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山东青岛即墨市斥资1 200万建设的"食品综合检测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对即墨农业、畜牧、工商、商务、海洋渔业等部门的食品检测资源进行了整合,可实现"统一集中检测、统一发布检测结果"。该中心实验室面积3 000余平方米,拥有国内外先进仪器200余套。目前,通过计量认证、授权和实验室认可的检验项目涵盖食品、水产品、农产品畜牧产品中的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毒害物质、微生物、抗生素、重金属、营养分析、其它无机物及有机物等项目的定性定量检测。将质监、  相似文献   

2.
王明瑞  焦婵 《化学教育》2020,41(18):82-89
从食品检测方法的分类、检测流程、检测标准选择,样品处理,宏观营养成分检测,微观营养物质分析等方面详细举例,分析了思维导图在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通过思维导图的13个应用实例和学习评价实践表明:在食品理化检测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准确掌握食品理化检测相关学习任务,掌握各类物质的检测技能,快速完成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3.
对食品接触材料中酰胺类化合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首先对酰胺类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以及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及地区对禁/限用此类物质的名称及限量的法规作了介绍,然后对此类物质的检测技术,特别是迁移测试条件的选择,以及主要的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作了较系统的叙述。最后,对此类物质检测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见解及展望(引用文献26篇)。  相似文献   

4.
植物源性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物质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现阶段植物源性食品中的化学性危害物质具有品类多、残留量低、存在未知潜在风险等特点,检测难度较大。因此,开发植物源性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物质的高通量、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通量高等优点,在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性危害物质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主要综述了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在植物源性食品化学性危害物质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包括植物源性食品中主要化学性危害物质的种类及检测概况、相关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及发展趋势以及基于色谱-质谱的检测技术研究现状,探讨了不同检测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源性食品中化学性危害物质筛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夏禹  郭项雨  孔玉明  马强 《分析测试学报》2021,40(11):1663-1671
塑料食品接触材料是食品接触材料类别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其本身可能含有的潜在化学危害物质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发生吸收、溶解、扩散等迁移行为,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危害食品质量安全。采用适宜的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技术对迁移物进行鉴别分析是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该文就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仪器分析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旨在为从事塑料食品接触材料质量安全研究和检测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食品中常见抗氧化剂的种类,分析了食品抗氧化剂的化学特性、在食品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危害。对食品抗氧化剂的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Chen Y  Wu Y 《色谱》2011,29(7):594-600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食品物种鉴定是食品安全链的重要环节。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使食品物种鉴定变得更加快速、准确、灵敏。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采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食品物种鉴定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包括基因检测技术的特点、主要方法及其在动物源性食品、植物源性食品、高附加值食品和深加工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分析化学》2007,35(11):1007-1007
该书是关于国际、国内食品安全管理和监测的专著,内容体现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新观念和食品安全分析的新进展。分别介绍了食品安全管理及其控制体系、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食品中毒素分析、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检测、食品中有害元素及其它污染物检测、食品的腐败物质与引起食源性疾病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简要阐述了食品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影响与危害,全面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对食品的污染,从不同种类的食品,包括农作物(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水产品、畜禽产品、食用油、食用酒精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方法研究的进展。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快速、灵敏、无损的多元素在线检测的方法必将在食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食品检测实验室大量使用标准物质,而根据实验室认可及资质认定等文件规定,标准物质在使用管理上需要完备的记录链,数量众多的标准物质使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增加了难度。利用实验室管理系统与短信平台相结合的技术管理标准物质,构建标准物质采购、入库、验收、保存、使用等信息管理系统,使标准物质管理中物流与信息流保持同步,提高了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由食品接触材料中高关注物质迁移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点关注领域.这些有意添加物和非有意添加物具有种类复杂、无标准谱图和标准品等特点,使其识别鉴定、定量检测与安全评估面临着众多技术挑战.发展快速、准确、灵敏的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技术,实现高关注迁移物的准确定量检测是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研究和管理的关键.该文简要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食品中无机盐前处理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及联用等技术在近年来的应用,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有毒残留物质超标造成的食品污染事件以及出口受阻频频发生,已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连续启动了无公害农产品及食品安全等行动计划及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研制开发食品中各种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成为重要需求。  相似文献   

14.
《分析试验室》2021,40(8):966-976
介绍了基于不同生物识别分子的比色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黄曲霉毒素(AFs)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从生物识别分子种类、显色机制、方法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各自特点进行讨论,对比色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中AFs检测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由浙江省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承担制定的《食品中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快速筛选检验——酶联免疫法》(GB/T22429-2008),已于2月1日正式实施。据悉,该检测方法的使用将提升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效率50%以上,申请的专利成果投放市场后,每年可为生产企业实现盈利500万元。据悉,该检测方法采用免疫学技术,对食品中致病菌进行初筛,选定对人体无害的黑色芽孢菌,研制成菌落计数质量控制的标样,并提供一套质量控制方法。该样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从而使得该检测方法具有效率高、准确性好的显著特点。食品致病菌快速筛选检验国标实施@林  相似文献   

16.
食品致敏原事关食品安全,其检测技术的进步对于食物过敏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现实价值。与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免疫学检测方法相比,高分辨质谱技术(HRMS)凭借高通量等特点,近些年在食品致敏蛋白检测研究中的应用日渐广泛。该文主要综述了基于HRMS技术的致敏蛋白检测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致敏蛋白的提取纯化、酶解以及基于HRMS的分析策略和数据采集模式,同时分析了HRMS在致敏蛋白检测方面存在的挑战,以期为促进致敏蛋白检测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常州检验检疫局食品接触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对有色塑料饭盒、塑料杯等食品接触材料进行检测时,发现部分样品存在着色剂迁移(脱色)的现象,从而造成了食品或食品模拟物染色的现象。着色剂主要分为有机着色剂和无机着色剂。部分无机着色剂含有毒性较大的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有机着色剂也常会分解一些致癌、致突变等有机毒害物质,如一些偶氮染料会裂解释放苯胺、联苯胺之类的致癌芳香胺。  相似文献   

18.
本书由广东省湛江检验检疫局局长刘中勇和高东微研究员主编,是国内首部关于预包装食品致敏原标识管理和检测技术的专业书籍。过敏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而该病与食品密切相关。本书系统介绍了食品致敏原与食物过敏、食品  相似文献   

19.
《化学分析计量》2014,(2):19-19
<正>针对食品安全和北京市环境污染现状,北京市科委启动实施了"食品中禁限用药物及环境污染物识别检测技术研究"课题。目前该课题研究工作在食品中禁限用药物识别检测技术研究和环境污染物识别检测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该课题建立了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性激素、精神药品等60种药物的禁限用药物识别谱库,建立了动物肌肉、肝  相似文献   

20.
植物源性食品基质复杂、农药种类繁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严格,因此建立植物源性食品中多农药残留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十分重要。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是多农药残留高通量检测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然而现阶段植物源性食品中多农药残留GC-MS高通量检测仍存在问题。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开发前处理新技术以及复杂信号高通量解析新算法是提高该检测水平的关键。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的基于GC-MS的植物源性食品中多农药残留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及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重点从适合于不同种类农药提取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基于“数学分离”的复杂信号高通量解析新算法等方面阐述了植物源性食品中多农药残留高通量快速检测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为食品多农药残留高通量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