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利用高压合成装置在6 GPa压力、700 ℃温度条件下合成了二维C60聚合相,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核磁共振(NMR)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分析结果表明,C60分子在高温高压下发生了聚合反应,晶体结构由面心立方结构变为菱形结构,通过[2+2]加环反应在邻近分子间形成sp3杂化共价键。13C核磁共振魔角谱 (13C MAS NMR)在δ145和δ72处出现了两个共振峰,其中在δ145附近的峰展宽并有两个边带。δ145附近的峰的展宽与分裂主要是由于C60分子上出现了不等价的sp2杂化碳和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的结构无序,边带的形成说明了其结构的各向异性;位置为δ72附近的峰证明了聚合物内C60分子之间出现了sp3杂化键。  相似文献   

2.
 利用X射线衍射和Eu2+发射光谱方法研究了非晶玻璃SrB4O7在高温高压下的晶化。结果表明:在5.0 GPa压力下,200 ℃仍为玻璃态,只有几个强度极低的小峰,表明有晶化的迹象;600 ℃时已基本晶化,但为SrB4O7正交相与SrB4O7高压立方相二相共存;当温度提高到1 000 ℃时,晶化成了近单相的与常压SrB4O7粉末晶体相同的正交结构。伴随晶化度的加强,Eu2+发射强度增强,与X射线衍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通过B2O3与Mg和Li3N分别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反应,用X射线方法研究了生成物的物相。当采用Mg与B2O3为原料时,其产物是Mg3B2O6;用Li3N与B2O3反应时,产物中除了Li3BO3,还有立方氮化硼(cBN)生成。这表明,当原料中含有相同数量B2O3时,用Mg和Li3N分别作触媒合成立方氮化硼,将得到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位敏探测技术,研究了R2Fe4/3W2/3O7(R=Er、Yb、Dy)化合物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变化情况。在3.7 GPa,1 200 ℃条件下,六方相R2Fe4/3W2/3O7化合物按两种方式分解,而直接由R2O3,Fe2O3和WO3原料出发,经上述同样的高温高压条件合成所得的产物与六方相高温高压分解产物相同,均为R2WO6、RFeO3、WO3和Fe2O3的多相聚合物。同时给出了R2Fe4/3W2/3O7六方相高温高压下的稳定区范围。  相似文献   

