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报道了532nm激光气化MnCl2.4H2O固体产生气相团簇,(MnCl2)nMn^+,(MnCl2)nMnCl^+(MnCl2)nCl^-(n=1~12),以及溶剂化的团簇MnCl^+(MnCl2)n(H2O)m(n=1~7,m〈6)的机理,通过用飞行时间质谱考察团簇物尺寸大小与激光能量,激光与脉冲加速电场之间延迟的等关系,认为这些团簇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逐步生长的,并提出了正负团族离子产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激光烧蚀叠氮化钠产生的团簇离子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激光烧蚀叠氮化钠固体产生的正负团簇离子的组成及其分布,产生的团簇系列包括:(Na(NaN3)n)^+,(Na3(NaN3)n)^+,(Na4N(NaN3)n)^+,(Na5(NaN3)n)^+,(NaN3)n)^+,(Nan)^+,(N3(NaN3)n)^-,(Na(NaN3)n)^-,(NaN3)n)^-,(N(NaN3)n)^-,提出正负团簇离子形成的可能机理,分析了影响因  相似文献   

3.
铁-硒二元团簇离子的产生和紫外光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激光直接溅射的方法产生了铁-硒二元团簇,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二元团簇的组份和光解规律。一组谱中组成FenXSen^+,FenSen-1^+和FenSen^-、FenSen+1^-是二元团簇的结构骨架和稳定组份。团簇正离子FenSen^+的紫外光解结果表明,光解产物主要为一级谱中丰度较大的离子,用密度泛函方法(DFT)优化了Fe2Se2^+的几何结构,并计算了其光解通道,能较好地解释光解的  相似文献   

4.
用飞行时间质谱仪探测了直接激光气化碱式碳酸镁样品产生的质谱,结果表明:氧化镁团簇与同时产生的水分子发生了原位溶剂化反应并产生了各种尺寸的溶剂化氧化团簇离子,这些团簇离子包括:(Mg(H2O)m)^+(m=0,1,2,3),(Mg(MgO)H2O)m(m=1,2,3,4)(H(MgO)(H2O)m)^+(m=0,1,2,3,4,5,6),(H(MgO)2(H2O)m)^+(m=0,1,2,3,4,5  相似文献   

5.
(NH3)nH^+2团簇离子的产生及其结构的从头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激光多光子电离TOF质谱和分子束技术实验研究了氨团簇,测量到(NH3)nH^+2类型团簇离子,首镒观测到n〈4的该类团簇离子的存在。用GAUSSIAN-94程序计算这种团簇离子的结构,找到一种稳定构型,并与文献报道的有关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激光气化KH2PO4和Cu3(PO4)2样品形成的团簇进行了质谱研究,它们都主要形成了含有磷氧四面体体键结构团簇,形成的(K(KPO3)n)^+团簇系列具有明显的幻数,它们是n=3,6,9,12,15这表明它们可能采取了环形三聚体的堆垛结构(Cu(CuPO3)n)可能采取了偏磷酸盐链式多聚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H^+n团族形成的Guo氏理论与结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H^+n的形成,Guo清泉教授指出,可先以H^=离了为中心瞬时地分别与周转个H原子相互作用,形成中心氢核同周围氢核间的(n-1)个瞬时单电子键,这些单民子键围绕中心转动共振,从而使H^+吸引周围(n-1)个H原子形成H^+n团簇。  相似文献   

8.
利用直接激光溅射族源的串接飞行时间质谱计,获得了磷原团族正离子Pn^+(n=4-25)与氮气的碰撞诱导离解质谱,分析了它们的碰撞解离规律,并由此对其团族离子Pn^+的结构特征和生长(成簇)过程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9.
HCnS^+和HSCn^+(n=1~9)结构的ab initio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在HF/6-31G水平上,采用Beny优化法,优化了HCnS^+和HSCn^+(n=1 ̄9)两种同分异构簇离子的几何构型,计算了它们的电子总能量、相邻簇离子的能量差及其平均原子结合能。计算结果表明:HCnS^+比相应的HSCn^+稳定。计算结果还显示,无论是优化后的几何构型,还是各种能量值,均显示出明显的奇偶交替变化的趋势,n为奇数的簇离子比相应的n为偶数的簇离子稳定,这  相似文献   

