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2,2’-二氨基二缩三乙二醇苯酚醚(DATGPE)在ITO电极上的聚合,讨论了实验条件对聚合过程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聚2,2’-二氨基二缩三乙二醇苯酚醚(PDATGPE)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乙腈/水溶液中,DATGPE与HC1的浓度比为1/3,电位扫描-0.2~1.0V时,能发生快速的电聚合反应。形成的导电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且对H^+呈现很好的能斯特响应。  相似文献   

2.
配合萃取由于其化学键能一般为10~60 kJ/mol,既能形成配合物,实现相转移,又能使配合剂在反萃时容易再生,因而得到较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从多种两性有机物(氨基酸、吡啶甲酸、羟基吡啶、对氨基苯甲酸、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氨基苯酚、羟基喹啉等)的配合萃取、动力学以及新型萃取工艺的开发—气浮配...  相似文献   

3.
以2,2′-二氨基-4,4′-联噻唑(DABT)和苯酚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的偶氮化合物2,2′-对苯酚偶氮基-4,4′-联噻唑(BTDP),将其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在聚乙烯(PE)膜上进行层层自组装,并与过渡金属离子进行了配位.UV-Vis和FT-IR表征发现这种膜可以均匀的进行组装,且能较好的与金属离子配位.多功能材料物理特性测量系统(physical property measurement system,PPMS)测定配合物的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两者溶液直接混合后沉淀配合物的磁性相比,在PE膜上形成的自组装膜配合物的磁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时红外对由光引发剂2,2′,5-三(2-氟苯基)-4-(3,4-二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1,1′-二咪唑(WJ-HABI)、增感剂4,4—二(N,N′—二甲基氨基)苯甲酮(EMK)及供氢体N-苯基甘氨酸(NPG)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进行光聚合动力学研究.探讨了复合引发体系的浓度、不同配比、紫外光的强度及...  相似文献   

5.
以吡咯和二缩三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N取代吡咯衍生物单体--双-[2-吡咯(乙氧基)]乙烷,并用循环扫描伏安技术研究了该单体的电化学聚合过程.结果表明:在乙腈/高氯酸锂溶液中,双-[2-吡咯(乙氧基)]乙烷在铟锡氧化物导电玻璃(ITO)、Pt、Au、玻璃碳、石墨电极上均能顺利发生反应,形成一定厚度的聚合物膜.但聚合速率、膜的结构、膜的颜色有差异.溶剂水对聚合有明显影响.形成的聚合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现场压电传感-红外反射光谱-电化学三维联用技术,并应用该技术现场监测了聚邻氨基苯酚在金电极上的沉积过程,研究了邻氨基苯酚的电氧化和电聚合性质以及聚邻氨基苯酚聚合膜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化学性质,同步获取并讨论了聚合膜质量、离子掺杂行为和聚合膜的化学结构变化等信息。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望广泛用于多种电极表面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7.
4,4′-二硝基重氮氨基苯(DNAAB)曾被用于光度测定汞、镉和银。笔者最近合成了DNAAB的衍生物2,2′-二氯-4,4′二硝基重氮氨基苯(2,2′二氯-DNAAB),由于在两个苯环上处于—N=N—(?)—的邻位有吸电子基团Cl,使得—NH—的酸性增加及p—π共轭效应增加,可望有比DNAAB更好的分析化学特性。我们发现,在有或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存在的碱性溶液中,2,2′二氯-DNAAB呈玫瑰红色,而银(Ⅰ)可使其颜色减褪。本文报告了对此褪色反应的分光光度研究结果及其分析应用。一、主要试剂及仪器  相似文献   

8.
香草醛(1)和3-取代-4-氨基-5-巯基-1,2,4-均三唑(4)分别与对二氯苄(2)缩合得相应的0,0′-取代二(香草醛)(3)和S,S′-取代双(氨基均三唑)(5).3与5用聚乙二醇-600催化缩环合方便制得含三唑大环醚化合物6.  相似文献   

