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测定了成矿过程不同阶段形成的包裹体温度、压力及成分,结合实验地球化学和热力学方法,研究了石棉碲矿床成矿热液在成矿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迁移形式及碲沉淀富集的地球化学机理。结果表明,碲在热液中主要以H2Te、HTe-、Te22-、Te2-的形式迁移,并在Eh升高,pH、fo2、fs2和fTe2降低的情况下富集。  相似文献   

2.
韧性聚合物材料断面分维与断裂韧性吕素平,漆宗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关键词分维,断裂韧性,聚合物,微裂纹,剪切带利用分形几何定量描述材料断面的粗糙特征[1-4]为建立断面形貌与材料韧性间的定量关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张召香  张飞  刘营 《化学学报》2012,70(21):2251-2256
利用Au纳米粒子作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体的载体,结合电堆积预富集技术,发展了一种基于场放大进样及Au纳米粒子双重富集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用于大肠杆菌的检测.大肠杆菌与酶标抗体免疫反应后直接进行场放大进样预富集,免疫样品快速迁移并堆积在毛细管入口端,同时带负电荷的金纳米粒子向阳极端迁移,在样品与缓冲溶液的界面处吸附样品离子.金纳米粒子作为多酶载体使检测信号进一步放大.以标记在抗体上的HRP催化H2O2氧化邻苯二胺产生的电流信号来检测大肠杆菌.同常规电动进样毛细管电泳相比,该双重富集技术可使灵敏度提高1400倍.该方法对大肠杆菌检测的线性范围为2.0~2000.0 cfu mL-1,检出限为1.0 cfu mL-1,实现了对扇贝样品中大肠杆菌的快速、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4.
金矿石的类型复杂且金含量低,因此分离富集金的方法便是分析矿石中金的方法关键,我们在I报中研究了泡沫塑料(以下简称泡塑)静态分离富集金,并提出了以丙酮为解脱剂。丙酮不仅在常温下可有效地将金解脱,而且可直接用硫代米蚩酮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金,从而大大简化了分析手续。本文研究用泡塑柱动态分离富集金的方法,使金的分离和富集效果进一步得到改善,操作更为简捷,并有利于将分离富集过程仪器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巧家茂租铅锌矿床是滇东北矿集区的代表矿床之一,除矿石矿物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外,萤石是其主要的脉石矿物。通过萤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其中REE含量变化较大,特征参数也有差别,但其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分配模式基本一致,不同矿化带萤石均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中稀土富集、分配曲线相对平缓的特征。从铅锌矿体中心到外围矿化带,萤石稀土元素呈现∑REE逐渐减少、LREE富集变为HREE富集,δEu正异常变为δEu负异常,δCe逐渐变小的变化特征。表明该矿床萤石的形成是一个连续过程,不同矿化带的萤石是同一体系经历不同阶段的产物。通过萤石的形成机制分析,认为该矿床萤石是热液作用的产物,是由富含F的成矿流体沿构造活动带从下向上运移,与灯影组地层的白云岩发生水-岩的相互作用,使流体中的CaF_2产生过饱和而大规模沉淀析出形成的,且随着热液向两侧围岩迁移,不断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分别形成了不同矿化带的萤石。本文研究对揭示矿床铅锌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U、Ra-226和Th-232。我国每年生产该类稀土精矿6万t左右,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若不加以重视,含放射性核素的冶炼废料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存在危害工人健康的隐患。本文针对该类矿物稀土提取过程天然放射性核素分布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不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矿山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不同,不但和原岩性质有关、还与其成矿环境有关。在该类矿物的提取过程中,放射性核素大部分残留在浸出尾矿中,而浸出母液中的少量天然放射性核素经过除杂、沉淀、焙烧工艺后在除杂渣和稀土精矿中得到富集,但其放射性比活度在105Bq·kg~(-1)内。而稀土提取过程中浸出母液、除杂母液、沉淀母液等液体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都低于0.3 mg·L~(-1)。本文对稀土提取过程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分布的初步调查分析,为探讨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富集、分布规律以及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曹军  洪芳军  郑平 《色谱》2007,25(4):482-485
毛细管电泳样品电堆积富集是一种通过缓冲溶液浓度的差异在毛细管中形成电场强度梯度,从而对样品进行浓缩的富集技术。本文在已有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影响毛细管电堆积富集过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发现,样品粒子表面所带的电荷电性以及带电量会影响粒子的电泳速度,进而影响富集过程;外加电势的大小会影响样品粒子到达检测窗口的迁移时间;而样品塞的初始长度则会影响样品所能达到的最大富集浓度以及达到最佳的富集效果所需要的时间。所得到的结果对样品电堆积富集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沉积-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铅、硫、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组成,改造热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来源,Pb、Zn元素的活化迁移和沉淀的实验研究,矿床的成矿规律等。认为矿床的形成首先是成矿物质与含矿岩系同生沉积,又受后期地质作用影响而被改造及进一步富集成矿。整个成矿过程与岩浆活动没有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9.
南海深海沉积物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提供的信息对南海深海沉积物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作者认为研究区内微量元素的分布主要受两个因素控制:(1)与深度有关的沉积相分布和海底火山作用;(2)与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过程有关的自生沉淀作用。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特点如下:(1)Ni,Cu,Co等与自生Mn胶体粒吸附有关;(2)B和Cr,Zr,Ti等主要属粘土矿物吸附;(3)Sr和Ca同属生物成因富集;(4)Ba与Cu,Pb,Ag共生,反映Ba除了部分与生物碳酸盐有关外,主要来自于海底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10.
介绍废弃线路板中有回收价值元素和有害物质分析的采样、制样及检测技术。样品经过分类采样、剪切破碎和高温灰化制样,采用样品全分析或副批混合样分析。通过提高称样量、多次测定求平均值的办法,火试金富集-重量法测定贵金属金、银。湿法王水溶解样品,碘量法测定主体元素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其它杂质元素,被测元素质量浓度在0~10μg/mL范围内与光谱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n=5),加标回收率为97.0%~102.5%。该方法简单、快速,有效地解决了线路板样品不均匀而难采样,以及硬度、韧性强制样难,金属易包裹难分解的技术瓶颈,测定结果准确,具有代表性。该方法适用于废弃线路板化学成分分析,其它废弃电子产品检测可参考此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氯金酸的挥发性及其对测定金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活性炭吸附富集金及用比色法测定其含量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有些资料曾报导,金的测定结果有偏低现象。我们在测定金的过程中也发现有同样现象。为了查明原因,做了一些试验,发现吸附富集金以后灼烧除去活性炭的过程中氯金酸能部分地挥发,金的损失率约为10%。我们探讨了使氯金酸在灼烧活性炭的过程中尽可能不挥发的办法,提出了在进行灼烧之前用适当的还原剂将氯金酸还原为单体金的措施,回收率明显提高。试验步骤:取若干份金的标准溶液,加10%盐50毫升,活性炭0.3克及少量纸浆,搅拌1分钟,用定量滤纸过滤,10%盐酸洗涤数次,将带有  相似文献   