5.
静高压下Al80Mn14Si6合金准晶相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次研究了Al80Mn14Si6合金在静高压下准晶相得形成。利用静高压熔态淬火方法,在压力2.8和3.1 GPa下得到淬火的Al-Mn-Si样品。电子和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高压淬火样品中含有准晶二十面体相和非晶相。X射线衍射实验还表明,高压淬火样品经350 ℃退火一小时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而经过500 ℃退火一小时后,准晶相晶化为α-Al73Si10Mn17相。另外,电子衍射实验表明,高压淬火后样品中还存在其它中间亚稳相。本文还讨论了静高压熔态淬火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用阻抗匹配法和电探针技术在48~140 GPa冲击压力范围内对化学组分为(Mg0.92, Fe0.08)SiO3、初始密度为3.06 g/cm3的天然顽火辉石进行了冲击压缩实验。根据本工作13发实验数据,结合McQueen等人的数据可以看出,(Mg0.92, Fe0.08)SiO3顽火辉石在冲击压缩过程中,大约经历三个明显区域:低压相区,压力范围为0~40 GPa;混合相区,压力范围为40~67 GPa;高压相区,压力范围为68~140 GPa。在低压相区,D-u关系已由McQueen给出;而在高压相区(68~140 GPa),可由本实验数据得到。由叠加原理计算得到的混合物(Mg0.92, Fe0.08)O(Mw)+SiO2(St)的D-u关系及p-ρ关系曲线明显偏离了实验数据的拟合曲线,从而排除了在高达140 GPa冲击压力下,钙钛矿结构的(Mg0.92, Fe0.08)SiO3发生向氧化物化学分解相变的可能性。对高压相区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可以得到(Mg0.92, Fe0.08)SiO3钙钛矿的Grüneisen参数γ。通过三阶Birch-Murnaghan有限应变状态方程,由冲击波实验数据得到了零压等熵体积模量K0S=259.6(9) GPa及其对压力的一阶偏导数K′0S=4.20(5),其ρ0=4.19 g/cm3。(Mg0.92, Fe0.08)SiO3钙钛矿冲击压缩下的密度数据与PREM密度剖面吻合很好,支持钙钛矿为主要成分的下地幔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利用高温高压方法合成了双稀土氧化物LaEuO3、PrEuO3、NdEuO3和SmEuO3。此外,还合成了CeEuO3.5。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LaEuO3属A型(六方)结构,PrEuO3、NdEuO3和SmEuO3属B型(单斜)结构,CeEuO3.5属F型(萤石)结构。室温下用151Eu的21.6 eV γ射线测量了它们的Mossbauer谱,观察到了151Eu同质异能移位和四极劈裂强烈地依赖于Eu离子配位体体积而呈线性关系。超精细相互作用的这种体积效应,主要原因是由于Eu离子5s壳层的重叠畸变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本文解释了La2CuO4+δ(0≤δ≤0.09)和La2-xSrxCuO4(0≤x≤0.3)两种p型系统含铜稀土氧化物中的电阻和Seebeck系数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在室温以上,一氧大气压下的La2CuO4+δ系统趋于失氧;在500 K以上,超导样品显示出失氧的一级相变,并且恢复到反铁磁相。在转变温度T1≈300 K以下,对0<δ<0.05成份的样品,相分离成反铁磁相和超导相;而在Tcρ≈100 K的温度范围内,超导相进一步分离成富空穴和贫空穴畴。在0.04≤δ≤0.09范围内,Tc处的电阻陡降出现了台阶;我们认为,它反映了电子成对的起伏。在La2-xSrxCuO4系统中,对于成分为01≈300 K以上,空穴的运动是弥散的,但是ΔHm=0;而对于x≥0.22的样品,经历了从平滑到Fermi液态的转变。成份为0c1范围(其中空穴继续以弥散方式运动)是亚稳的,但是,在Tcρ≤150 K范围,出现了电荷起伏。当样品冷却通过T1时,对于成份为0.15≤x≤0.2的样品,经历了由弥散到强质量增强巡游电子状态的转变;在Tc处,从均匀的修饰电子的正常态凝聚成超导的载流子对。在超导成份样品的正常态中,不寻常的电子-晶格相互作用,可以归结为在CuO2面上从更离子性的到共价性的Cu:3dx2-r2─O:Pσ键合的转变;通过这种转变,轨道杂化和Hubbard U参量随Cu─O键长和Cu原子上的外表局域氧化态都产生灵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Gd2O2S:Eu荧光谱及能级的高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1 500~11 500 cm-1光谱区间内测量了Gd2O2S:Eu的荧光光谱,测量是在室温和液氮条件下进行的,对122条低温谱线和96条常温谱线进行了指认。识别了Eu3+离子5D0~27F0~6的39个斯塔克能级中的35个能级。在0~15 GPa压力范围内,研究了Gd2O2S:Eu高压下的发射光谱。在压力作用下,发现所有观测到的谱线都红移,强度降低。6个5D0~2能级下降速度大于7FJ5D27F2~5多重态的斯塔克劈裂变大,而5D17F1的劈裂变小。  相似文献   

10.
 静高压(4.5 GPa)下Al6Mn合金熔态淬火(冷却速度约为102 ℃/s),得到Al6Mn合金的高压淬火样品。X射线分析表明:Al6Mn合金的高压淬火样品中含有准晶二十面体相、Al6Mn相及Al的面心立方相;与常压结果相比,高压淬火方法的冷却速率可比常压的低约3个数量级的条件下产生准晶二十面体相。其晶化温度与急冷甩带的相近。对静高压(2.5 GPa)下Al6Mn准晶条带样品的晶化过程进行了研究。X射线分析表明:静高压下Al6Mn准晶条带样品的晶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未知亚稳相——准晶向晶体转化中的一种中间过渡态,具有类T相形式;与常压结果比较,高压下准晶相晶化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金属锆粉(Zr)和六方氮化硼粉(h-BN)为原料,结合高能球磨和高温高压合成技术,制备出了ZrN-ZrB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拉曼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和合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能球磨过程中只合成出了ZrNx,没有出现ZrB2,从N、B原子与Zr进行固态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分析了原因。利用Zr与BN粉球磨10 h后的混料,在压力为5 GPa、温度为1 300 ℃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具有高致密度的ZrN-ZrB2纳米复合材料。其维氏显微硬度(17 GPa)、热膨胀系数(7.57×10-6-1)和电阻率-温度系数(8.846×10-4-1)等材料参数的测量结果表明,ZrN-ZrB2复合材料是一种集优良的力学、热学和电学性能于一体的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2.
氮化碳薄膜的制备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氮化碳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离子束溅射法、激光等离子体沉积和激光烧蚀、离子镀、离子注入法等制备方法。文中对氮化碳的结构、性质、制备、性能表征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以高温烧结三聚氰胺制得的CNH化合物为C、N源,与分析纯单质硼粉以一定比例混合,在5.0~5.5 GPa、1 400~1 500 ℃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化学反应合成了六角硼碳氮(h-BCN)晶体。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得到了含碳量较高的六方结构B0.18C0.66N0.16化合物,成分接近于BC4N,硼、碳、氮是以原子化合的形式存在;XRD分析确定该合成产物具有六角网状结构;SEM测量结果表明,B-C-N晶体具有片状六角形貌,尺寸在1 μm左右。  相似文献   