9.
利用原位LPSIRS技术获得氢氧化钠甲醇溶液中2,6-二甲基苯酚在金电极上电聚合的红外光谱信息, 从而推测2,6-二甲基苯酚在金电极上电聚合机理是一系列交替着的离子、游离基步骤。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高氧化态过渡金属盐(CuX2/L、FeX3/L,X=C1或Br;L =2,2′-联吡啶、N,N'-四甲基乙二胺、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CuSO4)催化甲基丙烯酸2-(N,N-二乙氨基)乙酯(DEAEMA)的自引发氧化聚合,利用气相色谱跟踪单体转化率、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和多角激光光散射跟踪聚合...  相似文献   

11.
在乙酸酐中用2,9-二甲基-1,10-菲咯啉与水杨醛缩合反应得到2,2′-(1E,1′E)-2,2′-(1,10-菲咯啉-2,9-二基)双(乙烯-2,1-二基)双(2,1-亚苯基)二乙酸酯(探针1);再将其进一步水解得到2,2′-(1E,1′E)-2,2′-(1,10-菲咯啉-2,9-二基)双(乙烯-2,1-二基)二苯酚(探针2)。经1H NMR、13C NMR、IR、MS表征,探针化合物为大共轭结构,发光性能良好。两种探针分别表现出对Cu2+、Ag+不同的荧光猝灭作用,探针2还能识别阴离子F-和AcO-,具有双功能离子检测性能。光谱滴定、等温滴定量热及质谱等测定了配合物组成、作用常数及热力学参数,探针与金属离子的配合为放热反应,作用比为2∶1。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两种单体双酚A二炔丙基醚与4,4′联苯二苄叠氮,研究了一种新的低温聚合体系———双酚A二炔丙基醚与4,4′联苯二苄叠氮在烘箱中的本体聚合行为.通过红外、核磁共振以及质谱、元素分析等表征了单体的结构.利用傅立叶红外技术(FTIR)跟踪了聚合反应过程中特征基团的变化,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研究了聚合反应工艺及其动力学,热失重分析(TGA)考察了聚合产物的热稳定性能.通过Kissinger法和0zawa法获得了反应的一些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双酚A二炔丙基醚与4,4′联苯二苄叠氮易发生1,3偶极环加成聚合反应,在聚合物结构中形成三唑五元环,它们的聚合起始温度在70℃左右,聚合反应的主反应是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ΔE=84.6kJmol,指前因子A=4.865×1010min-1.同时发现,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对2,2′-二邻甲氧基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BMOIM)复合光引发体系引发聚合动力学过程.采用紫外光谱仪对引发剂、供氢体、增感剂在紫外区的吸收谱图进行了表征.利用实时红外光谱仪对复合光引发体系引发聚合动力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考察了不同光强、引发剂浓度以及不同官能度单体对反应速率及最终双键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发剂浓度为0.6%(质量分数)时,20s内双键转换率达到96%,随着引发剂浓度的提高,聚合速率增大.聚合速率以及最终双键转化率随着光强增大而增大;双官能团单体的最终双键转化率比三官能团单体的最终双键转化率要高.  相似文献   

14.
在不需要色谱分离的前提下,应用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法(ESI-MS/MS)对纺织品中偶氮染料还原产物4,4′-二氨基二苯醚进行测定。在MS/MS中,选择电喷雾离子源,以正离子扫描,选择离子监测模式和二级选择反应监测模式对4,4′-二氨基二苯醚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以[M+H](m/z201)为母离子,选择其二级离子中碎片离子[M+H-NH3](m/z184)和[M+H-C6H7N](m/z108)为子离子。方法的检出限(19S/N)为70 ng.L-1。以1 ng.L-14,4′-二氨基二苯醚溶液进样2μL,平行测定9次,峰面积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  相似文献   

