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α回弯、核子关联和形变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 规范空间中的回弯现象总是联系于形状跃迁; α回弯不仅联系联系于四极形状跃迁, 还可能联系于其它的形状跃迁或形状变化. 回弯现象也决定于同类核子对关联和n-p关联竞争结果. 综合壳模型基本上能描述核的形状及其随核子数增加而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起考虑规范空间,可以把原子核形状的突变和对关联的突变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表明 E2跃迁在回弯处的强烈减弱可以合理地作为确定原子核形状相变的一个判据,而且原子核形变和对关联的交织也能够清楚地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3.
用非完全熔合碎裂模型来分析600MeV/u Au+Au反应中弹剩余核的多重碎裂现象.理论计算得到的弹剩余核质量数、激发能及热力学温度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很好地解释了Au+Au反应中热力学温度随第核子激发能变化而出现的回弯现象,使衰变模式相变和液气相变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4.
使用VMI模型计算~(156)Er和~(162)Er的转排角动量时,发现一对核子拆对、转排时两核有不同性质的形状跃迁.  相似文献   

5.
刘建业  谭南虹  乔卫民 《中国物理 C》1989,13(11):1032-1038
本文基于核子交换模型,其中包括不同原子核之间的核子交换和同一个原子核内的粒子空穴激发,同时考虑了能量自由度与质量自由度之间的耦合.目的是研究原子核碰撞中形状的动力学变化过程特别是颈自由度和原子核的壳层结构对于核子交换过程以致对于碎片质量和电荷的一次矩,二次矩,中子质子关联函数以及能量耗散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13串列加速器上,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30Te(9Be,5n)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 对A=130缺中子核区的134Ba核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134Ba核的新的能级纲图, 最高自旋态扩展到20h. 除验证了以前报道的大部分能级与跃迁外, 将基带的能级扩展到10+, 同时发现了基于10+同质异能态以上的众多的能级与跃迁. 对实验结果的系统学分析表明, 10+同质异能态为yrast陷阱, 起源于两中子组态, 可能具有γ≈-120°的长椭形状, 在其以上的能级表现出很强的单粒子性,具有复杂的结构. 基带中观测到明显的集体回弯现象, 推转壳模型的计算表明, 此集体回弯是由一对中子的顺排所致, TRS计算表明, 随着转动频率的增加, 核的形状发生明显的变化, 基带中在中子顺排后核具有γ≈-60°的扁椭形状.  相似文献   

7.
高元义 《中国物理 C》1985,9(4):491-492
使用VMI模型计算156Er和162Er的转排角动量时, 发现一对核子拆对、转排时两核有不同性质的形状跃迁.  相似文献   

8.
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出发,计算了共振区内能量为T p=200,400,600,700MeV,p-12C的2 (4.44MeV)和3-(9.64MeV)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其中将12C原子核跃迁形状因子分解成核内α粒子的跃迁形状因子和α粒子本身的形状因子的乘积。利用已知的原子核跃迁密度,得出12C原子核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的解析式。理论结果与实验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i13/2单j模型下,用粒子数守恒的粒子-转子模型给出的多体波函数计算了回弯区的密度流分布。计算表明:在回弯区,与价核子的排列角动量〈I_x〉的突然增加相对应的是密度流的急剧定向增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包含剩余作用的核壳模型,从143Pm高自旋能级核结构出发进行理论上探求;并计算143Pm退激跃迁几率,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比较了两种不同的核子有效势函数,按照γ跃迁链对143Pm进行理论与实验分析;特别利用核子分布主态结构和自旋能级对应的γ跃迁级链进行比较. 程序采用OXBASH程序  相似文献   

11.
利用Jastrow关联波函数,重新讨论了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对原子核结构函数的作用,发现在选用正确的单粒子能量和包括核子间短程对关联效应在内的核子动量密度分布以后,并不能解释原子核结果函数在x>1区域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Jastrow关联波函数,重新讨论了核子-核子短程关联对原子核结构函数的作用,发现在选用正确的单粒子能量和包括核子间短程对关联效应在内的核内核子动量密度分布以后,并不能解释原子核结构函数在x>1区域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一种带交叉的双带图象,计算了某些偶偶核高自旋态的能谱、B(E2)值和迴磁比因子g.据此对它们的回弯现象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区分形状相变、转动排列和对崩溃效应的可能的判据.  相似文献   

