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正三辛基氧膦为萃取剂,以熔融石蜡为稀释剂,研究了HClO4-NaClO4介质中La^3+、Nd^3+、Sm^3+、Dy^3+Yb^3+的固--液萃取行为及萃取反应热力学性能。斜率比法给出萃合物组成为Ln(TOPO)2(OH)(ClO4)2。测定了萃取反应势力学参数、平衡常数及半萃取pH值。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三元体系Zn(ClO4)2-L-H2O(L=DAPTU,N,N′-二安替比林硫脲;L=MAPTU,N-甲基-N′-安替比林硫脲)在30℃时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绘制了相应的溶度图和折光率-组成图.体系的溶度曲线和折光率曲线均由3支组成,分别与L(L=DAPTU,MAPTU)、Zn(ClO4)2·L2·nH2O(L=APTU.n=2;L=MAPTU,n=0)和Zn(ClO4)2·6H2O相对应.从溶度图上发现两个未见报道的固液异组成溶解的化合物,经化学分析、元素分析、TG-DTA、IR表征,结果表明,三元化合物Zn(DAPTU)2(ClO4)2.2H2O中DAPTU是以两个羧基氧与Zn2+离子配位,而在二元化合物Zn(MAPTU)2(ClO4)2中MAPTU则以氧和硫原子与Zn(2+)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3.
朱兵  汪仁 《燃料化学学报》1997,25(5):445-448
利用原位红外技术研究了CH3OH,CO,O2等在Pd/γ-Al2O3上的吸附情况及CH3OH和O2共吸附时表面物种的变化,结果表明,表面纯净的Pd/γ-Al2O3催化剂对甲醇具有很好的解离吸附性能,在无氧条件下,CH3OH可在其上脱氢产生HCHO及CO。Pd对O2的吸附力强,氧均以解离方式吸附于Pd/γ-Al2O3上。当吸附的「CH3O」与「O」的Pd/γ-Al2O3上相互作用时,可产生HCHO,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CuO-ZnO-Al_2O_3催化剂,提出用叔丁醇代替水作介质的新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使干燥速度显著加快。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空速及催化剂组成对CO_2+H_2催化合成甲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Ni-Cu和MgO-SiO_2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TPR,IR,TPD和TPSR等技术研究了以表面改性法制备的MgO-SiO2(MSO)表面复合物担载的Ni-CU合金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CO加氢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O-CuO与MSO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部分MO与MSO形成表面物种从而使金属组分氧化物还原温度明显升高;还原后的Ni-Cu/MSO表面上存在着两类活性中心,即合金相中的Ni与载体相中的Mg2+(或Mg2+-O);在两类活性中心的协同作用下,CO吸附除有孪生、线式和桥式吸附态物种外,还有一种新的卧式吸附态(Ni...C=O→Mg2+).这种吸附态的活化程度较高,易在表面上发生裂解形成Ni-C和Mg2+-O,其中Ni-C是加氢反应的碳源;H2在催化剂表面上发生解离吸附形成Ni-H和Mg2+-OH,前者比较活泼,是加氢反应的氢原.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在Ni中心上按"表面碳"机理进行,其生成CZH4的选择性高于80%;H2O的生成反应按2(Mg2+-OH)-→Mg2++(Mg2+-O)+H2O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二(2,4,4-三甲基戊基)膦酸的正辛烷溶液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钍的机理。在未控制离子强度下,萃取平衡反应为:Th^4++Cl^-+3(HA)2(o)→ThClA3(HA)3(o)+3H^+。在控制离子强度为1.0mol/L时,萃取反应为Th^4++2Cl^-+3(HA)2(O)→ThCl2A2.(HA)4(P)+2H^+。用饮和法确定的萃合物组成为ThClA3.计算了萃取反应的平衡常数及热力学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Cu-Zn-Al (4/50/5)催化剂(Cat)和Cu-Zn-Al-Li(40/50/5/5)催化剂(Cat-Li).并将其分别用于由CO/H_2和CO_2/H_2合成甲醇。诸如TPD、TPR、TPSR、脉冲、CD3I-捕获、同位素标记、EPR及原位DRIFT等技术和方法被用来表征这两种催化剂及研究反应机理,对处于去氢、含氢及含氧态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阐明表面氧和表面氢对CO_2和CO活化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一个由甲酸根和甲醛氢化及甲醇氧化结果为证的CO/CO_2氢化机理。由于通过Li 取代CuO晶格上的Cu2+形成的氢空位,在Cat中添加Li+改善了甲醇合成活性。CO_2能被一捕获的电子(F-中心)活化,生成的CO2-能容易地被氢化成甲酸根和亚甲基双草酰,后者分解生成H2CO和表面氧。CO能被表面氧活化,生成的CO2-将遵循CO_2氢化的途径。在CD3I-捕获的实验中,我们捕获了表面氧。在无表面氧时,CO可能直接氢化成甲酸基,即CO_2氢化中的一途径。由亚甲基双草酰产生的H2CO表面模型可能与由甲醛吸附或CO氢化生成的H2CO表面模型不同。  相似文献   

