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史嘉 《数学通讯》2011,(7):22-23
坐标向量法是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通性通法,它大大降低了传统解法中“一作二证三计算”的解题技巧,节省了思维,尤其是用法向量求解二面角,不论二面角的开口方向、大小如何,不管两半平面的“形状”怎样,无论二面角有棱没棱,更是“所向披靡”.  相似文献   

2.
存在型问题,一般有肯定型、否定型和讨论型三种,即在数学命题中,常以适合某种性质的结论“存在”、“不存在”、“是否存在”等形式出现.“存在”就是有适合某种条件或符合某种性质的对象,对于这类问题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出一个,就说明存在.“不存在”就是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找不出一个适合某种已知条件或性质的对象,这类问题一般需要推理论证.“是否存在”结论有两种:可能,或存在,需要找出来;若不存在,则需说明理由.在处理过程中,对于一些存在型问题,我们常常先假设结论中相对独立的某一方面成立,进行演绎推理,若出现矛盾,即可否定先前的假设,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若推出合理的结果,且推理过程可逆,说明假设正确.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去尝试、猜测、实验、发现,直到反思、拓展问题.本文把概念、定理、公式、例题及实际问题等不同的具体教学材料设计成尝试、猜测、实验等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跳起来摘桃子”.  相似文献   

4.
数学联想课堂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想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它在记忆、思维、探索、发明、创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鲁班借助丝茅草的启示,发明了锯;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等等,所有这一切无一不通过联想起作用.“由一事物迅速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能力,在数学解题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联想的方式是很多的.有“接近联想”、“类比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互逆联想”等等.无论采取哪种联想方式,都应根据题设和结论的具体情况作出取舍,现就课堂教学举出几例说明联想在解题中的作用. 例1…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什么”在一定条件下远比“怎么教”更重要.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问题的设计,往往成为教学的关键,而复习课的有效性更会体现在复习内容的选择或复习问题的设计上.“本原性”问题设计能促进学生更为深刻、灵活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6.
黄继红 《数学通讯》2011,(1):56-57,59
最近,我上了一堂高三数学探究课“三角形中的等差、等比数列问题的讨论”,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三角形中边角关系”,寻求处理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不等量关系的方法,感受构造函数或者构造不等式得到角的取值范围的严谨性.下面是这节课设计的一组问题链.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是系统工程,课程的内容设计,特别是基础课程的内容设计在大学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以工科大学本科数学课程为例,内容设计得好,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对后续课程的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从“差分方程及其应用”这一个方面来讨论工科数学课程的内容设计.设想在工科数学中加入“差分方程及其应用”这一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应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差分方程的理论”内容系统性强,与常微分方程的内容系统有类比性.简介如下:1.差分△yt=y(…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近年来对教学有效性的深入研究,如何设计高中数学作业和怎样评价学生作业被前所未有的重视起来.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作业在设计非常规问题方面并不尽如人意,与“课程标准”关于作业的创新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张洁 《中学数学》2023,(4):47-48
<正>1问题背景布卢姆2001版认知分类将高阶思维界定在“分析”“评价”和“创造”三个层次.高阶思维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品质的提升为教学目标.在中考一轮复习课中,如何凸显高阶思维在唤醒知识、完善体系的同时,起到融合知识和提升思维方法的作用?重要的一环是合理设计问题.下面以中考一轮复习“圆”(第一课时)为例.  相似文献   

10.
赵瑞生 《数学之友》2014,(12):50-51
《倒推的策略》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通过学生分析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学习并掌握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倒推策略”的实质就是“过程或运算的可逆性思想以及相应的互逆运算”,因此,“倒推策略”可以分解成两个可操作的步骤:“正着记录、倒着计算”.但这一实质的获得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那么,如何基于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来设计这一课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1.
古语云:“学起源思,思起源疑.”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理性思维,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学习的桥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道的理想氛围.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对问题情境设计关注不够、认识模糊,认为只有生活实例才是情境,似乎每节课都要实际情境引入,因而频频出现低效、无效、多余,乃至干扰学习的“假情境”.  相似文献   

12.
晏鸿 《中学生数学》2023,(23):41-42+40
<正>2023年高考数学天津卷的第15题被誉为“最难小题”和“最美小题”,说其“难”主要是指此题如果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则解题难度较大;说其“美”是因为其设计精巧,去绝对值时无论正负函数式都可以因式分解,非常具有美感.以下是对这道题的解法探究与命题背景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看.1原题呈现若函数f(x)=ax2-2x-|x2-ax+1|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相似文献   

13.
黄绍培 《数学通报》2006,45(7):31-31
记忆特征告诉我们,要加强对某一件事的记忆,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错误”与“教训”是最为深刻的.数学教学何尝不是如此.例如,为了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在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一堂向量的复习课上,为了让学生对向量有一个比较全面、丰富的认识,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向量有哪些特征?学生的回答非常全面,比如:大小和方向、坐标、几何意义、加减法(平行四边形法则)、数乘、数量积等.这似乎是一个没有什么亮点的回答.但就在有同学提出“坐标”这一特征之后,“亮点”出现了.有同学认为,“坐标”不应称为向量的特征,因为向量的运算似乎不需要坐标的引入,课本中的教学顺序也是这样安排的.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道名副其实的“不小”的小题.相信它曾经难倒过大批的考生.而且至今仍然使许多人感到困惑.所以探讨这类题的解法,无论对今后的教学与备考,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 数学课堂三维教学的概念1.三维示意图  三维教学是一种多课型、多原则、多手段的全方位、多角度、主体式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2 三维教学概念分析与设计举例(1)问题导入,激发动因人的学习是一种主动活动,动因——一种内驱力和历程,是联结主体与环境的一个特殊中介环节,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从德育中激发动因;以充满张力而又令人困惑的问题情景激发动因,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2)置疑、诱思置疑即设置疑问,设置悬念,促进积极思维.诱思即由浅入深,诱导学生思维.教学要在“置”、“诱”两字上下功夫.例1 等…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问题意识,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索价值的数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考,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学生现状却令人担忧,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来看:在上课听课遇到问题时,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占2.99%,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意识”在有“意识”地下降.追本溯源,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设计能力现状如何呢?实在差强人意!下面是不久前我听的本区某市重点中学的一节《两角和与差的余弦》课:  相似文献   

18.
开放性问题设计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是要有“好”的数学问题,而数学问题的设计有其本身的规律与要求,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思路相当宽泛,也有其设计观念、视角和方法,以下是开放性问题设计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9.
由于数列不等式与正整数有关,所以,“数学归纳法”成为数列不等式证明的首选方法.但是,一些数列不等式题直接用“数学归纳法”却行不通,而需要先对其进行放缩以证明它的“加强不等式”,它是证明数列不等式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这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构造“加强不等式”,构造“加强不等式”是件不容易做好的事情.为此,本文对加强命题证明数列不等式问题从哪里“强”、如何“强”、“强”到什么程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数学“问题解决”与中学数学应用题 80年代,国际数学界提出了“问题解决”的教育口号,但对于什么是数学中的“问题解决”,观点不尽相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认为数学“问题解决”就是综合地、创造地应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非常规问题,或者是将原有概念和原理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学习过程.中学数学应用题往往具有复杂、真实的问题情境,多数属于非常规问题,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并能够习得解决应用题的高级规则和方法.据此断言,中学数学应用题的解决实质上是一种“问题解决”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