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几个主要结论 :数学教学是传授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 .数学教学是以数学思维活动为核心的教学 .数学教学应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什么是数学教学 ?”半个世纪以来 ,我们在数学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不断地提出并回答着这个问题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我们对中学数学教学的认识 ,都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不断得到深化 .而对数学教学本质认识的深化 ,又推动着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文革前后 ,我们把数学教学看成是传授数学知识、技能的…  相似文献   

2.
周君娣 《中学数学》2007,(11):12-14
[文1]中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处理好六种关系,其中之一就提到了要处理好“进”与“退”的关系·笔者读后深受启发·古语云:“治国之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有所为”的地方就是该“进”的地方,“有所不为”的地方就是该“退”的地方·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还要引导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教是为了不教,“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在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中“进”与“退”的几点思考·1教育理念中树立“进”与“退”的辨证思想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 ,其特点之一是许多试题源于课本 ,高考命题要考查的数学思想、解题方法都分布在课本中 ,这意味着我们要重视例习题的教学 .过去我们对例习题的教学 ,往往采用一讲“一题多解”,二讲“一题多变”,三讲“一题多用”这三讲 ,用这三讲来体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 .现在 ,笔者在总结原“三讲”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 ,结合《解析几何》课本中 P1 0 2的复习题 ,谈谈例习题教学的新“三讲”.题  (解析几何 P1 0 2 )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点 P、Q,通过点 P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 l于点 M,求…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所以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 .而我们所用的教科书中的许多内容 ,往往直截了当地给出了发现结果 ,隐去了发现的过程 ,可是正是这种发现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激发创新思维 .因此 ,如何从数学思维的结果出发 ,恰到好处地设计“再发现”,让学生回溯数学思维的过程 ,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这方面谈自己的几点管见 .1 在引入课题时设计“再发现”教学中引入课题的环节往往是提出问题的过程 ,而数学问题是思维的产物 ,数学问题的产生 ,是要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的 ,因此 ,提…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的教学中,大多教师往往根据自己既定的教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这样的教学常常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已引起数学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  相似文献   

6.
蒋亮 《中学数学》2007,(11):7-8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新课标要求我们将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这就要求我们微观地进行分析,将数学文化渗入课堂教学,体现在数学教育的全过程中·本文就“函数”这一内容所渗透的文化现象作一些新的探讨·1“函数”的名称“函数”(function)一语是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Leibn iz)于1673年最早引进的,他用“函数”表示任何一个随着曲线上的点的变动而变动的量(如:切线、法线、纵坐标等)·后经数学家贝努利(Ber-noulli)等人的引…  相似文献   

7.
"超预期思路"在数学解题教学中的价值透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这一建设性方向的首要表征在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而一种教育理念从理论宣言的层面转化为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一些不起眼的教学细节往往正是实现这种教育理念的绝好素材 ,但它却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 .对待学生数学解题活动中的“超预期思路” ,即属于这样一种情况 .为使其潜在的教学价值得到有效的张扬 ,本文旨在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作些探讨和分析 .1 “预期思路”与“超预期思路”就一般的解题教学而言 ,教师总是先由自己的解题活动达到对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教学应加强学生"探究"方向的指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究”是新课程教材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教材中“探究”的情境一般是指给出特定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研究.一部分学生对探究学习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探究”就是解答教材上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能力,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1探究数学概念的起源,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概念是组成数学知识的基本单元,是数学大厦的基石,概念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教学的成败.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存在着积极的探究活动:探究如何由感性事例上升到对概念的理性认识;探究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克…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育应走出纯理科的误区 ,走进理科与人文精神、理性与悟性相结合的道路 ,这已形成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的共识 .为此 ,笔者提出数学课堂教学的“六度”:深度、广度、放度、梯度、密度、趣度 .现以笔者应邀在国家级示范高中徐州市一中上的一节公开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谈一谈“六度”的实施和体现 .1 “六度”的含义深度 是指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刻程度 .“深刻性”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即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本质的理解 .基于此 ,才能做到想通悟透 ,才能形成自然而又牢固的记忆 ,进而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广…  相似文献   

