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2-甲酰基吡啶与胺缩合制得Schiff碱,经NaBH4还原得到四个N-(2-吡啶甲基)芳胺(芳基=苯基,邻甲氧基苯基,对甲苯基及2-吡啶基),得到的芳胺及N-(2-吡啶乙基)甲胺与三甲基镓反应生成相应的N-(2-吡啶基)伯胺·二甲基合镓(Ⅲ)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子核磁共振、质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和表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稀释法与胺5倍过量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吡啶环的开链二胺1a(N,N′-双(2-氨基乙基)-2,6-吡啶二甲酰胺)。此外,合成了六个新型多齿希夫碱配体N,N′-双(β-R-苯甲醛亚胺基乙基)-2,6-吡啶二甲酰胺[其中,R=H (2a),o-OH (2b),p-OH (2c),m-NO2 (2d),p- N(CH3)2 (2e)]及N,N′-双[γ-水杨醛亚胺基正丙基]-2,6-吡啶二甲酰胺2f。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及质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化合物2e的单晶结构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立方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11.010(2) nm,b=13.865(3) nm,c=9.6537(19) nm,α=102.77(2)º,β=92.07(3)º,γ=87.98(3)º,V=1435.7(5) nm3,Z=2,Dc=1.230 mg•cm-3,Mr=531.66。微量热法检测了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分析了化合物结构与抗菌活性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都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中水杨醛希夫碱的抑菌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含有4-对甲基苯基-3,5-二(2-吡啶基)-1,2,4-三氮唑配体(L)的锰(Ⅱ)配合物,[MnL2(NCS)2]。其结构由X射线晶体学,红外和电喷雾离子质谱表征。在晶体结构中, 锰原子有一反演中心并由2个三芳基三氮唑配体的4个氮原子和2个反式硫氰根的2个氮原子八面体配位。磁性测定表明在75~300 K的温度范围内该配合物是顺磁性的。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双核Pt(Ⅳ)配合物{[cis-Pt(NH3)2Cl(OH)2]2(4,4′-methylenedianiline)}(NO3)2(化合物1)及相应的 15N标记化合物{[cis-Pt( 15NH3)2Cl(OH)2]2 (4,4′-methylenedianiline)}(NO3)2(化合物 15N-1)。利用 1H NMR和ESMS进行了结构表征,化合物 15N-1的2D[ 1H, 15N]HSQC NMR发现,该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存在同分异构体。2D[ 1H, 15N]HSQC NMR技术跟踪了化合物 15N-1与Guanosine-5′-Monophosphate(5′-GMP)和Glutathione(GSH)的反应。结果显示,5′-GMP能在0.5 h内将化合物1还原,而GSH在6 h以后才能够部分的将化合物1还原。化合物1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性能将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青  赵强 《分析测试学报》2008,27(6):603-607
从吡啶-2,6-二甲酸(L1)出发,合成了2种含有多个共轭体系和多齿的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L2)配体和N2,N6-二对甲苯基吡啶-2,6-二甲酰胺 (L3) 配体;制备了化合物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L2)与Tb(Ⅲ)和Eu(Ⅲ)的配合物,培养出了单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在Tb(Ⅲ)配合物的稀溶液中,当溶液pH值为7时荧光强度最强,pH值大于或小于7荧光强度都逐渐减弱;当溶液pH为7时,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对Tb(Ⅲ)的荧光强度敏化远大于吡啶-2,6-二甲酸;N2,N6-二(3-甲基吡啶)-2-取代吡啶-2,6-二甲酰胺和吡啶-2,6-二甲酸与Eu(Ⅲ)形成稀的配合物溶液的荧光强度随pH值的增加而增大(pH 3~11).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配体2,6-双{N-[(1′-甲基羟基-2′-苯基)乙基]氨基甲酰胺}吡啶及其钴(Ⅲ)配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的结构进行确证,经表征配合物组成为{[Co(L-2H)]2O2}?2H2O。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配体为四齿配体,通过2个酰胺氮原子和2个羟基氧原子参与钴(Ⅲ)配位。运用圆二色谱对目标配体和配合物的光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均为手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由Cu(Ⅱ)、2,2′-联吡啶(邻菲咯啉)与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在溶液中组装得到2个双核配合物[Cu2(L)2(2,2′-bipy)2]·8H2O (1)、[Cu2(L)2(phen)2]·2H2O (2)(H2L=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2,2′-bipy=2,2′-联吡啶,phen=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在这2个双核配合物中,中心铜离子的配位形式均为五配位的畸变四方锥构型,配体L中的N原子没有参与配位,而是采用1个羧基的1个氧原子与Cu2+离子螯合、另1个羧基上的1个氧原子以μ2-桥联的配位模式连接2个Cu2+离子。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吡啶-2,6-双酰胺配体2,6-双[N-(5′-羟基-3′-氮杂戊基)甲酰胺]吡啶及其钴(Ⅲ)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与确认,经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组成为C30H46N10010Co2·4H2O·4CH3COONa,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配位前后...  相似文献   

9.
