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具有抗癌活性的咖啡咽铂、茶碱铂、可可碱铂络合物的~1H和~(13)C-NMR谱,考察了络合前后生物碱配体~1H和~(13)C化学位移的变化,结合氢-铂、碳-铂偶合常数的测定,确定了各生物碱配位原子为咪唑环上双键氮,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搞清了与一般抗癌铂类络合物结构不同的咖啡咽铂等络合物的结构,并用异核选择去偶双共振技术对全部~(13)C和~1H谱线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具有抗癌活性的含氮配体铂配合物——宁辛铂Pt(C_8H_(18)N_2)(CICH_2COO)_2的~1H,~(13)C及~(195)Pt NMR谱,用DEPT及选择去偶等技术对~1H,~(13)C谱线进行了归属,并用位移理论和经验规律对~(195)Pt NMR化学位移进行了初步探讨,从而进一步确证了该化合物双齿配位的平面正方形结构。  相似文献   

3.
用~1H和~(13)C核磁共振谱研究了阜新烟煤,昭通褐煤和桦川泥煤超临界流体抽提抽出油的组成结构。~(13)C谱可以直接测定分子骨架碳原子的分布,由~1H 和~(13)C 谱脂肪区的信号直接算出烷基侧链H/C原子比。根据~1H 谱、元素分析、平均分子量和羟基测定,采用Bartle的方法计算了三种煤抽出油色谱馏分的平均分子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并研究了氮杂菲和它的10-羟基,7,9-二溴-10-羟基,7,9-二氯-10-羟基,10-乙酰基,10-甲氧基衍生物的~1H及~(13)C NMR谱。在XL-200型仪器上使用标准的FT技术、分辨率增强和自旋模拟法,识别了~1H和~(13)C谱峰,测得J_(HH)。氮杂菲的10-H显著去屏蔽。当忽略10-H时,δ_O和δ_H相关很好。还测得氮杂菲~(13)C的T_1值。  相似文献   

5.
二萜生物碱的~(13)C核磁共振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186个二萜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的~(13)C NMR谱数据的分析比较,就以下几方面作了归纳总结:①信号归属的方法;②常见取代基OCH_3、NCH_3、、NCH_2CH_3、OCOCH_3、的化学位移范围;③季碳和某些特定碳的化学位移规律。某些特定结构,如C_(20)二萜生物碱中的噁唑烷环以及C_(20)差向异构体等的~(13)C NMR谱特征;④C_(19)二萜生物碱中不同位置上取代基(H→OH、H→OMe、OH→OAc、OH→OMe、OH→C=O)效应和立体化学效应。这些归纳总结有助于此类化合物结构的阐明。  相似文献   

6.
测定和解析了氧哌嗪青霉素酸等六种抗菌素的~1H NMR 谱和~(13)C NMR 谱的宽带去偶谱、偏共振谱和全偶合谱以及偶合常数~3J_(HH)和~1J_(CH).除氧哌嗪青霉素酸和羟哌唑头孢菌素酸的~1H NMR 已有报道外,其余尚未见报道.实验用 FX-60Q 脉冲 Fourier 变换核磁共振仪测定(磁场强度14093G,观察频率:~1H NMR谱59.80MHz;~(13)C NMR 谱15.04MHz).样品皆由太原制药厂研究所合成,以氘代二甲基亚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十一种紫乌定及其类似物的~(13)C核磁共振谱,有助于此类二萜生物碱的结构测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录了通式为的10个有机硫逐磷酰胺酯类杀虫剂的~1H、~(31)P、~(13)C的NMR谱,确定了其化学位移,~(31)P与~1H、~(31)P与~(13)C、~1H与~1H的偶合常数,并讨论了核磁参数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自从物理学家发现核磁共振(NMR)有化学位移,从而使NMR进入了有机化学实验室,到现在已有三十年了。早期,最常见的是高分辨~1H谱。70年代以后,由于引入了PFT技术,NMR灵敏度低的困难已经解决了,因此,测定低丰度核的工作受到广泛重视,其中最重要的是~(13)C。自从有了PFT的商品仪器,~(13)C NMR工作蓬勃开展,文献急剧增加,可以认为:~(13)C与~1H NMR相辅相成,是目前有机化学家手中最强有力的武器。我国建立NMR技术已有十多年的历史,~(13)C方面也有了不少工作。到目前为止,介绍~(13)C谱基础知识的资料还十分少,为此,我们编译了德同化学家von E.Breitmaier及G.Bauer所著的《~(13)C NMR Spektroskopie》一书,并选译部分练习题,以供有机化学工作者参考。本文将以连载方式在本刊载出。限于编译者的水平,错误难免,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两个具有特殊骨架的C_(20)-二萜生物碱北乌灵(kusnezoline)和峨翠灵( omeieline)分别分自中国特产毛茛科植物北草乌(Aconitum hkusnezoffii Paritz)、彭州岩乌头(A. racemulosum var. pengzhouense)和峨眉翠雀花( Delphinium omeiense W. T. Wang)。应用2D NMR技术(~1H-~1H COSY, HMQC, HMBC, NOESY)全面归属了这两个生物碱的~1H和~(13)C信号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11.
习题1 分子式为C_4H_(10)S的哪一个化合物符合图E-1的~(13)C谱?对此谱作出归属。取谱条件: 溶剂:CDCl_3(δ77.25处有三重峰,图中未画出) 浓度:50V/V%温度:28℃测定频率:22.63MHz 去偶:上——~1H偏共振去偶(200次) 下——~1H宽带去偶(100次)  相似文献   

