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了湖北宜昌几种茶叶中的氟含量及氟的浸出率。结果表明,这几种茶叶氟含量在46.8—357.1μg/g之间,茶叶氟的浸出率在72.9%-80.1%之间,宜昌茶叶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氟来源。  相似文献   

2.
茶水中微量元素硒浸出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茶水中微量元素硒浸出量。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茶水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富硒茶中硒含量为2.45μg/g。富硒茶3g浸泡于300mL90℃水中浸泡30min,茶水中硒含量0.71μg/100mL,浸泡2-4次的茶水中硒含量0.10-18μg/100mL。富硒茶中含量丰富,常饮茶水有益于人体健康。但茶叶不宜反复冲泡饮用。  相似文献   

3.
水中氟的衍生气相色谱测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铭  尹伟  欧维平  王丽君 《色谱》1992,10(5):288-290
氟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微量的氟可维护机体正常的钙、磷代谢,适量的氟能维持人的牙齿健康,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对造血机能产生刺激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人提出氟具有甲状旁腺功能、细胞酶系统生理功能等,但至今仍未被确认,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灵敏的方法去测定痕量的氟。 有关微量氟的分析方法,国内外有许多报道,主要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和化学比色法,近年来还发展子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测定氟的方法,国内未见报道。离子选择电极法存在着测定过程中电位漂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绿茶、红茶、普洱茶、茶鲜叶、红茶汤和土壤中氟环唑、茚虫威、苯醚甲环唑残留分析方法。采用Florisil与GCB混合柱净化茶叶和土壤,BondElut C18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茶汤,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并对3种农药的质谱裂解和基质效应进行了研究探讨。在0.005~4.0 mg/L浓度范围内均满足线性关系,r>0.9997,仪器检出限LOD<0.002 mg/L;在高、中、低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不同基质样品(绿茶、红茶、普洱茶、红茶汤、茶鲜叶和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66.3%~1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85%~17.6%(n=6);方法定量限LOQ分别为0.005 mg/kg(成茶)、0.002 mg/kg(茶鲜叶、土壤)和0.10!g/L(茶汤)。采用此方法检测40份红茶、绿茶出口样品,1份检出茚虫威残留量为0.014 mg/kg;4份检出苯醚甲环唑残留量为0.012~0.040mg/kg,均未检出氟环唑残留。采用此方法进行茚虫威在茶鲜叶-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消解率、茶叶-茶汤冲泡过程中的浸出率研究,表明茚虫威在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平均消解率为24.8%,3次冲泡的总浸出率平均值为5.2%。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中国一些常用茶叶和银杏叶中的钾和不同方法冲泡的茶、银杏叶饮料中的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茶叶、银杏叶中的钾含量丰富,为14 035~38 924 mg/kg。饮茶和银杏叶茶对人体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6.
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间接测定染料中的微量铁。将含铁染料试液加至氟离子标准溶液中,染料中三价铁与氟离子反应,生成惰性配合物FeF6^3-,使氟离子标准溶液浓度降低,利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加入染料试液前后电池电动势的变化,间接测得染料试样中微量铁含量。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1.34%(n=11)。  相似文献   

