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竺安  刘进平 《色谱》1986,4(1):26-30
 ]本文对高效区带电泳进行了初步的系统研究。采用内径为0.5毫米的聚四氟乙烯毛细管,提高了样品容量,便于使用紫外检测器,在23厘米和61厘米管长中获得了数万理论板。讨论了载体电解质体系、电泳条件及样品组分荷电性质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电泳过程中若干因素与分离效率的关系,得到一些有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选择了L-精氨酸和L-苯丙氨酸为分离样品体系,根据电泳实验提出样品基本参数,通过模拟计算考察了进样管道宽度和进样时间对进样方差的贡献;根据分离度与分离长度拟合曲线确定电泳芯片的有效分离长度;对化学发光柱后衍生管道施加的夹流电压进行了模拟优化,得出氨基酸体系分离分析的电泳芯片设计方案和操作参数为:进样管道宽度为分离管道宽度的1/2,简单进样充样时间应大于5 s,分离管道有效分离长度为30 mm,衍生夹流比1.0~1.6。根据模拟优化结果提出了电泳芯片设计方案,采用整体浇注法制作带有柱后衍生反应器的PDMS电泳芯片,按照模拟计算提出的电压操作参数实现了精氨酸和苯丙氨酸样品体系的准确进样、芯片电泳分离和柱后衍生化学发光检测。电泳过程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结合,考察了柱后衍生对样品谱带展宽的影响,简单进样过程样品泄露引起的谱峰拖尾现象,并讨论了夹流进样法对减小进样方差和抑制样品泄露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测定邻、对、间氯代苯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珺  袁倬斌 《分析化学》2001,29(12):1416-1418
通过改变电泳条件,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成功地分离了邻、对、间氯代苯酚,并检测到废水中样品的含量。研究了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值、电泳电压以及内标物的选择,并得出了三种样品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以及加样回收率,为环境样品的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微流控芯片电泳具有样品和试剂消耗量小、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以及便于微型化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相关的现场快速检测。该文综述了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在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食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非法食品添加剂以及环境样品中有害无机离子、有机污染物等目标物检测方面的典型应用实例,在此基础上初步讨论了微流控芯片电泳走向实际应用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内径2 mm石英管填充均匀石英微米晶粒的电泳微柱制备及其电泳分离的可行性.石英微米晶粒用水热法合成.含30%甲醇的1.5 mmol/L Na2HPO4为电泳缓冲液(pH 11.5),对无需衍生的色氨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进行了微柱电泳分离和紫外吸收检测.检出限分别为0.038、 0.21和0.20 μmol/L; 色氨酸的分离效率为4.4 × 104塔板数/m,电泳微柱的样品容量达到35 μL, 且有较好的分离重现性.对未填充石英微粒, 填充平均粒度360 μm石英砂和长9 μm石英微米晶粒的电泳微柱的热效应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泳微柱中填充石英微米晶粒可抑制大柱径电泳的热效应,增大样品容量,提高检测灵敏度.此微柱电泳技术可作为现场、实时和便携式电动流动全分析系统的高效分离手段,适合大体积和低浓度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两对D-氨基酸取代的胸腺五肽类似物。对影响分离的缓冲液pH值、电泳温度、电泳电压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用含20mmol/L2,6-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40mmol/L磷酸盐缓冲液(Ⅰ:pH6.03;Ⅱ:pH5.05)作运行缓冲液,柱温15℃,电压20kV,使样品获得基线分离,取得了满意的分离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样品的D-氨基酸取代物均比L-氨基酸取代物出峰早,提示D-氨基酸取代物的电泳移动速度较快,与DM-β-CD的结合稳定性较L-氨基酸取代物弱。  相似文献   

