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在一种手性固定相(键合在硅胶上的(R)-N-3,5-二硝基苯甲酰苯甘氨酸固定相)上一系列取代单环β-内酰胺对映体的直接分离,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对容量因子k’,对映体选择性α和峰分离度P的影响,比较了具有不同取代基的β-内酰胺对映体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张丹丹  张晓琳 《分析测试学报》2014,33(11):1274-127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Pirkle型手性固定相α-Burke-2对马布特罗、班布特罗、克伦特罗、克伦普罗4种β2-受体激动剂对映体进行手性拆分。考察了缓冲盐添加剂种类及浓度,有机溶剂类型及含量,以及柱温对保留行为和分离的影响。当流动相为二氯甲烷-乙醇(19∶1)(含5 mmol/L醋酸铵),流速为2.0m L/min,柱温为20℃时,克伦特罗和克伦普罗对映体可实现基线分离,分离度可达1.78和1.68;班布特罗和马布特罗可实现部分分离,分离度分别为1.00和1.25。对4种β2-受体激动剂对映体在α-Burke-2手性固定相上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计算,证明β2-受体激动剂对映体与手性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焓控过程。β2-受体激动剂对映体与Pirkle型固定相间的π-π主客体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是实现对映体分离的最主要分离机制。  相似文献   

3.
β-氨基酸对映体在键合型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上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瑞芬  万谦宏 《分析化学》2006,34(5):683-686
制备了以L-α-氨基酸为手性配体和球型多孔硅胶为基质的键合型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用于β-氨基酸对映体的拆分。考察了硅胶基质、配体、流动相pH值、中心金属离子浓度和流动相阴离子等因素对5种β-苯丙氨酸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由此确立最佳色谱分离条件为以BaseLine硅胶为基质键合L-羟脯氨酸的手性固定相,5.0mmol/L和pH4.6的CuSO4溶液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在此条件下5种β-氨基酸对映体均可在35min内得到分离,分离因子在1.49~1.77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可用于β-氨基酸对映体的分离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史雪岩  梁沛  宋敦伦  高希武  傅若农 《分析化学》2004,32(11):1421-1425
以聚合-β-环糊精作为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选择剂,成功分离了2-苯氧丙酸(PPA)、顺式-功夫菊酸(cis-PA)、1-苯基-2-(对甲苯基)乙胺(PTE)和1-苯基-2-(对甲氧基苯基)乙胺(PME)4种光学活性农药中间体的对映体。考察了不同手性选择剂及其浓度、背景电解质的pH等操作条件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kV操作电压下、30mmol/Ltris-HCl背景电解质中,用14g/L聚合-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PPA和cis-PA对映体在pH6.0时,PIE和PME对映体分别在pH2.5和pH3.0时可以被较好分离。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用聚合-β-CD作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选择剂分离PIE对映体的分离度为1.513,成功测定了两种旋光性PIE的对映体过量值。  相似文献   

