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汪秀智  王尔鉴  Fouassier  J.P. 《化学学报》1992,50(5):492-497
本文采用稳态和瞬态光谱方法研究了四种二苯基碘 盐(Ph~2I^+X^-)对蒽、芘、 的激发态的猝灭作用, 通过Stern-Volmer方程确定了它们的光致电子转移速度常数。结果表明Ph~2I^+AsF^-~6对荧光猝灭是最有效的, 猝灭过程是扩散控制的。比较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测定得到的猝灭常数, 表明猝灭是动态过程, 敏化剂与 盐间没有基态复合物生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稳态和瞬态光谱方法研究了四种二苯基碘鎓盐(Ph_2I~+X~-)对蒽、芘、苝的激发态的猝灭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确定了它们的光致电子转移速度常数,结果表明Ph_2I~+AsF_6~-对荧光猝灭是最有效的,猝灭过程是扩散控制的。比较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测定得到的猝灭常数,表明猝灭是动态过程,敏化剂与鎓盐间没有基态复合物生成。  相似文献   

3.
丝裂霉素C、阿霉素与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平贵  商志才 《化学通报》2003,66(7):496-499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抗癌药物丝裂霉素C、阿霉素与过氧化氢酶分子间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药物对过氧化氢酶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形成复合物所产生的静态猝灭是引起过氧化氢酶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进一步依据荧光猝灭结果确定了药物-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  相似文献   

4.
使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金属离子存在下对齐墩果酸(O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生理pH值条件下齐墩果酸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可能是一个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求得了OA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为6.16×103 L·mol-1.Zn2+或Gu2+存在下,OA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没...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橙皮素(HS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考察了共存金属离子Cu2+,Zn2+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SP对BSA的内源性荧光具有猝灭作用,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作用力类型是氢键和范德华力,Cu2+,Zn2+的加入未改变HSP对BSA的猝灭类型和作用力类型。通过比较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猝灭效率和三维荧光光谱图变化,推知Cu2+,Zn2+能与BSA产生结合作用,使其成为受制状态下的刚性肽链,从而影响HSP进入BSA疏水腔,减弱了HSP与BSA的结合能力,表现为与HSP存在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5、27、39℃)下食用合成色素胭脂红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特性,考察了Cu2+、Ni 2+、Pb2+等金属离子对二者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3种金属离子基本不影响胭脂红对BSA荧光猝灭机理,但Cu2+、Ni 2+、Pb2+离子都与BSA有一定的结合能力,可在不同程度上增强胭脂红与BSA的结合作用及其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3种不同结构的苯丙胺类药物(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与溶菌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了其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参数,并探讨了3种药物对溶菌酶构象的影响.研究发现,三者可对溶菌酶内源性荧光产生强烈的猝灭作用,其猝灭过程均为静态猝灭.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与溶菌酶均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偶氮胂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pH条件下(pH=2.0~9.0)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偶氮胂Ⅲ对BSA荧光的影响,通过计算获得作用机理的诸多信息。结果偶氮胂Ⅲ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偶氮胂Ⅲ与BSA间的结合常数在pH 3.0~5.0最大,结合位点数为1;pH=3.5和4.5时偶氮胂Ⅲ与BSA色氨基酸残基间的结合距离在4.10 nm左右;两者主要靠静电引力结合;金属离子Mg2+、Ba2+和Ca2+对两者结合作用有影响。结论偶氮胂Ⅲ及偶氮胂Ⅲ-Ba2+、偶氮胂Ⅲ-Ca2+可作为优良的光谱探针,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李翠侠  刘绍璞  刘忠芳  胡小莉 《化学学报》2011,69(12):1408-1414
在pH 7.40和离子强度0.15 mol/L的模拟生理条件下, 托拉塞米(TOR)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荧光产生较强的猝灭作用. 从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对猝灭作用的影响及猝灭常数判断该猝灭作用是TOR与BSA形成基态配合物而导致的静态猝灭过程. 文中计算了TOR与BSA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和相关的热力学函数. 在最大猝灭波长342 nm处, 荧光猝灭程度(ΔF)与托拉塞米的浓度成正比, 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0.02~5.0 mg/mL和6.3 ng/mL. 本文还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 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 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据此提出了以BSA为探针快速测定痕量TOR的荧光光谱新方法, 适用于服用TOR后尿样和片剂中托拉塞米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过渡金属离子与明胶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世华  黄建滨 《化学学报》2001,59(8):1258-1264
利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pH值10.0,不同温度下,Mn^2+,Co^2+,Ni^2+,Hg^2+与明胶的相互作用。计算了猝灭常数、螯合平衡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紫外光谱和显微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Mn^2+,Co^2+,Ni^2+与明胶分子中的酰胺键发生了作用。确定了猝灭机理。计算得出的热力学函数表明,在Mn^2+,Co^2+,Ni^2+对明胶荧光的猝灭过程中,熵效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B1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维生素B1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维生素B1对BSA 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结合Stern-Volmer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得到结合常数和对应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并结合紫外吸收光谱进一步验证,维生素B1对BSA的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二者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并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维生素B1对BSA 构象的影响.此外,讨论了共存Ca2+、Cu2+、Al3+、Mg2+ 和K+ 对维生素B1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技术研究了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金属离子Cu2+/CO2+共存时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有或无金属离子存在时,芦丁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都是由于生成复合物而引起的静态猝灭;金属离子的存在使芦丁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KLB增大,且Co使KL)增大得更明显.由热力学参数确定芦丁和BSA...  相似文献   