8.
在溶液中,室温下对含有穴醚N8O3配体(H3L)的金属大环化合物[Na(H3L)](ClO4)3H2O(2)和[La(H3L)(OH)2](ClO4)3(3),作了1HNMR谱的测定,在化合物(2)-乙腈溶液中加入过量La(ClO4)3后的(2+La)和化合物(3)还作了13C和1H-1HCOSY(氢-氢相关二维谱)、1H-13CHMQC(氢核检测的异核多量子相干相关谱)及1H-13CHMBC(氢核检测的异核多键相关谱)的NMR谱测定,归属了所有1H,13C的谱线。对其配位行为通过1HNMR试验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标题化合物(Me2SiSiMe2)〔η^5-(3-Me3SiC5H3)Fe(CO)2〕2/(μ-CO)2(A)分子中的Fe-Fe键被钠汞齐还原断裂,生成相应的双铁负离子,分别与MeCOCl、PhCOCl、PhCH2Cl、ClCH2COOC2H5和Ph3SnCl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在铁原子上引入相应取代基的产物(Me2SiSiMe2)〔η^5-(3-Me3SiC5H3)Fe(CO)2R〕2(R:M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两种稀土高氯酸盐与L-脯氨酸配合物的晶体.经热重、差热、化学分析及对比有关文献,知其组成 是[Pr2(L-Pro)6(H2O)4](ClO4)6和[Er2(L-PrO)6(H2O)4](ClO4)6,质量分数为99.24%和98.20%.选用RE(NO3)· 6H2O(RE=Pr,Er)、LPro、NaClO4·H2O和 NaNO3作辅助物,使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 2 mol·L-1HCl 作溶剂,分别测定了[2RE(NO3)3·6H2O+6L-PrO+6NaClO4·H2O]和{ [RE2(L-PrO)6(H2O)4](ClO4)6+6NaNO3}在 298.15 K时的溶解热.设计一热化学循环求得化学反应的反应焓rH分别是:63.904 kJ·mol-1和 91.017 kJ·mol-1,经计算得配合物[RE2(L-Pro)6(H2O)4](ClO4)6(s)在 298.15 K时的标准生成焓(298.15 K)分别 是-6 594.78 kJ·mol-1和-6 532.87 kJ·mol-1。  相似文献   

11.
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机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变应答/质谱在线检测技术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要理,研究结果指出,在常压973K条件下,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按直接氧化机理进行,H2和C烛甲烷部分氧化的一次产物,其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1.CH4+xNi-NixC+2H2,2.O2+2Ni-2NiO,3.NixC+NiO-CO+(x+1)Ni。  相似文献   