10.
徐群飞 《数学通报》2006,45(4):40-42
“黄金分割”在数学上是很著名的,也是一个很丰富、很有研究价值的题材.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此问题很感兴趣,于是就有了这项研究.1研究过程(1)对“黄金分割”已有研究成果的回顾作为计算机基础研究的一个例子,Flores(1992)给出以下结果:1 1 1 1 …≈1·618这就是黄金分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论有“意在笔先”一说,意指完成一幅作品,事先有立意:想表达什么意象?借什么具象来表达?怎样构图?怎样使用画语等等.有了这些主观的构和,将之烂熟于胸,再提笔追写,方能得其形神.数学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上课前,我们得深入思考本节课该设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哪些数学思维能力?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上能做点什么?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和体验知识发现的乐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与教获得发展?有了这些认识和思考后,再合理设计教学程序和方法,方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与高效,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谈谈数学实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太新 《数学通报》2001,(10):15-16
Euler曾说过 :“数学这门科学 ,需要观察 ,还需要实验 .”Gauss也曾提到过 ,他的许多定理都是靠实验、归纳法发现的 ,证明只是补充的手续 .在数学教学中 ,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应用数学实验 ,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本文仅就数学实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浅见 .1 数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数学理论的抽象性 ,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 .作为教师 ,就应该通过实验 ,把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 ,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 ,了解它的变形和发展及与其它问题的联系 .图 1例如 ,对于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  相似文献   

13.
范亚东 《数学之友》2015,(12):29-30
陶行知先生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已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地钻研、设计课堂提问,使课堂提问更加有效,以便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好的数学问题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数学家姜伯驹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曾对“什么是数学对您的最重要影响”做出如下解答:数学使我学会长时间地思考,而不是匆忙地做出解答联系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以大容量习题单驱动的数学课堂,贪多求快,刷题式推进学程,对培养学生“长时间思考”的良好习惯无益.本文结合一些教学案例,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长时间思考”。  相似文献   

15.
徐磊 《中学数学》2015,(7):62-64
“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概念是数学的细胞”“在概念教学上应该做到不惜时,不惜力”……虽然广大教师对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共识,但对“数学概念如何教”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比如,有教师认为“概念教学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好的情境是成功的一半”,也有教师认为“应该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甚至有教师认为“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概  相似文献   

16.
田中 《数学通报》2001,(12):1-4
张奠宙先生曾多次阐明了这样一种观点 :“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本人认为 ,这是对教师作用的本质概括 .尽人皆知 ,“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 .而将“知识的学术形态化作教育形态” ,需要作教学设计 .本文拟就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微观过程设计 ,在许多同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再讨论 ,与同行探讨 .1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所谓“教学设计” ,就是用一定的教育思想作指导 ,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而形成的教学设想 .对于同一个数学内容的教学 ,可以作出不同的设计 .这种不同的设计取决…  相似文献   

17.
兰诗全 《数学之友》2022,(15):48-50
“为思维而教”.数学教学要深刻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插上思维飞翔的翅膀,沟通数学问题内部多层次的联系,让学生对问题“不仅知其然,更知所以然”,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深入数学问题的本质,激活学生思维?结合例子谈“三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奥运会开幕式运用具有我国古代传统特色的画卷,贯穿整个演出过程,成功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更加突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主题.这让我们联想起数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同样应该围绕数学思维这根主线,使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9.
"余弦定理"一课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跃红 《数学通报》2007,46(8):39-41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已经成为广大中学数学教师的共识.本文记录了笔者“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部分的内容)一课的教学过程,并就此谈一些感受和体会,供同行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指正.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图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时,要开凿隧道将一段山体打通,现要测量该山体底侧两点间的距离,也就是:如图1,要测量该山体两底侧A、B两点间的距离.我请同学们先相互讨论一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2构建模型解决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比较兴奋,…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数学》2 0 0 2年第 3期刊登了《“口诀”应该淡出数学教学的阵地》[1] .我们对文[1 ]的主要观点有不同的意见 ,今将我们的意见陈述如下 ,在与周先生商榷的同时 ,祈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1 数学口诀不能“进入历史的博物馆”诚然 ,正如文 [1 ]所说 ,有的数学口诀“不利于揭示知识间的本质联系”,“变得不伦不类”.最突出的一个例子 ,就是文 [1 ]所举的有关圆锥曲线离心率的一则口诀 :“奇妙奇妙真奇妙 ,a、b、c、d倒着瞧 ,e字当头你知道 ,离率公式记得牢 .”别说学生 ,就是任教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师对此也感到莫名其妙 .本来一个非常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