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并结合分子模拟技术,考察了槲皮素与胰蛋白酶(TRY)的作用机制及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槲皮素的加入可以猝灭TRY的内源性荧光,两者有一个结合位点,298K时结合常数为8.24×10~4 L·mol~(-1),且疏水作用力是驱动槲皮素与TRY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槲皮素能够诱导TRY的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比率上升,而β-折叠和β-转角比率下降,导致二级结构发生变化。分子模拟结果显示,槲皮素分子的苯环结合到TRY疏水腔中,与Leu155,Pro28,Pro198,Val200,Ser 202和Cys157等主要氨基酸发生作用。抗氧化性实验表明,槲皮素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维生素C强,而TRY对槲皮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建立一种以luminol试剂为发光底物,检测连二亚硫酸钠水溶液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化学发光法.研究表明,当luminol的浓度为0.05mg/mL,连二亚硫酸钠浓度为0.012mg/mL,体系pH=10.3时,可得最佳测定条件.分别测定了茶多酚、芦丁、槲皮素和抗坏血酸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便、测量快速,能用于天然活性物质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的测定和清除自由基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红花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在100℃时。加热不同的时间2,6。15,21,30h。测定其红外漫反射光谱。图谱表明。加热可能使红花中某些化学成分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比较加热前后红花水提物及乙醇提取物对超氧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进一步表明,加热使红花某些活性成分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使其抗氧化活性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桂丁、花椒挥发油抗氧化活性及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二苯基苦基肼(1,1-dipheny1-2-picry1hydrazy1,DPPH)方法和脂质过氧化方法检测了桂丁、花椒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和阳性对照维生素 E和维生素 C的比较,发现两种植物挥发油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花椒的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活性均强于桂丁.脂质过氧化和DPPH方法能够灵敏、快速地检测出上述两种植物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且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强于抗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乌骨鸡黑色素对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研究乌骨鸡黑色素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同时建立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细胞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测定HUVEC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研究乌骨鸡黑色素对HUVEC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乌骨鸡黑色素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18,0.40,2.37 mg·mL~(-1)。乌骨鸡黑色素可降低H_2O_2诱导损伤的HUVEC细胞LDH漏出量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并呈一定浓度依赖性。因此,乌骨鸡黑色素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保护H_2O_2诱导的HUVEC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新疆圆柏总黄酮(Flavonoids from Sabina vulgalis Ant.,SVFDs)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将20 mg/ml SVFDs梯度稀释为100μg/mL、50μg/mL、25μg/mL、12.5μg/mL浓度,抗坏血酸Vc为阳性对照,同时设置空白对照,阴性对照.FRAP法测定SVFDs总抗氧化活性,铁氰化钾法测定总还原力;检测不同浓度SVFDs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小番茄果(Lycopersivon esculentum Mill.)和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为实验材料,检测SVFDs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SVFDs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浓度升高,抗氧化活性能力增强;虽然低浓度SVFDs还原能力不显著,但随着SVFDs浓度的升高,还原能力逐渐增强;同时SVFDs能够不同程度的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活性;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是188.4μg/mL、2.251μg/mL、1 428.57μg/mL.保鲜实验结果显示,SVFDs可提高小番茄果、草莓中SOD的活性,显著降低MDA的含量.研究表明新疆圆柏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选择性清除自由基能力,延长食品贮藏时间,作为果蔬保鲜剂,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温度、光照、pH值对夏枯草黄酮稳定性的影响,及以夏枯草黄酮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活性变化为指标,研究了温度、光照、pH值、还原剂、氧化剂、食品成分、防腐剂及金属离子对夏枯草黄酮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光照对夏枯草黄酮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且使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降低;还原剂Na2SO3、食品成分葡萄糖、防腐剂苯甲酸钠、金属离子(Cu2+、Mg2+)对夏枯草黄酮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较大,而氧化剂H2O2的影响相对较小;夏枯草黄酮在pH值为6和7时较稳定,活性保存率较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以11种柑橘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柑橘品种果汁中的总酚、总黄酮、Vc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性,探讨抗氧化主导作用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血橙的总酚、Vc含量最高,分别为0.76 mg·m L-1和65.48 mg·100g-1,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效果最好,分别为45.87%和89.51%.