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成了2个N-(2-乙胺)-9,10-二氢蒽-9,10-桥-α,β-琥珀酰亚胺希夫碱衍生物,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为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32 59(15)nm,b=2.535 6(4)nm,c=0.835 82(12)nm;α=90.00°,β=90.00°,γ=90.00°,V=2.4003(6)nm3,Z=4;化合物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12 9(15)nm,b=1.190 1(16)nm,c=1.307 5(18)nm;α=67.17(3)°,β=72.88(3)°,γ=75.41(3)°,V=1.371(3)nm3,Z=2.  相似文献   

2.
在哌啶和醋酸催化下,1,8-二甲氧基-4,5-二甲酰基-9,10-二氢蒽和异佛尔酮巴比妥酸衍生物经Knoevenagel缩合合成了具有NLO性质的发色团化合物。在这些发色团中,环锁定的三烯和9,10-二氢蒽用作共轭桥,巴比妥酸和甲氧其分别作为吸电子和给电子基, 组成非共轭的两个D-π-A单位。溶剂变色法和紫外光谱研究证实它们比相应的参考物有较大的NLO活性并能保持与参考化合物相同的透光性。  相似文献   

3.
9,10-二羟甲基蒽的单醚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磊  曹德榕  高春梅 《有机化学》2006,26(6):848-851
对9,10-二羟甲基蒽(1)的单醚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 以蒽为起始原料通过氯甲基化、乙酸酯化和水解三步反应制备1, 它通过Williamson单醚化反应, 合成了制备蒽基衍生物的重要反应中间体 9-(3,5-二苄氧基苄氧甲基)-10-羟甲基蒽(5). 1通过以氧化银为中介的单醚化反应也成功地合成了5, 产率达到57%.  相似文献   

4.
蒽酮1和氯甲基吡啶盐酸盐2在甲苯中回流反应生成10,10-二吡啶甲基-9(10H)蒽酮(3),收率63%~68%;3用硼氢化钠还原生成10,10-二吡啶甲基-9,l0-二氢蒽-9-醇(4),收率87%~90%;蒽醇4在酸催化下发生歧化反应,得到还原产物10,10-二吡啶甲基-9,10-二氢蒽(5)和氧化产物蒽酮3.该歧化反应受催化剂、溶剂和反应温度等影响.当蒽醇4用三氟化硼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回流反应,5的收率达到74%.所合成的新化合物都经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N,N-二(N-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甘氨酸,并以元素分析、IR、1HNMR和质谱进行表征.实验中发现铕(Ⅲ)与N,N-二(N-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甘氨酸和1,10-二氮杂菲形成的配合物具有光致变色的性质.在铕变色物种里,铕离子与N,N-二(N-亚甲基琥珀酰亚胺)甘氨酸中的羧基,1,10-二氮杂菲中的氮原子相结合,同时也可能与水分子和羟基基团结合.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缺电子敏化剂9,10-二氰基蒽(DCA)对苄醇类化合物(二苯甲醇、苯甲醇)及甲苯类化合物(甲苯、对-二甲苯)的光敏化夺氢反应,证明上述两类反应是经由两种不同机制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沙利多胺与叶酸偶联物的合成方法。以廉价易得的邻苯二甲酸酐和谷氨酰胺为原料通过酰化、环合反应得到沙利多胺,沙利多胺与37%甲醛溶液通过羟甲基化反应得到N-羟甲基沙利多胺,再与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活化的叶酸通过偶联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合成的关键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的物性与文献一致,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确认。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四个含有氢蒽基团的新型有机硒化合物1,8-二-(2-苄硒基)丙氧基-9,10-二氢蒽(L_1)、1,8-氧双(亚乙硒基丙氧基)-9,10-二氢蒽(L_2)、1,8-二-(2-苄硒基)乙氧基-9,10-二氢蒽(L_3)、1,8-氧双(亚乙硒基亚乙氧基)-9,10-二氢蒽(L_4),利用~1H NMR、~(13)C NMR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主体对客体阳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结果发现只有化合物L_1对Ag~+具有选择识别能力,且对Ag~+表现出"off-on"开关性能。化合物L_2与Ag~+和K~+络合后荧光略有增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用亚甲基和甾体雌二醇刚性链将吲哚与9,10-二甲氧基蒽连接起来,合成了两个分子内能量转移体系,研究了分子內吲哚的激发能向9,10-二甲氧基蒽的传递过程与距离及溶剂环境的关系;发现在两个体系中激发吲哚都可以发生从吲哚到9,10-二甲氧基蒽的单重态-单重态能量转移,在远距离的条件下,能量转移按偶极子-偶极子共振机制进行,由实验结果,根据Forster公式计算得到的给体与受体之间的距离与用分子模型测量得到的距离是一样的,并研究了溶剂极性对能量转移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由 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和NaNO2组成的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在9,10-二氢蒽氧化脱氢生成蒽的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在120 ℃和1.3 MPa O2下反应 8 h, 9,10-二氢蒽转化率达到99%以上,蒽的选择性为99%. 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方法对催化氧化脱氢的反应历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9,10-二氢蒽氧气氧化脱氢生成蒽的反应是通过DDQ/DDQH2和NO2/NO两个氧化还原对的电子传递来推动的,以DDQ/NaNO2为催化剂可以有效催化9,10-二氢蒽氧化脱氢生成蒽.  相似文献   