以3-苯氧基甲基-4-(4-甲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为配体分别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即[Cu2L2Cl4]·2H2O (1)和 [Cd3L2(μ2-Cl)6]n·2nCH3CN (2),对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晶体结构等表征.配合物 12 都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1 ,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 1 中,中心铜(Ⅱ)原子具有畸变三角双锥构型[CuN3Cl2];配合物 2 是配位聚合物,每个重复单元有3个Cd(Ⅱ)原子和2个不同的Cd(Ⅱ)配位中心,Cd1(Ⅱ)原子具有中心对称的畸变八面体构型CdCl4N2,Cd2(Ⅱ)原子具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CdCl4N2.  相似文献   

10.
含硫多吡啶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个含硫多吡啶配体5,5′-二(2-吡啶硫)甲基-2,2′-联吡啶(L)及其3个过渡金属配合物{[AgL](ClO4)} (1),[CuLCl2] (2)和[Mn(L)3](ClO4)2(H2O)0.5 (3)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u(cbba)2(im)2] (1)和{[Mn(cbba)2(bipy)(H2O)2]·bipy}n(2)(Hcbba=2-(4′-氯-苯甲酰基)苯甲酸,im=咪唑,bi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这2个配合物通过氢键或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2-[N,N-二(2-吡啶甲基)氨甲基]-6-醛基-4-甲基苯酚(L)为配体,合成了2个单核铜配合物[CuL(CH3CN)(ClO4)]ClO4(1)和cis-[CuL(NCS)2]·0.5C4H8O2(2),对它们进行了紫外、红外、质谱、元素分析和单晶结构表征。2个配合物都属于单斜晶系,每个铜均为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作为四齿配体,L通过2个吡啶氮原子,1个叔胺氮原子和1个酚氧原子和铜离子配位。在配合物1中,乙腈和1个ClO4参与配位,而在配合物2中2个硫氰根离子为顺式配位。  相似文献   

13.