5.
王伟  周晓娟  季一兵  相秉仁 《分析化学》2013,(10):1566-1570
利用毛细管电泳和分子模拟对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在莫达非尼手性拆分中的立体选择性差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环糊精浓度和温度对对映体手性拆分的影响。在15~35℃温度范围内,考察了对映体的保留和分离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手性分离变差,并以lnα对1/T作图,得到的Van’t Hoff曲线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5)。热力学结果表明,此手性拆分过程为焓控过程。在5~50 mmol/L范围内,考察了SBE-β-CD浓度对分离的影响,采用双倒数法求得莫达非尼S-和R-对映体与SBE-β-CD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8.0和70.6 L/mol。分子模拟实验以Gold对接完成,结果表明,莫达非尼R-对映体相比S-对映体与SBE-β-CD结合更稳定,且两对映体与SBE-β-CD结合的差异主要来源与氢键贡献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β-环糊精柱分离20种冠醚的对映体,使用甲醇/1%乙酸三乙铵(水溶液)为移动相,可以获得好的分离选择性,多数冠醚的对映体达到基线的分离,其中7种、8对对映体是过去不能分离的。对β-糊精柱的结构和它对对映体分离选择性的机制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为手性添加剂,用毛细管电泳法对消旋体药物尼索地平进行拆分研究。考察了二甲基-β-环糊精浓度、背景电解质种类、缓冲溶液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分离电压、温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H 8.0的30 mmol/L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溶液(含38mmol/L二甲基-β-环糊精,30 mmol/L SDS)为缓冲液,分离电压15 kV,毛细管温度18℃,检测波长254 nm时,尼索地平对映体达到最佳分离,分离度为1.95,对映体迁移时间分别为13.0、13.54 min。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可用于尼索地平对映体的手性分离。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新的手性固定相:七(2,6-二-O-正丁基-3-O-三氟乙酰基)-β-环糊精(DB-TFA-β-CD).使用该固定相涂渍的石英毛细管柱,对卤代烃、环氧化合物、酮、胺、醇、二醇、羧酸和氨基酸等化合物的对映体进行了色谱分离.结果表明:该固定相具有较好的对映体分离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将离子液体三甲基羟乙基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HOEt N1,1,1NTf2)和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联用,建立了分离文拉法辛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法。在检测波长230 nm,高差10 cm,进样10 s的条件下,考察了CM-β-CD浓度、HOEt N1,1,1NTf2浓度、背景缓冲液浓度及其p H值、分离电压等实验条件对文拉法辛对映体拆分的影响。最佳分离条件为:在20 mmol·L-1p H 6.0磷酸盐缓冲液中添加30 mmol·L-1HOEt N1,1,1NTf2和4.5 mmol·L-1CM-β-CD,分离电压为20 k V。文拉法辛对映体在9 m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82。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分离效果好,适用于文拉法辛对映体的分离,同时也为其它手性药物的分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新的手性固定相: 七(2, 6-二-O-正丁基-3-O-三氟乙酰基)-β-环糊精(DB-TFA-β-CD), 使用该固定相涂渍的石英毛细管柱, 对卤代烃、环氧化合物、酮、胺、醇、二醇、羧酸和氨基酸等化合物的对映体进行了色谱分离。结果表明:该固定相具有较好的对映体分离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施介华  叶燕 《分析化学》2010,38(10):1450-1456
采用气相色谱法在β-环糊精衍生物手性柱上分离羧酸仲丁酯对映体,考察了羧酸仲丁酯结构和柱温对其对映体分离的影响;探讨光学异构体分离过程的驱动力;运用量子力学PM3方法模拟乙酸仲丁酯((R/S)-BAA)与全甲基-β-环糊(PMBCD)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探讨(R/S)-BAA在PMBCD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羧酸仲丁酯中羧基基团的增大,羧酸仲丁酯对映体的分离因子(α)和分离度(Rs)先增大后减小,乙酸仲丁酯对映体分离效果最好.羧酸仲丁酯对映体的容量因子(k′)和分离因子(α)的对数与羧基中烷基基团参数π和立体效应参数(Es)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随着柱温升高,羧酸仲丁酯对映体的容量因子(k′)、分离因子(α)和分离度(Rs)也随之减小.羧酸仲丁酯对映体在β-环糊精衍生物手性色谱柱(Cyclodex B和CycloSil B)上的分离过程是焓驱动过程并存在着焓熵补偿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新的手性固定相: 七(2, 6-二-O-正丁基-3-O-三氟乙酰基)-β-环糊精(DB-TFA-β-CD), 使用该固定相涂渍的石英毛细管柱, 对卤代烃、环氧化合物、酮、胺、醇、二醇、羧酸和氨基酸等化合物的对映体进行了色谱分离。结果表明:该固定相具有较好的对映体分离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β-环糊精用于毛细管电泳拆分佐匹克隆对映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β-环糊精(β-CD)为手性添加剂,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手性药物佐匹克隆进行了拆分研究.考察了β-环糊精浓度、背景电解质组成、浓度及pH值、分离电压、温度等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H 2.5的100 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磷酸溶液(含15 mmol/L β-环糊精)为运行缓冲液,分离电压28 kV,毛细管温度16 ℃,检测波长303 nm,佐匹克隆对映体达到最佳分离,分离度为2.7,对映体迁移时间分别为8.4、8.9 min.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可适用于佐匹克隆对映体的手性分离.  相似文献   