12.
室温自交联型聚丙烯酸酯纳米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用反应性乳化剂和常规乳化剂合成了室温自交联丙烯酸纳米乳液,并对其乳液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性乳化剂所得乳液的表观粘度ηa、稠度系数K、零剪切粘度η0均比常规乳化剂所得乳液的增大。并用XPS对乳胶膜进行分析表明,反应性乳化剂在乳液的干燥成膜过程中不易向胶层表面迁移富集。与常规乳化剂体系的乳液相比,反应性乳化剂体系的乳液挥发速率快,吸水率低。并对两种乳液进行了粒径大小及分布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中子活化分析(INAA)、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和电子探针(EMPA)研究了贵州省普安矿区17号煤层刻槽样中Au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赋存状态及富集机理。结果表明,17号煤层中Au的质量分数为2.61×10-9~9.73×10-9,平均6.29×10-9,大于世界煤和中国煤中Au的平均含量;煤中Au主要以矿物吸附态存在,载体矿物为黄铁矿和黏土矿物;17号煤层Au的物质来源为低温热液流体;在低温热液流体沿断裂带进入煤层的过程中,受到疏松多孔的煤层吸附而使Au元素发生沉淀,加之17号煤层沉积环境为较为封闭的浅海环境的综合作用而富集在煤中。Au的富集类型为深大断裂-热液作用富集型。  相似文献   

14.
河台金矿中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过程中迁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对两类糜棱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过程中发生有规律的成分变异. 在云母石英片岩及混合岩形成糜棱岩、超糜棱岩过程中, 即随着变形强度的增强, 单个稀土元素、轻稀土、重稀土和稀土总量均出现有规律的增加或减少, 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不变. 通过对构造岩变形前后的等比分析, 认为两类不同的糜棱岩类中稀土元素的成分变异极小, 但存在少量稀土元素的迁入和迁出, 变化的原因是在岩石变形过程中发生了体积的改变和大量的流体作用影响, 并导致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15.
NKC-9大孔强酸性树脂富集硫脲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性硫脲溶液浸金是近年来湿法冶金的一个研究热点[1],主要集中在金的浸出过程。而对于浸出液中硫脲金的富集与分离,已通过电解法、还原法、炭吸附和溶剂萃取等[2 4]方法进行了研究,但存在问题很多,如电解法要求金浓度比较高,炭吸附中炭易破碎,溶剂萃取法的萃取量低等。离子交换法富集分离硫脲金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方法[5 6]。我们研究了以功能基为 SO3H的NKC 9大孔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剂,以有机和无机混合溶剂为洗脱液,对硫脲金的吸附与洗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剂WF…  相似文献   