11.
张若思  刘建军  屈莹  左胜利 《合成化学》2013,(4):458-460,464
在无溶剂条件下,1,6-亚甲基桥[10]轮烯-3,4-二甲酸酐与尿素反应制得1,6-亚甲基桥[10]轮烯-3,4-二甲酰亚胺(2);2与KOH的甲醇溶液于常温反应得1,6-亚甲基桥[10]轮烯-3,4-二甲酰亚胺钾(3);3与氯甲酸酯反应合成了4个新型的N-酯基取代的1,6-亚甲基桥[10]轮烯-3,4-二甲酰亚胺,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和HR-MS表征。  相似文献   

12.
以9,10-二蒽醌和1,3-二硫代环戊烯-2-硫酮(1和3)为原料,利用亚磷酸三乙酯为偶联剂的Wittig交叉偶合反应合成exTTF化合物9-(4,5-二氰乙基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亚甲基)-10-[(4,5-亚乙基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亚甲基]-9,10-二氢蒽(4).在氢氧化铯存在下,化合物4与2-氯乙氧基乙醇反应得到exTTF化合物9-[4-氰乙基硫基-5-(2-(2-羟乙氧基)乙基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亚甲基)]-10-[(4,5-亚乙基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亚甲基]-9,10-二氢蒽(5).利用Mitsunobu反应,在偶氮二甲酸二乙酯和三苯基膦催化下,化合物5与对硝基苯酚反应得到exTTF化合物9-{4-氰乙基硫基-5-[2-(2-对硝基苯氧乙氧基)乙基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亚甲基}-10-[(4,5-亚乙基硫基)-1,3-二硫代环戊烯-2-亚甲基]-9,10-二氢蒽(6).同时,X射线衍射分析了exTTF化合物4的晶体结构.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化合物6呈现准可逆的两电子转移过程.利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exTTF化合物6与四氯对苯醌分子间的电子转移行为.结果表明,非氧化性金属阳离子Sc3+,Al3+和Pb2+可以有效促进电子供体6与电子接受体四氯对苯醌的分子间的电子转移行为.  相似文献   

