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新的三元配合物[Cu(L-tyr)(TATP)(H2O)]ClO4.H2O(L-tyr=L-酪氨酸,TATP=1,4,8,9-四氮三联苯),并用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0.7862(2)nm,b=1.0510(5)nm,c=1.4768(3)nm,β=97.74(3)°,Z=2,V=1.2092(5)nm^3,R1=0.0341,wR2=0.0919。中心Cu(Ⅱ)离子具有变形四方锥配位结构,与TATP中两个氮原子、L-tyr的氨基氮和羧基氧原子及一个水分子配位。晶体中芳环堆积及氢键作用类似于稳定DNA双螺旋结构的碱基之间的作用,具有分子识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廉奉 《化学研究》2000,11(3):34-36
室温下 ,金属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进行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铜化合物 [Cu(C6H5COO) 2 (C5H5N) 2 (H2 O) ](1 )。通过元素分析、电导、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经X 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Cc ,a =0 .60 78(4) ,b =1 .5879(4) ,c =2 .30 91 (3)nm ,β =97.61 (2 )°,Z =4,V =2 .2 0 91nm3,R =0 .0 30 7,中心铜原子由单齿配位的苯甲酸根的氧原子和吡啶的氮原子及来自水分子的氧原子形成四方锥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金属异核配合物{[GdCu (NTA ) (H2 O ) 6 Cl]ClO4·H2 O}n,通过单晶衍射测定其结构。配合物的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 1 ,a =0 84 830 ( 1 0 )nm ,b =0 9642 ( 2 )nm ,c =1 2 838( 2 )nm ,α =1 1 1 1 70( 1 0 )° ,β =93 52 0 ( 1 0 )°,γ =1 0 0 890 ( 1 0 )°,V =0 9530 ( 3)nm3,Z =2 ,Dc=2 335g·cm- 3。配合物的晶体呈现锯齿状一维链状结构。铜离子是五配位 ,配位多面体是一个扭曲四棱锥。每个NTA通过其氮原子和 3个羧基的 3个氧原子与铜离子螯合 ,形成 3个五元环 ,氯离子也与铜离子配位。ClO- 4作为平衡离子位于链间。  相似文献   

4.
利用单核配合物Na2 CuTS·H2 O在溶剂中的不稳定性质 ,自分解并重新组装得到了双核配合物 [Cu2 (TS)(H2 O) ]·H2 O .配合物为单斜晶系 ,空间群P2 1/C ,晶胞参数为a =0 .80 830 (16 )nm ,b =1.70 79(3)nm ,c =1.4 0 73(3)nm ,β =10 5 .0 8(3)° ,V =1.86 5 4 (6 )nm3 ,Z =4 ,最终一致性因子R =0 .0 6 4 4 .该分子结构为双核单元 ,金属原子通过两个酚氧原子桥联在一起 .结合晶体结构对配合物作了电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Cu(acac) 2 甲醇溶液和Na3 BTC水溶液 (acac =乙酰丙酮 ,H3 BTC =1,3 ,5 均苯三羧酸 )的混合体系中制得绿色配位聚合物 {[NaCu(BTC) (H2 O) 4 ]·2H2 O}n.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热重分析对聚合物进行表征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C2 /c ,晶胞参数a =2 165 7( 1)nm ,b =1 12 15 5 ( 5 )nm ,c =1 3 5 2 91( 7)nm ,β =12 2 3 79( 1)° ,V =2 775 2 ( 2 )nm3 ,Mr=40 1 74,Dc=1 92 3Mg·m-3 ,Z =8,μ(MoKα) =1 672mm-1,F( 0 0 0 ) =164 0 ,GOF =1 0 14 ,R =0 0 2 76,wR =0 0 766.晶体的基本构建单元中包含两个金属中心 (Cu2 + 和Na+ )、一个配位的BTC分子和四个配位的水分子 .基本构建单元通过相互链接形成具双层结构的二维网状聚合物 .化合物中金属中心Cu2 + 与Na+ 之间存在金属 -金属相互作用 ,形成无限的一维类金属线聚合物 .荧光光谱表明 ,常温下在λex=3 14nm激发后 ,配位聚合物在 42 0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6.
配合物[Cu(2,2’-bipy)(pydco)(H2O)].4H2O(2,2’-bipy=2,2’联吡啶,pydco=氮氧化-2,6-二甲酸吡啶)的结构由X-射线测定,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墿空间群,晶胞参数:a=0.68120(14),b=1.1850(2),c=1.2554(3)nm,α=86.06(3),β=81.60(3),γ=86.16(3)°,V=0.99854(4)nm3,Z=2。2,2’联吡啶提供两个配位原子(N1,N2),氮氧化-2,6-二甲酸吡啶提供两个配位氧原子以及一个配位水提供一个氧原子参与了配位,中心Cu(II)离子是一个畸变的四角锥结构。有趣的是,配合物的结晶水组成了一条条的水带,配合物分子正是由这些水带中的氢键连接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以4,4'-bpy为中继基、Gly-GlyO为螯环的新型双核铜配合物.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该配位化合物晶体的化学式为[(H2NCH2CONHCH2COO)Cu(OH)(C10H8N2)Cu(OH)-(H2NCH2CONHCH2COO)]·10H2O.晶体属三斜晶系,Pl空间群,晶胞参数a=0.712 4(2)nm,b=1.140 5(10)nm,c=1.143 4(10)nm,α=67.55°,β=79.02°,γ=77.97°,V=0.834(3)nm3,Z=1.最终一致性因子R为0.072 7.  相似文献   