14.
高温高压下Fe-Ni-C系合成金刚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工业纯单质铁粉和单质镍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Fe-Ni-C系反应体系,在六面顶压机上进行了金刚石合成实验。Raman光谱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粒径为200~500 μm,呈六-八面体聚形的晶体为立方金刚石单晶。通过对常规力学性能的检测发现,金刚石的品位较高,超过SMD25级锯片级金刚石的要求。分析认为,高温高压下金刚石自Fe-Ni-C系形核是一个触媒不断溶解催化碳原子的过程。大量的实验结果可以证实,金刚石在Fe-Ni-C系长大所需的碳原子来自于在γ-(Fe,Ni)吸引作用下、从(Fe,Ni)3C中不断脱溶的碳。金属包覆膜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起到了输送碳原子的作用,还以独特的方式促成了碳原子由sp2π杂化态向sp3杂化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肖剑荣  徐慧  郭爱敏  王焕友 《物理学报》2007,56(3):1802-1808
以CF4,CH4和N2为源气体,利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不同功率下制备了含氮氟化类金刚石膜.用俄歇电子能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薄膜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进行了表征,并结合高斯分峰拟合方法分析了薄膜中sp2,sp3结构比率.结果表明,制备的薄膜属于类金刚石结构,不同沉积功率下,薄膜内的sp2/sp3值在2.0—9.0之间,随着沉积功率的增加薄膜内sp2的相对含量增加.膜内主要有C—Fx(x=1,2),C—C,C=C和C≡N等化学键.沉积功率增加,C—C基团增加,膜内F的浓度降低,C—F基团减少,薄膜的关联加强,稳定性提高. 关键词: 含氮氟化类金刚石膜 sp结构 化学键结构 射频功率  相似文献   

16.
利用NOE(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增强的13C NMR方法对钯催化Csp-Csp3偶联反应过程进行实时、定量监测. 通过制作浓度曲线的方法定量分析了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 实验表明,同一物质各个共振峰的NOE增强倍数基本不变. 结果证实了几个主要反应物和产物的含量变化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这些物质同属一个反应过程,为早期提出的反应机理(Zhao Y S, et al. J Am Chem Soc, 2006, 128: 15 048-15 049)提供了实验证据. 说明13C NMR能准确地提供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信息,是化学反应机理的有效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高压下FexN化合物的相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室温下压力对FexN化合物相分解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高压促使氮原子从FexN化合物的晶格中脱溶出来,引起相分解,形成母相与α-Fe。这种相分解现象随压力增大而加强。通过分析不同压力下母相FexN与α-Fe的相对含量,研究了氮从FexN中脱溶的动力学过程,并计算出激活体积。对于Fe3N和Fe4N化合物,其激活体积分别为2.24×10-5 m3/mol和1.62×10-5 m3/mol。本实验还指出,通过对FexN化合物的高压处理以及适当条件下退火,可以获得Fe16N2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傅广生  于威  王淑芳  李晓苇  张连水  韩理 《物理学报》2001,50(11):2263-2268
利用直流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辅助的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Si衬底上生长了碳氮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等多种手段,对薄膜的形貌、成分、晶体结构、价键状态等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确定.结果表明,沉积薄膜为含有非晶SiN和晶态氮化碳颗粒结构,晶态成分呈多晶态,主要为α-C3N4相、β-C3N4相,晶粒大小为40—60nm.碳氮之间主要以C-N非极性共价键形式相结合.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 直流辉光放电 碳氮薄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