方法,而且对称形成一种普遍存在的对称文化,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称又是一种重要的美的元素,是人们在设计图案时重要的思维素材,在很多美丽的图案中渗透着对称美,因此,对称是流淌在大众文化产品中的最为活跃的因素.揭示这些图案对称的特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是美丽的,但数学美不同于其它的美,它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美妙的声音,没有动感的画面,它是一种独特的美.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美丽的几何图案给人  相似文献   

3.
数学美是动人的,许多数学家极为注重美的追求.20世纪前50年最伟大的数学家赫尔曼·外尔(HermanWeyl)说过:假如要我在大自然的真实与数学的美之间做选择,我宁愿选择数学的美.其实数学美离我们并不遥远.就藏在我们身边.仅仅利用一个方程或一个不等式(组),就可以利用其刻画的区域图案表现美,并通过不断地发掘。  相似文献   

4.
<正>公园里有人用网格做背景画画.人们画画的时候先画上一个一个的小格子,因为那一个个小格子是用来确认图案的位置的,它可以让图画更准确美丽,它就是今天坐标轴的祖先!数学校本课上,我们了解了坐标系的历史来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夫绘制  相似文献   

5.
与圆相关的求平面图形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求阴影面积最能体现数学思维方法的灵活性与技巧性.精彩纷呈的阴影图案极具趣味性和欣赏性,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我们共同赏析一组美丽的阴影图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次市直教研活动中,笔者开设了一节九年级圆(第1课时)的公开课,本文记录这次教研活动前后对该课例的打磨历程,并给出教后反思,与同行研讨. 一、两种教学设计 (一)第一稿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生活周边丰富多彩图案中的圆,充分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2)通过了解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理解圆的概念,以及圆心、半径、弦、直径、弧、半圆的概念,能够画出图形并会用符号语言表示. (4)借助于信息技术媒体,通过动画及优美的几何图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1 引言 文献[1]利用数学归纳法给出了n-三角形网格中三边形、四边形的计数公式.本文将通过构造递推关系式给出n-三角形网格中凸五边形、凸六边形的计数公式.为此,先如[1]给出定义.  相似文献   

8.
<正>在数学的海洋中,谨慎尤为重要.如果一不小心,你就会"触礁".数学美,美就美在它的严谨、逻辑性强.为防止失误,我们必须严谨.在一次数学自习课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例题:  相似文献   

9.
<正>数学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数学,则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是无源之水;同样,离开了数学的生活,也是寸步难行.例1(2009年安徽)学校植物园沿路护栏纹饰部分设计成若干个全等菱形图案,每增加一个菱形图案,纹饰长度就增加dcm,如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意义、文化内涵,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从学生的反映来分析,他们也已初步感受到数学美,但一般都是无意识的,并非知道有数学美的存在.因此,需要教师合理引导,把教材中固有的美展示给学生,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下面是渗透数学美育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1.
刘进 《中学数学》2024,(5):9-10+18
<正>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而没有体会出数学的内在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数学学科的美育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数学美育和艺术美育具有一定的共性,都要依托可感的美的形象和事物才能实施,以愉悦的情感体验来感染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2.
何华兴 《数学通讯》2000,(19):21-22
对称性是数学美的重要特征 .“美和对称紧密相连 .”(Weyl)在数学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由对称性因素和对称美的考虑而引出的新概念和新理论不胜枚举 .各种逆运算的建立 ,一系列数域的扩张均与对称性因素密切相关 .由常量到变量、由确定性到随机性、由有限到无限、由精确到模糊等等 ,无不显示了对称性美学因素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显示了数学发现中追求对称美的重要意义 .同样 ,在数学教学中 ,问题的对称性 ,常常能够启迪思维 ,启发人们探索解题思路 ,发现巧妙解法 .1 利用对称性 ,预测问题结果当人们面临一个课题或解一道数学难题时 …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对于生命本真的追求,数学美是数学生命力的重要支柱,是数学教育目标之一,是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理性追求.学校的数学教育教学,承载着美育教育的任务. 1 数学之美 美是自然的,是一切事物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征.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也说过,美是客观适应满足于主观感受与体验的一种特征.张文俊认为,数学的美就是数学问...  相似文献   

14.
我看数学教育中的美学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雁 《数学通报》2000,(11):16-18
数学美这一名词在数学教育界已不算是什么新概念了 ,然而在数学教育中我们究竟应遵循哪些美学原则 ,自庞加莱提出数学审美四大标准以后 ,似乎这一领域的研究就不太有人再去涉足 ,人们只将它放在了理论的层次上 ,其实数学美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是大有作用的 ,本文试图在庞加莱的四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较为适用于初等数学教育的美学原则 .1 数学简洁美真理往往是简洁而明晰的 ,对于这一点 ,在我们的数学中就显得尤为突出 .比如 ,在定义一个数学概念时 ,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概念内涵的包容程度 ,同时也要考虑到概念用词的简约程度 .对于其中不必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以"网格"为背景的数学问题,简称"格点问题".这类问题将数学信息隐藏在网格中,它不仅培养学生直观看图的能力,更注重于让学生在看图中分析画图的依据,掌握作图的原理.进而强化学生的规律意识与归纳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特殊图形在"格点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常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如雕塑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数学家普洛克拉斯也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无处不在地享受着数学美的魅力!特别是在数学解题时,"数学美"会启迪我们的思路、扩展我们的思维,可以这样说"哪里有数学解题,哪里就有数学美!"如下以一道高考题为例,与大家分享用数学美给力数学的解题思路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数学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它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美的眼光去审视,便会获得美的享受.下面几个不同的问题,在结论的呈现形式上却达到了绝对的统一,展示了数学奇妙的统一美.  相似文献   

18.
追求数学解题的和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凤 《中学数学》2005,(7):32-33
和谐是一种美.人们把对称、匀称、简约、含蓄等美的因素统称为和谐性.数学世界中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数形结合的美,就表现了对称、匀称、简约、含蓄等和谐性.  相似文献   

19.
审美直觉与数学解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而数学美可以陶冶解题情操 .本文就审美直觉在数学解题中的意义给予论述 ,试图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解题氛围 ,进而提高数学解题的综合素质 .1 数学美的特征和数学解题的本质1 1 数学美的特征数学美的表现特征为简洁性 (即数学的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 )、和谐性 (即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 )、奇异性 (即数学的奇异美、朦胧美、常数美 ) .[1 ]1 2 数学解题的本质数学解题的本质 ,就是根据问题中所给的信息 (包括文字信息、图形信息、数字信息、符号信息和显露信息、隐藏信息 ) ,进行分解、组合、变换、编码…  相似文献   

20.
“美是真理的光辉”,黑格尔说:“我赞美数学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技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虑.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的概念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数学的美是内在的美,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数学思想内部.数学美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透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比如: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可谓内容丰富之极,但如果用式子表示的话,却极其简单:E=mc2,P=mv(E为能量,P为动量,m为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并非所人有都能意识到这其中的美.其实,这两个公式代表了爱因斯坦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