8.
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得到了对称的均双核配合物Cu2(fsa)2en(H2O).5H2O,其中(fsa)2en为二(3-羧基水杨醛叉)缩1,2-乙二胺的对称双Sch iff碱配体,并用单晶X-ray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1.608 6(3)nm,b=1.336 3(3)nm,c=2.065 0(4)nm,α=90°,β=90°,γ=90°,Z=8,R1=0.048 3,wR2=0.096 8.配合物中两个Cu(Ⅱ)通过酚氧原子桥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利用 2 -甲氧羰基乙基三氯化锡与硫代水杨醛缩邻氨基苯酚 (H2 L)进行反应合成了标题配合物 [2 -(2 -羟基苯基 )亚氨甲基苯硫酚根 (2 -) -N,O,S](2 -甲氧羰基乙基 -C,O)氯化锡 CH3OCOCH2 CH2 Sn Cl L(L=2 -SC6 H4 CH NC6 H4 O-2 ) ,该配合物与二甲基亚砜 (DMSO)、六甲基磷酰胺 (HMPA)等单齿配体反应生成混配配合物 CH3OCOCH2 CH2 Sn Cl LL′(L′=DMSO,HMPA) ,与醇 (ROH)反应生成相应的 2 -烷氧羰基乙基锡配合物 ROCOCH2 CH2 Sn Cl L.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 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晶体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Z=2 ,晶胞参数 a=0 .870 4(2 )nm,b=0 .93 93 (3 ) nm,c=1 .45 1 1 (3 ) nm,α=98.0 5 (3 )°,β=1 0 3 .0 3 (3 )°,γ=96.99(3 )°.该配合物具有分子内羰基氧原子和配体 L的硫、氮、氧原子对锡原子配位的畸变八面体结构 .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维分子梯状配合物{[Cu2(4,4'-bpy)3(p-Ab)2(H2O)2]·(NO3) 2·4H2O}n(4,4'-bpy=4,4'-联吡啶,p-Ab-=对氨基苯甲酸根离子),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0 7(5) nm,b=1.550 4(3) nm,c=1.450 9(3) nm,β=104.81(3)°,V=2.415 5(12) nm3,Z=2.铜离子周围有3个氧原子和3个氮原子与之配位,其中2个氧原子由对氨基苯甲酸的螯合氧原子提供,另一个氧原子由配位水提供,3个氮原子分别由三个4,4'-联吡啶提供.这六个原子在铜离子周围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体对氨基苯甲酸只有一种配位形式--双齿螯合,第二配体4,4'-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均参与配位,将配合物组装成一维分子梯结构.  相似文献   

11.
[Cu(1,10-phen)(L-Ile)(H2O)]·NO3的合成、结构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三元混配配合[Cu(1,10-phen)(L-Ile)(H2O)]NO3(1,10-phen=1,10-邻菲咯啉,L-Ile=L-异亮氨酸),并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摩尔电导、红外、紫外等手段对混配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晶体的空间群为P21,晶胞参a=1.1835(5)nm,b=0.6775(5)nm,c=1. 3328(5)nm,β=90. 745(5)°,V=1.0686(10)mm3,μ=1. 062mm-1,Dc= 1.411g/cm3,F(000)=470,R=0.0551,Rw=0.0469.分子中Cu(Ⅰ)离子与一个L-Ile(N,O)配体、一个1,10-phen(N,N)配体及H2O(O)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变形四方锥构型.  相似文献   

