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农药,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N-甲氧基-N-[2-(1,6-2H-1-取代-6-羰基-哒嗪-3-氧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化合物3a~3k, 其结构经IR, 1H NMR, LC/MS和元素分析确认. 生物活性测定表明, 部分化合物在50 mg/L下对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和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易得的光学纯N-甲基氨基醇与1,2-双(二氯磷)乙烷缩合合成了一类新的具有C2对称轴的氮磷-氧磷配体(R,R)-双噁唑啉磷乙烷(BOAPE) 14. 该类配体不仅具有C2对称结构和刚性五元环, 还具有富电子特性, 利用500 MHz进行了1H NMR, 31P NMR, 13C NMR表征. 与这些配体配位形成的Rh配合物用于N-苯甲酰基脱氢丙氨酸衍生物和α-功能化酮不对称加氢, 分别可以得到99%和98%的ee. 这类配体比它们相对应的非C2对称的氮磷-氧磷化合物(AMPP)配体具有更高的对映选择性. 在这四个新的配体中配体(R,R)-Ph-BOAPE (2)的催化性能最优. 催化剂[Rh(COD)(R,R)-Ph-BOAPE]BF4的半反应周期t1/2和周转频率(TOF)在N-苯甲酰基肉桂酸甲酯的不对称加氢反应中分别为12 min和6.5 min-1.  相似文献   

3.
以(S)-2-氨基丙醇为手性源与α-溴-3-氯苯丙酮反应, (R)-2-氨基丙醇为手性源与6-甲氧基-2-(2-溴丙酰基)萘反应, 分别合成了手性纯化合物(2R,3R,5S)-3,5-二甲基-2-(3-氯苯基)-2-吗啉醇盐酸盐(4a)和(2S,3S,5R)-3,5-二甲基-2-(6-甲氧基-2-萘基)-2-吗啉醇盐酸盐(4b),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两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两化合物的空间结构, 并初步分析两化合物空间结构, 化合物4a晶体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21212, 晶胞参数为: a=0.8718(2) nm, b=0.7883(2) nm, c=2.0247(6) nm, Z=4, V=1.3915(7) nm3, Dc=1.328 g/cm3, F(000)=584, R1=0.0399, wR2=0.0797, S=1.042. 化合物4b晶体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212121, 晶胞参数为: a=0.71035 (9) nm, b=0.77703(10) nm, c=2.9820(4) nm, Z=4, V=1.6318(4) nm3, Dc=1.318 g/cm3, F(000)=688, R1=0.0520, wR2=0.1108, S=0.994.  相似文献   

