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许国旺  卢佩章 《色谱》1990,8(6):345-354
 ]本文报道了色谱专家系统中判断样品是否满足GC分析充分条件的软件。依据是:对满足必要条件的样品,除了碳数间峰容量不足及作用距离十分相近的某些位置异构体分不开外,均可采用GC,通过调节选择性获得分离。采用产生式的知识表达,并用正向推理,在IBMPC机上实现了判断样品是否满足GC分析充分条件的功  相似文献   

2.
许国旺  卢佩章 《色谱》1990,8(5):270-284
 ]本文报道了色谱专家系统中判断样品是否满足气相色谱(GC)分析必要条件的软件,依据是:能以合适k'(0.2k'20)流出且在柱温孪下稳定的样品可采用GC法分析。而k'值通过结构和保留值间的关系式来计算。作者使用框架结构的知识表达法,用SchcmeLisp语言,在IBMPC机上实现了这一专家判断功能。采用本文列出的知识库和源程序,可对含C、H、Q、N、Cl、Br、I、P、S、Si等元素的化合物能否采用气相色谱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色谱专家系统中判断样品是否满足气相色谱(GC)分析必要条件的软件。依据是:能以合适k′(0.2相似文献   

4.
对硅-550交联剂的组分进行了研究报道。通过GC对样品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了七个分离很好的色谱峰以及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再利用GC/MS联用技术和质谱裂解规律鉴定出样品各组分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5.
全二维气相色谱用于轻质石油馏分中芳烃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艳 《色谱》2006,24(4):380-384
建立了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技术一次进样完成轻质石油馏分中非芳烃、一环芳烃和二环芳烃的分离、定性 和定量。通过对柱系统的选择和色谱条件的优化,实现了一次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即完成轻质石油馏分的族组成分离以及 目标化合物的分离。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9.5%~106.1%;样品中各组分含量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不大于5.8%,能 够满足样品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要求,且完成1次分析最多只需要30 min。  相似文献   

6.
Tong L  Yang J  Wu S 《色谱》2011,29(3):228-233
根据植物样品中的主要干扰物质,建立了用于气相色谱(G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植物样品中含氯有机污染物残留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效提高了对植物样品中有机氯农药及多氯联苯检测的灵敏度。采用均质提取法对样品进行提取,考察了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固相萃取(SPE)对提取液的净化效果。结果发现,采用GC测定目标物时,提取液需经GPC和SPE两次净化;而采用GC-MS测定目标物时,仅用SPE一次净化即可。该方法快速、经济、灵敏,适合多种植物样品中有机污染物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液提取方法及GC—FPD定量、GC—MS定性检测手段,对血液样品中毒鼠强的提取和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时提取毒鼠强的溶剂类型、溶剂用量及质谱分析参数等因素进行了考察,建立了一种回收率高、重现性好、灵敏度佳、干扰少的毒鼠强分析方法。毒鼠强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01-0.2μg/μL,相关系数r=0.9999,空白血液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3.6%,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27%。该方法满足司法鉴定中生物样品的定性、定量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 (GC×GC-TOFMS) 快速定性分析飞灰样品中17种二(噁)英的方法.实验证明,采用GC×GC二维特征谱图、TOFMS谱图库检索(自建谱库和NIST库)以及丰度比的定性手段,能在42.5 min内快速分离和定性17种二(噁)英的同分异构体.本方法对大于 0.5 pg/μL (TCDD) 的样品有较好的灵敏度.因此,在二(噁)英分析领域,GC×GC/TOFMS技术可以作为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HRGC/HRMS)技术的补充和替代.  相似文献   

9.
应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贻贝,牡蛎体内的几种多环芳烃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贻贝,牡蛎样品经超声提取,层析分离后,由GC/MS测定,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模式,定性,定量检出了几种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10.
丙烯腈微生物转化产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忠  张鸿翼 《色谱》1989,7(3):167-169
丙烯腈(Acrylonitrile,简称AN)及其微生物转化产物丙烯酰胺(Acrylamide,简称AM)和丙烯酸(Acrylic Acid,简称AA)的混合样品,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GC法要求分析系统保持恒定高温,且需将水样进行特殊的预处理。用HPLC分析此类化合物,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常温下对丙烯腈及其微生物转化产物直接进行了分离分析,重现性好,周期短,适用于批量样品的连续测定。  相似文献   