12.
在中温混合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金属铜配位聚合物Cu3(2,2′-bipy)2(C8H4O4)2(C8H5O4)2和Cu(Ⅰ)Cu(Ⅱ)(4,4′-bipy)1.5(C8H4O4)(C8H5O4)(bipy=联吡啶,C8H4O4=1,3-间苯二甲酸),并对其进行了单晶结构解析及相关性能表征.配合物Cu3(2,2′-bipy)2(C8H4O4)2(C8H5O4)2(1)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3314(4)nm,b=1.08350(3)nm,c=1.15826(4)nm,α=83.104(2)°,β=84.609(2)°,γ=66.125(2)°,Z=1.配合物Cu(Ⅰ)Cu(Ⅱ)(4,4′-bipy)1.5(C8H4O4)(C8H5O4)(2)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06979(3)nm,b=1.09209(3)nm,c=1.47887(3)nm,α=91.795(2)°,β=93.2460(10)°,γ=118.6170(10)°,Z=2.通过使用不同的有机碱配体(2,2′-联吡啶和4,4′-联吡啶),并调节不同有机碱配体的用量,得到了结构不同的两个目标晶体产物相.产物均可稳定到3...  相似文献   

13.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简作H3L)、1,10-菲啰啉C12H8N2,简作phen)与Eu(NO3)3·4H2O反应,首次培养出黄色单晶[Eu(C10H9N2O4)(C10H8N2O4)(H2O)3]2·phen·4H2O.该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8 6(12) nm,b=1.398 8(12) nm,c=1.759 7(16) nm,α=73.977(11)°,β=68.598(12)°,γ=71.224(12)°,V=29.42(4) nm3,Z=2,μ=2.208 mm-1,Dc=1.746 Mg/m3,F(000)=1 556,R=0.037 7,ωR=0.074 4,GOF=0.916.每个配合物晶体中均有两个相似的结构单元,每个结构单元中铕(Ⅲ)配位数为9,分别与两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和3个水分子配位; 每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中的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Eu3+配位,形成两个共边的稳定的五元环,另3个配位原子则分别来自3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该结构单元在空间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而在每两个铕的九配位单元周围还有一个游离的1,10-菲啰啉分子和4个水分子.IR,1H NMR及热分解结果佐证了配合物的组成.该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4.
黄妙龄 《化学研究》2007,18(3):42-45
合成了一维分子梯状配合物{[Cu2(4,4′-bpy)3(p-Ab)2(H2O)2].(NO3)2.4H2O}n(4,4′-bpy=4,4′-联吡啶,p-Ab-=对氨基苯甲酸根离子),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1107(5)nm,b=1.5504(3)nm,c=1.4509(3)nm,β=104.81(3)°,V=2.4155(12)nm3,Z=2.铜离子周围有3个氧原子和3个氮原子与之配位,其中2个氧原子由对氨基苯甲酸的螯合氧原子提供,另一个氧原子由配位水提供,3个氮原子分别由三个4,4′-联吡啶提供.这六个原子在铜离子周围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配体对氨基苯甲酸只有一种配位形式——双齿螯合,第二配体4,4′-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均参与配位,将配合物组装成一维分子梯结构.  相似文献   