14.
从价核子自由度出发构造出核跃迁电荷/电流密度算符,采用Dyson玻色子展开技术给出了获取核玻色子形式跃迁电荷/电流密度有效算符的一种微观方法(BE方法).利用微观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提供的波函数可在玻色子态空间中求出核跃迁电荷/电流密度,结合电子-核散射以及核电磁跃迁的形式理论,建立了可研究电子-核散射各种形状因子,微分散射截面以及核约化跃迁几率、电磁多极矩、核态g因子等物理量的理论方案.在一种微观sdIBM-2框架下,结合现有理论方案,初步计算了  相似文献   

15.
以有限温度Brueckner-Hartree-Fock(BHF)方法为基础,利用质量算子的空穴线展开,计算了不同温度和密度下的核物质中单核子势和核子有效质量,特别是研究和讨论了基态关联效应和三体核力贡献对热核物质中单核子势的影响. 研究表明,基态关联和三体核力对单核子势的密度和温度依赖性均有重要影响. 基态关联导致的重排修正具有排斥性,大大减弱了低动量区域单核子势的吸引性,而且基态关联效应对单核子势的贡献随密度增大而增强,随温度升高而减弱. 三体核力对基态关联的影响是导致单核子势中重排项贡献减小. 在高密 关键词: 有限温度BHF方法 质量算子空穴线展开 重排修正 单核子势 有效质量  相似文献   

16.
宋宏秋  吴慧芳 《中国物理 C》1989,13(12):1083-1188
本文讨论了48Ca无中微子发射的双β衰变中核心极化效应的贡献.计算表明:与短程关联及有限核子大小的将就相反,核心极化效应合总跃迁矩阵元增大,从而使中微子质量mv或右手流混合参量η的上限减小8%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一) 在前文中我们提出了区分偶偶核回弯机制的可能判据.这就是(沿用前文符号):1.下带(即转晕带)的约化电四极跃迁几率的R值为  相似文献   

18.
《物理》1988,(7)
Aabsolute cross-section绝对截面absolute yield 绝对产额adiabatic approximation 浸渐近似analysing power 分析本领angular correlation 角关联anymptotic quantum number 渐近量子数attenuation coefficent 衰减系数average cross-section 平均截面 Bbackbending 回弯band crossing 带交叉beam intensity束流强度becquerel 贝可[勒尔] Ccascade radiation 级联辐射cascade transition 级联跃迁centrifugal barrier 离心势垒channel spin 道自旋characteristic X-ray 特征X射线charge conservation电荷守恒charge independence电荷无…  相似文献   

19.
用生成坐标方法(GCM)~([1]_α)考虑集体3~-态与非集体粒子空穴对(ph)_(l~ )耦合模型计算了铅(208)3~-集体态的电四极矩Q_([3~-])、电八极约化跃迁几率B(E3)和跃迁密度ρ_(3~-)~(tr)随核的径向距离r的变化曲线。结果是:Q_([3~-])=-0.098eb,B(E3)=38w.u.。计算中没有像通常那样假设一个有效核子电荷而是在GCM框架下考虑核心激发进行微观计算,其结果与实验符合,说明GCM能够对核元激发的耦合作微观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核内α结团和集体低位负宇称态早就发现了,但理论上未能很好解释。本文介绍了最近一些典型实验所给出的新信息,老理论似乎更不能完满的解释。人们正在发展老的理论或寻找新的途径,现在α结团问题正在和集体低位态(特别是低位负宇称态)沟通起来,α回弯现象也可将二者联系起来。其结果,可能导至对一些问题的重新认识或甚至解决。所以,这个课题是远离β稳定性核性质和高自旋态的新课题,也是核表面结构的一个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