15.
合成并表征了2个含有多羟基官能团的新型手性Salen((R,R)-N,N′-[2,2′-双(次氨基次甲基)]双[4-(亚甲基-N,N′-二乙醇氨基)-6-(1,1-二叔丁基)苯酚]-1,2-环己二胺) (5)和(R,R)-N,N′-[2,2′-双 (次氨基次甲基)]双[4-(亚甲基-N,N′-二乙醇氨基)-6-(1,1-二叔丁基)苯酚]-1,2-二苯基乙二胺) (6))的Mn(Ⅲ)配合物7  相似文献   

16.
利用3,5-二氨基苯甲酸配体合成了2种新的配合物[Cd(diaba)(phen)2]NO3·H2O(1)和[Zn(diaba)(2,2′-bipy)2](2)(H2diaba=3,5-diaminobenzoic acid;phen=1,10-phenanthroline,2,2′-bipy=2,2′-bipyridine),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a=1.425 81(7)nm,b=2.564 62(13)nm,c=3.092 47(17)nm。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1.273 62 nm,b=1.592 78 nm,c=1.519 35 nm,β=107.334°。配合物1和2都为单核晶体。配合物1的结构单元由1个CdII、1个3,5-二氨基苯甲酸和2个phen构成。配合物2的结构单元由1个ZnII、1个3,5-二氨基苯甲酸和2个2,2′-bipy构成。两种配合物再通过氢键或π-π堆积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7.
从苄基型联萘二砜制备dl-二苯并[c,g]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2′-二取代的 1 ,1′-联萘衍生物在手性构型上具有高度稳定性 ,因而常被用作不对称合成催化剂的原料或在有机合成中被用于立体选择性不对称反应[1,2 ] .我们曾分别从光学活性的 (R) -和 (S) -2 ,2′-二乙炔基 -1 ,1′-联萘出发 ,合成了一类结构优美的双螺旋分子[3] .最近 ,由 2 ,2′-二甲基 -1 ,1′-联萘衍生的苄基型联萘二砜与联萘二醛的“一锅反应”,获得了一些光学活性的炔类环状化合物 [4 ] .该反应过程包括加成、保护和二次消除等基本反应 .在对该反应的探讨中还发现 ,用二异丙基氨基锂 (L DA)处理联萘二砜 1可形成二苯并 [c,g]菲 …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茂钛CpTiCl3和二茂钛金属化合物(n-BuCp)2TiCl2,引发剂4-甲氧苯基缩水甘油基醚(I1),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I2),4,4′-亚甲基二(N,N-二缩水甘油基苯胺)(I4)和苯基缩水甘油基醚甲醛共聚物(I5)及还原剂Sn组成引发体系,引发苯乙烯活性自由基聚合,合成线型和多臂聚合物.探讨了不同茂钛金属化合物、引发剂和还原剂对苯乙烯聚合的影响;并采用13C-NMR和GPC对聚苯乙烯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是无规聚苯乙烯,聚合物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聚合行为属于活性自由基聚合.  相似文献   

19.
以4,4′-二甲基-2,2′-二联吡啶为原料,经酸化、酰氯化,酯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的4,4′-双取代-2,2′-二吡啶衍生物—4,4′双(4,5-二苯基嗯唑-2-基)-2,2′-二吡啶(6a)和4,4′-双(4,5-二对甲氧基苯嗯唑-2-基)-2,2′-二毗啶(6b),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表征.用UV-Vis和荧光激发光谱测定了6a和6b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6a和6b的λmax分别为229 nm和238 nm;最大发射波长均为432 nm.  相似文献   

20.
以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2-萘酚和乙酰酪氨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偶氮试剂2-萘酚乙酰酪氨酸二氨基苯甲酰替胺(2-NATDAB),研究了该试剂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的存在下,pH=6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中,2-NATDAB能与铜(Ⅱ)发生显色反应,铜(Ⅱ)与其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90 nm.建立了一种测定铜(Ⅱ)的光度分析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25~1.25×10~(-5) mol/L,该方法可用于水质中铜(Ⅱ)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