15.
合成新型大豆甙元衍生物Cd(II)配合物[Cd(L)(H2O)3]·2H2O(H2L=3'-磺酸钠-4'-羟基-7-羧甲基异黄酮),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IR对其进行表征.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a,晶胞参数a=1.3691(3)nm,b=0.72157(16)nm,c=2.0163(5)nm,α=90°,β=93.501(4)°,γ=90°,V=1.9882(8)nm3,Mr=592.79,Z=4,Dc=1.980g·cm-3,F(000)=1192,μ=1.283mm-1,R1=0.0387,wR2=0.1224.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单晶中Cd(II)为六配位,它除了与配体L中羧基和磺酸基上的氧原子配位外,还与溶剂中的3个水分子发生配位,形成了以Cd(II)为中心的八面体配位构型.该晶体结构中存在着平行于b轴的双螺旋链,左手螺旋Cd-L链和右手螺旋Cd-L链的交替排列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由于配位水和晶格水以及配体中CO2,SO3,O,CO,OH等的存在,该晶体中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氢键,二维层状结构之间依靠这些复杂的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标题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合成 ,缓慢挥发水溶液 ( p H=4~ 5)得到其针状单晶 .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析与红外光谱 ,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晶体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 P2 12 12 1,晶胞参数为 :a=1 .1 960 ( 2 ) nm,b=3 .0 789( 6) nm,c=0 .4 7652 ( 1 0 ) nm.V=1 .7547( 1 6) nm3 ,Z=4 ,Dc=1 .987g/cm3 .晶体是一维链状配合物 .相邻 Gd3 离子通过 2个简单羧基桥和 1个μ2 羧基桥联结起来 ,还有 2个水分子配位于每个 Gd3 离子 ,所以 Gd3 的配位数为 9,形成变形的单帽四方反棱柱体 .该配位多面体是摩尔比为 1∶ 3的稀土甘氨酸配合物中报道的第 1个例子 .得到了该配合物的配位键的键焓  相似文献   

17.
在水溶液中以Cu(NO3)·3H2O,2-mpac和KSCN反应得到了一个通过硫氰酸根桥连的混配配合物[Cu(2-mpac)(SCN)(H2O)·H2O]n(1)(2-mpac:5-methylpyrazine-2-carboxylie acid),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晶体学数据: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5567(2)nm,6=1.0339(3)nm,c=1.0532(3)nm,α=64.030(2)°,β=77.620(3)°,γ=85.945(3)°,V=0.5321(3)nm3',Z=2,S=1.061,最终偏离因子[I>2σ(I)]R1=0.0444,wR2=0.0905,对于全部数据R1=0.0647,wR2=0.0988.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配合物1中的Cu(Ⅱ)离子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水醇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Ni(phen)2.2H2O].Bsesa.NO3.2H2O,(phen=o-phenanthroline,BsesaH=2-Benzenesulfonylamino-ethanesulfonic acid),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墿,晶胞参数为:a=1.0358(0)nm,b=1.3853(8)nm,c=1.5157(4)nm,α=113.183(1)°,β=109.083(1)°,γ=96.385(1)°,V=1.829(2)nm3,Z=2,Dc=1.482 g/cm3,μ=0.714mm-1,F(000)=846。配合物中的金属镍离子与2个邻菲咯啉的4个氮配位,还与2个水分子配位,而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配体苯磺酰牛磺酸中的氧原子没有配位而以抗衡阴离子存在。该配合物属离子型配合物,配合物通过静电引力和丰富的氢键构建为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配合物 [Cu(H2 O) (C12 H8N2 ) 2 ]·2ClO4 (C12 H8N2 为 1,10 邻菲咯啉 ) ,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及电子光谱进行了表征 ,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 :a =1.9177(2 )nm ,b =0 .81994(0 )nm ,c=1.6 2 45 8(14)nm ,β =10 0 .10 4(6 )° ;V =2 .5 419(4)nm3,Z =4,F(0 0 0 ) =130 0 ,DC=1.6 93g/cm3,R =0 .0 430 ,wR =0 .1195。中心铜 (Ⅱ )离子与两个 1,10 邻菲咯啉的四个N原子和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 ,形成了一个变形的三角双锥结构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金刚烷甲酸与稀土Nd(Ⅲ)和La(Ⅲ)离子配合物, 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的组成为[LnL3(HL)(H2O)]2·2EtOH·2H2O (Ln=Nd (1), La (2), HL=金刚烷甲酸). 配合物晶体均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晶胞参数 配合物(1) a=1.0556(2) nm, b=1.4913(3) nm, c=1.4920(3) nm , α=106.26(3)°, β=93.51(3)°, γ= 97.23(3)°, V=2.2253(5) nm3, Dcal=1.409 g·cm-3, Z=1, F(000)=990, μ(Mo Kα)=1.225 mm-1, Mr=1888.54. 配合物(2) a=1.0453(2) nm, b=1.4971(3) nm, c=1.5052(3) nm, α=106.07(3)°, β=93.58(3)°, γ=97.56(3)°, V=2.2391(5) nm3, Dcal=1.397 g·cm-3, Z=1, F(000)=984, μ(Mo Kα)=1.015 mm-1, Mr=1877.88. 两个配合物属异质同晶, 呈双核结构, Ln(Ⅲ)为九配位, 形成畸变三帽三棱柱配位多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