13.
红景天苷与DNA的结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7.4的生理酸度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并结合I-效应、离子强度的影响、DNA熔点及粘度测定等实验手段,研究了红景天苷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NA对红景天苷的内源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由荧光猝灭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温度下红景天苷与DNA之间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  相似文献   

14.
应用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技术研究核壳量子点CdTe/Cd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结果表明,CdTe/CdS对BSA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根据不同温度下量子点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计算了结合常数、热力学参数,证明了量子点与BSA相互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或氢键作用力。探讨了量子点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固相多肽合成法合成了一个新的五肽Pro-Gly-His-Glu-Tyr,电喷雾质谱法测得其分子量与理论值一致。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五肽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2+对该肽具有很强的荧光猝灭效应,而其他金属离子的荧光猝灭较弱。该肽对Cu2+的这种特异性作用是由其独特的氨基酸序列所决定的。荧光光谱研究表明,Cu2+对五肽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五肽与Cu2+形成复合物的结合常数Ka为5.54×104。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变色酸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变色酸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了荧光猝灭常数,并判断由于与变色酸反应而导致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采用Lang-muir单分子吸附模型计算了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从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ΔH和ΔS推断了变色酸与血清白蛋白反应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山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山姜素猝灭BSA为静态猝灭过程,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山姜素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考察了Mg2+、Ca2+、Zn2+、Cu2+等金属离子对结合作用的影响。热力学参数研究发现静电作用力为山姜素与BSA的主要结合力。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山姜素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r0为4.07nm。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结果表明山姜素对酪氨酸残基的微环境产生了影响,使其疏水性增强,而对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天竺葵素与人血清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天竺葵素能使HSA发生内源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机理.25、30和37℃下,天竺葵素与HSA的静态猝灭速率常数分别为3.357×104,4.288×104和4.851×104L·mol-1,结合常数分别为3.24×104、...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荧光法,在生理pH(7.37±0.02)条件下,分别测定了Fe3+、Cu2+、Ni2+、Co2+、NO2-、I-、盐酸胍对溶菌酶的猝灭作用。用荧光猝灭法求得不同猝灭剂对溶菌酶的猝灭常数KSV、生成常数KA、离解常数KD、结合位点数n和热力学参数ΔrGmΘ、ΔrHmΘ、ΔrSmΘ。据此判断了体系中猝灭剂对溶菌酶的作用机理。I-对溶菌酶的猝灭是动态猝灭,而Fe3+、Cu2+、NO2-Ni2+、Co2+及盐酸胍对溶菌酶是静态猝灭;Fe3+、Cu2+、Ni2+、Co2+与溶菌酶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氢键、范德华力;NO2-与溶菌酶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I-与溶菌酶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在分子水平上理解这些外源性化合物与溶菌酶的作用机理具有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云宝  许金钩 《化学学报》1992,50(6):555-559
水溶液中三种吡啶 盐(吡啶盐酸盐, HP+;N-苄基吡啶,BP^+; 苄基紫精, BV^2^+)对芘的荧光猝灭因十二烷基磺酸钠(SLS)的引入而增强, 且猝灭常数对SLS浓度的敏感性BV^2^+>BP^+>HP^+, 电导实验表明体系中无簇集体形成。认为SLS与吡啶 的静电作用及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烷基链的绕曲是导致猝灭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