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本文采用三维弹性、粘弹性程序,模拟广东新丰江水库区地壳上层(地下5km以上)和下层(5—10km)的构造骨架。在给定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探讨断裂的危险程度,下层构造变动对上层构造以及地形地貌的影响。计算认为,地壳下层的北西向断裂是新丰江水库诱发地震主震的地震断层。本区的地震活动不仅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有联系,而且与地壳上层和下层的构造框架都有密切关系。在地震序列发展过程中,地壳的上层和下层构造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在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赋存于较深部位的新构造活动可能牵动浅层构造的变化,影响地势起伏的基本格局。深部构造的新活动性对地表地貌的影响是隐蔽的,属于间接控制,可是,其重要意义则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构造叠加与成矿叠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所提出的“构造矿床学”的观点,对构造叠加与成矿叠加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阐述,把成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结合起来,以期阐明矿产的形成机制和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和东北亚断陷盆地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论证了分布于中国东北部、苏联外贝加尔地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的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属于同一个盆地系,这一盆地系可分四个带,盆地的形成和分布受控于先存断裂网络、裂陷作用期的构造应力场和深部因素。板块相互作用引起的中国大陆内部应力场的巨大变化可能是深部过程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4.
地壳岩石非均匀有限应变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连续介质力学中的“主轴”理论,对地质体非均匀有限应变场的研究提出一个近似计算方法。这一方法是以野外变形标志物的实际应变测量或岩石晶体组构研究所提供的某些信息和数据为基础,得出有限点的主应交方位,然后进行数学处理,得到两组光滑的正交主方位线,这两组正交曲线网格反映了岩石的变形特征,并满足应变的协调条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赣西北地体中元古界九岭群进行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确定该群为一Au-Ag-As-(Sb)组合的含金建造,火山作用在含金建造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九岭群含金建造划分为高Au和低Au两类地球化学群,不均匀变质改造作用是二类地球化学群形成的主导因素,可利用Au, Ag, As, Ti, Cr, V等11种元素建立判别函数F_1和F_2,构造作为含金建造判别标志的F_1—F_2图解,系统探讨了区内变质热液型单金矿化和岩浆热液叠加型Au, Ag为主多金属矿化等二类金矿化类型,建立了本区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河台金矿中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过程中迁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对两类糜棱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过程中发生有规律的成分变异. 在云母石英片岩及混合岩形成糜棱岩、超糜棱岩过程中, 即随着变形强度的增强, 单个稀土元素、轻稀土、重稀土和稀土总量均出现有规律的增加或减少, 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不变. 通过对构造岩变形前后的等比分析, 认为两类不同的糜棱岩类中稀土元素的成分变异极小, 但存在少量稀土元素的迁入和迁出, 变化的原因是在岩石变形过程中发生了体积的改变和大量的流体作用影响, 并导致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一种反演非均匀磁化的海山磁性的新方法——虚源法。海山的磁化强度由均匀和不均匀两部分组成。将均匀磁化强度J_0看作位于无穷远处的虚磁源在海山中产生的场,非均匀磁化强度J′看作位于海山外部的一组虚磁源在海山中产生的场的和。用最优化的方法使剩余异常取极小来反演J_0和J′。模型研究表明,虚源法反演得到的均匀磁化强度J_0与海山的主磁化方向很接近。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董家埝银矿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对矿区岩浆岩、地层、构造角砾岩、蚀变岩及银矿石等的稀土元素进行了ICP-MS分析测试。从沉积岩系→片麻岩→构造角砾岩→小河花岗岩→银矿石→蚀变花岗质碎裂岩→闪长岩、辉绿岩,ΣREE逐渐增加,显示了成矿流体对岩浆岩、地层的淋滤改造作用。各类岩矿石的Y/Ho比值均与球粒陨石接近,且在La/Ho-Y/Ho图解上呈近水平分布,表明它们之间具有同源性,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银矿石的稀土元素可分为两组:一组表现为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反映了原始成矿热液稀土元素特征,指示成矿流体有具相对高温和相对还原的流体特征,且在成矿过程中可能有海水参与;另一组银矿石表现出Eu负异常和Ce负异常,为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反映。综合分析认为,董家埝银矿属于中高温裂隙填充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两类糜棱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过程中发生有规律的成分变异。在云母石英片岩及混合岩形成糜棱岩、超糜棱岩过程中,即随着变形强度的增强,单个稀土元素、轻稀土、重稀土和稀土总量均出现有规律的增加或减少,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不变。