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利用程序升温脉冲反应技术较系统地考察了担载型过渡金属催化剂上甲烷与乙烯同系聚合制丙烯和丙烷的反应,通过分步反应,即首先进行甲烷分解,然后引入了乙烯与甲烷分解产生的表面碳物种反应,可以克服甲烷与乙烯同系聚合物反应的动力学限制,使该反应能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还系统地探讨了影响该反应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Pt,Co催化剂表现出较为优越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用在线质谱法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分解温度和时间对积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00~800℃内甲烷在还原的Ni/Al2O3催化剂上可分解为表面碳物种(即NiXC)和氢气,这种表面碳物种在较低的温度下可扩散进入体相,在高温下可逐步转化为低活性的碳物种。在800℃下由于表面碳物种不能扩散进入体相,金属镍中心迅速被表面碳物种覆盖,导致甲烷分解反应失活。  相似文献   

3.
用漫反射付立叶红外光谱法(DRIFT)研究了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Ni/Al2O3体系的表面物种及催化反应过程.结果表明:二氧化碳难以直接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吸附,而是通过与其它反应物的作用,生成含氧酸根类表面吸附物种,并以此为主要中间物进行下一步反应.含氧酸根类物种主要吸附于载体表面.一氧化碳不是反应的主要中间物,而仅作为一种副产物出现  相似文献   

4.
用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Ni-Ru-稀土/ZrO2多组分催化体系作用下的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碳酸根、甲酸根和一氧化碳是催化剂表达可以检出的吸附物种,其中表面的含氧酸类物种是催化反应的主要中间物,二氧化碳通过与载体表面羟基的作用转化为含氧酸根类物种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并进一步氢解为甲烷,反应中生成的少量一氧化碳可能来源于表面含氧酸根氢解为甲烷的副反应,含不同稀土的多组分催化剂作用下  相似文献   

5.
江琦  邓国才 《分子催化》1996,10(3):201-206
用漫反射付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Ni/Al2O3体系的表面物种及催化反应过程。结果表明:二氧化碳难以直接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吸烩,而是通过与其它反应物的作用生成含氧酸根类表面吸附物种,并以此为主要中间物进行下一步反应。  相似文献   

6.
用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Ni-Ru-稀土/ZrO2多组分催化体系作用下的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碳酸根、甲酸根和一氧化碳是催化剂表面可以检出的吸附物种,其中表面的含氧酸根类物种是催化反应的主要中间物.二氧化碳通过与载体表面羟基的作用转化为含氧酸根类物种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并进一步氢解为甲烷.反应中生成的少量一氧化碳可能来源于表面含氧酸根氢解为甲烷的副反应.含不同稀土的多组分催化剂作用下的二氧化碳甲烷化过程有相同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脉冲微型反应催化色谱装置,考察了正己烷在Pt/Al2O3和Pt-Dy/Al2O3催化剂上的转化反应;用TPD、TPR和HOT技术研究了Pt-Dy/Al2O3催化剂的表面性质.结果表明,Dy和Pt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发生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但Dy的掺入未改变Pt/Al2O3催化剂表面固有的吸附中心性质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具有相同金属分散度的Pt/NaY、Pt/HNaY、 Pt/HY、Pt/NaBeta和Pt/HBeta催化剂中沸石载体的酸性对在低温下(≤250 ℃)甲烷两步等温转化反应以及由甲烷解离吸附产生的表面碳物种分布的影响。由甲烷等温两步转化生成的C2+烃类产物的总量随着载体酸性的增加而明显增加;C2~C6产物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由表面碳物种的程序升温加氢结果表明,在各种催化剂上碳物种的形式是相似的,其总量和具有活性的Cα物种的量均因载体酸性增加而增加,反应性也增大。这种因沸石载体酸性变化而引起的载体效应是由金属和载体的相互作用造成负载在酸性载体上铂粒子的贫电子性而引起,即由金属粒子电子性质的变化而引起的催化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条件下,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SrO-La2O3/CaO催化剂,结果表明,晶格氧使甲深度氧化,La2O3和CaO具有活泼的晶格氧,SrO的晶格氧比较稳定,气相氧通过催化剂表面消耗掉的晶格氧,加速甲烷了深度氧化,另一方面,催化剂表面的碳酸根物种在氧气氛下分解,在La2O3和LC催化剂中,催化剂表面La2O2(CO3)的分解形成配位不饱和的晶格氧O^2-,并为气相氧吸附提供氧空  相似文献   