4.
肖元晶  杨守宁  石炜  杨琍苹 《有机化学》2006,26(8):1103-1105
用手性(S,S)-Ru-TsDPEN催化剂不对称转移氢化α-亚胺酮化合物5-[(1,1-二甲基乙基)亚胺基]乙酰基-2-羟基苯甲酸甲酯(2)得光学纯β-氨基芳基乙醇类化合物(R)-5-[2-[(1,1-二甲基乙基)氨基]-1-羟乙基]-2-羟基苯甲酸甲酯(3), 再经一步还原反应即得(R)-(-)-沙丁胺醇. 对反应关键一步α-亚胺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涛  黄贤贵  林静容  金荣华  田伟生 《化学学报》2007,65(12):1165-1171
(2R,6R)-2,6,10-三甲基十一醇(1)是维生素E、维生素K和植醇的基本结构单元. 利用从甾体皂甙元氧化降解产生的工业废弃物中所获得的手性化合物(R)-5-甲基-δ-戊酸内酯(6), 先将其转化成为化学性质稳定的(4R)-甲基-5-甲氧甲氧基戊酸甲酯(7), 再经十二步反应, 以14.1%的总收率合成得到了目标化合物(2R,6R)-2,6,10-三甲基十一醇(1).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活性基团拼接的分子设计方法, 将活性基团2-氧吡咯烷引入到2H-[1,4]苯并噁嗪-3(4H)-酮分子结构的苯环上, 设计并合成了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N-取代-6-(3-氯-4-氯甲基-2-氧吡咯烷-1-基)-7-氟-3,4-二氢-2H-1,4-苯并噁嗪-3-酮衍生物6a6p, 其结构经IR, 1H NMR, LC/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具有较高的除草和杀虫活性, 如6c6f等化合物在用量为150 g/hm2时对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和藜(Chenopodium album L)等阔叶杂草具有90%以上的抑制率, 6l6o在500 mg/L浓度下对蚕豆蚜(Aphis fabae)具有90%以上的致死率, 个别化合物还兼具除草及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7.
首次利用甾体皂甙元氧化降解废弃物(R)-4-甲基-δ-戊内酯合成了松叶蜂性信息素(2S,3S,7S)-3,7-二甲基-2-十五醇乙酸酯(2)和丙酸酯(3). 甾体皂甙元氧化降解废弃物(R)-4-甲基-δ-戊内酯首先被转化成为性质稳定易保存的(R)-5-溴-4-甲基戊酸甲酯(5), 化合物5经过偶联、还原、溴代、环氧加成开环和酰化反应给出目标分子. 本研究结果不仅为松叶蜂性信息素化合物23提供了一个简洁有效的合成方法, 同时也丰富了资源化学(即基于资源性化合物合理利用的有机合成化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1,3-二(乙氧基甲基)-5-N,N-二甲氨基-6-甲基尿嘧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3-二(乙氧基甲基)-5-N,N-二甲氨基-6-甲基尿嘧啶方便、高产率的合成方法. 以6-甲基尿嘧啶(1)为起始物, 经硝化、嘧啶N1,N 3-烷基化、还原及氨基甲基化, 首次高产率合成了1,3-二(乙氧基甲基)-5- N,N -二甲氨基-6-甲基尿嘧啶(5), 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魏太保  王海  林奇  张有明 《有机化学》2005,25(12):1565-1569
以PEG-400为固液相转移催化剂, 通过苯甲酰氯与硒氰酸钾反应合成了中间体苯甲酰基异硒氰酸酯, 该中间体不需分离, 直接与芳胺反应, 得到N-苯甲酰基-N'-芳基硒脲(2a2p), 这些化合物用1H NMR, IR及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化合物2k的单晶结构. 晶体结构表明, 该化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组装成了沿a轴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 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1073(1) nm, b=0.5745(1) nm, c=2.4356(5) nm, β=92.10(1)°, V=1.5483(4) nm3, Z=4, μ=2.428.  相似文献   

10.
5-氨基四唑(1)经过重氮化反应得到5-硝基四唑(5), 5与甲醛反应得到2-羟甲基-5-硝基四唑(6), 6与HCl或HBr反应分别得到5-5氯代四唑(7)和5-溴代四唑(8), 采用MS, IR, 1H NMR, 13C NMR等技术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5-硝基四唑钠(4), 56的晶体结构. 化合物4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化合物 56均属于单斜晶系, P21空间群, 化合物6的晶胞参数a=0.66131(18) nm, b=0.54905(15) nm, c=0.7566(2) nm, Z=2, V=0.27470(13) nm3, Dc=1.754 g/cm3, F(000)=128, μ=0.160 mm-1.  相似文献   

11.
陈寒松  李正名 《中国化学》2000,18(4):596-602
In order to search for novel fungicides with high activity, a series of heteroaryl pyrazol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5-pyra-zole formhydrazide. The structures of all new compounds were confirm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and microanalyses. Preliminary bioassays indicated that some compounds showed fungicidal activity against Puccinia tritinia and PGR activity as well.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寻找高活性农药先导化合物,以甲霜灵为先导,通过活性基团拼接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双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 mg/L测试浓度下,化合物5j对黄瓜霜霉病显示出85%的抑制率;在500 mg/L剂量下,多数目标化合物对粘虫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5b,5f,5g,5h,5i,5l对粘虫的致死率高达100%,在250 mg/L测试浓度下,化合物5f,5h,51对粘虫的致死率为50%.  相似文献   