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柑橘果汁中总酚、总黄酮、Vc含量均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呈正相关,其中Vc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柑橘果汁的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Vc直接正效应表现,而总酚、总黄酮均通过Vc的间接效应表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DPPH法、水杨酸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3种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方法的条件优化,分别比较了乌骨鸡蛋清和普通鸡蛋清在相同酶消化处理条件下获得的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确定:DPPH与样品最适溶剂为40%乙醇溶液;水杨酸法反应体系各试剂最适终浓度分别为Fe2+离子(0.6 mmol·L-1),H2O2溶液(0.48 mmol·L-1),水杨酸溶液(1.2 mmol·L-1);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反应体系各试剂最适条件为邻苯三酚终浓度(0.2 mmol·L-1),反应pH值(8.2),反应温度(25℃)。结果表明:各样品DPPH自由基IC50依次为抗坏血酸(0.031μg·mL-1),乌骨鸡蛋清酶解产物(0.732 mg·mL-1)和普通鸡蛋清酶解产物(2.013 mg·mL-1);各样品羟自由基IC50依次为抗坏血酸(0.179 mg·mL-1),乌骨鸡蛋清酶解产物(1.986 mg·mL-1)和普通鸡蛋清酶解产物(5.158 mg·mL-1);各样品超氧阴离子自由基IC50依次为抗坏血酸(0.086 mg·mL-1),乌骨鸡蛋清酶解产物(3.825 mg·mL-1)和普通鸡蛋清酶解产物(10.557 mg·mL-1)。经同等酶解消化处理后,乌骨鸡蛋清相比普通鸡蛋清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能与其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产生超氧阴离子(O2·-),用微量热法测定了13种黄酮单体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摩尔反应焓.以摩尔反应焓的大小作为比较指标,对黄酮体的结构与清除超氧阴离子活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苯环上羟基数目的增加,黄酮类化合物抑制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增强;同时C环中C2-3双键和B环中邻二羟基(3,4-二羟基)是清除超氧阴离子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1.
从鱼腥草中提取出一种水溶性多糖,运用化学分析法、光谱学法、色谱法及扫描电镜法对鱼腥草多糖(Houttuynia cordata polysaccharide, HCP)的基本理化性质、相对分子量、单糖组成及固态形貌等进行分析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HCP为含吡喃糖结构的酸性果胶类均一多糖,其重均相对分子量为3.87×105 Da,且该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8种单糖组成。扫描电镜分析发现HCP主要由杆状、丝状和球状物质组成。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HCP有明显的DPPH自由基和·OH的清除作用,其清除活性可分别高达到87.18%和31.37%。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可为HCP的生物活性研究奠定基础,且有利于鱼腥草资源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植物乳杆菌(植)、嗜酸乳杆菌(嗜)、副干酪乳杆菌(副)进行两两混菌发酵制备清洁标签铁皮石斛发酵汁,比例均为1:1。分析72 h发酵过程中铁皮石斛汁的活菌数、pH、总糖、总酚、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以及活性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混菌均能在发酵铁皮石斛汁中良好生长,其中活菌数最高的一组是嗜+副,活菌数为8.72 lg(CFU/mL)。对多糖消耗最少的是嗜+副,比初始值降低了24.89%,其次是植+副40.72%和植+嗜42.31%。总酚在发酵前期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发酵后期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嗜+副对多酚的增幅最大,提高了23.58%。经过乳酸菌发酵后,铁皮石斛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影响最大,嗜+副的增幅达到92.32%;同时对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也有较高的提升,其中植+副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最多(达41.42%),嗜+副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提高最多(达32.73%)。相关性分析中发酵液的总酚含量与自由基清除率显著正相关,在抗氧化能力中发挥主要作用。研究表明,乳酸菌发酵能进一步提升铁皮石斛品质,提高相关活性成分和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以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2种常见的类胡萝卜素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和B3LYP方法在6-31+G(d,p)水平下对其与2种主要的氧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氢过氧自由基)反应的反应物、产物、过渡态的构型进行优化。通过分析氢原子转移机制和自由基加成机制探究类胡萝卜素和自由基的反应过程。并采用PCM(连续溶剂模型)探究3种不同极性溶剂(水、甲醇、苯)对反应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与自由基更容易发生自由基加成反应,并且在不同极性溶剂中,2种物质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其中类胡萝卜素的4号位点最容易发生脱氢反应。番茄红素的抗氧化能力强于β-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4.