11.
许国旺  张玉奎 《分析化学》1993,21(3):276-281
本文首先提出了在柱温下稳定的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的两个基本条件,进而给出了是否满足k~′和K_1要求的判断方法。只要组分:①能以合适的是k~′从气相色谱柱中流出,②分离度K_1满足要求,样品即可考虑用气相色谱法,由检测器检测要求而引起的在溶质蒸汽压上的限制不是主要因素(检测器:FID),对k~′,可通过固定相特性参数结合柱子最高最低使用温度来进行判断;同时运用相应碳链长度(CCCL)概念、借助于结构和保留的关系,可求得不同物种在不同柱上满足k~′条件的碳数范围。而K_1的判断,如果给定柱系统中峰容量足够,链状化合物位置异构体间差异足够大,就可认为满足条件。  相似文献   

12.
血浆中有机磷农药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固相萃取,GC-FPD(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血浆中有机磷农药含量的方法,血样经固相萃取,GC-FPD分析,杂质干扰少,血中有机磷农药提取回收率在74%以上,RSD在7.8%-20%,检出限,敌敌畏,乐果为10ug/L,甲拌磷,对硫磷为5ug/L,经实际中毒病人样品分析,证明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3.
于万滢  张华  黄威东  陈吉平  梁鑫淼 《色谱》2005,23(2):196-201
采用气相色谱/四极杆质谱(GC/qMS)、气相色谱/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谱(GC/oaTOFMS)和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GC/FTIR)联用技术,对一种陕西产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基于GC/qMS谱库的检索功能,结合GC/FTIR在结构鉴别上的优势和GC/oaTOFMS对质谱碎片离子精确的质量测定功能,成功地实现了对68个色谱组分的定性分析。与使用单一的联用技术(例如GC/qMS)相比,利用多种色谱联用技术在定性分析上的互补性,可以明显提高对组成复杂的挥发油类样品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药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中药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以丙酮-石油醚混合溶剂为提取剂,超声提取后,用固相吸附层析柱(装填4g弗罗里硅土和2g中性氧化铝)净化,采用GC—FPD法同时测定中药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方法检出限为0.011~0.015μg/mL,回收率为85.5%~107.8%。该法简便、准确,能满足实际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5.
茶叶中噻嗪酮残留量的GC-MS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样品处理的微量化学法和固相萃取技术,建立了茶叶中噻嗪酮残留量的GC -MS测定方法 ;用丙酮 -正己烷 (体积比1∶1)萃取 ,活性碳和中性氧化铝小柱净化 ,净化液用GC -MS测定,外标法定量 ;方法回收率在88%~109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 %~4 %,测定限为0.010×10-6(w);该法快速、灵敏、准确 ,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残留量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电热蚊香片作为固体样品对其挥发性有机物测定时,预处理步骤较为繁琐。本方法采用顶空进样器(HS)/气相色谱仪(GC)/质量选择检测器(MSD)联机系统能分析所含甲苯,样品无需进行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在线测定天然气稳定碳同位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技术是一种在线分析天然气中轻质烃类组分的新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连续测定从GC流出的每个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在天然气的研究中,碳同位素是一个敏感指标,可信度和测量准确度高。本实验利用GC/C/IRMS联用仪,采用在线分析技术,并在开放体系中瞬间取样,分析了新疆灰岩和四川泥岩样品热模拟气的单体烃碳同位素值,可望为GC-IRMS技术在气/源对比和油气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如利用模拟气测试的碳同位素比值可被地质上用来进行气一源岩相关研究,判断天然气的来源及源岩的成熟度等。  相似文献   

18.
邻硝基氯苯异构体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GC/MS分析邻硝基氯苯异构体成分,对样品前处理、溶剂及色谱条件、质谱条件、组分定量作了探讨,分析结果满意。该法无需标样,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近年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若农 《色谱》2009,27(5):584-591
简要阐述了近几年气相色谱(GC)的发展和特点。GC是一个成熟的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近几年GC的发展除了继续研究新的固定相和高性能的毛细管色谱柱之外,主要在全二维气相色谱(GC×GC)、快速GC、便携式GC仪和微型GC仪几个方面。近几年新研究的GC固定相主要集中在常温离子液体和各种环糊精的衍生物。现在GC研究者趋向于使用商品化的GC毛细管柱,而商品化的GC毛细管柱应用最多的是以含5%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为固定相的色谱柱。GC×GC发展迅猛,特别是关于调制器的研究,已开发出十多种调制模式,并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了适应大量样品的分析和现场分析,研究和开发了多种快速GC方法和仪器以及便携式GC仪。为了仪器的小型化和专属性检测,μGC仪的研究也稳步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检测蔬菜中50种(38种有机磷、7种有机氮和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技术,用确定的二级质谱分析参数,以不同的电离方式(电子轰击电离EI或化学电离CI)一次分析所有的目标化合物。依次对农药标准品、空白洋葱样品进行GC—MS/MS分析,添加2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标准品进行方法的确证。大部分农药的回收率在60%~120%,RSD的范围为1.4%~16.9%,检出限为0.2~10μg/kg,满足农药多残留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