无机层状复合氢氧化物中顺铂-DNA模型分子的选择性插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分子的选择性包裹和控制释放是药物研究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本文研究表明:顺铂-DNA模型分子cis-[Pt(NH3)2(5′-GMP)2](5′-GMP 5′-单磷酸鸟苷)可插入无机层状复合氢氧化物[Zn0.68Al0.32(OH)2](NO3)0.32·mH2O。但另一种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iAl2(OH)6]Cl·H2O由于其阳离子层中正电荷密度较高、阳离子层与层间阴离子之间静电作用较强,因而顺铂-DNA模型分子不能通过离子交换方式插入其层间。光谱数据证实插入层间的顺铂-DNA模型分子结构不变。这可能为铂-DNA分子的传递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合成了2个三齿多吡啶铜(Ⅱ)配合物[Cu(phpi)Cl2]·H2O和[Cu(tpy)Cl2]·2H2O(phpi=2-(苯并咪唑基-2)-1,10-邻菲咯啉,tpy=2,2:6′,2″-三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在抗坏血酸存在下,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配合物对pBR322 DNA的切割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黄春芳  陈华龙 《无机化学学报》2007,23(12):2035-2038
合成了一个Mn(Ⅱ)的配合物[Mn(NPA)2(Phen)(H2O)2](NPA=N-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Phen=邻菲咯啉),经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差热,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其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标题配合物中的Mn原子与2个N-苯基代邻氨基苯甲酸的2个氧原子、1个Phen的2个N原子,2个水分子的氧原子形成六配位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离子液体中一步法合成吡唑[5,4-b]-γ-吡喃衍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芳醛、丙二腈与4,5-二氢-3-甲基-5-氧代-1-苯基吡唑在离子液体[bmim][BF4]中反应, 合成了2-氨基-4-芳基-3-氰基-5-甲基-7-苯基吡唑[5,4-b]-γ-吡喃衍生物, 该法快速、高效, 是一种洁净的合成方法. 产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7.
王婷婷  曾和平 《化学学报》2005,63(17):1587-1594,F0006
通过1,3-偶极环加成方法在微波照射下合成了N-甲基-2-(4'-N-乙基咔唑基)-富勒烯吡咯烷(C60-Cz)和N-甲基-2- (4'-N,N-二苯基氨基)-富勒烯吡咯烷(C60-TPA), 用质谱, 1H NMR, I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激光光解时间分辨瞬态谱研究了N-甲基-2-(4'-N-乙基咔唑基)-富勒烯吡咯烷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 在近红外区观测到了长寿命电荷分离态C60•--CZ•+的存在, 其寿命为0.28 μs. 运用Gaussian 98量子化学程序包, 利用密度泛函的方法对N-甲基-2-(4'-N,N-二苯基氨基)-富勒烯吡咯烷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 并在优化基础上用ZINDO方法计算了化合物C60-TPA的电子光谱, 计算结果表明, 光谱吸收峰在440 nm, 与实验值433 nm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以1, 3-二(4-吡啶基)丙烷(L)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Cd(Ⅱ)配合物{[CdL2(H2O)2]·2(C7H6N5)}n(C7H6N5=5-(3-氨基苯基)四唑离子)。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一维链状结构,Cd(Ⅱ)分别与4个1, 3-二(4-吡啶基)丙烷配体的4个氮原子,2个配位水分子的氧原子形成了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几何构型,1, 3-二(4-吡啶基)丙烷配体桥梁相邻的Cd(Ⅱ)离子形成了一维的无限延伸的链状结构,分子间通过O-H…N、N-H…N氢键作用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Zn(cbba)2(bipy)0.5]n(1)和[Co(cbba)2(bipy)(H2O)2]n(2)(Hcbba=2-(4′-氯-苯甲酰基)苯甲酸,bipy=4,4′-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它们都呈现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铝(Ⅲ)与生命体中重要的有机分子α-酮戊二酸的作用机制,我们采用了电位滴定、核磁共振、拉曼光谱和分子力学计算对酸性溶液中的反应体系的配位作用和互变异构进行了分析, 并采用电喷雾质谱以及固体和溶液核磁共振谱表征了浓溶液反应体系中的沉淀,来说明铝(Ⅲ)对α-酮戊二酸的催化脱羧反应过程。得到如下实验结论:(1)配位作用:铝(Ⅲ)与α-酮戊二酸在酸性溶液中配位形成1∶1[AlLH2+,AlL+,AlLH-1]和1∶2[AlL2]-,AlL2]H-2]3-]的单核形态以及2∶1[Al2]L4+]的双核形态。(2)互变异构:在酸性溶液中Al3+通过配位作用促进α-酮戊二酸烯醇化,生成易于脱羧的β、γ-不饱和酸的结构。(3)催化脱羧:由于铝(Ⅲ)的电子沉降作用,使β、γ-不饱和酸更易脱羧,如果是1∶2的形态,则脱羧生成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