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532nm激光气化MnCl2.4H2O固体产生气相团簇,(MnCl2)nMn^+,(MnCl2)nMnCl^+(MnCl2)nCl^-(n=1~12),以及溶剂化的团簇MnCl^+(MnCl2)n(H2O)m(n=1~7,m〈6)的机理,通过用飞行时间质谱考察团簇物尺寸大小与激光能量,激光与脉冲加速电场之间延迟的等关系,认为这些团簇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逐步生长的,并提出了正负团族离子产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激光烧蚀叠氮化钠产生的团簇离子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激光烧蚀叠氮化钠固体产生的正负团簇离子的组成及其分布,产生的团簇系列包括:(Na(NaN3)n)^+,(Na3(NaN3)n)^+,(Na4N(NaN3)n)^+,(Na5(NaN3)n)^+,(NaN3)n)^+,(Nan)^+,(N3(NaN3)n)^-,(Na(NaN3)n)^-,(NaN3)n)^-,(N(NaN3)n)^-,提出正负团簇离子形成的可能机理,分析了影响因  相似文献   

3.
自由基和激发态原子分子反应装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由基和激发态原子分子反应装置是一台综合了分子束技术,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共振多光子电离技术及质谱和化学发光光谱测量技术相结合的功能比较齐全的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装置。利用稀有气体(He,Ar,Xe)亚稳态与N2,CS2等分子碰撞传能发射光谱测量及C(^3P)+N2O(X^1Σ^+)反应产物CN(X^2Σ^+,V^n)的激光激发谱测定证实了这台装置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并将装置分为超音束源,质谱室及激光  相似文献   

4.
用飞行时间质谱仪探测了直接激光气化碱式碳酸镁样品产生的质谱,结果表明:氧化镁团簇与同时产生的水分子发生了原位溶剂化反应并产生了各种尺寸的溶剂化氧化团簇离子,这些团簇离子包括:(Mg(H2O)m)^+(m=0,1,2,3),(Mg(MgO)H2O)m(m=1,2,3,4)(H(MgO)(H2O)m)^+(m=0,1,2,3,4,5,6),(H(MgO)2(H2O)m)^+(m=0,1,2,3,4,5  相似文献   

5.
应用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氨团簇离子解离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直射式和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氨分子团簇体系在355nm激光下的多光子电离,得到一系列的质子化团簇离子(NH3)nH^+,同时还观察到超价氨团簇离子(NH3)nH^+2。在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中观测到质子化氨团簇离子在自由飞行过程中的解离现象,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的质子化氨团簇离子是一些亚稳态团簇离子。对子离子产率的分析,得到质子化团簇离子解离速率常数,从而可以估计亚稳态团簇离子的寿命。团  相似文献   

6.
氨和甲醇团簇中的质子转移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激光多光子电离质谱和分子束技术研究和氨和甲醇二元团簇,实现观测到两个系列质子化的团簇离子:(CH3OH)nH^+和(CH3OH)nNH4^+(1≤n≤14),其产生是经过二元团族内的质子转移反应。同时也研究了氘代甲醇CH3OD和氨混合团簇,结果表明OD原子团中的D转移概率比CH3原子团中的质子转移概率大几倍。在HF/STO-3G和MP2/6-31G**水平上对氨和甲醇二元团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与CH3相比OH中的质子转移更加容易,因为CH3中的质子转移过程中要克服高度约120kJ/mol的能垒。  相似文献   

7.
PuO2体系的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PuO2分子(X^5Σg^+)的多体展式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迹法研究了O(^3Pg)+PuO(0,0)和Pu(^7Fg)+O2(0,0)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O(^3Pg)+PuO(0,0)碰撞生成少量稳定络合物PuO2(X^5Σg^+),该反应是无阈能反应;而Pu(^7Fg)+O2(0,0)碰撞生成稳定络合物的同时,主要还发生了Pu(^7Fg)+O2(0  相似文献   

8.
钒—硫团簇的形成和光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用激光直接溅射法产生钒硫团簇,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所产生的团簇离子的分布及紫外激光光解规律。钒硫二元团簇正负离子都是由周边硫原子包围团簇骨架而构成的,骨架是由数目大体相同的钒和硫原子组成,表示成(VS)n,它们结合紧密,构成了稳定的钒硫团簇的核心。稳定的团簇正离子为VnSn^+、VnSn^+^+和VnSn+2^+(n=1,2,…14)。VnSn^+团簇系列在n=2,4时具有很高的丰度  相似文献   