通过对构造岩变形前后的等比分析,认为两类不同的糜棱岩类中稀土元素的成分变异极少,但存在少量稀土元素的迁入迁出,变化的原因是在岩石变形过程中发生了体积的改变和大量的流体作用影响,并导致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稀土改性添加剂La2O3及Pr6O11对亚微米级细晶BaTiO3系统介电性能的影响, 此种添加剂在系统中的改性作用可产生化学非均匀性的壳-芯结构和化学均匀性系统两种情况, 并且可以起到抑制晶粒生长、展宽居里峰以及改善介电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橡胶增韧环氧树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固化剂种类、环氧基体平均网链长度和分散相与基体间键合情况对体系韧性等的影响.结果说明,基体平均网链长度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散相与基体间的化学键合也是重要的.文中对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机理提出了见解.在交联密度较低的材料中,在橡胶颗粒附近叠加的应力场诱发下发生纵深度较大的断裂过程.分散相与基体间的化学键合增大该应力场强度有利于加大断裂过程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断裂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地壳断裂构造体系形成的力学机制和过程。对地球广泛存在的两组X型剪切断裂体系的方向进行了分析计算,认为地球转动和内部热活动是形成X型剪切断裂系的主要原因。X型剪切断裂系形成后由于总体和局部应力场变化,它们中的部分逐步固结闭锁,部分更加活动,从而发生进一步的扩展和相互作用。本文根据单条孤立断裂和断裂系扩展过程的分析计算,对剪-张型和剪-压型锯齿状断裂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最后还举例讨论了断裂体系及其扩展在地震预报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构造变形的特点,系统地研究了构造力学中有限应变理论的图解方法,提出来用度规张量描述一点应变状态的几何解析法,对于用变形梯度表示的变形梯度圆结构进行了论证,并用几何图形清晰地描述极分解理论中各种量的关系.最后通过各种不同方法计算了构造变形中常见的简单剪切变形,用以说明和比较各种有限应变图解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兴华 《应用化学》1983,(1):121-121
在Helmholtz线圈产生的均匀磁场中,本文以一组照片显示了用水流化的铁磁性颗粒所形成的各种现象。对于一恒速过程,随磁场强度增加,床中可依次出现二聚体,链链交叉、旋涡、泉涌最后颗粒形成磁聚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研究了铸态和均匀化态的Mg-9Gd-2Nd-0.8Al合金的显微组织,然后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均匀化态合金在变形温度350~500℃,应变速率0.003~1 s-1条件下进行了热压缩实验,计算了合金的变形激活能,构建并分析了合金的本构方程和热加工图。结果表明:铸态Mg-9Gd-2Nd-0.8Al合金主要由α-Mg基体和Mg5Gd,Mg41Nd5,Al2RE相组成,经均匀化处理后(510℃×12 h),Mg5Gd和Mg41Nd5相基本溶解,Al2RE相保持稳定。均匀化态合金的流变应力曲线表现出动态再结晶的特征,其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力随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而显著降低,合金的变形激活能为185.836 kJ·mol-1。合金在本实验的变形条件范围内存在两个失稳区:变形温度350~375℃,应变速率0.003~0.012 s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震构造应力场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目前国内用以恢复现今构造应力场的一些模拟方法。特别是研究了与华北地震有关的应力场,借以估计北京附近地区地震危险的程度。所用的方法有:用有限单元方法的数学或计算的模拟;用光弹性方法或网格模型法进行的物理或实验模拟;并简述了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17.
叠加分辨率时间图及其在色谱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育筑  D.L.Massart 《色谱》1992,10(5):254-25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色谱选择性多指标优化方法—叠加分辨率时间图技术(ORTM,可同时优化两个色谱参数(分辨率和分离时间),并比较了Smilde的多指标决策判定法(MCDM,通过Doehlert均匀外壳设计的数据处理实例,研究和比较了两法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以白乃庙金矿床为例,从矿床学、构造学、找矿矿物学和勘查地球化学4个方面研究了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成矿信息。发现,当4种成矿信息均较有利(第2成矿阶段;主控矿构造与其它方向构造的交汇部位;同一样品、同一晶形黄铁矿存在2组截然不同的热电动势,一组为较大正值;具有Hg,F或As,Sb等前缘元素的强或较强异常,并叠加Au,Ag等成矿元素的弱异常)时,预示深部有盲矿体存在。按此思路进行的预测已得到若干实例的证实。  相似文献   

19.
青藏热流与构造热演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13个实测热流值为主,综合了有关地质-地球物理资料,通过正演拟合的模型研究,展现了青藏高原自陆-陆碰撞以来的40Ma间地体的构造热演化过程。文中着重强调地体构造变形是壳幔深部热作用的主要诱发因素,据此用板块运动学原理推导出地体的缩短-增厚-抬升-侵蚀-滑移等三维变形的运动学方程组,作为模拟地体综合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系统定义的初始和边界条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南北新老地体的构造热演化差异很大,但南部热地体中深部热过程的规模比预期的水平要低。  相似文献   

20.
研究气体放电对SO2和亚硫酸盐氧化的影响,采用了直流电源和交直流叠加电源进行气体放电.结果表明,气体放电对于SO2氧化促进作用很少;但对溶液中的SO32-的氧化则有明显促进作用.通过对两个反应过程的机理分析,认为亚硫酸盐溶液氧化快是因为气体放电产生的OH等自由基和液相里的亚硫酸根起作用,引发链反应,促进了溶液中四价硫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六价硫的过程.而气相中的SO2与OH等自由基作用不能形成链反应,所以影响不明显.实验表明,选择交直流叠加电源进行气体放电比用纯粹直流电源放电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