13.
乙炔二氰与蒽环加成反应合成了11,12-二氰-9,10-二氢-9,10-亚乙烯基蒽(4),4分子4自身加成聚合制备了一种全新凹型四氮杂口卜啉结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首次采用Materialsstudio软件中不同的交换-相关势能函数对N-(1-萘基)-琥珀酰亚胺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通过与文献报道的B3LYP/6-311G**常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以及MP2/6-311G**方法进行单点能计算,确认所采用方法计算N-(1-萘基)-琥珀酰亚胺分子最低能量构象更接近整个势能面的全局最小点;振动频率理论分析结果与N-(1-萘基)-琥珀酰亚胺化合物羰基振动双重分裂的红外光谱特征相吻合,表明红外光谱可以作为琥珀酰亚胺类化合物的重要表征方法;根据对N-(1-萘基)-琥珀酰亚胺、萘和萘胺的轨道分布和电荷密度进行理论分析,解释了N-(1-萘基)-琥珀酰亚胺化合物溶液的紫外和荧光的光谱特征,并进而可推断N-(1-萘基)-琥珀酰亚胺分子在溶液中的构象和理论计算得到的真空中最低能量构象相同,其二面角为94.995°。  相似文献   

15.
1,8-二羟基-9,10-二氢蒽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8-二羟基蒽醌为原料,经甲醚化,锌粉和金属钠还原,去甲基等4步反应合成1,8-二羟基-9,10-二氢蒽,总产率为37.1,8-二甲氧基蒽醌用NaBH4/CF3COOH还原生成二聚产物,并测定了其单晶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蒽环为中心核,由中间体对烷氧基苯甲醛与9,10-二(亚甲基亚磷酸二甲酯)蒽通过Arbusov-Horner反应,合成了4个9,10-二(4-烷氧基苯乙烯基)蒽衍生物(4a~4d),其结构经1H NMR和FT-IR表征.对4的荧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柔性链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其荧光强度逐渐增强,4a~4d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525 nm,523 nm,517 nm和515 nm.  相似文献   

17.
由具有2位氢的3-氨基-2-烯丙亚胺与N-氯或N-溴琥珀酰亚胺以甲苯作溶剂在常温下反应,制备了-些未见文献报道的2-氯和2-溴-3-氨基-2-烯丙亚胺,化合物结构均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由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和NaN02组成的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在9,10-二氢葸氧化脱氢生成蒽的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120℃和1.3MPaO2下反应8h,9,10二氢蒽转化率达到99%以上,葸的选择性为99%.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方法对催化氧化脱氢的反应历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10-二氢蒽氧气氧化脱氢生成蒽的反应是通过DDQ/DDQH2和NO2/NO两个氧化还原对的电子传递来推动的,以DDQ/NaNO2为催化剂可以有效催化9,10-二氢蒽氧化脱氢生成蒽.  相似文献   

19.
王红  张华山 《化学进展》2007,19(5):633-642
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主要评述了用于分离检测氨基化合物(氨基酸、肽、蛋白质和生物胺等)、巯基化合物(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和高半胱氨酸等)及NO等生物活性物质的荧光标记试剂和荧光分子探针的近期进展和应用。除了传统的的OPA、NDA、DNS、FMOC、FITC、NBD-F、AQC、Cy5等在HPLC和CE分离荧光检测应用新进展,还介绍了许多新的荧光分子探针和标记试剂的性能和应用。它们是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荧光标记试剂,6-氧-(N-琥珀酰亚胺乙酸酯)-9-(2'-甲氧羰基)荧光素(SAMF),1,3,5,7-四甲基-8-苯基-(4'-O-(N-琥珀酰亚胺乙酸酯))-二氟化硼-二吡咯甲烷(TMPAB-Osu,)等和3-碘乙酰胺苯嵌蒽酮荧光探针及MCY5、DSTCY、DCDSTCY和DCTCY等花菁类近红外荧光探针等。  相似文献   

20.
在KF/Al2O3催化下,α,β-不饱和腈或α,β-不饱和羧酸酯和7-甲氧基-1,2,3,4-四氢-2-萘酮反应,生成了一系列4-芳基-9,10-二氢萘并[2,1-b]-4H-吡喃衍生物.产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表征,并通过X单晶衍射分析进一步证实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