9.
稳定团族离子B6N5^2的产生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脉冲激光气化氮化硼固体样品,并由飞行时间质谱测量,首次发一同B6N5^+的质谱峰强度明显高于其它团簇离子,是一种稳定的团簇离子。本文也报导了用abinitio方法计算B6N5^+的几种稳定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355、532nm激光波长下用TOF质谱研究了C4H5N-(H2O)n氢键团簇体系的多光子电离。二波长下均得到一系列C4H5N-(H2O)n^+及质子化产物C4H5N-(H2O)nH^+。355nm下可能存在双光子共振电离过程,使得该波长下吡咯母体及团簇离子信号较532nm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激光气化KH2PO4和Cu3(PO4)2样品形成的团簇进行了质谱研究,它们都主要形成了含有磷氧四面体体键结构团簇,形成的(K(KPO3)n)^+团簇系列具有明显的幻数,它们是n=3,6,9,12,15这表明它们可能采取了环形三聚体的堆垛结构(Cu(CuPO3)n)可能采取了偏磷酸盐链式多聚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He(2^3S),Ne(^3P0,2)与CS2(X↑ ̄)碰撞的Penning电离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束和化学发光技术,在单次碰撞条件下测量了亚稳态原子He(2^3S)与CS2分子碰撞的Penning电离光学光谱。实验得到的CS2^+(A↑ ̄),CS2^+(B↑ ̄)态发光光谱分辨率比目前文献所报到的要好得多,因而我们首次给出了Penning电离反应中CS2^+(A↑ ̄,B↑ ̄)态的初生态相对振动布居,其结果与光电子能谱得到的布居明显不同,对这种非Franck-Condon跃迁过程本文给予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排列通道量子力学方法,对氦团族离子He^+4的四种可能构型进行了研究,发现He^+4的相对稳定结构为“T”形构型,对应He^+4→He^+3+He的离解能为0.42kcal/mon。该结果同其它作者的ab initio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采用H2O的二个^1A1态的双值多体项展式(DMBE)势能函数,用Ehrenfest模型方法研究了反应(1)O(^1D)+H2→OH和(2)O(^1D)+H2→OH(A^2∑^+)+H的非绝热碰撞动力学过程。讨论了电子非绝热跃迁对反应(1)的影响及H2振动能对反应(2)的促进作用。并求得反应(1)的室温速度常数为0.944×10^-^1^0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三种类型十个有机族合物在十种有机溶剂中紫外-可见光谱的测试及计算机辅助处理,得到了族合物在一些溶剂中UV-VIS谱CT带的vmax/cm^-1和溶剂极性参数(n^2-1)/(2n^2+1),Z值之间存在着好的性关系,其相关系分别到了0.984-0.990。本文还对CT带的v/cm^-1和(n^2-1)/(2n^2+),Et(30)进行了二元线性回归处理,得到了更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  相似文献   

16.
j—j耦合中J(J=1)校正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此文以第四族元素第一激发(np)^1[(n+1)s]^1为例,在(JMJ)表象中,建立新的单组态谱项能量表达式,添加α(J+1)校正项后,显著地改善谱项理论值与实验值拟合程度。  相似文献   

17.
K-Rb混合蒸汽中,使用Rb光谱灯和染料激光器,将基态Rb原子二步激发到7^2D态用荧光法测量了过程Rb(7^2D)+K(4S)→Rb(5S)+K(7S,5D),的碰撞转移截面,K7S,5D对Rb7^2D的荧光比中,含K7S^←→5D碰撞转移的影响,第二个实验可以消除这个影响,利用K光谱灯和染料激光器产生K7S或5D态,探测K7S(5D)对5D(7S)的荧光比,Rb7D→K7S,5D碰撞转移截面(  相似文献   

18.
在分子束条件下测量了He(2^3S)+N2O(X)→N2O^+(A^2Σ^+)+He(^1So)+e^-反应的Penning电离光学光谱,求得了N2O^+(A^2Σ^+)态的初生态相对振动布居。以He(2^3S)+N2(X)→N^+2(B^2Σ^+u)+He(^1So)+e^-为参考反应,测量了He(2^3S)+BN2O^+(A^2Σ^+)+He(^1So)+e^-反应的速率常数KN2O^+(A)  相似文献   

19.
UO2体系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体展式方法所导出的UO2(Z^3Σu^+)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 e-Carlo轨迹法研究了O(X^3Pg)+UO(0,0)的原子与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O(X^3Pg)与UO(0,0)碰境生成稳定络合物UO2(X^3Σu^+),该反应是无阈能反应;而U(X^5Lu)与O2(0,0)碰撞不能生成稳定络合物,主要发生交换反应:U(X^5Lu)+O2(0,0)→UO(V^1,J  相似文献   

20.
H^+n团族形成的Guo氏理论与结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H^+n的形成,Guo清泉教授指出,可先以H^=离了为中心瞬时地分别与周转个H原子相互作用,形成中心氢核同周围氢核间的(n-1)个瞬时单电子键,这些单民子键围绕中心转动共振,从而使H^+吸引周围(n-1)个H原子形成H^+n团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