10.
担载型贵金属催化剂上甲烷直接羰基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程序升温脉冲反应、恒温脉冲反应及探针分子表面反应技术较系统地考察了担载型贵金属催化剂上甲烷直接羰基化制乙醛的反应,研究发现通过采用总反应分解法操作后,能够克服甲烷直接羰基化反应的热力学限制,将总反应转化为两个可在较温和条件发生的反应,首次实现了CH4+CO→CH3CHO的反应即首先进行甲烷的分解,然后引入CO与甲烷分解所产生的表面物种直接反应生成乙醛.本文还探讨了甲烷吸附条件,CO与甲烷分解所产生的表丙碳物种间的作用等反应的影响因素、探针分子CH3I的表面反应结果显示甲烷分解产生的CHx(ad)(x≤3)物种可能是该反应的活性中间体  相似文献   

11.
对GB 11892 - 1989《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中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通过对测量重复性、滴定管、移液管、标准溶液浓度等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和量化 ,求得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1.10× 10 -2 。  相似文献   

12.
对生物探针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合模式及有机染料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引用文献71篇。  相似文献   

13.
对铕测定方法的近期进展作了评述,涉及的测定方法有荧光光度法、吸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质谱法及伏安法等。还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作了简要讨论(引述文献59篇)。  相似文献   

14.
生活饮用水总硬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测定生活饮用水总硬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了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的浓度、滴定管、取样等因素对总硬度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求得生活饮用水总硬度测定结果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2.74×10-3。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家兔肺泡巨噬细胞(AM)体外培养法,以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_i)、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为指标,观察了卵磷脂、脑磷脂及现用防治硅肺药物克矽平(PVPNO)、柠檬酸铝等抗石英毒效果。结果表明:卵磷脂在所试各药物中效果最佳.初步探讨了卵磷脂拮抗石英细胞毒性的机理.卵磷脂有成为防治硅肺药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为例讨论了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依据JJF 1059-1999对熔体流动速率测试过程中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和评定。7149型聚乙烯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96 g/(10 m in)。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家兔肺泡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法,以AR-CM阳离子测定系统和荧光试剂Fura-2,研究了石英细胞毒性与肺泡巨噬细胞胞胞浆游离Ca^2+浓度([Ca^2+]i)的关系,并以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表征了由石英引起的AM毒性及硒酸酯多糖对其毒性的拮抗效应,初步讨论了硒酸酯多糖拮抗石英细胞毒性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8.
评述荧光光度法、放射化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法等方法检测组织液及细胞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特点及进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氧、温度和4-甲基-4-苯基-2-戊酮(Mpp)对乙醇辐解的影响。Mpp在实验使用的浓度范围内对乙醛的G值没有影响, G(2,3-丁二醇)值随Mpp浓度增加而下降, 最后达0.9恒值。使用Mpp求得原初过程形成的G_(H_2)=1.9, 动力学处理求得G_H=2.4, k_(12)/k_(11)=(11.9±1.8)×10~3。实验证明Mpp清除了体系中的H原子, 抑制了CH_3CHOH自由基的形成, 从而抑制了2,3-丁二醇的生成, 但不影响乙醛的产额。这一研究否定了传统文献所述的在γ辐解乙醇时相当量的羟乙基自由基歧化反应生成乙醛。本文还对乙醇γ辐解机理进行了讨论, 并求得了乙醇辐解的物料平衡。  相似文献   

20.
Fe~(3+)对淀粉/聚乙烯共混物促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Fe3 + 油酸的组合物为降解剂 ,研究它与淀粉、聚乙烯共混体系在模拟堆肥温度 (70℃ )下的热氧化降解行为 ,对其力学性能、分子量下降率及氢过氧化物浓度进行跟踪测试 ,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及X 射线衍射仪 (XRD)对试样的表面形态和结晶性能进行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含有Fe3 +的有机化合物降解剂在实验条件下对试样有明显的促降解作用 ,并且高Fe3 +含量的降解剂催化PE基体降解活性的发挥受环境因素特别是氧气浓度高低的影响不敏锐 ,而低Fe3+含量的降解剂则与之相反 .在上述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推导出该体系中聚乙烯热氧化降解的动力学方程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