12.
吕绍洁  邱发礼 《分子催化》1998,12(5):349-354
研制了天然气和氧经偶联反应制环氧乙烷的Ag-Ba-Cs/Al2O3催化剂(NEO-1)。用N2+O2+C2H4和偶联产物气加氧作原料气,在250℃,空速2500h^-1时,乙烯转化率和EO选择性分别达到了30%和80%,NEO-1催化具有适宜的比表面和孔结构,用XPS分析发现,与新鲜的催化相比,经活化和反应后的催化剂表面的Ba,Cs原子浓度增高,并具有较多的吸附氧物种。  相似文献   

13.
邻羟基二苯甲酰基甲烷与Ac2O和HC(OEt)3反应通常是HC(OEt)3作为酰化剂,得到3-苯甲酰基色酮。本文报道5-甲氧羰基-2-羟基苯甲酰基-(2′-甲氧苯甲酰基)甲烷与Ac2O和HC(OEt)3反应时,是Ac2O而不是HC(OEt)3作为酰化剂,生成3-苯甲酰基-2-甲基色酮。其结构经NMR、MS、IR和EA证实。并对其反应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ICP—AES间接法连续测定混合物中的氯和碘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了在Cl和I^-的混合物中,加入过量Ag^+使Cl^-和I^-分别以AgCl和AgI沉淀后,用ICP-AES测定剩余的Ag^+,然后用NH3.H2O溶解AgCl沉淀,测定溶解液中的Ag^+,间接得到Cl^-的含量,以差减法求得I^-量,实现Cl^-和I^_的间接法连续测定。本文探讨了有关的化学条件和光谱测定条件,对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考察-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方法的精密度,检出限和试样中加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原位”发射红外光谱技术,在280℃,0.5MPa反应条件下,对于Cu/ZnO/Al2O3催化剂 CO+H2CO+H2+CO2反应体系的反应过程进行了动态跟踪结果表明,CO|H2反应体系中,CO插入表面-烷氧基的金属-碳键可能是生成碳二以上醇的反应速控步骤。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2,2′-(1,2-亚乙基双氮次甲基)二喹啉及其与Cu2+、Zn2+、Ni2+、Mn2+配合物的合成,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及核磁共振等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ClO4)2·H2O(M=Cu2+、Zn2+、Ni2+、Mn2+离子;L=C22H18N4)。  相似文献   

17.
四元交互体系Li^+,k^+/Cl,SO^2—4—H2O50,75℃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了四元交互体系Li^+,K^+/Cl,SO^2-4-H2O50,75℃平衡溶液的物化物质(密度,粘度,折光率),该四元交互体系50,75℃的溶解度等温图有5个相区:即Li2SO4.H2O,KLiSO4,kcl,k2so4,lIcL.H2O,7条单变量曲线,3个共饱点,其中LiSO4.H2O+KCL+LiCl.H2O为一致零变量点,用我们以往提出的经验公式处理了平衡溶液的密度和折  相似文献   

18.
2,5-二叔丁基对二甲氧基苯(1)在CF3CO2H,n-C3F7CO2H或AlCl3-CH2Cl2体系中易发生去叔丁基化反应,而强质子酸HI(aq),HBF或CCl3CO2H中不发生此反应。在前一类体系中,都可在反应过程中观察到较强的阳离子基1^+的EPR信号,而在后一类体系中则无此信号。动力学测定表明,受物1与三氟乙酸的反应表现为三级动力学,其中1为二级,CF3CO2H为一级。这些结果揭示了去叔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LaX3-C18H16N3O2Cl-H2O(X=NO^3,Cl^-)三元体系在30℃时的溶度和饱和溶液的折光率。发现La(NO3)3=C18H16N3O2Cl-H2O体系有不一致溶化合物La(C18H16N3O2Cl)3(NO3)3生成,而LaCl3-C18H16N3O2Cl-H2O体系为简单共饱体系。  相似文献   

20.
窦涛  钟炳 《燃料化学学报》1998,26(2):175-179
本文采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经铵,在OH-SiO2-C16TABr-H2O体系中分别和利用室温,水热及干粉法进行了纯硅MCM-41中孔分子筛的合成,考察了阳离子Na^+,K^+对MCM-41合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