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制了中国1997年、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投入产出表.根据该表,基于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分析,研究1997-2007十年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内在原因.并将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分解为技术、最终需求结构、GDP等因素的变动,通过对比两个年份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动,找出促进和削弱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晓芳  唐焕文 《经济数学》2004,21(4):320-327
在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中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类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模型 .本文讨论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反向递推解法及灵敏度分析 ,给出了目标年的总产出向量和各期的最终净需求向量发生变动时 ,对计划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总产出产生影响的计算公式 ,揭示了动态投入产出系统初始条件和外生变量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总产出的传递效应 .计算实例的结果表明 ,所给的公式是正确的、可行的 .  相似文献   

3.
基于GTAP模型,结合Walmsley等递归动态法,就《中智自由贸易协定》全面实施对双方在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双边贸易、GDP、生产格局和福利水平等方面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仿真.研究结果显示,双方贸易规模及产出水平明显扩大;国内资源分配格局有所改变,贸易结构处于较快的变动中;两国GDP有所增长,双边贸易显著增强,社会福利明显改善;中国贸易条件相对恶化,农产品所受负面冲击有限,高级化服务业发展迅速;智利制造业受益匪浅,产业结构趋于相对平衡;双方利益让渡不一致,福利所得分配不等,智利所受的经济影响要明显大于中国,而中国的动态比较利益会使其福利所得明显高于智利.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相关研究和机器学习方法为寻找中国制造业绩效分化的关键因素,以及探索关键因素对绩效分化的传导路径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基于岭回归和套索算法(LASSO)筛选出中国制造业绩效分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构建了贝叶斯网络确定制造业绩效分化对关键因素的依赖程度,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绩效分化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为资本生产率,制造业遵循“资本效率驱动型”而非“资本数量驱动型”的绩效增长模式。原材料工业企业绩效分化影响因素中杠杆率的重要度相对较低,装备制造业资本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企业绩效分化中资金成本和资产流动性的主要作用,消费品工业企业能否实现规模经济也是影响其绩效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吴艳 《经济数学》2013,(3):91-97
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计算出湖南省生产服务业与先进装备制造业这两行业与各分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研究表明:先进装备制造业消耗力度大于生产服务业,但二者消耗水平均远低于发达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服务业的需求推动力和影响力较强,生产服务业的传统服务部门对产业发展推力较强,但资本、知识密集型生产服务部门作用正日益凸显,创新型部门则有待进一步发展.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以生产服务业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以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动生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领域吸纳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中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共同富裕产生重要影响.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针对区域层面、尤其是边疆欠发达地区开展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机理研究,对于在新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了反映区域数字经济特点的不区分进口就业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并运用结构分解方法深入分析就业变化,为深入研究分析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机理提供理论支持;以新疆为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效应,表明新疆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更多其他行业的就业增长,尤其是在消费、投资、出口、国内省外流出、技术变迁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新疆就业增长的重要动力源,对于在新时期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确保边疆巩固、边疆发展和边境安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姚平 《运筹与管理》2010,19(2):170-175
运用1995~2005年中国地级煤炭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1995~2005年24座地级煤炭城市平均技术效率水平较低,2001年煤炭城市规模效率的下降导致平均技术效率较大幅度下降;第二,1995~2005年间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都有较明显的波动,在这十年间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第三,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煤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也存在较显著差异。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均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高等教育为主体的人力资本投入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推动力已成为经济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普遍认识.首次将LMDI分解法引入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与GDP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通过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深入分析二者之间内在的因果驱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对我国而言,代表高等教育经济投入总量的活动效应对GDP变动贡献最大,是主要驱动力;代表教育经费在区域问分布的结构效应对GDP变动影响很小;代表单位教育经费驱动效率的效率效应对GDP增长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推动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构建计量模型并测算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生产率,是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并识别其影响机制的基本前提.以我国28个省份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面板数据,基于Translog生产函数,构建随机生产前沿方法(SFA)与Malmquist指数相结合的全要素生产率测量模型,比较分析了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并建立Tob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信息技术对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城市化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资本投入显著正向影响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产出,人力资本投入对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产出具有负向影响;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在统计期内平均增长了5.1%且区域增长差异明显;信息技术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城市化负向调节信息技术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因此,应提高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人力资本质量,提高运作过程中的技术效率,重视城市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受阻于非平稳数据与时变因果关系的存在,本文以无限状态的Markov过程为基础,设计混合分层结构Gibbs算法,实现区制时变VAR模型,用于非平稳数据的时变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我国经济环境中,需求拉动效应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国内需求逐渐成为更加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降低了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在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内需效应易受外需变动的影响而波动,需要适时的货币政策调节和投资效应的推动以保证稳定的经济增长,以利于进一步升级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1.
