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相关政策影响下,北京常住人口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影响着北京市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的数量.通过对北京市义务教育学龄人口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收集了2010年-2016年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多因素灰色预测模型,对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7-2025年北京市小学学龄人口数量呈现先上升后减少的趋势;初中学龄人口数量在2017-2020年基本保持平稳,之后则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消费总额及其结构的变动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文章研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自回归求积移动平均模型,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因素,预测了中国2018-2035年居民消费总量和2018-2020年中国居民对8类产品的消费量.预测结果表明:1)中国居民消费总量仍保持上升趋势,但消费增速逐步放缓,预计到2035年,中国居民消费总额达到11360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一方面食品烟酒占比不断下降,到2020年有望下降到27.6%;另一方面,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性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性消费占比约达到42.7%.基于对预测结果的分析,文章提出了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展老年消费市场,扶持服务性消费产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及北京市人口年鉴数据,考虑在单独二孩政策调整和外来人口不断流入的影响下,基于Leslie模型,估计北京市2015年-2025未来10年的人口结构,并结合近几年小学生入学人数,对未来十年北京市小学入学人数进行预测.对于当中的敏感参数:生育二胎意愿、外来人口最大容纳量,分高中低三档分别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未来十年中,北京市小学生入学人数将在现有的17万人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最终稳定在25~30万人.  相似文献   

4.
《数理统计与管理》2017,(6):951-969
本文继承两区域人口发展模型的人口学仿真思想,鉴于当前计划生育政策宽松性的讨论和各胎次出生性别比的差异,将依赖于妇女生理和社会习俗的相对固定因素和依赖于未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动因素分离开来,建立了多胎次两区域人口发模型,为不同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人口结构预测提供了一种方法。首先,从人口学意义和历史数据同时说明了本文定义的标准条件生育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次利用调研的结果,确定参数。最后,通过本模型系统对几种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人口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放开二胎政策,甚至完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对乡镇地区的影响很小,仅对于城市地区有一定的作用,总体来说,即使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未来长期总抚养比依然呈现逐渐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5.
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和R/S分形法测度了珠江-西江经济带2005-2015年城市化效率及演进趋势,再采用面板数据Tobin模型对城市化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0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化效率大幅下降是由规模效率下降引起的,而2010-2015年城市化效率上升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上升导致;2005-2015年该经济带城市化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且未来呈继续增长的趋势,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的技术进步变化;影响因素方面分析,城市人口密度、政府作用和第三产业对城市化效率的影响为正向,其中城市人口密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后两者,外商投资对城市化效率影响为负,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8-2010年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房屋租赁价格指数的研究发现,在房地产宏观调控影响下的房价和租金之间的关系因城市而异。杭州、上海、广州、青岛等东部经济区沿海城市,房价与租金呈现正相关关系,由于投资性需求占主导,使得租金变动对房价的影响较大,房价变动对租金的影响较小;银川、昆明、太原、西安、呼和浩特等中西部经济区城市,房价与租金也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房地产市场更多为刚性需求,使得租金变动对房价的影响较小,房价变动对租金的影响最大;南宁、武汉、兰州、大连、成都、乌鲁木齐等城市,由于流动人口相对较少,房地产销售市场和租赁市场具有竞争性和替代性,使得房价与租金呈现负相关关系.通过调控政策对房价和租金的影响分析发现,我国大多数城市房价和租金一路上扬,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在于调控期间的城市经济发展、物价变动、流动人口构成、房地产供给结构、国家扶持性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政策、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政策)等影响了人们的预期,从而制约了调控效果.因此,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必须与其他相关政策配套实施,而且要对不同城市实施差异性政策,才能有效达到调控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空气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公共交通将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方式.文章对2006-2015年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分析碳排放效率,并借助ML指数分析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公交车的碳排放效率最高,但有明显下降趋势,提高运营效率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地铁虽有前期巨额资金投入压力,其碳排放效率仍波动上升,进一步扩大地铁运行规模有助于提升系统的碳排放效率;出租车的碳排放效率非常低,应推进更新换代进程,加大技术投入.文章可为北京相关部门制定交通发展规划、实施节能减排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不仅意味着老年人口占比上升,它还会对住房需求产生影响.现有关于人口老龄化对住房需求影响的研究大多基于局部均衡理论,且多以实证分析为主,较少探讨老龄化进程中住房需求变化的微观基础,所得结论不尽一致.因此,文章构建了由微观至宏观、系统全面的OLG-CGE-Multi-Agent房地产市场模型,并对不同生育补贴政策下老龄化对住房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实证研究发现:1)部分和全部实行生育补贴时,住房需求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且全部实行生育补贴政策的住房需求高于部分实行生育补贴政策的住房需求;2)不实行生育补贴时,住房需求先上升再下降,且一直低于其他两种生育补贴政策;3) 25-34岁人群的住房需求最高,其次是35-44岁人群;4)不实行生育补贴时,65岁及以上人群的住房需求在第28年超过45-64岁人群;在其他两种政策下,65岁及以上人群的住房需求始终低于45-64岁人群.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引入城镇化及居民消费等因素拓展LMDI模型,解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动为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消费抑制因子、城镇化、居民消费和人口规模六大效应,并探讨上述六种效应变动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的贡献率及其作用机理。然后,选择中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 2012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增加42.1167亿吨,消费抑制因子效应、城镇化效应、居民消费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呈现为正效应,而碳排放因子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整体上呈现为负效应,并且居民消费效应对碳排放量变动的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碳排放量变动的主要人口因素。