7.
微波消解—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树叶中氟离子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树叶中氟离子含量;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微波功率、消解时间、固液比、冷却时间等条件对微波消解的影响,对消解试剂和微波消解条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46%,加标回收率在95.5%~103.3%之间。该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对测定植物树叶中氟离子含量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8.
氟离子仪器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承珠  姜新华  李刚  张嘉捷  张培敏  朱岩 《色谱》2016,34(10):942-945
近几年社会公众对氟离子的关注度显著提高,氟离子含量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该文介绍了氟离子含量测定的各类仪器分析技术及其优缺点,主要包括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离子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气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氧瓶燃烧法,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了茶叶及防龋健齿口胶中氟离子的含量,并做了回收率实验,实验证明,本法准确度高,回收率好,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离子液体中的氟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宝友  李凤 《广州化学》2019,44(1):41-46
旨在探究是否可以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对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HmimBF4)离子液体复合材料中的氟离子进行测定。得到线性响应范围是pF值为0.5~5,最适pH值为6,其检出下限为1×10~(-5) mol/L,精密度为0.75%,测得离子液体的氟离子浓度为0.19 mol/L,加标回收率为97.2%~103.2%。结果表明,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具有实际操作简单、响应时间短、加标回收率高、精密度高、准确度好等优点,所以可用于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膦腈氟橡胶中氟含量约为55%,磷含量约为9%,若按一般的容量或比色法测量氟,需先除磷,手续繁琐,测量范围受较大限制。本文介绍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不需除磷,方法简易、准确、灵敏、测量范围宽,适于常量及微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崔万苍  米俐  史慧明 《化学学报》1987,45(9):913-915
在环境监测中微量F~-的分析受到很大的重视.过去采用了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荧光光度法,前两种方法选择性好,但灵敏度略低;荧光光度法灵敏度较高,可直接测定简单样品中的微量氟.在测定氟的荧光方法中,均是采用荧光熄灭法.此法的特点是灵敏度高,但操作繁琐,很少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我们研究了氟的几个新体系,从中筛选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锆-8-羟基喹啉-5-磺酸体系.在水溶液中测定,1μg F~-使体系荧光强度下降68%,与文献报道的体系相比是较高的.本法灵敏度为0.002μgF~-/mL,是测定氟的最灵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干法消解测定桑叶中总氟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测定桑叶中氟化物的方法有:茜素锆比色法、离子色谱法、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等。但此类方法测定的是水溶性氟化物,尚未见到总氟化物测定方法的报道。桑叶氟污染会引起家蚕氟中毒,而总氟化物的含量更能说明桑叶受污染的程度,其中有机氟或许毒性更大。为此,我们进行了用干法消解样品来测定氟化物方法的探讨,检出的总氟化物比水溶性氟化物约高出25.6%,用该法能更准确地判断和评价桑叶受污染的程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机合成中Si-O键受氟离子(F-)作用断裂形成O-的机理,开展了以荧光染料BODIPY-PhOSi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溶液中的微量氟离子的研究。BODIPY-PhOSi受氟离子作用形成BODIPY-PhO-,引起荧光强度变化,从而达到检测微量氟离子的作用。实验通过有机反应合成了荧光探针BODIPY-PhOSi,然后采用荧光光谱仪进行低浓度溶液中微量氟离子滴定实验,得到不同浓度氟离子的荧光光谱曲线,谱图分析表明荧光探针BODIPY-PhOSi对氟离子的响应呈比例比色型,通过数据计算得到荧光探针的最小检测限,在对比实验中氟离子检测表现出了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氧瓶分解-汞离子选择性电极法于有机化合物中汞的微量分析。所拟定方法简便、快速,终点突跃,绝对误差±0.3%,化合物中存在氮、氟、硫、磷、硼、硅、钾、钠等元素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氟离子选择性电极对食品添加剂硫酸钙中氟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1,线性范围为0.2~3.0μg/m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加标回收率为97.8%~102.0%,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食品级硫酸钙中氟离子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磷肥厂废水中氟的测定从前大都用比色法。1966年Frant和Ross提出了氟离子选择电极后,氟的测定得到很大的改进。这种方法测定范围较广,干扰少,操作手续简便,快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对四川地区一些磷肥厂废水中的氟用电极法进行了测定。这类废水除极个别铝离子含量特高的以外,绝大部分废水中共存离子对氟的测定不发生干扰,可以不经蒸馏直接测定。测定浓度范围为。  相似文献   

18.
在催化剂的研制过程中,氟元素的加入可以增强载体或催化剂的表面酸性,防止Ni-Al、Al-W、Al-Mo等尖晶石的形成,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研究表明,载氟量对催化剂晶体结构、活性、选择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催化剂中氟含量测定,光度法需要用浓高氯酸蒸馏以绘制标准曲线;间接络合滴定法对酸度、共存元素要求严格,且操作繁琐。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测量准确、重复性好、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是分析催化剂中氟含量的极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分解对氟聚苯乙烯聚合体的条件,建立了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对氟聚苯乙烯聚合体中氟含量的方法,对氟苯甲酸加标回收率为99.9%,对氟聚苯乙烯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20.
章福平  毕树平  俞炯  张振江 《分析化学》2000,28(8):1029-1036
综述了用极普法、吸附伏安法、计时电位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及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环境和生物样品中铝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研究的进展和现状,比较了各种电分析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引用文献97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