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受限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以及分子松弛行为受到了高分子物理学家的关注.由于纳米尺度效应,高分子薄膜的玻璃化转变以及分子松弛行为偏离于本体,呈现出尺寸依赖性.研究聚合物薄膜的玻璃化转变及其相关分子松弛行为对聚合物纳米材料的结构设计,进一步理解聚合物玻璃化转变的物理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聚合物薄膜玻璃化转变行为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薄膜分子松弛行为偏离本体的主要物理机制、聚合物薄膜分子运动能力的深度分布特征以及薄膜分子松弛行为的相关理论模型,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分子物理内容较为抽象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将高分子物理理论与生活中的高分子现象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以玻璃化转变的讲解为例,通过生活中的玻璃化现象引入玻璃化转变的概念,实现物理现象与理论知识的结合;进而在对玻璃化转变机理的学习中,引入自由体积理论在生活中的真实应用,消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陌生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克服学生对高分子物理的抽象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玻璃化转变是聚合物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高分子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对玻璃化转变的本质进行深入透彻地讲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高分子结构、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高分子链运动的统计学三个紧密相连部分的融会理解.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主要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非晶态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概念讲解的不足,本论文交流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  相似文献   

4.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高分子物理实验课程中的一个经典项目。传统的DSC教学实验通常只是孤立地测试聚合物样品的熔点或玻璃化转变温度,实验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本文通过对该实验原有内容的整合扩充,围绕该技术在高分子物理研究中的应用,设计了多套综合性实验项目包括热转变,物理老化,结晶度测定以及相容性表征的实验。该实验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DSC分析的原理方法,学会使用该方法系统研究聚合物的分子运动与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综合利用高分子物理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乳胶漆用聚合物乳液的发展为对象,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分析所涉及的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的理论和概念,尤其是高分子物理中的结晶性及光学性能、玻璃化转变及高分子链的柔顺性、高分子的极性、聚电解质的黏度等方面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6.
形象教学法在高分子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作者在高分子物理教学过程中,对高分子物理中抽象的概念理论进行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形象比拟,并列举出了很多教学实例,如高分子链的柔顺性、玻璃化转变、粘弹性,高聚物的增强、聚合物的拉伸及其强度等,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并且记忆深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指出这种教学法要应用适当,切忌过分,因为任何比拟都有其局限性,不可能完全替代这些高分子物理现象或者概念。  相似文献   

7.
物理老化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的玻璃化转变、银纹化特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沈静姝,叶卫君(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玻璃化转变,银纹化,物理老化银纹化是聚合物中特有的现象,在应力作用下,许多非晶聚合物、一些半结晶性聚合...  相似文献   

8.
从《高分子物理》考试试题实例出发,抓住聚合物材料的"结构决定性能,并最终决定用途"这条主线,详述了链结构因素(主链和取代基)和分子间作用力对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影响,并结合不同高分子材料的用途进行分析,使学生真切了解到材料结构与性能及用途之间的关系。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学习的广泛兴趣,促使教师进行自我教育和提高业务水平,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交联概念为核心,交联限制分子运动为桥梁,抓住结构通过分子运动决定性能这一主线,重构高分子物理与交联相关的知识体系,将相关的知识串联成一个知识模块进行串讲和归纳;培养学生对高分子体系的思维逻辑,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高分子物理的重要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深入理解聚合物结构的多层次性以及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规律,并将高分子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用于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物理学"是高分子科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高分子的合成工艺提供理论基础,其中包含的基础理论部分内容抽象。本文从高分子长链结构出发,依次介绍橡胶弹性理论、高分子溶液理论、玻璃化转变理论、聚合物黏弹性理论和聚合物材料的断裂理论五方面的主要观点;同时分析理解高分子溶液、玻璃-橡胶转变、黏弹特性及聚合物材料断裂的相关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高分子物理学"中关键基础理论的指导思想内涵,系统化学习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1.
玻璃与玻璃态的应用极其广泛。玻璃化转变是一种典型的非晶液-固转变,当转变发生时体系的结构并没有明显变化,因而我们无法将其归类于已有的任何相变类型。作为凝聚态物理和软物质领域的核心问题,玻璃化转变的研究已有近70年的历史。然而,时至今日,人们还是无法回答玻璃态的本质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本文简述了玻璃态的性质以及伴随玻璃化转变发生的一些基本物理现象,并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一些与玻璃化转变相关的理论,以期加深读者对玻璃及玻璃化转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自制玻璃微流控芯片及其基本性能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初,自Manz等首次提出微全分析系统的概念以来,各种不同材料和功能的微流控芯片不断问世,其中应用得最多的是玻璃、石英及聚合物3种材料.玻璃和石英芯片因具有优异的电渗、光学和表面性质,其刻蚀加工技术和表面改性的化学方法均比较成熟,且传统毛细管电泳中各种成熟的分离方法可直接应用到玻璃芯片的制作中,因此在微全分析系统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Phototropic glass darkens on exposure to light and returns to its original state in the absence of light. The most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of these glasses contain grains of silver halide having sizes > 50 Å. A discussion of theoretical principles is followed by a review of the very broad scope of the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4.
Sol-gel processes show many promis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w-loss, high-performance glass integrated optical circuits. Special attention is being paid to the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 glass film, where the properties of organic or inorganic dopant compounds included in the glass matrix are fully exploited. Nonlinear optical glass film waveguid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key devices in the future, leading to further technical advances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current activities in sol-gel glasses for integrated optics,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silica-titania and semiconductor-doped films.  相似文献   

15.
碳纳米管-Mg65Cu25Gd10非晶复合材料玻璃转变的动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制备了Mg65Cu25Gd10大块非晶合金及其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对两种材料进行了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差热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加入CNTs对材料玻璃转变和晶化动力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CNTs后,复合材料的玻璃转变和晶化行为仍然具有动力学效应,但加入的CNTs减小了材料晶化行为对升温速率的依赖程度;同时,加入CNTs加大了材料发生玻璃转变时需要克服的能量势垒,增大了峰值温度时的晶化反应速率常数,从而降低了材料的玻璃形成能力(GFA);对CNTs降低GFA的原因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硅酸盐玻璃粉;玻璃离子水门汀;ESEM;液滴  相似文献   

17.
对作者研制的GeAsSe玻璃的一些物理性质进行了测试,密度,热膨胀系数与国外一致,吸收系数优于国外,可替代国外产品。  相似文献   

18.
Enthalpic relaxation has been used to mode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ass transition in polymers, using kinetic parameters determined separately. For this purpose the Kohlrausch-Williams-Watt stretched exponential function, relating the extent of relaxation, Φ(t), to time t and an average relaxation time, τa, i.e.
where β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breadth of the relaxation spectrum, has been adopted. The relaxation time dependence on temperature was taken to follow the modified Arrhenius relationship,
where T is the storage and T′ the fictive temperature, X is the structure factor and ΔH the activation enthalpy. Both have been found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enthalpic relaxation in polymer glasses and a direct comparison has been made with the change in specific heat observed with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in DSC experiments. The effect of variables, such as activation enthalpies, pre-exponential factors, and the non-linear factors such as X and β on the observed Tgs and the temperature range over which the transition occurred have been determin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