较之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人口规模效应明显较高,但其能源强度效应则相反,中部地区碳排放因子效应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现阶段,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减缓了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而人口城乡结构、区域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方向则相反,最后,人口性别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变动无显著地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变化,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增加.生活垃圾给环境带来严峻挑战,及时处理生活垃圾能够有效保障城市正常运行.文章利用2013-2017年天津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和无害化处理量数据,使用灰色分数阶FGM(1,1)模型建模,对2018-2020年生活垃圾清运量及无害化处理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三年,垃圾清运量和无害化处理量都呈现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校大学生数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规模的预测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校大学生数量是规模的首要因素,而决定大学生数量的要点是适龄人口和毛入学率.基于人口推算模型对未来10年的18-22岁适龄人口数进行计算,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将毛入学率的定义式与适龄人口数推算法相结合,推导出用于计算在校大学生数量的毛入学率与适龄人口的乘积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对我国2010-2020年的在校大学生数量规模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2008北京旅游人口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北京市统计局2001至2006年入境旅游人口以及国内旅游人口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为研究每年同期旅游人数的变化规律,构造以每年3至12月的数据为分量的年数据向量.应用基于双谐样条插值算法对原异常数据进行处理,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及回归模型对2008北京旅游人口进行预测分析,得出2008年每月来京旅游人口数量,为政府制定人口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Becker时间配置模型基础上,构建农村居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行为决策模型,农村入口时间资源分配在农村活动、城市活动、教育活动和闲暇上,根据福利水平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分析农村人口城市化决策中影响因素.解释了农村人口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现象,发现城乡差异、教育影响、时间间接成本等因素是影响人们时间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全民福利水平,政府的农村政策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城市政策集中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合理性方面.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a city expansion model is proposed to capture the coevol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diffusion and road growth. In the model, we adopt the physical diffusion process, which considers the influence of the road network topology and random exploration factor, to analyse the population diffusion based on the cellular automata (CA) model. In addition,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the road network is developed to minimize the construction cost related to th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e Euclidean distance. The distribution complexities of th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e road network topology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are then analysed. Compared with the real Beijing city in 2012, the suggested model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city evolu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5.
为高效率与高质量仿真城市人口迁移与演变趋势, 基于Zadeh模糊集的基础知识, 引入哲学否定与计算机逻辑中对立否定、中介否定和矛盾否定的概念。在反复研究和论证了三种逻辑否定之间的内在关系、基本特征和融合条件后, 创新性地提出了PLF.sets泛逻辑性模糊集, 形成可直接参与计算的多种逻辑变量及其演变形式的评价因数集。PLF.sets在饱和验证其运算规则和逻辑转化可行性的前提下, 通过已知局部隶属函数g(x)构建出逼近性能良好的整体隶属度函数f(x)。它能够在确定的值域U[a, b]内, 使得任意的x(x∈U)映射于f(x)值。并在高度仿真和逼近原始系统规律的同时, 逻辑简化系统函数产生的复杂性计算。PLF.Sets于《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证研究结果充分证明, PLF.sets方法可以化繁为简, 简化运算方法和步骤;显示出高效性、准确性、普适性和简洁性的特点。PLF.sets方法在对北京城市人口迁移与演变趋势仿真的应用表明:(1)北京城市人口流动变化净增加值的定位均是“多”的等级;(2)北京城市人口流动网络及其关联度特征的定性等级均是“高”级别。最终高质量地评估了正向迁移城市的人口流动格局、人口迁移与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将雇主提供一年期及以上合同的工作作为稳定就业,将农民工的就业状态分为稳定就业、非稳定就业、未就业三种,在校正多元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估计了农民工稳定就业的工资方程和非稳定就业的工资方程,重点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民工获得稳定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对农民工稳定就业和非稳定就业的工资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稳定就业工资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对非稳定就业工资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时鼓励用工企业对农民工开展与工作技能相关的在职培训,从而使农民工获得更为稳定的就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顺利实现市民身份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熵权的城乡结合部地域特征属性模糊界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准确界定地域特征属性是制定加快城乡结合部科学发展策略的前提。本文在述评前人关于城乡结合部地域范围划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结合部地域特征属性划分研究的新思路,构建出了基于熵技术的城乡结合部地域特征属性模糊界定方法。对北京城乡结合部内4个地域单元的地域特征属性界定结果表明,城乡结合部的地域特征属性与空间属性不完全一致,初步印证了本文构建的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按照人口基本特征、物质生活水平、精神生活、健康状况、社会环境与家庭生活分析了长沙市老龄人口生活特征,并从中选取10个代表性指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各个因子方差贡献率的大小,得到了影响长沙市老龄人口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为: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水平、健康状况、文化程度与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多种评价指标研究黑龙江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发现黑龙江省十三个地区各类卫生资源的三种公平性指数高度一致;卫生资源主要是按人口分布配置的,且公平性在逐渐降低;哈尔滨市、绥化市等地区资源配置公平性较高.同时显示政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影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