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佳 《数学之友》2020,(4):56-58,60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对数学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获得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然而在实际数学学习中,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学生只掌握结论,忽略结论背后隐藏丰富的数学思维活动;仅认识符号,不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只会解与例题相似的题目,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尝试分析学生数学思维“瓶颈”的成因,寻找突破“瓶颈”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思维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更好地领会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2.
尤吉生 《数学之友》2022,(23):10-11
世间万物是普遍联系的.数学教学应该在知识的、方法、环节、问题的“联系”之处着力,使学生在习得和理解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己的认知图式、思考方式,积累学习的经验,促进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洁瑜 《中学数学》2023,(20):32-33
<正>在新课程理念的有序推进下,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需要通过有效策略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激起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恰当的学习方式.解题发挥,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讲授的问题,充分运用类比、移植等教学手法,通过简洁风趣的数学语言,不失时机地将相关知识和问题引入课堂,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4.
<正>一、设计背景数学教学过程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也包括对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正体现了新教材中对学生充分体验数学过程的要求.学生是主体,问题是中心,探索是主线,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和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陆丽萍 《中学数学》2023,(18):18-19
<正>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思维,尤其是高层次的思维,培养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的素养.高阶思维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只有把“灌输”“填鸭”式的教学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通过自我建构,深度学习才会发生,高阶思维才能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核心,注重学习建构理论的精炼,建立一个完整的单元式教学架构,并探索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数学双语教学1.数学双语教学的目的以数学知识的教学为载体,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数学英语知识的环境,使学生能用英语进行数学交流.2.数学双语教学的阶段定位及依据初级阶段以数学英语知识为主;中级阶段以运用英语知识进行思维为主;高级阶段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数学交流.依据是学生的水平,数学英语知识掌握得如何,用英语进行思维的程度如何.3.数学双语教学的几个原则(1)凸现英语原则: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练的重点不是数学思维,而是数学英语单词的理解、记忆、运用和思维过程的英语表达以及听力的反馈训练.降低思维难度有利于学生把精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数学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各不一样,对于学习自主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句话说得好,数学教学效率,就像讲授和探究的函数,能够取得最大值不能只考虑一个变量.数学任务设计,就像设计滑梯,不仅要让学生感兴趣,更要适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卢晓雨 《中学数学》2024,(2):42-43+65
<正>郭元祥教授指出:深度教学要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通过对知识完整深刻的处理,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并导向学科素养.学习的本质是理解学科思想,学会思维,创造新知.因此,设计真正能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中以“因式分解(分组分解)”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学科素养.1 课题分析1.1 教学分析“因式分解”是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9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课是数学教学最常见的课型之一.为上好习题课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规律,讲究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训练的质量,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去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意识.1.从教学目标上,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根据课程标准,习题课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三级:理解知识目标;应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在设计一节习题课时,首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情况进行目标定位,然后设计选择题目.要注意教学目标的阶段性和可行性,循序渐进,拾级而上.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习题课…  相似文献   

10.
<正>最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数学运算不仅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还包括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1]学生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中,往往会形成一种理解上的误区,他们片面地认为解析几何就是繁琐运算的代名词,这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路单一,通过解析几何的学习,反而禁锢了他们的思维,浪费了解析几何所承载的特有育人功能.其实解析几何是一块连通知识内在关系、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沃土,通过解析几何的教学,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要培养他们选择“算法”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算法”的引导,从更高的维度上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知识的学习和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不同大学数学课程中的几个例子,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阐述了利用"新知识求解旧习题"和"旧知识求解新习题"在大学数学类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该方法在教学中的灵活应用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新知识、巩固已学知识、培养思维灵活性;并能够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发散思维、多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比较困难的,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要经历概念的形成、表述、辨别以及应用等阶段,其中还包括一些思想方法的融合以及数学能力的训练,也是学生认识与概念相关的其他知识的基础.概念教学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思维,决定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要格外注意高中阶段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它会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打破重组以及深化加强,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以后的学习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陈庆菊 《数学通报》2023,(11):29-33
<正>1问题的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置了“预备知识”板块,设计课时为18课时.要求“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为载体,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等内容的学习,为高中数学课程做好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1]从这段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初高中的教学不是知识内容的区别,而是数学思维的发展:从较为具体的抽象内容提升为较为抽象的高中思维;也是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转变:变较被动为较主动;更是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进一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基石,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数学教学生硬、不自然的原因归根结底有三方面:一是教学不符合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线索,理解数学不够;二是不了解和遵循学生的需求及认知规律,理解学生不够;三是违背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理解教学不够.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并落实“三个理解”.笔者结合近期“1.1锐角三角函数”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论述基于“三个理解”的数学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获得数学思想和观念,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串”教学设计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问题串”教学设计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宽广.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真正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波普尔指出:“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所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设计并合理运用提出的问题,建立“问题组”是支持教师教授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工具,有利于将知识点由简单引向复杂,将学生的错误回答或理解引向正确,将学生的思维由识记、理解、应用等较低层次引向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层次.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数学学习的结果.在近几年的初中数学学业考试卷中,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创新试题大量涌现,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  相似文献   

18.
教学,需要有法;有法,才能有理;有理,方可有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将会直接决定课堂的走向和深入程度.对于数学概念课,要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需秉承有“理”这一原则,让学生明白“理”在何处,体会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寻“理”,如何让数学思维在“理”中生长.  相似文献   

19.
<正>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的课堂是关注学生真实体验、求同存异的课堂,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单纯知识的传授,还在于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设计一系列与知识相关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产生认知冲突,重新构建更加缜密的知识体系.本文中选择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作为研究课例,深入探讨深度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1 教学分析1.1 教材分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故错”,简言之,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巧妙的有意出错,引发学生启疑、质疑、释疑的一种教学方式1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受理解偏差、知识的复杂性、灵活性、隐蔽性、定势思维等影响,会在后继学习中表现出不易提取、难以分辨等弱点1这些都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1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易错点,创设“故错”情境,引发学生油然提问,展开争论,不断从中提高对知识的自我组织和自我完善的能力1学生不但从这种积极参与中逐渐消除了不良的思维习惯,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数学思维1一、“故错”启迪思维古人云:学起思,思源于疑1心理学家鲁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