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综合已有文献基础上,设计出包含强盛性、有效性、稳定性、协调性、持续性、包容性等六个特性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1985-2015年的经济发展质量演化趋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主要研究结论:第一,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与强盛性以及各省市在长江经济带所处地理位置高度一致.第二,有效性和包容性成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差异的最重要因素,协调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则呈弱化态势,而持续性的影响表现为一定的波动性.第三,尽管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无论是综合指标还是分项指标均全面领先,但是,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呈现出缩小态势.为此,提出以下对策性建议:第一,正确认识经济新常态,科学把握新时代转型升级的新机会.第二,准确把握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第三,精准定位供给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路径.第四,综合理解包容性增长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8,(1):146-154
利用熵权法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基于2004到2014年的30个省域数据,在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新城镇化指标,选取短面板动态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及西部的影响比东部更大;初期收入对全国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符合收敛水平,且对东部区域的影响更大;人口增长率对全国及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储蓄率对全国及东部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影响;基于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地评价我国各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选取10个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收入因子、对外开放度因子和资本投入因子从不同层面上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差距极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领先,中东西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较落后.根据地区经济状况,给出提高其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政府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体现在金融方面就是更加注重金融发展质量.首先就经济新常态与金融发展质量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金融发展质量的提高是经济新常态的表现.接着运用基于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模型对我国其中31个省份2014年的金融发展质量进行了测度,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各省份金融发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各省份发展现状不同.并且分析了聚类结果,对处于金融发展质量每一层次的省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增长质量的广义内涵为基础,从经济增长效率、稳定性、经济结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环境以及国民经济素质等6个维度构建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权重,对2000-2012年的湖南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的因素,总结湖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道路上的优势与障碍以及机遇与挑战.结果表明湖南经济增长质量在2000-2012年间稳步提升.经济稳定性作为评价经济增长质量的六个维度之一,是影响湖南省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湖南省政府必须加大产业结构和资本生产率调整力度,更好的改善农村的成果分配与福利.  相似文献   

6.
为了较为客观合理地评价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科学合理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评价模型,并对模型的结果给出其合理的经济学意义.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信息产业投入指标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同,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应对不同的信息产业投入指标要素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同时...  相似文献   

7.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多指标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分析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 ,建立了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的物元模型 .将多指标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目标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 ,比较简明确切地反映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 .  相似文献   

8.
范德成  李昊  刘贇 《运筹与管理》2019,28(1):125-134
为了评价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本文运用模糊影响图的方法,从需求方面、基础设施、经济环境、政策环境以及消费者自身五个方面选取了影响消费的十六个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增长幅度缓慢,无明显变化。根据这一评价结果,结合消费影响因素影响图的拓扑结构得出,对外开放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消费习惯以及居民受教育程度是导致消费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对策建议。为今后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方面的研究和我国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浙江省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不相匹配的经济现象,利用浙江省1985—2004年统计数据,论证了浙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人力资本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出浙江人力资本综合指数H;运用计量分析方法,论证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通过建立模型,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浙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其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大于物资资本的产出弹性,简单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负值,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要大于物质资本,简单劳动力已经处于过剩或饱和状态,提高劳动力素质尤为重要.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结构分解(SDA)技术测算了2012-2017年我国最终需求变动、进口变动及技术进步对中国数字经济部门总产出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1)国内最终需求是数字经济部门总产出增长的主要动力;2)进一步分解结果显示,技术进步中,数字技术进步是数字经济部门总产出增长的关键因素;国内最终需求中,需求水平是数字经济部门总产出增长的关键因素;3)数字经济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服务业的增长机制具有异质性,数字经济制造业主要依靠最终需求水平的拉动,数字经济服务业还受到最终需求结构的变动及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Malthus生物总数增长定律以及Verhulst生物总数增长统计筹算律[1][2],对我国人口的发展情况进行检验、分析和予测.  相似文献   

12.
与以往国内相关研究不同,本文首次把社会资本引入生产函数和福利函数,构造了一个四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动态最优化方法求解。模型解释了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之间的经济关系,阐明了实现经济稳态增长的内在机理。模型的求解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自然资本的替代作用,通过增加社会资本积累可以节约自然资本,实现稳态经济增长。文章还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本储量现状,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重要社会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对社会资本实施高度开发并保持合理增长以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政策建议。这对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状态空间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动情况进行研究,并且比较分析了资本、劳动的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此外,还分别对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变化进行了分阶段比较研究.作者发现,资本投入的增长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投入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稳定,但水平相对较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变化明显;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不同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向琳 《运筹与管理》2001,10(2):158-162
用logistic曲线方程模拟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支出变化情况,并用该模型对其作短期预测,同时用该模型对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变化状况作出了阶段分析,进一步为经济发展作宏观分析和预测提供信息和根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各地区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试图探讨人力资本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途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区域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大,并逐步进入减速发展阶段,各地区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实现经济的腾飞和环境保护力度的增强,最终实现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戴钰 《经济数学》2012,(3):74-77
选取我国1960~2009年的年度数据,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倒U假说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Kuznets的假说在我国二氧化碳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稳定,随着碳排放量的增加,我国二氧化碳与经济增长之间先呈现"N型",之后呈现Kuznets的"倒U型",最后演变成一条水平的直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正处于快速膨胀的时期,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两者关系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就全国样本和东部地区样本而言,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关系;而在中西部地区,在考虑省份之间的经济空间相关性后,此种影响关系并不显著.这说明,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地方政府债务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针对性的政府债务管理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各省1996-2005年人均GDP及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关系分别进行了模型拟合,结论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显著,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是需求导向型的。其次,就各次产业与人均GDP的关系看,第一产业与人均GDP呈现负相关关系,而第二、三产业与人均GDP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非参数估计理论拟合收入分布计算贫困指数,对我国2000-2005年城镇贫困的变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收入分布的位置和形状变化分解对引起贫困变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贫困变动研究表明:从全国来看,贫困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改善,但贫困人口间的收入不平等有一定程度的恶化.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相对贫困人口有所增加,中部地区贫困状况明显改善,西部地区贫困状况明显恶化.贫困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使贫困状况得到改善,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部分或全部抵消了改善的效果.但对于西部地区而言,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贫困率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利用九五、十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历史数据,结合我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要求,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利用外资的总量提出了一个具有前瞻性的需求预测.根据外资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观目标.提出了经过调整后的仿真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