7.
电泳芯片的制作及其进样与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微细加工技术研究在玻璃上制作电泳芯片的方法,测试了微管道的伏安特性曲线。在该电泳芯片上进行了注样和分离实验,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法进行检测,利用CCD拍摄了进样和分离的全过程。分析了电泳芯片上施加不同的电压对样品注样的影响,给出了FITC-OH和FITC-Arg分离谱图。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电泳法进行化妆品中砷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晋  周钰明 《化学分析计量》2004,13(6):48-49,55
从样品前处理、毛细管电泳修饰、进样方式、分离模式和检测条件等方面对毛细管电泳法研究化妆品中砷的形态进行讨论。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中,用毛细管电泳法进行化妆品中砷的形态分析,测定波长为197nm。采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化妆品中As(Ⅲ)、二甲基胂(DMA)、对氨苯基胂酸(ANA)、一甲基胂(MMA)和As(V)等5种形态的砷可通过毛细管电泳法得到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9.
自由流电泳芯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提出的自由流电泳不仅可应用于有机生物分析,也可应用于无机化合物分析。它的连续样品制备、分析条件温和等优点使其在在线监测和检测应用中引起研究者的兴趣。随着微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几种微流控自由流电泳芯片(μ-FFE)相继被提出并通过实验得到表征,使得在几秒内进行快速分离以及μL体积的样品分离成为可能。本文对这类新型的分离技术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以L-天冬氨酸为手性选择剂对手性药物的毛细管电泳拆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天冬氨酸为手性选择剂,建立了对10种手性药物旋光异构体的毛细管电泳快速分离方法,优化了分离条件,并对分离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种用于毛细管电泳系统的流动注射-负压进样装置。样品由蠕动泵输送到进样阀后再由缓冲液带到分离毛细管入口,由毛细管出口端施加的负压引入。进样时间由自制精密控时电路控制,经进样条件的优化,能获得良好的重现性。实验中两种阳离子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的RSD(n=8)≤2.7%,优于传统重力进样,而且操作简便;与非接触电导检测器组装成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系统,可实现快速、高效的在线分析。初步应用于无机阳离子的分离,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高效毛细管电泳分离/电导检测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法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初步探讨了分离机理,建立了检测方法。以柠檬酸-柠檬酸钠为缓冲体系,铜盐为络合剂,在pH值为4.5、电压13.5kV的条件下,盐酸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得到了较好的分离,加入适量乙醇可改善峰形和分离效果。用该法以水杨酰胺为内标,对含盐酸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实际样品进行检测,回收率为97.3%-101.1%,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电泳进样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晓晶  杨秀荣 《分析化学》1998,26(10):1275-1279
评述了毛细管电泳进样技术新成果。对直接在线进样,二维分离体系中毛细管电泳分离的增样,相关毛细管电泳增样,超微量样品及单个分子的进样,近端进样,双向进样和高温下的进样装置的应用状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通过在缓冲溶液中添加有机溶剂成功地分离了邻、间、对苯二酚和邻、间、对硝基苯酚两组位置异构体。研究了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值、电泳电压、温度、进样时间及有机溶剂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得出了6种样品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及加样回收率。在优化条件下,10min内实现了上述6种酚类化合物的分离。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分析技术,已应用于许多领域.该文就近年来毛细管电泳中的样品堆积、扫集、等速电泳、动态pH连接及固相萃取等样品富集方法的原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它们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引用文献161篇.  相似文献   

16.
对阴离子性化合物在强阴离子交换毛细管电色谱中的保留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样品中固定相上的吸附使样品的保留因子k^*变小,柱小的分离能力减小;而电压的增大,使酸性样品的k^*也增大,并且电压的改变也能改变分离的选择性;样品保留因子的对数值随着缓冲液离子强度的对数值的增大而线性减小;样品也强阴子交换毛细管电谱和毛细管区带电泳中有不同的保留行为。  相似文献   

17.
芯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电荷耦合器件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组建的芯片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电荷耦合器件(CCD)检测系统在数十秒内满意地分离了曙红和荧光素。设计了一种进样、分 离电路,可以有效地消除进样通道的样品溶液向分离通道的渗漏。解决了由这种渗漏所引起的电泳峰变宽、拖尾等问题。提高了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分辨率和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8.
Ye L  Wu Q  Dai S  Xiao Z  Zhang B 《色谱》2011,29(9):857-861
蛋白质组体系的高度复杂性需要更高分辨率的多维分离技术。近年兴起的液滴技术在微纳尺度样品操控方面具有微体积、低扩散、无返混等独特优势,有望为多维分离平台的接口提供解决方案。通过采用不同结构的液滴微流控芯片可以实现“液滴生成”与“油相排除”功能,进行样品由连续流-非连续流-连续流的高效转移,将不同的分离模式进行二维耦联。本研究利用液滴作为接口技术耦联高效液相色谱与毛细管电泳构建二维分离系统,以蛋白质降解的复杂多肽混合物为样品,考察了液滴接口二维分离平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获得3000以上的峰容量,初步展示了该接口技术在多维分离分析领域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径向电场调制毛细管电泳法用于蛋白质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英  陈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20(10):1533-1537
利用自制的双向电场控制毛细管电泳新系统,考察了蛋白质的分离情况.结果发现,在低pH值下,通过施加径向电场,不仅可改变电渗流的大小和方向,而且能抑制蛋白质的吸附,进而实现对蛋白质分离效率和分离速度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实现毛细管电泳的动态或随机调控,这对许多生物样品分离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Liu S  Wang H 《色谱》2011,29(9):816-829
毛细管电泳以其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能够实现高通量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检测窗口小而导致其检测灵敏度低。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目前已发展了多种毛细管电泳在线聚焦和样品预浓缩技术,如场放大样品堆积、pH调节浓缩、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等速电泳等。这些技术由于能够在毛细管内同时实现样品的聚焦和分离、操作简便而获得了广泛的兴趣和关注。本文针对毛细管电泳的在线聚焦的原理、技术和应用做一简要的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