14.
β-内酰胺因有四元环结构,又是某些抗生素的母体,它的合成一直受到有机化学家的注意。1980年Melillo等用DCC为缩合剂由β-氨基酸脱水直接合成了β-内酰胺,1981年Kobayashi等报告了以Ph_3P—(PyS)_2为缩水剂由β-氨基酸合成β-内酰胺,1984年我们用2-氯吡啶盐为脱水剂成功的得到了β-内酰胺。本文报道在三聚氯氰及二甲基甲酰胺存在下使β-氨基酸环合成β-内酰胺的新方法。用这种新方法共合成了六种β-内酰胺Ⅱ_(a-f)。其特点是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分离产品比较容易,产率约为56—90%左右,此法比较方便,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5.
《色谱》2015,(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不同配比的正己烷-异丙醇为流动相,在正相色谱条件下,考察了6个3α-酰氧基-6β-乙酰氧基莨菪烷对映体在淀粉型手性固定相Chiralpak AD、纤维素型手性固定相Chiralcel OD-H上的分离情况,以建立该类化合物的手性拆分方法。结果表明,在Chiralpak AD手性柱上,对映体6实现完全分离,而对映体1完全不能分离;在Chiralcel OD-H柱上,对映体1、4、3分别实现完全分离、基线分离和基本分离,对映体6只能实现部分分离;对映体5在两种手性柱上都完全不能被分离。说明固定相手性空腔的结构对化合物的拆分结果影响很大。研究发现,C-3α位取代基团的空间位阻效应主导手性固定相对对映体的选择性识别作用,而化合物与固定相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对手性拆分也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果为其他莨菪烷类化合物的手性拆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合成的2,6-二-O-戊基-β-环糊精涂渍Symmetry C8色谱柱,研究了扁桃酸及其类似物等6 种外消旋对映体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拆分。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探讨了扁桃酸的手性拆分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甲醇-水或甲醇-0.5%三乙胺-乙酸缓冲液流动相等色谱条件,扁桃酸、扁桃酸甲酯、苯基甘氨酸、苯基琥珀酸和安息香等5种外消旋对映体达到或接近基线分离,其中前4种对映体均为(S)-构型先出峰。该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对映体纯度测定。  相似文献   

17.
以高磺化-β-环糊精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建立了有效分离7种手性芳香仲醇对映体的方法.在20 mmol/L H3PO4-三乙醇胺为背景电解质(pH 2.5),6%(m/V) 高磺化-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S-β-CD),柱温20 ℃,操作电压-15 kV,检测波长214 nm等优化条件下,所有芳香仲醇对映体均实现基线分离.以本方法测定了7种芳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产物7种手性芳香仲醇的百分对映体过量值(% ee),其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测定结果完全一致.本方法可以用于手性芳香仲醇光学纯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1′R,3R,4R)-N-取代-3-(1′-羟基乙基)-4-乙酰氧基-β-内酰胺(3)是合成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以廉价的L-抗坏血酸为原料,制得S-缩异丙氧叉甘油醛(5),与胺反应定量转变成相应的手性亚胺(6a~6d),6与双烯酮[2+2]环加成反应,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3(S)-乙酰基-β-内酰胺(Sa~8d),其非对映体过量由类似反应的80%提高到接近100%.8a经四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3a.  相似文献   

19.
胡键  吴彤  李恒光  谢如刚  甘亚  吕丁 《化学学报》2001,59(2):279-283
(1'R,3R,4R)-N-取代-3-(1'-羟基乙基)-4-乙酰氧基-β-内酰胺(3)是合成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的关键中间体。以廉价的L-抗坏血酸为原料,制得S-缩异丙氧叉甘油醛(5),与胺反应定量转变成相应的手性亚胺(6a~6d),6与双烯酮[2+2]环加成反应,高立体选择性地合成3(S)-乙酰基-β-内酰胺(8a~8d),其非对映体过量由类似反庆的80%提高到接近100%。8a经四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3a。  相似文献   

20.
栗瑞芬  万谦宏 《分析测试学报》2007,26(3):305-309,314
以D-(-)-酒石酸和一缩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18-冠-6-四羧酸(18C6H4),并将18C6H4作为手性添加剂,应用于β-氨基酸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考察了背景电解质溶液(BGE)中18C6H4的浓度、BGE pH值、BGE组成、有机改性剂及运行电压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即BGE的组成为10 mmol/L18C6H4,10 mmol/LTris,pH2.20,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所测试的5种β-氨基酸的出峰时间均在25 min内,分离因子1.04~1.08,分离度0.46~1.52。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可方便地用于β-氨基酸对映体的分离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