类胡萝卜素是一大类天然抗氧化剂,但目前对于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还不系统,所报道结果也不统一。本实验对常用的两种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测定方法,DPPH和ABTS法,进行了类胡萝卜素适用性的研究。采用7种类胡萝卜素与槲皮素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其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及其光谱学特征,并优化活性测定条件。结果表明,采用DPPH测定法时,部分有色类胡萝卜素由于其最大吸收峰在450~550 nm之间,与DPPH溶液最大吸收峰接近,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而采用ABTS测定法时,最佳测定波长为734 nm,体系在180 min内保持稳定。7种类胡萝卜素在734 nm处吸光值随样品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具有显著量效关系。经测定获得了7种类胡萝卜素与槲皮素清除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β-胡萝卜素1 251,番茄红素1 280,虾青素141,槲皮素22.21,叶黄素386,玉米黄素476,藏红花素596,杜鹃红素42μg·mL~(-1)。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由大到小排列为:槲皮素杜鹃红素虾青素叶黄素玉米黄素藏红花素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ABTS清除实验避免了有色抗氧化剂本身的光谱干扰,相比DPPH自由基清除测定而言,更可靠、方便,更适合作为类胡萝卜素清除自由基性测定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水浸提法从玉竹提取获得多糖POA,进一步利用乙醇分级沉淀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均一性较好的POA-70P和POA-70S组分,进一步分析了多糖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红外光谱等基本理化性质,并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玉竹多糖POA-70P和POA-70S主要由中性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51×10~4 Da和3.89×10~3 Da,单糖组成分析显示,POA-70S中存在大量的果糖,及少量岩藻糖、葡萄糖、甘露糖,POA-70P中主要存在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以及少量的阿拉伯糖和半乳糖醛酸;此外玉竹多糖POA、POA-70P和POA-70S对羟基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浓度为4 mg·mL~(-1)清除能力能达到48%,并呈现剂量依赖性;但对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差,浓度从0.5 mg·mL~(-1)增大到4 mg·mL~(-1)的过程中,清除能力始终处于20%左右。  相似文献   

16.
葵花籽是是重要的高产油料作物,葵花籽籽油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本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手段对葵花籽油进行了全组分分析,鉴定出71种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44.07%)和醇类化合物(44.38%).并采用邻二氮菲法和DPPH法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葵花籽油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EC50=30.36±0.20μg/mL)大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EC50=436.70±0.02),但清除DPPH自由基(IC50=4.16±0.10 mg/mL)却小于BHT(IC50=0.069±0.002 mg/mL),实验结果表明葵花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有很好的食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益生性屎肠球菌WEFA23和海氏肠球菌WEHI01的荷叶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及抗氧化性能评价。采用牛津杯法评价2株肠球菌发酵荷叶上清的抑菌能力;测定其DPPH、羟自由基清除率,SOD、GSH-Px、CAT酶活力;建立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待荷叶发酵上清液与之孵育后,测定Caco-2细胞的活性氧清除率以及3种氧化酶酶活。结果表明,40mg·mL-1 WEFA23荷叶发酵上清液对6种食源性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性,其中对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抑制效果最佳。相比发酵前,2种菌的荷叶发酵上清液均具有较强的DPPH及OH·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性的提高与抗氧化酶活的提高呈正相关。在细胞水平上,2种荷叶发酵上清相比于荷叶发酵前均能清除活性氧,且对Caco-2细胞的抗氧化酶活(SOD、GSH-Px、CAT)有增强作用。综上所述,WEFA23发酵荷叶可增强荷叶的抗氧化能力,并具有较强拮抗致病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多肽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功能性食品基料,已经成为食品研究领域的热门之一。本文以大豆蛋白水解产物中的4种抗氧化肽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经验AM1和密度泛函理论(DFT)等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其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理论计算研究,通过计算原子电荷、分子总能量和供氢后的分子结构能量、能量最高占有轨道能(EHOMO)和最低空轨道能(ELUMO)等理论指标,分析了影响多肽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因素,推断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通过计算所得理论数据预测的多肽清除自由基活性与实验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浓度为0.2,0.3,0.5 mg.L-1的铅溶液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进行处理,研究铅离子对蚌的抗超氧阴离子(O2-)、抑制羟自由基(OH-)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铅离子的浓度升高,蚌血清的抗超氧阴离子及抑制羟自由基活性均有明显升高。肝胰腺中抗超氧阴离子活  相似文献   

20.
首次从淡水育珠贝类池蝶蚌中得到多糖组分,探讨了相关提取工艺、理化特性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Sevag工艺重复5次游离蛋白清除效果最佳,粗多糖经sevag纯化得率达到20.8%;通过离子交换树脂(DEAE-52)及葡聚糖凝胶柱层析(Sephacryl S-300)分离纯化得到池蝶蚌多糖(HSP-1),纯度达到97.5%;测定HSP-1的部分理化特性,测得其分子量为2 204Da,其单糖组成由64.8%的葡萄糖、17.4%的阿拉伯糖以及17.8%的葡糖醛酸组成;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SP-1对于DPPH、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是62.16%,58.65%和45.21%。根据结果 HSP-1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