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5及35.5MeV质子轰击氖靶,对20Na的β延迟α衰变作了重新研究.实验中使用了以气体电离室作为ΔE探测器的新型粒子望远镜系统,在所测带电粒子谱的0.695MeV及0.907MeV处,首次观察到两个新峰.根据粒子鉴别、分支比和寿命测量,确信它们是来自20Na的低能β延迟α衰变,由此修改了20Na的衰变纲图和低激发态纲图,并讨论了它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提供的20Na束流,通过20Naβ+ 20Ne→16O+α过程,测量了20Na的衰变半衰期T1/2及衰变α粒子能谱.结果表明,除了Ed≥2.688MeV的9条较高激发能级的衰变α粒子外,实验中还观察到衰变能量Ed为0.890和1.054MeV,1.991MeV,2.424和2.457MeV的20Ne低激发能级的3条α谱线.  相似文献   

3.
20Ne(P,2n)19Na反应,对质子滴线核19Na进行了研究,实验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质子直线加速器上进行,首次观察到了19Na的β延迟质子衰变,测定其质子能量为1.10±0.08MeV,半衰期为47±20ms,它相应于19Na基态到19Ne的7.62MeV、T=3/2同位旋相似态的超允许β跃迁和由此态到18F基态的级联质子衰变.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在新建成的放射性次级束流线上完成的20Na的β+缓发α粒子发射20Na—→β+ 20Ne→16O+α的在束测量.通过飞行时间和能损符合的方法实现20Na次级束流的在束鉴别与调制.在束和停束两个获取时段分别完成对次级束流和β+缓发粒子的记录.利用脉冲发生器和记数器实现20Na缓发粒子衰变半衰期的测量.实验测量到20Ne几个低能共振能级的衰变能量分别为2.69,3.09,4.74,5.54MeV,相对强度分别为100,4.15,1.10,15.20.测量到20Na的β+缓发α衰变的半衰期为(459±7)ms,与现有的核数据基本上吻合.  相似文献   

5.
根据40Ca(28Si,3n)反应中观测到的65Seβ延迟质子衰变实验数据,拟合计算粒子望远镜对运动放射源的绝对探测效率,精确测定了65Se的半衰期为9.6ms,其β延迟质子能量为3.70±0.08MeV,由此修订了65Se的部分衰变纲图.  相似文献   

6.
用39MeV-α粒子轰击天然钨靶产生了183Os测量了183Os衰变的γ-β符合谱,确定了β+能谱的端点能量.最终提取出 衰变的QQEC值:QEC=2.24±0.10MeV,与系统学的估计值;2.30±0.10MeV在误差范围内相符.  相似文献   

7.
120Ba的β衰变     
用68MeV的16O束轰击2mg/cm2106Cd靶产生120Ba再把它氟化,送入氦喷嘴离子源.在线质量分离的120Ba的衰变性质被γ-X,γ-γ和γ-β符合测量.其半衰期为24±2S,总衰变能QEC=5.0±0.3MeV,并获得了简单的120Ba的衰变纲图.  相似文献   

8.
利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提供的^20Na束流,通过^20Na→^β^ ^20Ne*→^16O α过程,测量了^20Na的衰变半衰期T1/2及衰变α粒子能谱。结果表明,除了Ed≥2.688MeV的9条较高激发能级的衰变α粒子外,实验中还观察到衰变能量Ed为0.890和1.054MeV,1.991MeV,2.424和2.457MeV的^20Ne低激发能级的3条α谱线。  相似文献   

9.
11B(p,α1)8Be*(1)(2α)三体级联衰变中居间核8Be(1)衰变成两个α粒子的连续能谱呈马鞍形分布.编写了模拟三体级联衰变连续能谱的Monte-Carlo程序,计算结果表明:沿居间核8Be(1)运动方向α发射强度增强的各向异性分布,能较好地解释实验结果,揭示p+11B核反应中8Be(1)核α衰变各向异性发射.  相似文献   

10.
在19MeV/u 40Ar+209Bi反应中,云母片固体径迹探测器记录了几例连续两次衰变径迹.分析表明,这些事件两次衰变的时间间隔约为10-13s.根据位垒穿透的WKB理论,这样的裂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新重丰中子同位素175Er的合成和γ衰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14MeV中子轰击天然镜靶,通过176Yb(n,2p)175Er反应,首次合成了新同位素175Er.利用γ(X)谱学方法,对175Er的活性进行了观测,发现了能量为76.5,120.9,123.7,128.5,227.3,234.0,281.4,1167.5keV半衰期为1.2±0.3min的八条新γ射线,并指定为175Er的β-衰变.建立了175Er的部分衰变纲图.  相似文献   