10.
硫化Mo—K—Rh/Al2O3表面物种的XP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定单一物种的XPS峰形为高斯形,对钼,硫和铑峰进行理论拟合,计算各状态物种表面原子浓度,它们的存在形式各为MoS2,富硫环境的MoS2+x,未完全硫化还原的Mo^6+和Mo^5+,S^6+,单质S^0或Sn,S^2-和富硫环境中的硫钼结构成(S-S)^2-硫链和Rh^n+(n=3,2,1,0)。分析发现,催化剂加铑使钼易被硫化还原,铑钼作用可以稳定Rh^n+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一种研究团簇反应的新装置-激光串级溅射反应装置,论述了该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这一装置研究了银与硫团簇的反应,实验表明,银和硫团簇的反应得到了(AgS4)^+(AgS8),(AgS12)和(AgS16)的反应产物,与用付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谱仪(FTICR)得到的银和硫团簇的反应结果相比,证明了用该装置研究团簇反应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Au-Si面垒探测器是灵敏区前的死层作为靶物质,研究了Hn^+(n≤7,250keV/p-450keV/p)团簇的其中的能损,得到能损比Rn〉1,且随团簇大小n和平均每核子能量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在355、532nm激光波长下用TOF质谱研究了C4H5N-(H2O)n氢键团簇体系的多光子电离。二波长下均得到一系列C4H5N-(H2O)n^+及质子化产物C4H5N-(H2O)nH^+。355nm下可能存在双光子共振电离过程,使得该波长下吡咯母体及团簇离子信号较532nm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对于H+n的形成,艹勾清泉教授指出,可先以H+离子为中心,瞬时地分别与周围(n-1)个H原子相互作用,形成中心氢核同周围氢核间的(n-1)个瞬时单电子键,这些单电子键围绕中心转动共振,从而使H+吸引周围(n-1)个H原子形成H+n团簇。对采用此模型计算的H+n(n=5,7,9,13)的正多面体中心结构结果,作了规律性的总结,获得了对H+n团簇结构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氨和甲醇团簇中的质子转移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激光多光子电离质谱和分子束技术研究和氨和甲醇二元团簇,实现观测到两个系列质子化的团簇离子:(CH3OH)nH^+和(CH3OH)nNH4^+(1≤n≤14),其产生是经过二元团族内的质子转移反应。同时也研究了氘代甲醇CH3OD和氨混合团簇,结果表明OD原子团中的D转移概率比CH3原子团中的质子转移概率大几倍。在HF/STO-3G和MP2/6-31G**水平上对氨和甲醇二元团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与CH3相比OH中的质子转移更加容易,因为CH3中的质子转移过程中要克服高度约120kJ/mol的能垒。  相似文献   

16.
稳定团族离子B6N5^2的产生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脉冲激光气化氮化硼固体样品,并由飞行时间质谱测量,首次发一同B6N5^+的质谱峰强度明显高于其它团簇离子,是一种稳定的团簇离子。本文也报导了用abinitio方法计算B6N5^+的几种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紧密结合分子动力学模型,对Na9+Na9碰撞系统在质心系中单原子的轰击能量为Ecm/n=0.0063eV的对心碰撞进行了研究。从动力学的观战对双团簇分子(Na9)2的形成给预了证明,结合所谓“「突然冷却”技术,鉴别出所形成的(Na9)2,并给出了其结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刘磊  朱雪 《化学物理学报》1993,6(6):542-546
利用已建立的嵌入原子法描述铜团簇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分别计算了一些具有正二十面体和立方八面体密堆结构形式的铜小团簇(原子数n为13≤n≤201)的结合能,阐述了结合能随结构团簇大小的变化规律。根据计算结果,在原子数目增到10^3时,团簇将由正二十面体密堆结构形式转化为立方八面体密堆结构形式,这一结果和已有的实验观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用飞行时间质谱仪测量了铜阳离子团簇Cu+的能量。团簇Cu+n(n≤5)用高功率脉冲红宝石激光从铜样品上脱附。用两次质谱法测定了主铜离子团簇Cu+的速度分布与相应的能量分布,发现它的最可几速率和最可几能量分别为10km/s和33eV。结果还表明,它的动能分布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0-150eV)。对离子产生机理进行的探讨表明,在激光和固体的这种相互作用时,固—气两相处在非平衡态中。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一种第一性原理多体势来描述团簇Ben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方法系统地优化计算了Ben团簇(n=2-55)的基态能量和几何结构,分析了其拓扑性质,总结了能量和结构随原子数目的变化规律,并将得到Ben的结果和长程Morse势所获这的金属团簇Mn,以及Lennard-Jones势所描述的惰性气体团簇LJn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