13.
龙德清  汪焱钢  李德江  王锋尖 《有机化学》2005,25(11):1498-1502
以5-氨基-1H-1,2,4-三唑-3-羧酸为起始原料, 设计合成了13个新型的5,7-二甲基-1,2,4-三唑并[1,5-a]嘧啶-2-甲酰腙类化合物, 通过1H NMR, MS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除草及杀菌活性, 其中化合物4b, 4h5m的活性较好, 在50 mg/L浓度下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达90 %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高活性农药先导化合物,考虑到三唑并噻二唑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利用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活性基团分别引入1,2,4-均三唑并[3,4-b]-1,3,4-噻二唑杂环的3位和6位,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3,6-二取代均三唑并[3,4-b]-1,3,4-噻二唑类化合物11个,并用IR、1HNMR及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抑菌活性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大部分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均有较好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ae、5ag和5bd的抑制率达到70%;化合物5ad、5cd、5ce的抑制率大于60%;5bd对水稻纹枯病菌(Pellicularia sasakii)抑制率大于60%,化合物5cg对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的抑制率为69%。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study, the synthesis of aminoferrocene was improved and a series of novel ferrocene‐containing thiourea compound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s potential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All the new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and X‐ray crystallography. Furthermore, the cytokinin and auxin activities of 5c and 5a–i were investigated. Notably, compounds 5e , 5g , and 5j in a concentration of 50 μg/mL exhibited significant cytokinin activity, and compounds 5b and 5h in a concentration of 50 μg/mL exhibited higher auxin activity than indoleacetic acid .  相似文献   

16.
吲哚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 设计合成吲哚马来酰亚胺类化合物, 并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 以吲哚与2-氯乙酰胺为起始原料, 经取代、缩合等反应合成了单吲哚马来酰亚胺衍生物5a~5t, 以5-硝基吲哚和不同的N-(3-氯丙基)叔胺经取代、还原、缩合等反应得到了双吲哚马来酰亚胺衍生物9a~9f. 共合成了2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其结构经质谱、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 采用MTT法, 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株HL60, ECA-109, A549, SMMC-7721和PC-3的增殖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所测肿瘤细胞株均显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大黄酸为原料,经酯化、烷基化、水解及缩合等反应步骤合成了12个大黄酸-缬氨酸加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了结构确证.以顺铂和阿霉素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了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Hela,MCF-7,HepG2,KB和HEK293T等5株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l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值在1.6~9.4μmol/L之间.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5l能够与DNA发生较强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A new series of novel functionalized 1,3,4-thiadiazin-5-ones and 1,3,4-thiadi-azepin-5-ones bearing sulfonamide moieties were synthesized via 1,3-dipolar cyclo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nitrilimines with α-mercaptoesters and mercaptosuccinic acid respectively. The structures of the prepared compounds were confirmed by spectral methods (IR, 1H-NMR, 13C-NMR and MS spectroscopy)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newly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screened for their in 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y. Some of titled compounds exhibited significan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n several strains of microbes.  相似文献   

19.
20.
马忠华  陈琼 《应用化学》2009,26(8):885-889
以2-巯基-5, 7-二甲基-1, 2, 4-三唑并[1, 5-a]嘧啶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0种含5, 7-二甲基-1, 2, 4-三唑并[1, 5-a]嘧啶环和1, 2, 4-三唑环的双杂环硫醚化合物,结构经MS、1H NMR进行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在50×10-6 g/L浓度下,大部分化合物6对甜菜褐斑病菌表现出好的抑制效果, 化合物6b、6e、6f、6g、6h抑制效果达到A级(≥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