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梅 《化学教育》2016,(11):38-42
举例分析了中学化学"纸笔实验"试题中常见的4种错误是实验内容不真实、实验结论不可靠、实验方法不现实、涉及物质不实际,并阐述了由此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钱胜  冯红霞 《化学教育》2012,33(1):60-61,66
由于中学化学实验装置的多元化,使得近年来对实验装置改进的研究,成了化学教师们十分热衷的课题.但有的实验装置改进却出现了不良倾向,甚至引导着一些青年教师进入了实验改进的误区.从教学实践出发,研讨了如何把握好实验改进的方向及其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3.
郑晓红 《化学教育》2015,36(3):69-72
介绍了几则有关电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其中包括盐桥的改进、简易原电池装置的设计、简易氢氧燃料电池的制作、铁的吸氧腐蚀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的改进等内容,并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实验方法、效果及设计理由.  相似文献   

4.
韩程明 《化学教育》2009,30(9):51-51,61
阐述了二氧化硫性质演示实验的改进方法,从实验的设计意图、实验装置的准备、实验的具体操作与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将自己的经验及做法作了一个完整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就大一无机化学实验过程中近年来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主要从优化实验内容、教学模式、实验减污再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梳理了部分国内综合性院校本科化学类实验的课程设置及所用化学实验教材,同时简单介绍了科学仪器的分类。针对各类化学实验教材中分析仪器部分的内容重复、更新不及时、深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能对今后化学实验教材的编写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研究型高分子实验内容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我国未来高等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行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三层次"教学,是化学实验教育的大势所趋。其中研究型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安排极具挑战性。本文着重探讨了研究型实验的特征及开展研究型实验的必要性,结合我校应用化学专业高分子模块的课程设置,设计了一个以聚乙酸乙酯的合成、改性、表征、性能测试为主线的研究型实验,从而探索研究性实验内容的设计与实施,为研究型实验内容的开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中学化学教材编写如何体现化学的学科特色,实现实验的教学功能,美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物质与变化》的实验编排独具匠心,凸显了实验地位,使之对化学学习起到引领作用,通过优化实验题材,拓展了化学学习的范围,展示了实验的各种功能,改进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乔金锁 《化学教育》2006,27(10):53-53
笔者学习了《化学教育》中有关用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展开创新实验的文章,受益匪浅。利用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设计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得到大家的共识,放在了应有的位置。但是,我们在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不能一味追求新、奇,应注意当学生的思维进入误区时应给以点拨、纠正,不能置之不管,更不能连自己也不清楚。通过设计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时,不仅要注意实验的科学性、操作的示范性,还应注意图示的规范性,不能发生差错。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分子实验课程是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本文介绍了在高分子实验教学中的几点探索性改革措施,在开设原有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特点是实验方案的灵活多样;综合性实验则偏重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门课程知识点的结合。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绿色化学是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的必由之路。由于某些传统农药是引起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对农药化学中的绿色化学进行研究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应用绿色化学原理,对农药化学中的一些绿色化学方法和技术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绿色化学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化学,培养绿色化学意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等院校高分子材料专业或材料化学高分子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文章分析了在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介绍了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具体措施。通过绿色化学理念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相似文献   

13.
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   总被引:124,自引:10,他引:114  
朱文祥 《化学教育》2001,22(1):1-4,18
本文介绍了绿色化学的定义和内涵,绿色化学的 12条原则,“原子经济”概念,绿色化学的研究动态以及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有机化学课程中的绿色化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春雪  许雅周 《化学教育》2007,28(4):4-6,12
介绍了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的做法和建议,其中包括反应试剂的绿色化,反应条件的绿色化,目标产物绿色化。  相似文献   

15.
房喻 《大学化学》2018,33(5):1-4
传统化学以研究变化,关注变化前后的结果而著称。化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生命科学的相互渗透使得化学的动态特征更加突出,化学学科格局也因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化学需要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综述了中国大陆地区有机化学研究人员2011至2012年两年内在合成方法学、有机合成化学、元素有机化学以及天然产物化学等领域获得的重要成果。文章中共引用参考文献355篇,其中110多篇手性金属配合物和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反应、金属催化的碳氢键活化等合成方法学论文和30余篇氟有机化学论文基本来源于德国《应用化学》(国际版)和《美国化学杂志》。本文汇集了中国有机化学家两年中合成的150多个具有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多样性的天然产物,其中不乏具有高度挑战性的复杂天然分子。在近两年中中国有机化学家从陆地和海洋的生物体内发现各种不同类型新天然产物90多个。  相似文献   

18.
Protactinium exhibits an ambivalent chemical behavior. In non-aqueous solutions and in the solid state, both quadrivalent and quinquevalent protactinium has properties which characterize it as a typical actinide element. On the other hand, investigations in aqueous solution show quinquevalent protactinium to be a homologue of niobium and tantalum. It exhibits – except in hydrofluoric acid solutions – a marked tendency to undergo irreversible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s, which leads to the situation that tracer amounts (ca. 10?12 mole/l) and macroscopic amounts (10?3–10?6 mole/l) of protactinium often behave differently. Reduction with strong reducing agents gives aqueous solutions of Pa(IV), the properties of which again correspond in general to those of Th(IV) and show no relation to Nb(IV). Our knowledge of the chemical behavior of this rare radioelement has been advanced, in particular, by the production in 1958–1960 of 100 g of pure protactinium – the largest amount so far – from residues of the British production of uranium.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chemical and physical stimuli cause a simple system, the giant vesicle, to undergo a variety of “cytomimetic” transformations such as fusion, fission, endocytosis, budding, aggregation, birthing, and foraging. For example, when a giant vesicle, which happens to have a smaller vesicle inside it, is exposed to octyl glucoside, the smaller vesicle can pass through the outer membrane into the external medium (“birthing”). The resulting injury to the membrane of the host vesicle heals immediately. Addition of cholic acid, on the other hand, induces a feeding frenzy in which a vesicle grows rapidly as it consumes its smaller neighbors. After the food is gone, the giant vesicle then self-destructs (a case of “birth, growth, and death”). Such lifelike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hemicals; thus these processes should be assigned to organic chemistry, and not to biology or even biochemistry, and not to biology or even biochemistry. Experimental details (e.g. the prepar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the vesicles) are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in hopes of helping others enter this undeveloped field.  相似文献   

20.
根据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内容设置及特点, 结合教学实践, 探讨了2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配合和协调统一。无机化学教学应以知识的衔接和实际应用为主, 而物理化学教学则要侧重知识点的挖掘和提升。2者的协调有助于提高课堂利用率,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