16.
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巨大,但多为天然放射性核素伴生矿,放射性污染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的焦点。随着稀土矿石的开发利用,这些放射性核素随之迁移,扩散,重新分布和富集,并随着稀土矿冶炼过程产生的三废进入到环境中,处理不当就会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放射性核素是核能发展中的重要元素,为了更好地利用处置放射性核素,应该清楚这些核素的迁移、分布和富集过程和规律。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和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几大稀土矿主流冶炼工艺过程中放射性元素的迁移分布规律和富集过程。结果表明:几大稀土矿虽然冶炼工艺不同,但其中放射性元素90%左右迁移、富集到冶炼废渣中,剩余少部分分布到废水、废气及产品中。因此,需要加大稀土矿冶炼新工艺的研究及现行工艺的技术改造,从源头解决放射性废渣的污染和堆存问题;研究开发现存的冶炼废渣中稀土、钍(铀)等有价元素回收利用工艺,实现废渣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相似文献   

17.
夏海伦  华鑫  龙亿涛 《化学学报》2019,77(11):1164-1167
电子转移过程是电化学反应的核心,而构成电极反应的前提则是电活性物质在电极表面的迁移扩散.对电位调控下电解质迁移过程的观测,有助于对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机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以氯化钾溶液在金电极表面的迁移过程为研究模型,通过制备可用于高真空环境中的微流控电化学池,实现液体电化学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联用,用于氯化钾溶液在不同电极电位条件下迁移过程的实时监测.通过化学成像呈现不同电位下氯化钾溶液在金电极附近的分布情况,观测到K+与H+(H2O)n在施加-0.30 V电压后,在电极附近存在聚集,施加0.70 V电压后,电极附近处,两物种浓度明显降低.通过液体电化学ToF-SIMS联用,可实现电极调控作用下电解质迁移过程的原位监测,展现了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宏观迁移过程,为电极-电解质界面的原位实时监测提供可视化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8.
低温热液条件下有机质富集金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低温(40—200℃)热液条件下,对不同成熟度的有机质与含金溶液[AuCl_4~-,Au(HS)_2~-]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观察到在低温热液体系中有机质直接参与了从含金溶液中将游离的金离子固定下来的作用。有机质从溶液中富集金可认为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第一种是在早期沉积成岩作用阶段(T<120°)时,有机质与含金热液主要发生凝聚作用,使溶液中的金由离子状态从无机相转化到有机相中;第二种是在变生或变质作用阶段(T>120℃)时,有机质与含金热液主要发生氧化还原沉淀作用,还原作用的结果导致元素金的沉淀,同时有机质被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19.
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容易迁移富集,在岩石矿物中含量较低。微量金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化学光谱法[1-2]、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3-4]、分光光度法[5-6]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7-8]等。化学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存在流程长、工作强度大等缺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稳定性差、线性范围窄,不适合  相似文献   

20.
氧化钙作沉淀剂可以实现离子型稀土浸出液的低成本无氨富集,但是其沉淀过程中会生成碱式硫酸稀土沉淀,导致焙烧所得混合稀土氧化物中的SO_4~(2-)含量过高。针对这一问题,采用抗坏血酸钠溶液搅洗CaO沉淀所得的稀土沉淀产物;在搅洗过程中,抗坏血酸根将与碱式硫酸稀土中的SO_4~(2-)发生竞争配位作用,使SO_4~(2-)脱除而进入溶液中。当在45℃,抗坏血酸钠浓度0.10 mol·L~(-1),抗坏血酸钠溶液体积50 mL,反应时间为20 min时,所得混合稀土氧化物的纯度为88.37%, SO_4~(2-)含量为7.65%。此外,抗坏血酸钠的循环效果优良, 5次循环后,稀土纯度的变化小于1%。然而,由于抗坏血酸根配位能力不足,使得搅洗产物中仍有一部分碱式硫酸稀土,后期将考虑在沉淀或搅洗过程中引入配位能力更强的有机物,以获得SO_4~(2-)含量符合要求的混合稀土氧化物。本研究为CaO无氨富集离子型稀土浸出液提供了支持,对离子型稀土矿的绿色高效提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