12.
用14MeV中子照射天然Yb靶,通过176Yb(n,2p)175Er反应产生了新的重丰中子同位素175Er,借助X-γ,γ-γ符合测量方法,首次鉴别出了175Er,并测得其半衰期为(1.2±0.3)min.同时还观察到了175Er衰变所发射的8条新γ射线,建立了175Er的部分γ衰变纲图,从中指定了175Tm的一个基态转动带.  相似文献   

13.
张玉美  许甫荣 《中国物理 C》2006,30(Z2):115-117
用壳模型方法研究了丰中子核18N的β衰变. 在psd模型空间使用不同的相互作用进行理论计算, 对不同相互作用得到的B(GT)值进行对比和讨论, 给出了最吻合的计算结果. 讨论了18N核的Gamow-Teller型衰变的特性, 理论计算对近期的实验观测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粒子的激发主要存在于psd空间; 另外预言出9.5MeV附近存在一个B(GT)峰值, 这些计算对氮同位素的β衰变的实验研究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210MeV的束流能量下,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46Nd(35Cl, 5nγ)176Ir产生具有β+/EC衰变性质的核素176Ir,由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传送到低本底区进行测量. 经过实验数据的离线处理分析,对早先发表的176Ir衰变γ跃迁进行确认的同时又发现了3个新能级和10条新的γ射线, 丰富了176Os核的低位激发态能级纲图. 并根据典型γ射线的衰变时间谱建议了176Ir核的一个长寿命的低自旋同核异能态.  相似文献   

15.
利用TOF-ΔE和0°注入探测器的方法,鉴别并测量了23Al β+延发质子衰变能谱,通过精密脉冲发生器和计数器测得23Al的半衰期T1/2=(476±45)ms.实验中重现了能量为0.216,0.278,0.438,0.479MeV的低能衰变质子.另外,还观察到了一个新的β+延发衰变能级Ex=8.916MeV,并给出了它们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16.
95Ru的衰变     
通过92Mo(a,n)反应产生95Ru,对半衰期为1.65小时的95Ru的衰变Y谱学进行了研究,观察到了95Ru衰变产生的130条γ射线,其中34条是新的.根据符合关系,将新γ射线中的29条放进了衰变纲图,同时确认了原纲图中7条γ射线的位置,发现了95Ru衰变子体95Tc的3个新能级,给出了95Ru新的衰变纲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2S+Ca反应中衰变质子谱的观测,发现了一组新的质子谱线,其能量为(4.07±0.05)MeV,对应的衰期为(32±10)ms,经反应道分析及与理论预言比较,确定该质子活性来源于40Ca(32S,3n)反应产生的69Kr的β延迟质子衰变,它相应于由69Br中的T=3/2同位旋相似态到68Se基态的质子跃迁.基于测量结果与库仑位移能计算,得到69Kr的质量剩余为(-32.15±0.30)MeV,并提出了69Kr的部分衰变纲图.  相似文献   

18.
利用35MeV的质子束轰击ThO2粉末靶,通过232Th(p,3n)反应产生230Pa核,经用放射化学方法分离出230Pa核并制成230Pa→230U测量源.用聚乙烯对苯二酸酯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记录其发射的重离子径迹.经248天的收集,观测到了两个230U→208Ph+22Ne衰变事件,相对于α衰变的分支比为(1.3±0.8)×10-14.  相似文献   

19.
在T2HDM模型中计算了中性希格斯粒子圈图对稀有衰变过程B→Xsl+l的贡献. 通过计算发现: (a)中性希格斯粒子对衰变过程B→Xsl+l的修正能够增强其标准模型的预言, 但增幅很小; (b)在中性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大于100GeV和tanβ<40的情况下, 中性希格斯粒子对稀有衰变过程B→Xsl+l的分支比的贡献可忽略.  相似文献   

20.
利用能量为170MeV左右的36Ar重离子束轰击96Ru和106Cd浓缩同位素靶,分别生成缺中子同位素130Nd和140Tb.借助氦喷嘴带传输系统,用X–γ和γ–γ符合方法,分离鉴别了这两种核素,并进一步测定了它们的衰变性质.得到130Nd的半衰期为(13±3)s,首次建议了它的EC/β+衰变纲图,推测了其子核130Pr的基态和低位能级的自旋宇称.修订了140Tb的原有极简单的EC/β+衰变纲图并指认140Tb的基态自旋宇称为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