12.
8.1 通过一个键的C与H偶合除了化学位移之外,C—H的偶合常数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测量J值时必须取不去偶或用交替脉冲双共振方法。这两种方法都需时较长,并且要求样品量较多。~1J_(CH)也可从~1H谱的~(13)C卫星线测得。 ~1J_(CH)在120-130Hz之间~2J(CH)、~3J(CH)~4J(CH)都小于  相似文献   

13.
利用~1HNMR,~(13)CNMR谱研究了2,2’-二(对胺苯甲酯)-1,1’联萘的结构,并通过~1H-~1HCOSY,~(13)C-~1H异核相关及~(13)C-~1H异核远程相关谱进一步地确定了~1H谱和~(13)C谱中各谱峰的归属,为同类化合物的表征提供了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10个乙酰苯胺衍生物的~1H,~(13)C NMR谱,采用质子自旋去偶,质子选择去偶,质子偏共振去偶,质子去偶的~(13)C DEPT和选择INEPT等技术对其谱线进行归属。系统地研究了围绕羰基碳氮键的受阻旋转,确认了该类化合物在溶液中存在E和Z型构象体,并探讨了各种取代基对形成异构体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子式为C_6H_8O的哪一个化合物与图E-11符合? 取谱条件: 溶剂:CDCl_3(δ77.2三重峰) 浓度:50V/V%温度:28℃测定频率:22.63MHz 去偶:上——~1H偏共振去偶(500次) 下——~1H宽带去偶(100次) [解答]C_6H_8O含有三个双键当量。在~(13)C谱中找到一个羰基(δ198.65)以及一个C=C键(δ150.6及129.85)。还余下一个双键与三个次甲基(δ38.2,25.75及22.95)。总结起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测定和解析14个2-苯基苯并噻唑化合物的~(13)C NMR谱,研究了芳杂环上的取代基效应和不同取代基对分子内核电荷密度分布的影响,分析了影响~nJ~(13)C-~1H的结构因素。应用对照分析法研究了苯并噻唑取代基对苯环的微扰作用,得到了苯并噻唑取代基的诱导化学位移值,并作了芳环~(13)C化学位移的经验计算,计算值和实验值相符。用EHMO方法(广义Hückel分子轨道法)对化合物2,3,9作了理论计算,将计算所得的碳原子的总电荷密度与~(13)C化学位移作了回归分析,相关因子为0.96。  相似文献   

17.
百部生物碱的化学研究——Ⅰ.细花百部新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岛产野生百部,细花百部(Stemona parviflora Wright C.H.)的根部又分得三个新生物碱,分别命名为细花百部酰胺(parvistemoamide)(1),细花百部次碱(parvistemoline)(2)和脱氢细花百部碱(didehydroparvistemonine)(3).经 IR,MS,~1H 和~(13)C NMR、NOE 差谱,2D-同核及异核相关谱等技术推定了结构.同时归属了它们的~1H 和~(13)C NMR 信号.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15个3-(三甲硅基)丙基硫代(N-取代)乙酰胺类化合物.通过对这些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1H,~(13)C)谱的研究,确证了它们的表征结构.质谱数据表明,这类化合物的裂解机理主要取决于硅烷、酰胺和硫醚的断裂方式.这类化合物的毒性较大,不利于用作抗癌试验.  相似文献   

19.
2D NMR方法研究抗癌药物冬凌草乙素的结构与谱线归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远程异核化学位移相关谱和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等现代核磁共振技术对抗癌中草药冬凌草中分离出的抗癌、抗菌有效成分冬凌草乙素分子的~(13)C和~1H化学位移进行了完全归属,为冬凌草乙素分子溶液中的三维空间结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20.
有关1,3,2-氧氮磷杂环的NMR巳有报道,但尚无苯并[1.3.2]氧氮磷杂环的NMR研究.本文报道苯并[1.3.2]氧氮磷杂环己-4-酮衍生物1-27的~1H、~(31)P和~(13)C NMR的研究.着重讨论了手性磷原子对~1H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