信息产业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其价值创造过程,与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产业关联,以此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经济发展.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以河北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为依据,定量分析河北省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对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信息制造业主要以需求上游相关产业投入的形式,拉动各产业部门发展;而河北省信息服务业则主要以供给下游相关产业生产的方式,推动各产业部门发展;并且河北省信息制造业对各产业部门的总体关联程度,强于信息服务业,即河北省信息制造业更能够广泛地影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选取我国部分省际1995—2008年数据,并根据各地区GDP和CO_2排放数据将它们划分成四个区域,运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把各区域CO_2排放增长率分解为11种驱动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对这一时期中的3个时间段和每一种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各区域CO_2排放增长的正向影响因素为人均GDP、家庭年平均收入、人口总量、交通工具数量和家庭数量;主要的负向影响因素为生产部门能源强度、居民生活能源强度.(2)在研究的每一阶段,各个区域人均GDP增长都是CO_2排放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同时家庭年均收入的提高对CO_2排放起到了持续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第二阶段,这也表明我国的CO_2排放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3)各个区域CO_2排放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产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这与各个区域加大研发经费支出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企业所有制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生产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CO_2排放的最重要措施.研究结论为我国在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量,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技术研发支持机制,各个省域构建各具区域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引入新的变量,将二维非自治动力系统转化为二维自治的动力系统,得到包含教育,实物资本,人口和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证明二维自治动力系统存在唯一的平衡点且为结点.对于给定的初始状态,模型描述的经济存在一条增长路径.通过对模型动态性质的讨论,得出维持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是技术进步.最后,讨论了死亡率、折旧率和对教育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在相同的生育率的情况下,死亡率越低,经济增长越快;低折旧率对应于高经济增长,加大教育的投入也可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次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技术进步视角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通过利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识别出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非线性信息,进一步运用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技术进步和经济...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服务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将服务业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基于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服务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服务业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并对服务业结构的调整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采用1996年-2008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选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通过调整得到技术进步率,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年-2007年国内外投资的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制造业各行业国内外投资对技术进步影响的问题,旨在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的最近几年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源泉,并进一步探讨技术进步来源不同的两类行业的行业分化特征。实证结果表明,制造业绝大多数行业的技术进步来源于国内投资或外商投资,个别行业甚至同时受国内外投资的双重影响,当行业特征表现为市场竞争程度高且外商投资对国内投资比重偏高时,技术进步更倾向来源于国内投资,反之则更倾向来源于外商投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1996-2007年我国工业36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转型期我国工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其分解要素的波动情况。实证研究表明,1996-2007年我国TFP平均为4.76%,并呈逐步上升趋势;TFP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平均来说,TFP增长的85.50%来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因为技术效率的提高使TFP平均每年提高了0.94个百分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对TFP的贡献年平均0.52个百分点,并有较大的波动;而因为规模总报酬递减的影响,TFP每年反而下降了0.78个百分点。通过经济增长来源分析,我国工业经济增长由主要靠资本驱动逐渐向靠技术创新驱动转变,转型期经济增长方式已表现为集约型。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了低碳经济系统复杂结构特征及动态反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产业调节政策对降低碳排放具有显著影响,提高能源效率是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制度建设是低碳发展的基础设施.从政策层面上,应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引导消费方式的改变,减少能源消耗,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修正了动态Olley-Pakes分解方法在分解多期加总生产率变化时存在的偏误,并将新进企业超级成长效应和退出企业衰退效应纳入分解框架,提出了解释加总生产率增长的一个新视角。利用改进方案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动力进行归因分析发现:新进企业超级成长效应是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对1999~2006年间制造业加总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超过10%;新进企业超级成长效应对分解窗口长度敏感,且表现出产权性质、产品特征以及地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在对我国物流业碳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技术,建立中国物流业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1991-2010年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运输方式、物流发展、经济增长以及人口等6种因素对物流业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是拉动物流业碳排放增长最主要的动力,在研究期间呈指数增长的趋势.运输方式对碳排放增长也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虽然表现出拉动作用,但效果微弱.而物流发展因素则对物流业人均碳排放量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大力推进物流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发挥物流发展因素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同时,优化物流运输体系,形成以铁路为主体,水运和管道为支撑,公路和航空运输为辅的低碳化的综合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